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高人
声明: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兵器趣味性读物。它精选了世界兵器新、奇、趣、怪100多个事例,包括陆战兵器、水面兵器、水下兵器、空战兵器、电子战兵器、核武器、动物与兵器、未来新兵器、飞碟与外星人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些栩栩如生、幽默风趣、惊心动魄、千奇百怪的事例中,介绍了各种各样兵器知识,从而使读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本书语言清新明朗、韵味幽长,作者把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文学性荟萃一炉。它既是广大青少年兵器爱好者喜爱的读物,又是一般读者出差在车船上消闲解闷,茶余饭后“侃大山”调节和丰富旅途生活的有益读物。
兵器奇闻趣事
前言
我在海军长期从事随军记者工作,有机会接触各式各样的兵器,业余时间也喜欢研究兵器方面的知识。海军是一个技术性复杂的军种,不但有各样军舰,而且有各式各样的飞机,海军陆战队还有许多陆战兵器,这就是我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同时我平时欢喜阅读大量有关兵器方面的书刊杂志,如《舰船知识》、《兵器知识》、《海洋世界》、《外国海军》、《航空知识》、《坦克装甲车辆》等等都是我爱不释手的刊物。20多年来日积月累,我占有大量有关兵器方面的传奇故事、趣闻以及最新兵器进展情况方面的资料。这本《兵器奇闻趣事》小册子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写成的。
奇闻趣事不但是茶余饭后“侃大山”的话题,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开阔思路,增加见闻,扩大知识面。但其中有些事例还没有准确的科学结论,有些事例也无法得到证实,因此敬请读者审慎待之。
本书在编著中参考了大量中外报刊杂志,出处繁杂散碎,恕不一一注明,谨向原作者致以衷心谢意,希望谅解。
第一章陆战兵器
1 恶魔神怪的武器
在步枪发明的进程中,来复枪是重大突破。射击时,枪管内的来复线使得子弹飞行时能不断地旋转,从而飞得更远、命中率更高。子弹的高速旋转作用是利用高速旋转对称体有其轴线保持一定方向的特性,如高速旋转的陀螺不易歪倒一样,使子弹保持头部朝前不会“翻跟头”,因为阻力小,精度好,使弹道比较平稳。可是这一重大科学上的发现,却被视为恶魔神怪的武器,闹出一串有趣笑话。
1510年,奥地利的维也纳人卡斯帕·科尔纳发现带羽毛的箭比不带羽毛的箭要射得远,命中率也高。从此他得到启发,发现枪管内膛线对子弹也有稳定作用,从而发明了来复枪。当时拥有的最好的枪是毛瑟枪,有些军官不服气,不信枪管内有几条线就能打得比毛瑟枪远,提出要当场比试。科尔纳当然应战,他带看来复枪去跟军官们比赛。结果科尔纳在一百米距离上5发5中,而军官手中的毛瑟枪却只有5发2中。科尔纳对军官们说,“来复枪不但打得准,而且打得远。”军官们还是有些不信,比赛距离拉到200米,毛瑟枪根本打不着了,而来复枪却还是5发4中,这下军官们服气了,观看的人群也轰动起来。这比赛一传十,十传百,来复枪成了神乎其神的最先进的武器。
来复枪出了名之后,很快被推广,而且开始在战场上应用。当时德国是教会主持政治,巴伐利亚的一位巫师,叫赫尔曼·莫里茨,是个专横霸道的家伙,他竟宣布:来复枪所以比毛瑟枪更佳,是因为神灵对各种旋转物体无能为力,来复枪是鬼怪妖魔之物。当时科学还很不发达,人们都迷信神灵,都信莫里茨的胡言,把来复枪视为对抗非基督教徒和妖魔的武器。
科学的、先进的东西总是阻挡不住的,尽管把来复枪视为恶魔之物,但来复枪却越来越多,战场上也普遍使用了。到1547 年3 月,大主教美因兹为了维护莫里茨的权威,他对来复枪也十分仇视,下令要进行一场比赛。
人们一听又要比赛了,都像赶庙会似的去看热闹,男女老少,有贵族,有军官也有富商,人们都赶到郊外。尽管天还很冷,寒气袭人,但空旷场地上还是挤满了人群。
比赛场上,两位射手身材魁梧,一边站着一个,中间相距100米,端着来复枪的射手,使用的是普通铅弹,而使用毛瑟枪的射手,使用的是一种银弹,是大主教美因兹暗地里叫人特制的,而且在银弹上还刻上十字标记。在比赛之前,大主教美因兹,威严地走出入群,手端一只碗,里面盛着所谓圣水,神秘地开始举行隆重的宗教驱邪仪式,由大牧师洒过圣水,并且亲自把银弹装上枪膛后交给射手。周围挤满看热闹的人群,大家纷纷议论,多数人认为银弹手一定胜,这是上帝造的银弹,准把铅弹手击倒。
两个射手进入指定位置,牧师举起旗子,口中含着哨子,规定哨声一响,双方就开始射击。
“预备——”牧师举在半空的旗帜,在哨声伴随下突然落了下来,双方射手同时间“铛铛”的枪声响了。结果牧师惊骇了,银弹射手被击倒,而铅弹射手没有半点伤,铅弹全部命中银弹手,牧师彻底输了。在场观众惊骇,对来复枪更加感到神奇。大主教的权威受到损害,大力恼怒,宣布来复枪是
恶魔、神怪的武器,要没收和销毁它,凡是发现制造来复枪的人,一律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其实是牧师帮了倒忙,银弹密度大,再加上银弹上刻有十字,破坏了子弹的平衡,结果使银弹一发未中。大主教不懂这个科学道理,就只好推到神怪妖魔身上了。
可是新生先进的东西,终究是要代替落后的东西,沉没300年后,毛瑟枪终于被淘汰,各个国家的军队,后来都逐渐使用来复枪。那个主教的禁令,也自然就不灵了,自动取消了。这就是来复枪诞生的故事。
2 马克沁和他的自动枪
马克沁是美国一位电气机械发明家,纽约第一家电器照明设备就是他安装的,他跟武器生产是无缘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自动枪的发明正是这位门外汉。
那年他到欧洲考察,偶然发现有一种多管武器,有10来根枪管,叫加德林排枪,四名射手摇动机械来发射枪弹,移动搬运时,要数人抬,威力是大,但相当笨重,射速也很慢,不太适合作战作用。马克沁看了这种枪,他就产生一个想法,能不能将其改进成为一种快速发射的自动枪呢?
