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甲大的小粒,晒干后可用油炸了,还能直接放在锅里和着白糖炒,也有用沙烫得嘣嘣脆的。不过我小时喜欢从外祖母那里偷了来戳在烧火的铁叉上,放灶膛里烘,等鼓胀破肚,就塞入一撮黑砂糖进去再烘,待流出糖稀,吃时又焦香又甜糯,只是常将嘴唇弄得乌黑。
【蒿子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阳春三月,沟边地头一丛丛叶底灰白的蒿子舒展开多汁的嫩叶,空气里弥漫着那种苦艾的清香,姑娘和孩子们纷纷提着竹篮到野外采蒿子。故乡人把采蒿子说成“掐蒿子”,是因为采撷时只掐走青蒿二三叶的嫩梢头。
带着浓郁乡野气息的满满一竹篮蒿子掐回家后,清洗一下,即投入石臼里或直接置于平整青石上,舂砸成一团团蒿泥,再用筲箕稍稍漂去太浓的青汁,即倒入适量糯米粉,还有细盐,充分拌匀。这时,灶膛里生火,锅里淋入菜籽油,捏起一团蒿子米粉,在手心里搓圆,刺啦一声贴到热油锅里,用手指稍稍压成扁圆的粑粑形。一锅可同时贴上七八个粑粑,这一面焦黄后,用锅铲铲起再煎炕另一面。待两面都金黄浓香,蒿子粑粑就熟了。
有讲究的人家,还会在原料中拌入剁碎的肥多瘦少的腊肉,炕出的蒿子粑,因自身不断溢油滋润,色泽青中泛黄。蒿子清香,腊肉味厚、米粉糯软……闻着就让人大咽口水,趁热咬上一口,那真是鲜美异常!
那年春日在周庄,见有卖青团的摊点,站旁边看了一下,终于弄清那锅中绿莹莹的面粉粑粑原来是淋上青蒿汁液弄成的。显然苏南人并不会充分利用青蒿,要是他们吃过我故乡的蒿子粑,大约很难再拿出手那种青团。
据说是用来“巴魂”的蒿子粑,除了溢满清香,还溢满浓浓的人情味。村子里或亲戚中有谁家做了蒿子粑,孩子们就会在大人的支派下,用碗盛了,路远的就用筲箕装了,互相走动赠送。大约是艾菊科的蒿子确有清热解毒的药物价值,蒿子粑才真的能巴住魂,不让魂给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