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滚吃了晚膳,玩了一会儿便觉得困了,滚滚被带下去了,燕夏昱就拉着黎素瑾滚床单。
还咬着黎素瑾的耳朵道:“这宫里的人,谁也比不上你,朕就喜欢元秀,喜欢你给朕生的孩子。”
黎素瑾汗,尼玛你喜欢老娘就是喜欢跟老娘生孩子的咩!特么的好想一脚把你踹下去!
可是想是这么想,却是不敢付诸行动的。
第二天黎素瑾累断了老腰,而燕夏昱是神采奕奕地走了,这男人还真是龙虎精神啊!
黎素瑾抱着被子在床上坐了一会儿,一转眼,自己穿过来差不多两年了,滚滚也一岁了,自己要不要再生孩子呢?以前滚滚还小,自己要全心照顾他,现在滚滚虽然还是个小屁仔,可是会跑会说话,很多事情都不用自己那么操心了,生个孩子,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要是别的妃嫔知道黎素瑾心中所想,一定会大骂黎素瑾饱汉不知饿汉饥,只要有机会生孩子,还不千方百计地把握住啊!
昨个儿滚滚抓周,最后什么都没有抓,抓了个常玩的泥鸭子,应该做不得什么数吧?
黎素瑾把滚滚抓过来问昨天是怎么回事。
臭小子吭哧吭哧半天说不明白,一会儿说是自己感觉到了,一会儿说是有人在自己的耳边说的,反正每次说出来的理由都不一样,要是这些都是这小子编出来的,黎素瑾还真要怀疑儿子的智商是不是有两百了。
教导了滚滚以后别人问起这个事儿,特别是父皇问起这个事儿,千万不能乱说,小子胡乱点头一番,最后挣扎着跑去和小太监玩了,黎素瑾也不知道他是真听进去了还是假听进去了。
下了一场雨,确实是缓解了春旱的不小压力,农人们赶紧趁着这春尾巴赶紧补种一些了,能够挽回收成。
燕夏昱的心情终于舒坦了一些,不过这水利工程的事儿也不敢怠慢了,要是再来个什么天灾,这一年真的就要打饥荒了,要知道多少皇朝的颠覆,都是这天灾引起的人祸,最后丢了江山。
这内忧得到了缓解,外患却没有轻松多少,前方将士与金鸡国交手过几回了,各有输赢,竟然难分难解了,一时僵持在那里。
朝中的大臣的意思是最好是速战速决,不然拖着对大昭不利,大昭本来国库就不充盈,今年这春旱一来,又闹了这么久,国家的底子更加差了,这和金鸡国这么拖着,消耗的是粮草军饷,也是消耗的国家根本啊!
燕夏昱如何不知呢?只是这仗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好大,金鸡国的人长得矮不丁的,可是身手灵活的很,而且南方的环境与北方截然不同,前些时候就是因为不了解南方的具体情况,才吃了几次败仗。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郭妙倩出了月子了,而一直十分低调的晴容华也差不多到了生的时候。
前朝吃紧的时候,这后宫的喜事儿倒是没有断,也稍微缓冲了一下吧。
这次晴容华生产,黎素瑾倒是没有去凑热闹,徐昭仪和顾雅茹的事儿就够黎素瑾吃几次教训了,上次郭妙倩是因为两个人关系不错,又提前答应了郭妙倩的,而这晴容华是两个人没啥交集,那就算了吧,反正有皇后和淑妃,而荣妃也恰好“大病初愈”了,能够顶个劳动力。
最后晴容华生的是个儿子,份位提升到了婕妤,是继黎素瑾之后又一个幸运的人,刚好能够自己养儿子。
后宫自然又是一片羡慕嫉妒。不过有些坏心眼的就希望晴婕妤和黎素瑾掐起来,这样才有好戏看啊。
不过燕夏昱倒是没有以前那么宠晴婕妤了,生了个儿子也只是去看了一眼,并没有多逗留,看来是新鲜劲儿过去了。黎素瑾想着,晴婕妤应该是经过去年秋天的那事儿时候,人学会了拐弯儿,学会了打机锋,没了以前她直来直去的性子,燕夏昱也就没有那么惦念了吧?
