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兰麝天下-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后来叶大人的态度,不过是为了维护面子而已!而且,据我的观察,他确实也在竭尽全力地疏远那些海关官员。要知道。海关官员的生活是最为豪华奢侈的,最新的产品都是他们最先享用,而且喜好互相攀比。叶大人维持一个老古板的形象。也有利于与那帮人疏远。”

李阶仍然在为叶名琛说话,虽然叶名琛以前待他刻薄,毕竟他是在两广总督帐下成长起来的,仍然心有眷顾。

林则徐向来生活朴素,甚至到了清贫的地步。是以对于李阶的分析听来还颇觉新鲜。他捋着胡须,由此及彼联想到了京城的那些满清权贵高门大户。不禁感叹道,“想来京城的那些权贵也是这般的身不由己!真不知端华、肃顺他们是做何感想?会不会一边抗拒着新式经济下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诱惑,一边也开始享受起那些产品所带来的便利!”

“哈!他们可不会落在后头,京城首批开始翻修改造宅子的人里面,就是这些满清权贵最起劲!他们可是享受的紧!这帮人,只想从皇后娘娘手里把这些新经济的成果劈手抢夺过去,占为己有!而不是支持皇上的新政策,共同为大清的繁荣出力!”涂龙飞提起这些人便是一肚子气。

“是啊!已经习惯了特权阶层的生活,怎可能轻易地拱手放弃?”林则徐轻蔑地冷笑道,“这些人便是天下大同的最大的阻力!即使太平天国起义军都不像他们这般动摇国本!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国之蠹虫!”

李阶听得呆掉了,没想到年近古稀之龄的林则徐性格还是这么刚烈!一种久违的激情从李阶心底里渐渐复苏了,在总督府那么多年,他的锐气早就消磨殆尽了,一直以来不过是在竭尽全力地‘经营’自己的前途而已,与林则徐和涂龙飞在一起这短短的两个时辰,他身上重重包裹的外壳似乎已经轰然碎裂,露出了本来的士子的急于报效国家的一颗赤子之心!

“大人为何这般认为?难道太平天国起义军之举就不违背您‘天下大同’的愿望了吗?”李阶用近乎虔诚的目光仰视着林则徐。

“唔……”林则徐点点头,对于李阶的印象,因为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有分量的提问而逐渐改善了,很愿意就着他的提问来探讨这个在精英军内部,乃至整个华夏集团核心高层内部都被反复提出来质疑和讨论的问题。

“如果把这两者相提并论,那么太平天国起义军最初起义势力获得迅速壮大的原因,是因为民不聊生:贪官墨吏横行,百姓税赋过重,土地兼并恶化,鸦片祸害民生……他们杀贪官,杀地主,其实在客观上帮助皇上铲除了毒瘤!”一说起当今大清之弊端,林则徐的双眼变得炯炯有神,仿佛又恢复了年轻时的活力。

“而满清的权贵阶层,包括朝中一些重臣背后所依附的大家族、世家,这些人对于大清最大的危害在于他们手里握有大量土地,并且还在继续兼并。如果他们是因为从商而累积的巨额财富,我相信皇上一定会放他们一马。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愿意效仿松江徐家,或者河南龙门郑家,他们都不会站在皇上的对立面上!皇上新政的前提就是要重新分配大清的土地,凡是固守大量土地私产的人,必然会被清除!”

林则徐一番话说得斩钉截铁,李阶半晌无语。他不由得想起叶名琛近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世道变了!”

“可我有一事不明?”李阶继续问道。林则徐似乎猜到他要问什么,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做了个手势,示意他请讲。

“难道皇上不是满清权贵的靠山吗?没收满清权贵的土地田产,这不是成了窝里斗了吗?皇上难道不怕毁了自己的基业?说到底,这些满清权贵也是皇上的自家人啊!”随着谈论的深入,李阶所问的问题也愈见尖锐。

果然,林则徐看上去毫不惊讶,微笑着与涂龙飞对视了一眼,说道,“这便是皇上最打动我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尽管我对有些策略极不赞成,却仍然坚定地支持皇上的新政的原因!”

