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知识-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现商品、服务、资金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形成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统一市场。今年年初,欧亚经贸协定正式成立,给各方带来期待。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申请,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希望通过EAEU实现更有效的分工从而具有可行性,也有较强吸引力。2010年开始的关税同盟阶段,成立了由俄白哈三国按照84∶6∶10的人口比重派出代表组成的欧亚经济委员会,并且各派出一位副总理负责领导委员会,在关税协调政策、竞争规则、能源和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领域的协调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也涉及政府采购和移民控制领域,为EAEU作用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对于EAEU,不少学者认为其有“重建苏联”的意愿。但实际上,EAEU的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即便各方愿意也难以回到从前状态,且区内区外还有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尽管苏联时期经济受较强的计划因素影响,但各地专业化的分工多依据其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优势,经济整体效率较高,能够保证各加盟共和国市场的需求。苏联解体后,几乎所有的原加盟共和国都经历了长达10~20年的经济衰退,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国国内生产无法满足需求,需要通过进口完成,而较高的关税壁垒和不畅的物流体系又形成了严重制约。EAEU的建成目前主要仍集中于货物贸易领域,消除三国间商品流动的关税,形成统一的对外关税。这有助于各成员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进行产业分工与配合,大幅降低各方进行产业链配合生产时的成本,也有利于以更低流通成本更好地满足各方消费需求。在原有的产业合作基础上,这种经贸制度安排具有较强吸引力。

  按期推进仍然面临较大阻碍因素 
  不过,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向着其他要素禀赋自由流动转变,依旧面临不少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无论是内部的成员国还是外部的发展环境,都给EAEU实现其设立目标提出不少挑战。

美欧对俄制裁将对EAEU产生较大压力。图为2014年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的奥巴马与普京,其动作与表情颇耐人寻味。

  内部来看,经济主权的让渡需要稳定有效的政治推动,经济下行周期对政府开放政策的压力较大。EAEU的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对出口的依赖较强。尽管在联盟建立时都有着较为稳定的推动力量,但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较大,从而扩大优势商品出口、减少外部经济体竞争的压力就较大。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和本国经济的不景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贸易自由化的理念与政策取向,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政府会面临来自反对党的更大挑战。国内企业也可能对政府的开放政策提出质疑,甚至可能要求增加其在关税、竞争和市场准入政策上的话语权。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情况相似,EAEU中的俄罗斯居于优势地位——不论经济总量、政策话语权还是在国际经贸价值链中的地位;而NAFTA中,美国和加拿大对相对弱势的墨西哥提供了单方面的市场准入等优惠政策,减少了其义务的承担。即便是EAEU的样板欧盟,对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东欧成员也是通过多项政策倾斜提供更大支持。与之相比,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亚美尼亚可能要求一定的“过渡期”或更为优惠的政策,而非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外部局势不稳也对EAEU的发展提出挑战。俄罗斯所受美欧的制裁对EAEU也产生较大压力,为了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俄罗斯需要联合其他成员国的支持,但这一调整超出了白俄罗斯等国的预期。在俄原油等资源商品出口受阻的情形下,俄政府可以调动的资源大幅降低,若因为必须要承担更大责任而最终进行调整也并不情愿。俄罗斯卢布贬值迅速,造成其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显著提升,而进口商业的购买力受到严重削弱,在取消相互间关税的三国之间严重影响贸易平衡的状态。卢布在EAEU范围内被接受的意愿也会受到影响。乌克兰本是EAEU争取的对象。在乌克兰问题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转机的情况下,来自美欧等国的压力事实上也会对这些国家的政策决策产生影响,从而增加了EAEU发展的压力,减弱了其他原苏联成员加入的愿望。