可是在这后宫里,你不藏着掖着一些,不拐着弯一些,怎么活下去呢?
晴婕妤生了儿子,自然也是热闹一番了,不过皇帝兴致不高,倒也没有特别出彩,毕竟宫里不是三个人都连着生了么?
天气渐渐地热起来了,南边也终于传来了一些好消息,说是黎将军领着奇袭队花了好大的功夫,终于寻摸到了金鸡国兵驻扎的地儿,联合主力军来了一个引蛇出洞之后又来了一招断其后路,将营地烧了,之后又在凶险的树林里埋伏了好几天,终于将他们的补给队伍悄无声息拿下了,这一次可是扭转战局的重要一战,金鸡国主力军队损失惨重,又断了后援,只要耐心等着,投降不是大问题。
燕夏昱看到这份捷报的时候,连声赞了好几次好,打破了僵局并且占了上风,这就是一个好现象。等到南边鸣金收兵,少了军队这项大开支,就好好休养生息,稳定根本。这样江山才会继续稳固下去!
这个消息黎素瑾自然也得知了,知道哥哥立了功,黎素瑾也很高兴,这一次哥哥的升迁速度还是那样快,只是人家不再是靠钻营,而是靠着自己的实力挣军功一点一点挣来的了。
这次去那边打仗,可苦了那些习惯在北边打仗的人了,南边都是热带雨林,不说别的,就是那蚊虫就让人受不了,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病和瘟疫,所以那边的人总是显得特别神秘特别奇异的。
还好这次黎素瑾给黎正浩做了准备,黎素瑾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只是今年还未过去一半,后面不好的事儿还多着呢,境况可没有皇帝想的那么乐观。
黎素瑾也没什么时间去顾念这些事儿了,因为夏季来临,各宫都要换摆设和日常用物,从皇帝太后,到最下等的宫女太监都要换掉,这是一项繁杂的活儿,黎素瑾要腾出脑子来忙这个事儿。
初夏来临的时候,宫里倒是一片祥和,到处花团锦簇,莺声燕语,似乎一切都很平静。皇后也忙起来了,就没时间找别人的麻烦没时间算计别人了,黎素瑾也松了一口气。
这次淑妃和黎素瑾协助皇后管理后宫的事儿,资格较老的荣妃却闲着没事儿,倒显得尴尬了,这也是皇帝不太爽的表现,叫你丫的关键之后只顾自个儿,这后面有好处你也别想得了。以前皇帝还常常去荣妃那儿坐坐,现在是越发去的少了,人家荣妃还觉得委屈呢!她觉得自个儿冤枉啊,自己还不是不想和皇后对上么!想自保有什么错儿?
可惜错在没有揣摩清楚皇帝的意思而只顾自己置身事外了。
☆、第87回
大家都按捺着一颗心等着金鸡国投降的时候;这天气越越发的奇怪了,渐渐地大家慢慢觉着不对了。怎么入夏了就开始拼命下雨呢?
这雨也不是瓢泼似得大雨,但是这样日日下着,雨量也不小。
南嬷嬷也嘀咕道:“今年这老天爷是闹什么别扭,希望他下雨的时候不下,一下又下个没完。”
因为下着雨;到处都是潮潮的,出不了人;日日窝着,人也提不起什么精神来了。
有旱灾的教训在前;燕夏昱也不敢大意,准备提前做好防洪的工作,这各地的水利工程都开始修建了;别的倒是不多,就是渠道挖的多。
燕夏昱命户部派人去疏浚大通河,这条河从西而来往东而去,是大昭最大的河,不少城市村落都是在这条河边,多少人都是靠着这条河过日子。
但是疏浚的工程量不小,又是冒着雨做这事儿,难度更大。
黎素瑾倚在榻上,透过窗子看那绵绵的雨,忍不住叹气,今年这日子确实是不好过啊,不过比原剧里面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的情况要好多了。
皇帝的日子不好过,这后宫里的人日子也都不好过。
皇后坐在宫里,抱着三皇子,紧紧地盯着孩子的脸,三皇子呆呆愣愣的看着皇后,其实是看着皇后头上的花钿,那嘴唇微张呆滞的模样,确实是傻傻愣愣的。
皇后将三皇子塞回给一旁的乳娘,乳娘急忙抱着三皇子下去了。
秦嬷嬷急忙上前道:“娘娘,您觉得如何?”