李阶的胸脯剧烈起伏着,他已经预感到林则徐要说的内容,却无论如何不敢相信,一定要亲耳听见这些话从林则徐的口中说出来才算数。

“所谓天下大同,也包括了皇上自己在内!他愿意放弃一切特权!当然,考虑到满清贵族以及蒙古贵族的实力,很可能必须做一些妥协。”林则徐看起来很高兴,无论是否妥协,妥协程度如何,皇上的如此表态让他看到了大清的前途,林则徐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皇上如此仁济天下,他一个做臣子的夫复何求?

“如何妥协?”李阶自然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唔…。。李先生可曾听说过‘君主立宪制’一词?”林则徐的心境越来越轻松,挑着眉头问道。

“君……君主……立宪制?”李阶大吃一惊,很显然他知道这个词,“在……在下……曾经在《洋务周报》上看到过,在下记得还是九公子署名的文章,上面说英国人的皇帝竟然是个女子,叫做维多利亚女王的。还说英国人办理政事是由内阁的首领,叫做首相的来管理国家大事。”

林则徐和涂龙飞都笑了,赞道,“你还真知道啊!看来李先生还真是《洋务周报》的铁杆拥趸啊!”

“那是,那是!”李阶毫不谦虚地急忙点头,笑着说道,“不过,依在下看来,那还不是换汤不换药!就像咱们大清,以前有军机处,说是军机大臣总领事务;现在又有总理衙门,由总理大臣总理政事。可是,皇上不也一样是大清真正的首脑吗?碰上不理政事的皇帝,大臣就掌握实权;要是碰上励精图治的皇帝,那些大臣还不就成了摆设?只要听从皇上的命令就好了!难道不是吗?”

第一卷九儿 第二百八十三章 端华与肃顺

这话说得林则徐和涂龙飞面面相觑,忍不住一起伸出大拇指,齐赞李阶“有见识,分析得鞭辟入里!”

“不过,皇后娘娘说了,‘君主立宪制’可是动真格儿的!皇权是会被真正限制的!”涂龙飞笑眯眯地补充了一句,把正自得意的李阶猛噎了一下。

“我说……林大人,涂将军,我知道了这么机密的事情,你们真的不会……杀…。。杀了在下吧?”李阶突然慢悠悠地冒出这句话,眼里仍然惊疑不定,紧张地看着他们两人,逗得两人又是一阵大笑。

“你尽管放下一百个心吧!”林则徐笑道,“我林某一生清誉岂能毁在你这个年轻幕僚手里?很快就会见分晓了!这些秘密很快就不成其为秘密了!要不了多久你就会自由的!”

“包括灭族的事情,也没关系吗?”李阶犹自难以相信地问道。

“哎!灭族的传闻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也不多你一个!”涂龙飞倒是真心忧虑的,皱着眉头说道,“反正都没有证据,随它去吧!”

李阶不由得哑然,半晌才挤出一个笑容,总算是真正有些安心了。但是,这种事情真的能够就这样不了了之吗?被灭门的家族可都不是善茬啊!

*****************************************************************

广州湾大捷的消息传到京城,整个京城都轰动了!无论朝野还是市井坊间,对于皇上的赞颂之声不绝于耳。

“从道光二十八年至今不过十四年,咱们大清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普宁皇帝乃是真正的贤德之君,所以他才能为他父皇所遭受的奇耻大辱报仇雪恨!”

这是士子们最执着于渲染的一点!普宁皇帝的形象瞬间在千百万士子心中无比的光辉和高大起来!

