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城管来了-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么说吧,凡是吃的,不但我们不吃,我们也不会白给谁吃。前几年,确实有别的队搞过把香蕉神马的送给动物园喂大象的,后来市民们这个骂啊。

那时候我还没来,来了之后看见那些糟践了的吃的,开始也觉得心疼。苹果虽然小点儿,可还是囫囵苹果啊!送进去时好好的,过了7天就见看库的往外弄烂苹果。香蕉更别提了,基本上两天就完菜!

可那也给他放着,放到7天,往外弄!

浪费也比随意处置相对人的东西好!

7天后小贩来了,烂的也还你一车,总之东西不能少。只要在没收的过程中没有遗撒(诸位懂的),拉回来神马样,就力求出来神马样。

4

还有一些小百货、经营用的车之类坏不了的,7天到了,如果小贩不要,我们就上缴。会有专门的人来我们这儿,用车把东西拉走。就是拍卖或变卖,收的钱也全交国库,跟我们没半点儿关系。我们这儿一般是一两个月来一次。

至于国家怎么处理,那是国家的事。变卖的程序我也二了二乎的,您若想知道,直接参照检察院对案件扣押物品的拍卖流程就行了。

话说回来,诸位谁见过法院那边的拍卖?老说有卖房子神马的,我也一次没见过啊!

我只说我知道的和我看见的,没看见的不瞎说。

上层怎么变卖拍卖我不说,单说在我们这个阶段,有没有人动它们?

有,肯定有!

不单在我们这里,别的地方也会有。

我就见过,我们这儿新来的协管小孩儿,从偏僻地方来的,没见过神马世面,一个月就1000块钱的工资,东西又是他们搬的,偷偷拿俩果子,摸一把栗子,这都保不齐的。

但是全分了,真没有!

因为协管是没有权力处理这些东西的,而我们正式城管又都是公务员身份,不敢去随便处置这些东西。

像上面说的,分了吃了,还全分了,做梦呢?

外地我不知道,我们这儿没那么大胆子的人。不用让大队和市局知道,就街道知道了也饶不了你啊!

其实每个城市的城管是不一样的,拿上海的城市管理情况来说郑州,那不现实;拿北京的城市管理去套广州,这也不行。下回再骂城管的时候,一定要看好了。骂人也要灵活多变地骂、因地制宜地骂>>>

尴尬的体制,尴尬的城管

1

现代城管在建立之初,为了防止腐败,就没有任何审批、没收之类的实权,但是各种需要执法的问题确实是实打实的。没有制约手段,还要达到制约目的,暴力执法简直是必然的,有时候甚至会演化成必须的——例如,某人就是不拆他的违建,或者就是占道不走,必须强制弄走的时候,肢体接触肯定会演变成暴力,那是显而易见的。

当初设计的人想得挺好,但在实际操作之中,一无法律依据,需要借法执法;二无制约手段,需要火中取栗;三无统一的上级单位,公安有公安部,水利有水利部,全国统一,您列位谁听过“城管部”?城管在全国都是各个城市的各个区分开管理的。

2

犯罪,可以有个统一标尺——小偷在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手艺。而城市管理则不然,它其实是个很有地方特色的制度。打个比方,有的城市,餐饮类的小贩给市民带来很大的麻烦,而有的城市,餐饮类的小贩却是一道风景,是一种特色。如果设个统一标尺,全国“一刀切”,这个地方特色就可能没了。

根据城市的特点,因地制宜,是设计城管时的初衷。但发展到现在,却搞得大家都没弄明白城管到底是个神马单位、神马编制,结果就乱了。其实每个城市的城管是不一样的,拿上海的城市管理情况来说郑州,那不现实;拿北京的城市管理去套广州,这也不行。

因此,下回再骂城管的时候,一定要看好了。有些摊位可能在你家乡是特色、是风情,在另外的城市就是麻烦了。

骂人也要灵活多变地骂、因地制宜地骂。

3

这种设计,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个“杯具”。何况在咱们这神奇的茶几上,那更是除了杯具就是餐具啊!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很多年前有个组织:联防。

那时候,联防在各个郊区都很普及,在城乡结合部也在大面积地使用。他们的工作差不多就是警察+城管+民政局的编外组织。查暂住证、查卖淫嫖娼、夜里巡逻、白天遛街……工作几乎包罗万象。

这个组织创建之初,是街道根据自身的需要设计出来的,渐渐发展为一支无坚不摧的战斗队伍,而到现在,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了。

我只是想说,好多队伍之所以成立,在当初都是有需求的,而且都是迫切需求。而在建立之初,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时候联防夜里巡逻,走夜路都安心不少)。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不知怎么就变味了。

建立一个队伍、建立一种制度都很容易,但想要完善它,却是非常难的。

4

10年前流传一句话,叫:“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

当时,许多部门都有管理路边无照的权力,而权力又不集中,这便容易造成相互推诿的局面。比如一个马车进城卖西瓜,弄得小区门口全是西瓜皮。居民找谁?找工商,工商可能会说,马车是交通管;找交通,交通可能说,门口脏了归环卫……这不是说给政府部门抹黑,放在10年前,遇见这类情况一点儿也不新鲜。

