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翡翠匣传奇-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翡翠匣呈荷叶形,并没有雕饰什么花纹,匣盖中间有一个方形的凹陷,上下个有一句诗句,角上还有几个小字,冯瑶琪朗声读出来:“大道渊源,高真隐秘。”小字是:“强行破碎,玉石俱焚。”

匣盖与匣体结合得相当紧密,只能微微看见一道缝。

端详了半天,冯瑶琪才说:“这翡翠匣不能强行打开,一定是有什么秘密的地方擦钥匙。”

安子奇也这么认为,翡翠匣肯定有锁,也一定有插钥匙的地方,便小心地拿起翡翠匣,上下左右都看了一遍,整个匣子光光滑滑,根本没有一点小洞,就算用钥匙,也没有地方插。

安子奇又估计开匣是用暗钮机关,便用手在翡翠匣上仔细摸,直到把每一处都摸按了无数次,才放弃有暗钮的想法。

安子奇只好老老实实坐下来,沮丧地说:“任老伯费了六十年的功夫,都没有打开这翡翠匣,我们现在就想把它打开,也太天真了。”

冯瑶琪只管盯着匣盖上的诗句看,想了半天说:“会不会这诗句里藏着打开的法子。大道渊源,高真隐秘。到底是什么意思?”

安子奇自认才学不如冯瑶琪,所以对诗句没有发表看法,只是对那个凹陷感兴趣,突然用手指伸进去按,害得冯瑶琪紧张地看着,以为安子奇找到开匣盖的方法。

安子奇摇摇头,凹陷呈正方形,也不深,光光滑滑,平平整整,没有一丝表示能打开匣盖的痕迹。

就在垂头丧气的时候,安子奇突然想起一件事,马上伏到紫檀木箱前,仔细察看木箱里面。紫檀木箱是装翡翠匣的说不定箱子里面有打开翡翠匣的线索。

紫檀木箱里是按翡翠匣的形状雕刻的,荷叶的形状正好放下翡翠匣,不过荷叶形的旁边还有两个正方形的凹陷,一个小,另一个则大得多。

冯瑶琪也注意到紫檀木箱里的凹陷,自言自语说道:“应该还有两个东西,说不定就是开翡翠匣的工具。”

安子奇注意到那个小凹陷大小与翡翠匣上的凹陷差不多,试着找张纸比划一下,果然两个凹陷一样大小,马上对冯瑶琪说:“紫檀木箱里本来应该有开翡翠匣的工具,就放在这个凹陷里,只要找到这个工具,就能打开翡翠匣。”

冯瑶琪也笑了,说:“那就去找这个工具。”一想不对,马上又说:“这么小个大小,上哪里去找?要是能找到,任老伯早就找到了,还用得着我们。”

不管怎样,知道打开翡翠匣需要方形的工具,算是解决了第一个难题。

安子奇伸手去摸翡翠匣,冯瑶琪也正巧伸手过来摸翡翠匣,两个人的手同时摸到翡翠匣上,冯瑶琪脸一红,想把手缩回去。

就在两个人的手同时摸到翡翠匣上的时候,翡翠匣突然冒出一股清香,似檀香非檀香,似麝香非麝香,香味中两个人似乎如痴如醉,慢慢趴在桌子上,进入睡梦中。

卷一 命运选择 第八章 梦入缥缈虚无间

真是一个奇怪的梦,恍恍忽忽安子奇觉得是在一处极其奢华华丽的宫殿内,抬眼四望,仿佛是身处黄色的海洋,窗帘垂幛是明黄的,陈设装潢是金黄,就连座位上锦缎的靠垫也是明黄的。安子奇下意识低头朝身上看,穿的也是一件明黄的长袍,胸前绣着五爪的团龙。

“我是谁?看周围的明黄的装饰和自己身上的装束,我应该是个皇帝,我怎么会变成皇帝的,这又是什么朝代?”

