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人的天方夜谭-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鞅及其全家。然而,即便如此,秦国却并没有改变这套法律制度,始终坚持按照这种法制精神治理国家。
  司马迁记载说:这套法律制度坚持实行十年后,秦国人民欢欣鼓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山林中没有盗贼,家庭里食用充足,秦国城乡大治。
  这种先进而健全的制度及其法制精神,在战国七雄中,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可以说,直到今天,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辉。面对那一切,今天的我们实在应该感到惭愧。
  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法律与行政规定,其对于精确性与标准化的追求,足以让今天那些大而不当的法规制订者脸红。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0)
比如,秦国政府规定:布匹和货币一样可以成为交换媒介,其中布匹必须符合长185厘米、宽58厘米的规定,否则不许使用。
  帝国政府规定:地方政府官员使用的量器如升、斗,使用的衡器,如尺子等,误差在1%以上的,该地方官员都要受到处罚。并且,早在统一天下之前,秦国政府就率先实行了度量衡、战车、兵器及其零部件与实用器具的标准化。
  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细致的规定。
  事实上,当这种高度精确化与标准化的追求,应用到行政上时,其含义甚至可以看成是效率的代名词;
  若应用到军政上,则毫无疑问是军纪严明的保证;

()免费电子书下载
  而应用到财政上面,它表现出来的一定是公平与效益。
  事实上,假如没有高度的精确性、标准化及其相辅相成的理性化管理,我们根本就无法想像那蔚为大观的兵马俑怎么才能做得出来。
  秦国做到了这一切。这肯定是其他那六个混乱不堪的国家的最大不幸。
  下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帝国的疆域,“东至于海及朝鲜”。就是说,如果不考虑海岸线的变化,那么它的东部边疆,和我们现在是一样的。
  其东北部,延伸到了朝鲜的乐浪郡,已经接近今天朝鲜的平壤。
  “西至临洮羌中”。临洮在今天的甘肃省岷县。当时秦国的西北部边界,是在今天甘肃省兰州市以西。“羌”是一块很大的地方,包括现在青海、西藏的部分地区。
  在西南方向,秦朝的疆域,达到了四川成都平原以西的地区。也就是说,当今四川比较发达的地区,已包括在内。
  “南至北响户”。这句话说得很有意思。“北响户”不是一个地名。晋代文学家左思有一篇很长的赋叫《吴都赋》,其中有一句是描写南方景色的,“开北户以向日,齐南冥于幽”,这两句就是根据“北响户”来的。这里的“响”是“向”字的意思。中国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冬季室内能有充足的日光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子,都是在南面开窗。“南冥”指南部边境,当时指日南,在现在越南的北部。那里接近热带,又在北回归线以南,夏天的时候,太阳在北面;冬天也不冷,对阳光的需求不像北方人那样迫切。所以,那里有的房子是向北开窗的。这对于北方人来说,是很稀奇的事情。这句话告诉我们,秦国的南部边界,已经到达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实际上已经包括了现在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个别地方深入到越南的北部接近河内的地方。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河”是黄河,虽然秦始皇曾经宣布把黄河改称“德水”,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后世的承认。所以,离秦朝不远的司马迁仍旧称它为黄河。黄河的后套,是黄河最靠北的一段,秦朝的正北方边界,就是这一段了。它与现在华北地区与蒙古国的边界已经很接近了。
  而在东北方向,即辽东方面,大约从现在的沈阳北部到内蒙的阴山山脉,直到呼和浩特一线以外,形成了整个秦帝国的北部边界。
  这就是秦朝的版图。它几乎囊括了当今华东、华北、华南和华中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了东北、西北和西南的一部分地区。而这部分地区,正是当今中国最发达的地区。换句话说,当今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在秦始皇的时代,就已经得到了开发,并被包括在帝国的版图之内。
  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历百余年,秦国六代国王的梦想在嬴政的手中实现了。这是秦国的大事,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大事件。
  嬴政自己更认为这是建立了亘古未有的功勋。
  天下一统之后,他把丞相、御史等人召集到一起开会,相当踌躇满志地对他们说:“现在,六国的国王全服了,天下从此统一安定。可是,如果‘国王’这一称号不改,就不足以表达这一伟大的成功,也不足以把这伟业传给后人。请你们讨论一下,应该怎样称呼才好?”