  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相契合 
  对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已表达了支持。2014年11月,俄总统普京在北京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路线图的作用,认为其将有利于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EAEU的另外两个成员——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哈萨克斯坦·新丝绸之路”项目;白俄罗斯也以实际行动对“一带一路”进行支持并在2014年12月开始建设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海外工业园。事实上,“一带一路”和EAEU虽然在历史发展、主要原则、覆盖国别等方面差别很大,但实际上二者在理念、地理位置和产业上都有很多相似点,有可能通过配合实现更好的融合。
  “一带一路”与EAEU的理念有共同点。都是由一个国家主要推动,希望各方积极参与,通过建立机制和平台,为有效发挥产业优势、满足欧亚国家需求提供支持。两个机制的主导国在进行推动时都较为积极,分别将相关理念作为服务发展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然而,一国主导并不意味着该国强势决定合作模式中的所有内容。两个机制都强调尊重机制下已有或未来可能扩大范围后各成员平等和自愿的权利,注重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共赢,主要通过经济、贸易和投资政策的协调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两个机制都是开放的,欢迎其他国家参与进来,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路径。 
  “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从中国沿亚欧大陆向西延伸,穿越EAEU所在的地区。因此,“一带一路”和EAEU在地理上相连接,更有利于有效协同,降低跨境物流的成本。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增加EAEU的覆盖范围,为EAEU提供更有效的物流运输、市场空间和人力资源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打好基础的同时,可以通过经贸协定实现政策联通,更好实现EAEU设定的目标。 
  “一带一路”与EAEU在产业上也可以更好衔接和配合。尽管当前EAEU已经覆盖了原苏联重要的加盟共和国,但毕竟还有很多国家未覆盖,在资源保障、生产技术和人力支持等方面并不完整,对俄罗斯发展航天等先进制造业来说缺乏国内的配套。相比而言,“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产业更为多元,更容易找到合作的机会,中国制造业的对外投资有助于大幅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同样,EAEU国家在能源资源产业、重工业、某些高科技领域等方面优势明显,市场容量和影响力不容忽视。如果能够将“一带一路”与EAEU形成有效的对接,必然将有效增强EAEU成员国资源配置和产业配合的能力,促进各方在经贸合作中实现更好的互补。

  两大区域经济协定存在融合可能 
  尽管推动“一带一路”与EAEU之间的协同在各国意愿、法律流程、承诺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少障碍,但中俄两国现有或正在推进的区域经贸协议间的融合可能性值得关注。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经贸合作平台,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业已完成并启动升级进程,而以东盟为核心、影响更广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展较快,对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大洋洲经济整合的意义重大。亚太地区是全球经贸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而因其人口总量、经济潜力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地区。在经济危机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RCEP和EAEU所涉及的国家都在贸易政策上坚持相对开放的理念,希望通过区域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规划有效促进发展。马来西亚贸易部长在2015年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已经进行了18个月的RCEP谈判有望在2015年底前结束谈判。“一带一路”区域内的RCEP与EAEU都是正式的经贸协议,这两大经贸协定都是按照成员方在遵守主要的国际规则的要求下设定议题,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在理念、做法上较为相似,融合发展的难度相应较小。 
  RCEP作为东盟提出的重要协定,其覆盖面广,所涉及经贸议题多,在原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上有望进一步加大在所涉领域的市场开放水平。EAEU尽管目前只涉及商品的流通,但随着其成员国经验的积累和需求的转移,未来并不排除形成更为开放的合作平台,为经贸合作相关资源要素的便利流动创造更为宽广的空间,支持服务贸易、投资、人力资源流动的发展。如果这两大协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势必将形成覆盖巨大地域、众多经济主体和产业的经贸合作安排,其示范性、影响力、经济效果都将十分显著。 
  除了传统的经贸合作外,RCEP的成员国之间有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硬件方面的协同也是重要的合作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合作是EAEU现有机制中较为欠缺的部分。如果两大平台能够实现融合,势必能够相互促进,有利于两个协议关注度的增加、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对于产业技术标准协调、企业影响力提升、人力资源充分有效流动以发挥更大价值等方面都有利。相反,如果未能就包括铁路轨距标准等基础设施进行有效协商和对接,就可能形成瓶颈从而制约区域发展。沿“一带一路”穿越EAEU的物流运输会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从而使得陆路运输在与海路运输相比时优势不复存在。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中印之间应尽快消除“交流赤字”

作者:肖宪 字数:1987

2014年11月25日,来自印度泰戈尔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的学生们一起同台演出,交流展现两国文化

  印度是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邻国,但多年来中印两国的关系却是“近而不亲”。中国与印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互信,而缺乏互信最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两国间存在着边界争端,二是彼此的了解严重不足。中国有句古话“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印作为各有10多亿人口、有长达约2000公里边界线的邻国,除了政府间的官方交往外,本应有大量的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但从以下几组数字可以看出,双方之间的民间和人文交往严重不足,存在着巨额的“交流赤字”: 
  一是两国在对方国家留学的人数太少。2012年印度的来华留学生人数为1。1万人,而在印度的中国留学生只有1200人。相比之下,另外几个周边国家与中国互派的留学生人数就多得多,更不用说中国在欧美的留学生人数了。2012年来华留学生人数:韩国6。3万人,日本2。1万人,俄罗斯1。4万人,越南1。3万人;同年在这些国家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为:日本11万人,韩国5。4万人,俄罗斯2。5万人,越南3000人。 
  二是中印两国到对方旅游的人数太少。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3年中国前往印度的游客人数是14。5万人次,印度来中国的旅游人数为67。6万人次。而同一年中国前往其他几个周边国家韩国、日本、俄罗斯和越南的游客人数分别是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