马克沁从小就过着贫苦生活,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富于创造性。他苦苦思索,想闯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首先要找出一种能代替人力操作的能源。
有一次,他用老式步枪射击,发现自己抵着枪托的肩膀被撞得很疼,脱下衣服一看,有一块青紫。这一下他惊喜万分,他终于发现渴望得到的能源就在眼前。他想,这么大的后坐力给人带来痛苦和不便,为什么不变害为利呢?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一能源?
普普通通的后坐力,人们熟视无睹,可是到了聪明的马克沁眼里就成了“宝贝”。他经过分析,研究,苦心钻研终于为武器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火药气体。
步枪射击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除了将子弹射出枪管外,同时产生后坐力的运动。马克沁就是利用这部分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团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对射手撞击的后坐力。到1883年,他成功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自动步枪。
马克沁的发明,原想给美国军队改进武器,可是美国人对他很了解,都知道他是电气机械的发明家,对枪是门外汉。因此听说他发明自动化的枪都不信,说他是骗子。马克沁受到嘲弄、讽刺,气得他带着图纸离开美国,来到欧洲。
他到了英国伦敦的郊外,省吃俭用建立起一家小工厂,在没有任何人指导和支援的情况下,用惊人的毅力,自己当工匠,精心研制自动枪。除枪管是外购以外,其它一切零件都是他自己制造的。
1884年5月,他的自动步枪终于成功了。
5月的一天,伦敦传出消息,说马克沁的自动枪要进行表演,皇宫贵族,资本家老板,还有那些军界要人及军人商都赶来看表演。
在郊外一片树林里,前面竖着一个靶子,马克沁跟前提着他的自动枪,周围站满了身着五颜六色衣服的人群,男男女女,叽叽喳喳,议论什么的都
有。马克沁当众把6发子弹压进一只铁箱里,他一条腿跪下,一条腿蹲着,两手握着枪柄,瞄准着靶子,喊了一声射击,“哒哒”子弹像旋风一样射了出去,只有2秒钟,他就把6发子弹发射完了,那靶子变成了蜂窝一样。
有些人惊奇、欢呼,感到神了。也有的人跑过来要马克沁重新表演,说射速太快,没有看清。马克沁笑笑,又重新装上6发子弹,再次进行射击。
他这一发明轰动了伦敦,像神话般传说着。他正式申请了关于枪自动连续射击后坐力原理的专利,从此,在近代兵器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马克沁在自动枪的基础上,他又不断地进行改进,发明了马克沁的重机枪。他带着这种枪又到俄国彼得堡表演,半分钟就把300发子弹打光了,使参观的人们目瞪口呆。俄国人马上对马克沁的重机枪引起兴趣,研制仿制这种枪。
1903年,马克沁和英国著名军火商维克斯对马克沁的重机枪进行改进,简化结构,减轻重量,并使威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改名为维克斯机枪。
1916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进行,英法联军和德国军队在法国索姆河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当时联军凭着人数多,有步枪还有骑兵,就发起数个团的人群战术,想一举攻入德军阵地。
德军开始没有还击,等联军靠近了,他们突然推开地堡的枪眼,数十挺马克沁新式重机枪“发言”了,像雨点般的子弹,旋风似刮到哪里,哪里联军就倒下一片。联军不服气,一再发起进攻,结果一天之内竟死伤5万多人,相当于五个师报销了。这一次是马克沁的重机枪大出风头,成了步兵最有威力的武器。
马克沁自动武器所作的重要贡献,为现代自动武器的理沦奠定了基础。
3 香烟成了杀敌的“炮弹”
故事发生在1917年,英国军队跟土耳其军队在西奈沙漠地区作战。战争时间拖长了,双方物资供应都极其困难,尤其是守在战壕里的士兵,生活单调,都盼望着有香烟解愁,连树叶枯草也拿来当卷烟吸了。
为了突破土耳其防线,英国想尽办法,弄来了一些烟,加工成12万包含有大量鸦片的香烟,然后用飞机投放到土耳其军队的阵地上去。
土耳其士兵一见到香烟,口水就流了出来,烟瘾发作,互相争抢香烟,贪婪地猛吸不止,好像蝇见到血。
待到土耳其士兵们过足了“烟瘾”,英国集中1。2万名士兵,开始向土耳其阵地进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冲了上去。而这些吸足过量鸦片中毒的土耳其士兵,都在坑道里呼呼大睡,软绵绵缩成一团,完全丧失了抵抗能力,都成了英军的俘虏。
英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土耳其防线,打破了长期僵持的局面。在这次战役中,“香烟”成了威力很大的“炮弹”。
4 “跳跃的亨利”大炮
1939年12月,苏联和芬兰两军在芬兰境内的卡累利阿地峡对峙,双方都想以零打碎蔽的方式来削弱对方的力量,伺机发动进攻。
一天,在一个乡村的园林中,芬兰军队有位士兵到树林里闲逛,忽然一
间破旧的房间里,堆着一堆柴禾,底下好像放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