皇后喝了一口茶,很是不甘又气愤道:“应该是□不离十了,真是没想到,顾雅茹生出来了这样一个傻子!”
秦嬷嬷吓一跳,道:“娘娘,那这可如何是好!”
孩子抱过来的理由好找,塞回去的理由可不好找啊!虽然顾雅茹是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想让自己的儿子回去。
皇后揉了揉太阳穴,道:“这孩子本宫是断不会继续养着的,若是个正常的,本宫还有点心情,现在他是这般模样,占着一个嫡子的名分,还真是白瞎了。”
秦嬷嬷道:“这皇子娘娘是不能养着!可是娘娘,您要想想怎么办才合情合理,才能够说服太后娘娘和皇上啊!”
皇后心中烦躁,道:“嬷嬷,我当然知道这些,关键是要有办法啊,本宫现在脑子里乱的很,哪里想得到什么法子?”
秦嬷嬷道:“娘娘,老奴倒是有个法子。”
皇后猛地扭过头,道:“什么法子?”
秦嬷嬷道:“若是娘娘您此时怀上了身子,精力不济,那不是正好?”
皇后泄气,道:“本宫倒是想要有孕,可是如何才能有?皇上来是来,可是本宫肚子不争气,有什么法子?”
这皇后生的好家世好手段也高,这不能有孕却是她最大的短板。
纵然做一辈子的风光皇后,如果皇帝死了,她虽然会被尊为太后,可是能和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么?到时候那个皇帝一定会更加尊崇自己的生母吧!
皇后想到那凄凉的日子,就不由得打了个寒噤,她才不要过那样的日子!
秦嬷嬷站起身,对屋子里的宫女道:“你们都先下去吧!”
宫女们娇声应了是,鱼贯而出。
秦嬷嬷俯□子凑近皇后道:“娘娘,太医诊断说您不是不有孕,而是比较困难,咱们可不能放弃啊!奴婢曾听说,前朝的后宫有个秘方,叫育子丹,不过后因为江山丢了,那太医都只顾着逃命,那方子也不见了。”
皇后不耐烦道:“那嬷嬷还说个什么劲儿。”
秦嬷嬷一脸神秘道:“娘娘您继续听老奴说啊!这郑家是杏林世家,咱们都知道,可是鲜少有人记得郑家的祖上是如何发迹的了!”
“如何发迹的?”
秦嬷嬷一脸神秘和得意,道:“前朝的时候并未听说有神医郑家,到了我朝开国,这郑家的名气才显了,大昭至今已经三百年有余,那些前尘往事早就被人忘记了。偏老奴是个爱打听的,一些事儿在老奴多年的寻访之下也有了一些眉目!前朝破国,宫中之人四下逃散,那太医也是如此,有一个姓郑的太医逃出去之后,却误了出城的时间,那官兵一拨一拨的,藏行迹都来不及呢!姓郑的太医躲在暗处里,虽然身上带了一些银子,可是不敢路面啊!这个时候有乞儿经过,姓郑的太医便给了乞儿银子,让他帮自己买些吃的,剩下的给他做酬谢,那乞儿去了半日没回来,姓郑的太医还以为乞儿拿着银子跑了,不想等到半夜的时候乞儿来了,手上是好些东西,姓郑的太医一瞧,原来那乞儿把所有的东西都买了吃的,而乞儿自己饿着肚子却没有贪吃一点儿!”
皇后不耐烦听这故事,道:“嬷嬷您简短些。”
秦嬷嬷道:“娘娘您别急!那郑太医见乞儿为人实诚,就邀了一起吃东西,说了会儿话就熟悉了,后来乞儿还帮着姓郑的太医变样子,就算是从官兵前边走过,官兵也没认出来!后来那姓郑的太医便认了乞儿做徒弟,并冠上了自己的姓,那乞儿也是十分有天赋的,竟然将太医的本事学了十成十,用读书人的话说,是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