安子奇心里迷惑,迟疑地坐在盘龙御座上不敢站起来。

从门外轻手轻脚走进一个穿着怪异的中年人,进来就远远跪下,用男不男女不女的尖利声音说道:“禀皇爷,奴婢已经把此事查清,监察御史王明泰所奏属实,只是……。”

安子奇明白他就是太监,只是对他所说摸不着头脑,张口想问现在是什么朝代,自己又是谁,还没想好该怎样问,突然觉得自己像是不受控制,嘴里竟然说出完全不是自己的声音:“只是什么?汪伴伴怎么说话也吞吞吐吐起来。”

安子奇这才明白,他是附身在某个皇帝身上,只能看和听,根本不能代替这个皇帝说话和思考,虽然有点遗憾,却省却了要弄清所处年代的麻烦。

中年太监对着地下磕个头,爬行几步,对周围看看,才低声说:“奴婢虽然管辖锦衣卫,只是此事与淮国公有关,奴婢不敢说。”

皇帝默然,停了一会说:“内宫不准交结外官,是我大明的祖训,耿娘娘她不会不知道,王明泰他怕是言过其实吧。”

中年太监见皇帝不信,生怕连累自己,又爬三一步说:“奴婢汪益阳决不欺瞒皇爷,耿宾文他确实与燕王、秦王来往密切,书信联络不断,奴婢决不敢谎言。”

安子奇听到耿宾文和燕王、秦王,稍稍想了一下,马上就明白他是附身在大明建文皇帝身上,只是为什么会来的,实在想不明白。

建文帝朱允炆宾显然不想与汪益阳继续就这个问题谈下去,叹了一口气说:“燕王、秦王乃是朕亲叔,耿宾文与他们书信来往也是平常。你下去吧。”

汪益阳在地上磕个响头,悄悄起身面对朱允炆退了出去。

朱允炆烦躁地站起身来,在安放御座的七层高台上来回走了几步,忽然举起手,一个面容姣好的小太监马上趋到朱允炆的旁边,朱允炆轻声说:“去东阁,传启泰到东阁。”

小太监挺直腰杆,站在高台下面尖声叫道:“皇爷起驾,传文华殿大学士启泰。”

殿外马上传来同样尖利的叫声:“传文华殿大学士启泰。”

叫声在殿外接续,一直传到皇宫外面。

朱允炆在一群太监宫女的簇拥下,走到位于偏殿的东阁。

东阁仿佛是朱允炆的书房,规模要比刚才的宫殿小得多,一张紫黑的案桌上放着堆放整齐的奏章,朱允炆在案桌后的龙椅上坐下。

安子奇暗暗计算,叫声整整过了半个多小时,才见一个身穿红色官服,胸前绣有一只仙鹤的白发老人匆匆走进东阁,进阁就俯卧在地上,嘴里大声说:“臣启泰叩见万岁万万岁。”

朱允炆脸上露出笑容,亲切地说:“先生起来,赐座。”

启泰马上又磕了头说:“谢皇上。”站起身来坐到小太监搬来的矮凳上。

朱允炆望着启泰,拿起案桌上的一本奏章说:“先生可知道王明泰的密奏?”

启泰赶快又趴下磕头说:“臣知道,王明泰曾经与臣说过。”

朱允炆让启泰坐回矮凳,说:“在朕的东阁,先生不必拘礼,坐着说就可以。先生是如何看法?”

启泰想了一下,欠身说:“谢皇上,臣上次对皇上言说,藩王权重,将来必是国家之忧。所以臣劝皇上将藩王兵权逐步削弱。

今日诸藩王分封各地,初看带甲精兵不下数十万,其实诸藩王皆以燕王、秦王为首。皇上只要将燕王、秦王召入京城,圈以高墙,诸藩王自然心寒,到时削弱诸藩王自然易如反掌。

臣没料到臣的建议竟会传入淮国公的耳中,淮国公又与燕王书信来往,皇上今日若是召燕王秦王入京,燕王必不肯来,必要误了皇上的大事。

王明泰察觉淮国公密信传于燕王,马上找臣商议,是臣建议王明泰密奏,皇上圣明,定知臣的意思。”

启泰没有说耿宾文的消息来于何处,所以说皇上圣明,意思是皇上应该知道。

朱允炆当然知道耿宾文的消息来自何处,只是事关后宫,朱允炆不便言说,只是叹了口气。

启泰抬眼看看皇上,低声说道:“太祖先皇刚猛坚毅,方能在数年之内荡平群雄,驱逐元人于漠北。皇上英明天纵,仁明孝友,实乃我大明的洪福,只是皇上过于仁爱,诸藩王皆是虎狼之心,皇上要三思。”

