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动手的话,张角更麻烦。
张角原本的意图是与袁绍形成会战,最好是依托坚城的防御战,但是每每被袁绍给耍了,这时张角才发现,自己的兵力真的是不足以掌控这么大的地盘。
袁绍发力猛攻,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将广平和安平两郡拿下,战略上连连得手让袁绍得意不已,而建言的审配也水涨船高,成了仅次于许攸的头号谋士,当然,这也许是袁绍故意给许攸找对手。
但是无可否认,审配的这个计谋确实是很老辣,即使张角明知道袁绍的打算,但是由于兵力不足,还是没有办法破解袁绍的这个战略。
按照审配的设想,拿下广平和安平之后,应该分兵北上,夺取中山国,对张角形成三面合围的架势,将张角向着太行山压缩,如果能彻底歼灭最好,如果不能,也要将祸水西移,将其赶到并州境内去。
当然,这种军事压缩最后肯定是要打大决战、攻坚战的,审配的设想是将这些大决战尽量的向后压,一来有助于稳定袁绍现在的阵营,毕竟袁绍是才吞并了韩馥的人马,还需要时间整顿,二来,则是希望能够一战而彻底消灭黄巾军的有生力量,因此让他们尽量的收缩比较有利。
光熹六年(永汉五年)六月十二日,张宝在泰山对袁绍发起攻势,不过在颜良和高干等人的严密防守之下,效果并不大。
而吕布则趁机拿下了任城郡,袁遗无奈,只能向后退到鲁郡,结果整个任城和东平郡也被吕布吃下,随后吕布稳定住了战线,重新调整部署,提前进入了修整,准备袁绍与张角会战时可能出现的战机。
六月十五日,张颌率军奔袭高阳,拉开了中山北线的战场,张角的战线如今是四处漏风,刘雁建议顺应袁绍的战略企图,收缩部队,在巨鹿、廮陶、下曲阳、上曲阳一线建立防线与袁绍进行大会战。
张角考虑再三,采纳了刘雁的建议,开始大规模的迁移人口收缩部队,袁绍军则乘胜猛进,吞噬了张角大片的地盘,不过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胜利不算是胜利,黄巾军的部队集结起来之后,在四个支点城市群中,兵力将会超过百万,袁绍能不能击败这百万大军,才是最后决定冀州谁属的关键所在。
袁绍最近很是兴奋,这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一百五十万,这还不算异人的部队。
玩家们也很兴奋,这是一场久违了的空前大战,双方阵营的玩家都知道,这可能是决定黄巾阵营命运的一战,双方自然都憋足了劲,准备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周围的诸侯们也很兴奋,特别是公孙瓒,由于韩馥的主动下野,让准备了半天的公孙瓒在冀州大战的前期什么都没有捞着,公孙瓒气得直跳脚,现在他可是期待着袁绍与黄巾军的大战,准备在必要的时候去抢占便宜。
吕布和张辽自然也是分外的关注这一场即将爆发的大战,这一战一开始,很可能整个冀州和兖州又会打破短暂的平静,开始新一轮的大战。
更让大家觉得奇怪的是,一贯以来喜欢四处干涉的密云似乎毫无动作,对近在咫尺的冀州连番的大战,密云似乎视而不见,难道方志文真的已经被跨界战争的事情牵扯了全部的精力,已经完全没有精力去顾及大汉境内的战乱了么?
袁绍、张角以及公孙瓒、张辽、吕布都在积极的准备着,这个夏天,难得的出现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只是连番的大战,让今年的夏收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冀州、兖州夏粮减产已经是肯定的了,整个大汉的粮价估计又会攀上一个新的高峰。
同样,冀州大战还会对很多的经济产业产生影响,比如军工产业、比如畜牧业、比如纸符制造和药品制造等等,无数的大小商家,还有最基层的农户和采摘玩家,都会从中受益,冀州之战搅起的巨浪,还在迅速的扩散之中。
而作为主角之一的袁绍,现在不但在为即将展开的大会战伤脑筋,还需要为大战之后的事情伤脑筋,所谓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作为一个领袖,袁绍必须将未来的节奏都想好,即时他不想,他的属下也会让他想的。
“本初,密云的想法必须要逼出来,这相当的重要,否则,得了冀州之时,反而可能是本初败亡的开始!”
许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话在这个当口说出来,那真是叫扫兴!即使袁绍一贯大度,现在的脸色也相当的难看!其他诸人更是赶紧低下头,一脸肃然,其实肚子里都满怀期待的等着看许攸的笑话了。
第1024章 兵进涿郡逼杀韩馥
袁绍吸了口气,压下心里的不快,最近袁绍的战事顺利,特别是弄掉了韩馥之后,袁绍更是神清气爽,自觉已经有了王霸之气侧漏的迹象,心里对自己的评价和期许自然也高了很多,如今这许攸很没眼力劲的猛说上什么败亡之始,实在是够扫兴兼且恶心人。
“子远何处此言啊?莫非以我冀州一郡之力,百万强兵,还不如方志文那蛮荒的边镇么?说什么败亡之始,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了?”
“主公所言甚是,许大人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逄纪立刻接上话,逄纪这个时候可不怕踩,如果被踩了更好,因为自己可是替袁绍顶雷啊!
“呵呵,本初啊,冀州一郡之力有多少?”
“许大人,冀州一郡之中有户三百七十万有余,口逾一千五百万,兵可两百万余。”
审配似乎很客观的回答问题,不过言下之意也有支持袁绍的意思。
许攸不屑的斜了审配一眼道:“那么正南可知密云有多少户?多少口?多少兵马?”