正因如此,北京市才成立了城管队,最初只是试点,接着使在全市推广开来,继而推向全国。

制度不一样,效果便有差异。非说谁是坏人……我倒觉得也不能这么说,无非是想赚钱的和想市容美观的不和谐了。你觉得抄了不好,断人家饭碗;他觉得抄了好,因为影响他家门口的交通。都是人民的声音,我们得听纳税人的。

无照不纳税,只能不好意思了。

有的朋友说取缔城管,我也同意取缔某些地方的城管。为神马呢?城管成立之初,目的是为了北京的城市管理。北京城市大,管理复杂,好多事是介于警察管不了、工商也管不了的,于是才成立了城管。

城管这东西,我个人认为就是给大城市预备的,像北京、上海、深圳等。还有一些大的二线城市,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结果现在,连个小县城都弄个百十人的城管队。我们辖区,有3个派出所辖区大,我们分队才30来人。你说你一个县城一万人,弄那么大城管队干神马?那就是当地人搞出来的敛财花活了。

5

北京的城管是公务员编制,而很多外地的城管却是事业单位。好多人可能不理解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区别。简单来说,我们北京城管罚款和罚没的东西都是上交国库的。小贩拿了罚款单子去银行交钱,跟我们没关系。事业单位则不然,罚款神马的都算单位业绩。你想想,这个能不往前冲吗?如果罚了1000给奖金100,换成你,你也使劲儿罚。

北京虽说是公务员编制,但是各区县的城管队却归区、县政府管辖。也就是说,人、财、物都是区、县政府先拨到街道,然后才拨到队里的。在北京,各个区县的分队跟北京市城管总局没有垂直管理关系,只有业务指导关系。

说到这里,我便想起了我们副队常念叨的一句话:“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

这句话最能体现城管系统的状况了。一个这么庞大的系统,这么多人,却并不是一个整块的体系。已各自为政了10年,尚不知未来如何……

6

简要说了说城管,再来说说协管。

说起协管,可能有的人比恨城管还恨他们。他们没有执法权,却在执法,或者说在做执法的行为。这让上到学者,下到小贩,大到全社会,小到全系统都跟着嘀咕。

协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我们的上级单位或大队通过保安公司聘的,统一管理,都穿保安服。年纪从十七八岁到二十五六岁都有,好多都是小孩,都有过专业训练。这些孩子有时候也会动些粗,毕竟老跟我们出勤,感觉自己也那啥了,这都难保。但总体是好的,因为他们随时都能被解聘,所以不敢违反规定。

(2)相关部门(我不知道神马部门)聘的保安,由我们使用,主要都是咱北京的哥们儿,无业。实话实说,素质……有点儿“和谐”。穿着类似我们队员的那种蓝色制服,多是四五十岁的大叔,没胸牌号,猛一看跟队员很像。这些大叔有时也会背着我们干一些不和谐的事(所以我说,坏人哪儿都有,我也不替北京人说话)。

但这帮哥们儿,因为不是大队聘的,一旦发现,就会和相关单位协调,把其“干掉”。这些保安大叔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和没改造的平房区。

(3)不是大队聘的,也不归城管管,为了满足相关单位(我不知道这是神马单位)某一阶段的工作需要弄来的。那素质,相当“和谐”!幸好我这辖区没这样的。那是穿神马的都有,神马年龄的都有,主要是在乡镇、城乡结合部一带。

我知道的情况大抵如此,都是培训时训我们的内容。朋友们看到经常出事的基本是后两类。

另外,保安是不能单独执法的,就是我们城管,也不能一个人单独执法。一是怕职务犯法,就是有朋友说的收黑钱神马的;二是怕危险。

如果大家发现有穿制服的单独执法,或只有保安执法,请拨打96310举报打假。

前一段时间,内部聊天还讲过这么一个事。说2009年,丰台一伙保安冒充城管,受人指示,拆人家房,事搞大了,上了报纸。市局一查,原来是这伙人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找到了给我们城管做制服的厂家,买了那厂家衣服。

真缺德!我们这儿本来就不讨好,还让我们受过!

以后骂城管,千万别再文盲似的拿幅《清明上河图》,说神马宋朝没城管,古代人都随便做买卖>>>

骂城管前必读的城管史

1

竟然有人说:“城管是暴政,是当下才有的怪胎,是压迫穷苦人的暴力机器。”(文*冇*人-冇…书-屋-W-R-S-H-U)

他们却不知道,城管并不是这十几年才有的新鲜玩意儿。古代诗人说得好:“擒贼先擒王,骂人须骂娘。”时下骂城管的人虽多,可谁也不知道城管是打哪儿来的。所以说,搞清楚城管的娘是谁、祖宗是谁,对于和城管骂架喷粪,才会有着相当深远的意义。

2

城市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古至今,大量人群的聚集地一旦形成城市,必然需要良好的秩序。而良好的秩序,肯定离不开有效的城市管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城管便是随着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只不过以前不叫“城管”。

早在我国古代比较繁华的集市,就已有了“城管”的雏形。史书记载中最早的“城管”是周朝的“监市”。他们“践于衙”——意思是属于衙门管理,主要任务是“理市治商”——就是对整个城市进行日常管理,监督小商小贩的经营。

3

秦汉时的“市令”“市啬夫”等,特点和职业性质与今天的城管也非常相似。后来,隋唐时期的里坊制、宋代的厢坊制、元明清时期的里甲和保甲制,虽然名称和叫法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有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西方近代城市的管理体制开始引进。到了晚清,城市的管理体制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出现了一种承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