朱允炆不说话,只是呆呆地看着放在案桌上的奏章,过了一会才说:“朕知道诸藩王拥兵自重,只是诸藩王皆是朕的亲叔,朕不忍骨肉相残,故而迟迟不能定下决心,先生的话是良言,朕是要三思。”

启泰见朱允炆犹是寡断,心里有些着急,进一步说:“燕王既知皇上意思,皇上不如命锦衣卫星夜启程,将燕王押送京城。燕王虽知皇上削藩,谅必不会提防皇上雷霆之势,只要燕王进京,诸藩王群龙失首,皇上削藩大事可成。”

“又是马上命锦衣卫将燕王押入京城”,朱允炆记得启泰已是第二次说起,燕王镇守北疆,有大功于社稷,仅仅为了有人对他通风报信,就以囚车押送京城,似乎过点过份。

“先生说话确有道理,让朕再想想,你下去吧。”

启泰躬身退出,朱允炆挥挥手,仿佛要把心中的烦恼挥去。面目姣好的小太监马上趋过来,低身说:“皇爷刚才吩咐要去玉华宫,袁娘娘已准备接驾,皇爷……。”

小太监口中的袁娘娘其实是玉华宫的袁贵人,温柔可人,朱允炆最近十分宠爱她,若是能在袁贵人处享受一番轻歌曼舞,定能解除心中的烦恼。朱允炆只是稍微一点头,小太监马上叫道:“起驾玉华宫。”

坐在四人龙輦上,朱允炆闭目养神,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只好在心中瞎猜:“真是一个奇怪的梦,我怎么会梦到朱允炆,而且是那样的真实,他的感受就像是我的感受,玉华宫到底是什么样?”

耳边传来娇滴滴的声音:“臣妾接驾,愿皇上万岁万万岁。”

安子奇听到这种说法就烦,整天说万岁,又有谁万岁了?看来皇帝也不好当,成天听见尖声怪叫,怪不得皇帝都烦恼。

朱允炆把眼睁开,安子奇看见前面跪着一个穿着妖娆华丽的少女,年龄最多不过二十岁,随着朱允炆的“平身”,安子奇见这少女双目含情,喜悦溢于眉间。

朱允炆大步走进玉华宫,袁贵人紧跟在后面,再后面是大群的宫女。进得宫来,朱允炆往中间的龙椅上坐下,袁贵人赶紧上前,伸玉手从宫女手中接过茶盘,轻轻放到朱允炆面前,娇声说:“皇上请用茶。”

朱允炆端起喝了一口,脸上露出笑容,口里啧啧道:“真是好茶,唯有在爱妃宫中才能饮到如此好茶。”

“这是臣妾去年在梅花上扫下的初雪,总共才收得一小昙,除了皇上,谁也没有尝过,就是臣妾也没有喝过。”

“怨不得茶中有梅花的清香,朕今年冬天也要叫太监去扫一些来,明年爱妃来喝朕的梅花茶。”朱允炆的性情随着茶的清香放松,削藩的事也丢在脑后了。

宫女端上烧制精美的菜肴,袁贵人亲手给朱允炆倒上一杯酒,自己坐到旁边玉手轻轻一摆,顿时从殿外进来几个手拿乐器的宫女,坐成一排弹奏起来。

朱允炆就是喜欢袁贵人的讨巧,在音乐声中高兴地连饮数杯,望着袁贵人酒后红润的脸说:“朕今日心中烦恼,到你宫中,竟把烦恼全忘了。”

袁贵人笑眯眯地说:“当今天下四海升平,皇上还有什么好烦恼的?”

朱允炆极想对人诉说心事,便对袁贵人说:“太祖皇帝创下大明天下,确实是天下太平,百姓乐业。只是朕的叔王皆拥兵自重,实乃朕的心腹大患。

朕有心将各叔王削藩,又怕被天下百姓说朕不仁,太祖所封叔王尚且要削藩,朝中大臣岂不要自危,所以朕一直不敢下此决心。

刚才首辅建议命锦衣卫押诸藩王进京,朕实在不忍,爱妃以为朕的想法如何。”

袁贵人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摇摇头说:“臣妾只知伺奉皇上,皇上英明,自有神助。”

恍惚中暮色深沉,朱允炆与袁贵人在宫女簇拥下步入寝宫。一对红纱宫灯高挂,鸳鸯帐内两人情情切切,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