  宰相与博士们纷纷发表了马屁意味极浓的意见,大意是说:“五帝的时候,中国地方不过千里,外面虽然服从中国的治理,但他们时叛时服,天子也拿他们没有办法。现在,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全国都成了大王的郡县,天下一统,这是亘古未有的事。三皇五帝的功业也赶不上陛下。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的称呼;泰皇是最高贵的。所以,我们给大王上尊号为泰皇。”
  嬴政想了想说:“把那个泰字去掉。古代有三皇,有五帝,就合称为皇帝吧。朕是第一代皇帝,称为始皇帝,以后的皇帝,就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千秋万代直至无穷。”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幸的是,从公元前221年即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嬴政变成始皇帝开始,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死掉,在十二年时间里,秦始皇确实是把天下人当成了他的奴虏。驱赶奴役,横征暴敛,无止无休。
  据肯定不够精确的统计,当时全国大约有一千八百万到二千三百万人口,除去一半的女性,再除去老人和孩子,全国的青壮年男子大约应该在一千万人上下。结果,被征用服徭役,修建各种工程和征战的人口,达一百八十万人以上甚至达两百万人,大约占到五分之一左右。不用多么聪明的头脑都可以看出,这个比例实在是高得有些离谱。就像今天,我们四五个男性朋友当中就有一个人被征去服无偿的劳役,而且常常是有去无回。此种情形应该是足够吓人了。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1)
从历史资料来判断,秦始皇这个家伙把好事与坏事揉到一起干,让人很难作出黑或者白的判断。他当了十二年的秦始皇,大体上,招人痛恨的事情都是在这个时期干的。
  修驰道,并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分天下为郡县治之,是大好事,凭心而论,中国人应该为这些工作感谢秦始皇。
  统一度量衡,叫做“一法度衡石丈尺”。“度”是测量,“衡”是重量单位,“石”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当时,有的地方一石是四斗。这种容量单位,解放初期还在我国农村通行使用,长达两千多年。
  不仅仅是制定统一的标准,而且还向全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着一件秦国的方升。它就是秦国的标准容器。
  这个方升的侧面刻着三行字,写的是“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及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其中前一句话是记事的,那时有个习惯,往往把一些重大的事情铸到铜器上。它记录的是,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齐国的使节来进行访问。后面一句就是记录这个方升的来历。这一年的十二月乙酉日(9月7日),大良造商鞅根据旧的容量单位铸造了这件标准容器,今后都统一按这个标准执行。
  有趣的是,在这个方升的背面,又刻上了五行字:
  “二十六年,皇帝兼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之。”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也是记事的。说的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和百姓非常安定,立号为皇帝。皇帝下诏给丞相王绾,指出度量衡不统一,使大家无所依从。今后都按这个标准执行。
  当年商鞅制定的量度标准,只能在秦国通行,现在统一了六国,秦始皇又重新颁布了这个标准,在全国统一执行。有了这个标准容器,就不会发生异议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个至今保存完好的方升实物,部分地说明了秦国标准化工作的认真程度。
  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帝国还统一了全国车辆的轮距,就是两个车轮间的距离。那时都是木轮车,走在土路上。车行路上,压出两条深深的辙印。如果车的轮距不同,就会增加车辆在道路上行走的困难。所以要制定出统一的车轮轮距。这就叫“车同轨”。
  此后,秦始皇下了很大力气,依靠李斯等人,统一了当时的中国文字。汉字的起源很早,传说是黄帝时代的仓颉观察了鸟的足迹以后,按照那鸟爪子抓出的样子造出了汉字。究竟是否如此,我们找不到坚强的考古证据的支持。不管怎样,汉字从产生,发展到秦始皇的时代,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由不同的人书写出来,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于是,在秦始皇的时代,各国使用的汉字,差别很大。这当然不利于发展和交流,也不利于这个统一的庞大国家的治理。
  汉字由象形文字和记事符号发展而来,象形文字又是由记事图画发展而来。人们曾经在祭祀的时候,把与祭祀有关的事情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样的文字被今天的人们称之为甲骨文。人们还把这些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这些文字则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这些文字,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初步形成了写法比较一致的字体,一般把它叫做大篆。
  但是,大篆保留了很多象形字的形式和成分,写法也比较复杂。就其应用方面来说,各地差别巨大。
  秦国及其周围地区,在原来大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字体,被称为小篆。李斯建议秦始皇,说:七国分立时,各国文字差别很大。现在已然天下统一,应该对小篆的字体加以整理,对那些与秦国的写法不同的文字,予以废除,颁行全国统一的汉字。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并让他负责整理现行的汉字。
  李斯对通行的小篆字体加以整理,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形式又统一的小篆字体。李斯在介绍这种字体的形成过程的时候说:上古的时候,人们使用大篆,大篆在社会上很流行。但年代已经太久远,以至于很多人已经不能阅读这种文字了。现在,我们删去其中过于繁杂的部分,吸收它比较合理的易写的部分,参照着改成了小篆。此后,在秦始皇巡游各地的时候,刻石立碑,用的都是这种字体,官方文书布告,当然也要用这种字体。这样,这种字体便逐渐在全国通行起来,形成了统一的字体。这就是“书同文”。
  小篆的写法并不简单,而帝国的文书却越来越多。那些抄书的书吏们逐渐地简化这些字,形成一种写法比较简单的新字体。当时,书吏也被称为“隶”,所以这种新字体就被称为“隶书”。
  史籍中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