“这……”
“那在下告诉你,密云户有近千万,人口接近三千两百万,军队可以说不计其数,怎么样?本初,能打得过么?”
“这……可是如今方志文正陷入跨界国战的泥沼,又怎么可能倾力来对付本官?”
“呵呵,泥沼?那方志文是在为大汉的所有人挡灾!至于他会不会来对付我们在下不知道,不过,方志文从来都不是一个善茬子,我们在他手里吃得亏还少么?”
袁绍沉吟了一会,不得不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子远有何高见?”
“高见也无,有一些浅见,方志文固然陷身国战,其财力物力都向着海面上倾斜,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的战力却并无下降,相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的不断开发,他的实力指只会越来越强。但是,国战对他的影响是非常重的,因此他收缩了在大汉各地的部队,甚至连冀州大战至今都未置一词。因此,在下觉得他应该是打着坐山观虎斗的主意,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打算。”
“许大人莫非是想说,要试试看方志文是在等着我们与黄巾贼大战时,密云会不会以雷霆之势南下?”
“正是!”许攸看了一眼徐邈,对这个年轻人倒是略有赞赏。
袁绍悚然而惊,这种可能性确实是存在的,若是真是如此,袁绍最后很可能还是会闹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还会实力大损,反过来遭到吕布、公孙瓒和黄巾军的围攻。
堂下的众臣也纷纷的担忧起来,对于密云的忌惮有些人是很清楚的,有些人则不大清楚,但是许攸说出了密云的真实实力之后,恐怕没有人会不忌惮。
许攸扫了大家一眼,又看向面色沉凝的袁绍,满意的暗暗点头。
“那么子远,该如何才能知道密云的打算?”
“很简单,提军北上,进兵涿郡,向天子讨要韩馥!”
“啊!”
“怎能如此?”
“这岂不是向密云宣战?”
众人大惊,许攸老神在在的抚着胡须,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
“这……这是为何?”
“主公,许大人的计策是投石问路,想要看看密云是如何反应的,我军入涿郡,是冲着韩馥去的,说得再难听点,是冲着天子去的,却不是冲着密云去的,如果密云强烈的反弹并揪住不放,那么说明密云很可能会对我军动手,如果密云另有想法……”
“密云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趁这个机会,一统幽州!”
许攸抢在审配开口之前,说出了自己的猜测,这个猜测让大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密云一直对冀州的事情不闻不问,是打着趁机一统幽州的主意。
“妙!妙计!”
“哦?景山,妙在何处啊?”袁绍眼神扫了一眼得意的许攸,微微的笑了笑,开口问道。
“许大人此策是在诱导密云兼并幽州,这么一来,密云就无暇南顾了,至少,在摆平幽州之前,密云已经无力南下了。”
许攸捻着胡须得意的点头,这正是这一策的精妙之处,如今被徐邈说出,许攸心里大爽,对徐邈的看法顿时好了许多。
袁绍呵呵一笑,扫视了一眼堂下众臣:“诸位对此可还有建言?”
“属下附议!”
“属下以为可行!”
六月底,正忙着准备大战的袁绍忽然派蒋义渠率兵进入了涿郡,声称是要向天子讨个公道,为何作恶多端的韩馥不受惩罚,还能获得郎中的任命。
消息传到蓟县,朝廷里的众臣们顿时乱作了一团,朝会上更是针锋相对的吵了起来,主张将韩馥交给袁绍以免除麻烦的一派是张邈为首,主张严厉斥责袁绍不臣的则是王允一派,至于军方的鲜于辅兄弟,则保持着中立,不懂政治的太后自然是惶惑无主。
吵了一天,结果是毫无结果,连小天子都在朝议时困的直打瞌睡了,最后只能暂且做罢,明日再议。
晚上,陶谦、赵昱等人来到了王允的府邸,继续商议此事。
“恭祖,此事并不简单,袁绍如此做法其实包藏祸心,恐怕袁绍要的不是韩馥,他是在投石问路啊!”
王允很清醒,冀州大变他一直在仔细的关注着,对于密云在冀州变局上的不作为,王允已经隐隐的感觉到了一丝不好的味道,如今袁绍在备战的关键时候,忽然出手拉蓟县朝廷入局,其实是想要看密云的态度。
陶谦抚着花白的胡须,默默的点头,这也是一个人老成精的家伙,对于时局的变化,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嗅觉。
“是啊,问罪韩文节不过是个借口,所以才不能让韩文节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成了冤死鬼,这张氏兄弟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
“哼,他们未必看不出这背后的诡计,他们的意思是将韩馥抛出去以免祸,岂不知即使韩文节交出去,袁绍也会想出别的花样,密云一天不表态,袁绍一天就不会消停。”
对于王允的分析,众人都赞同的点头。
“如此,我们更应该坚持不能对袁绍让步了!”
“自然是不可以,更何况,袁绍的作为简直是无君无父,绝对不能退让。”
陶谦看着大家纷纷神情激昂的表态支持,心里却有些无奈,这些人也就是嘴上使使力,实际上对如今的局面,起不到任何的作用,陶谦的眼神转到王允紧皱的眉头上,叹了口气道:
“子师,你到底在担心什么?”
众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王允,所有的议论顿时都收敛了,王允摇了摇头道:“没什么,只是有些担心天子,天子年幼,怕是会出于免除麻烦的想法,最终支持张邈等人。”
陶谦见王允不肯当众说起此事,也不再继续追问。
随后大家有讨论了一番,坚定了力保韩馥,严厉谴责袁绍的意见之后才散去,而陶谦却在出门走了之后,又绕了回来。
王允似乎早有所料,将陶谦引入书房,书房中只有貂蝉随侍在侧。
“子师,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