“坊间的士子真的都是这样说的?”一个冰冷刺骨的声音在书房中响了起来,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男人坐在书桌后,冷冷地望着跪在书房中央的地毯上的人。那人一身长袍,一副读书人模样,正在向他汇报打探的结果。

“回王爷!奴才一共跑了六家茶肆,六家饭馆儿,都是书生士子扎堆儿的地方。现下正好是秋季综合考试的日子,京城估计来了几千考生,到处都在议论此事,评论也是一边倒,都是在说皇上如何如何有魄力,有能力……。”

“啪的”一声。那个中年男人手里的茶碗猛地砸在了地上,那个跪在地上汇报的人立刻住了嘴。

“行了!你下去吧!”这时,书桌前靠窗边坐着的一个年轻男人发话了。挥了挥手,那个跪地的人立即站起身,佝偻着背,恭恭敬敬地退出了书房。

“哼!什么综合考试?分明就是为他华夏集团专门开启的笼络人心的通道!把那些不学无术的人都录取进各部办事行走,叫那些寒窗苦读的士子情何以堪?

说话的是坐在窗边的年轻男人。他就是肃顺!而坐在书桌后面的中年男人,正是被迫退隐的郑亲王端华。他此刻脸色阴沉,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兄长!我们该怎么办?难道眼睁睁地看着普宁声势越来越大?”肃顺见端华不说话,又气呼呼地追问道。

“郑来……从广州回来了!他到达广州那天正好遇上广州湾海战刚刚结束,叶名琛的态度模棱两可,大有墙头草的架势!只怕这趟海战大捷影响重大。朝中许多大臣都会采取观望态度啊!”端华瓮声瓮气地把刚刚赶回来的郑来的回复告诉了肃顺。

“不是还有僧格林沁吗?他抵达京城已经半月了,一直称病闭门不出!他到底是何意思?难道他不是听了咱们的劝告才大老远从黑龙江赶回来的吗?”肃顺毕竟年轻,一提起这事儿就按捺不住怒气。发作了起来。

“这还看不出来吗?”端华嘴角哼出一阵冷笑,“他对我们的拜帖拒不答复确切的见面日期,一定是心中顾虑颇多!如今又听说了广州湾海战的事情,只怕是已经动摇了!说不定已经彻底投靠了皇上那边也不一定呢!”

听端华这样一说,肃顺立即着急了。“霍的”从绣墩上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这僧格林沁难道就不怕皇上卸磨杀驴吗?不行!兄长,咱们得立即想想办法,否则大势已去,咱们就没指望了!”

“哼!皇上自己就是满人的主子,僧格林沁有什么好怕的?你……又想指望什么?”端华突然望着这个年轻的兄弟发问道,嘴角一丝诡异的笑容似笑非笑。

肃顺被问得一愣,眼睛里登时射出一股奇异的阴狠的光芒。他紧咬牙关,从牙缝里恶狠狠地蹦出一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咱们联合所有满蒙清贵推翻他!重新立储!”

“说得轻巧!没有手握兵权的将领的支持,怎么推翻他?以后像这样没有十足把握的话,不要随意乱讲出来!”端华不悦地呵斥道。对于这个接班“端党”领袖的弟弟时不时冒出的鲁莽言论,端华常有莫名地担忧。

肃顺遭了兄长的申斥,气焰立即弱了许多,但是尤自不甘心,皱着眉头望向端华,满怀希望地问道,“兄长是不是已经有计策了?”

端华的眼睛盯着前方红木花台上的盆景发呆,眼光渐渐狠厉起来。端华正值年富力强,自从被迫退隐之后,便立即把小兄弟肃顺推到了台前,他自己坐在幕后运筹帷幄。端党的势力不仅没有衰弱,反而日渐强大。但是,端华一眼看到了端党的弊端:几乎全部是清一色的满大臣,原先拥趸甚多的那些汉大臣纷纷开始疏远,仅剩下些地位低下的人还在观望!陈孚恩的快速崛起,迅速地在汉大臣当中树立起巨大的声望,朝中的汉大臣纷纷向他靠拢。最让端华糟心的是,僧格林沁的态度,几乎成了一面标志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