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年过去,杨不悔也已经出脱成了一个迷人的大姑娘。在这明教重地,也没有同龄人陪她玩耍,静瑶自然成了她唯一的玩伴。这天清晨,她缠着杨逍带她下山游玩,又要拉上静瑶作陪。杨逍爱女情深,自无不允。
三人下山不久,忽然在途中看到一个少女,跪在两具尸体前哀声痛哭。杨不悔上前查问,少女抬起头来,倒是吓了她一跳。但见她右目小,左目大,鼻子和嘴角也都扭曲,形状极是怕人。静瑶盯着少女看了一阵,眼中精光闪动,嘴角噙起一丝微笑。
少女伏地痛哭,说道死的二人是她爹娘。她爹娘在中原得罪了官府,一家三口被充军来到西域,前几日因不堪蒙古官兵的凌辱,逃了出来,终于她爹娘伤发力竭,双双毙命。而她的名字,叫做小昭。
不悔听到她的经历,很是同情。她眼眶泛红,拉着杨逍的手臂道:“爹爹,这位小昭姑娘父母双亡,只剩下一个人孤苦伶仃,好可怜的。我们帮帮她吧。”
小昭面向杨逍跪了下来,连连磕头道:“这位老爷,只要你能够帮小昭收敛父母。小昭甘愿为奴为婢,以报大德!”
杨逍目光闪动,犹豫不绝。最近江湖暗流涌动,六大派之间联系变得非常紧密,似乎要对明教有所动作。对方无巧不巧,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在光明顶下,还刚好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可是如果对方真的是无辜的呢?
杨逍目光一转,忽然看到了静瑶嘴角的笑容。他心中一动,对小昭道:“你不必担心。你的父母,我们自会帮你收敛。看你也是孤苦无依,以后便给这位静瑶小姐做丫鬟如何?”
小昭愣了一愣,随即拜倒在地,道:“多谢老爷,全凭老爷吩咐!”又向静瑶行礼道:“婢子小昭,见过小姐。”
就这样,静瑶平白得了一个侍女。回山之后,她将小昭唤入房间,也不说话,只是凝视着她的双目。小昭被她盯着看了许久,忽然跪倒在地,哭道:“小姐,小昭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惹您生气。请您重重责罚,只是不要赶走小昭。”
静瑶伸手勾起她的下巴,手掌在她脸上轻轻摩挲。天魔真气透过静瑶的手掌,控制着小昭的肌肤,恢复了原本的模样。她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只是年纪幼小,身材尚未长成,虽然容貌绝丽,却掩不住容颜中的稚气。
静瑶将她的脸转向了梳妆台。小昭发现自己真容毕现,心中一惊,随即哭道:“小姐,我乔装易容,实有不得已的苦衷。蒙古人残暴好淫,我只有扮得很丑,才能保全自己。呜呜。。。。。。”
静瑶脸上笑意更浓,这个小家伙,真是可爱呢,看来自己以后的生活不愁无聊了。她伸手拭去了小昭脸上的泪痕,安慰道:“小昭,你不用害怕。以后有我保护你,不会再有人欺负你了。你这就随我去见杨伯父,你的苦衷,他一定会理解的。”
小昭心中大急,临行前母亲的叮嘱历历在目。还没等她想好怎么推脱,院子里已经传来了杨逍的笑声:“什么苦衷,我一定会理解?”话音将落,杨逍已经走入了房中。
杨逍的目光从小昭脸上掠过,忽然身形一晃,一脸惊愕。小昭低下了头,娇躯颤抖,面如死灰。没想到上山第一天,就暴露了身份。她倒不担心自己会受到折磨,以杨逍的性格,自己最大的可能是被赶下山去吧。遗憾的是,自己没能帮上母亲的忙。
静瑶笑着对杨逍道:“小昭说,她是为了在蒙古人面前保护自己的清白,才乔装易容的。年纪轻轻,就这么聪明懂事的女孩子,可是很难得啊。杨伯父,我倒有心收她做个徒弟呢。”
杨逍微微一怔,看着静瑶狡黠的目光,忽然大笑道:“好好好,如此美质良材,当真难得。有静瑶姑娘教导,我也就放心了。”他忽然转身出门,片刻后拿着一对脚镣手铐进来,笑道:“这套镣铐乃是天外陨石所铸,刀剑不伤,烈火不熔。杨某手中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就用这套镣铐作为礼物了。”
静瑶笑着接过镣铐,亲手戴在了小昭手脚之上,前后上下地打量了几圈,笑道:“要是再有个项圈,就完美了。”小昭心中忽然寒意大盛,她有了一个不祥的预感,或许自己被赶下山才是最好的结果吧?感受到静瑶侵略性的目光,她忍不住颤抖起来。
第六章 祸起萧墙破金汤
静瑶手里捧着一盏茶,坐在椅中,笑吟吟地欣赏着小昭练功。小昭手脚上带了镣铐之后,穿衣颇是不便。静瑶便为她设计了专属衣物——用一根极长的丝带,将她全身上下依次裹了起来。据静瑶说,这衣服不但方便穿脱,易于行动,还可以作为武器使用。天魔秘典的一大神功——天魔丝带,就是这样练成的。
小昭穿着一身绷带装,委屈地跳着天魔舞。丝带紧绷在身上,将她的身材完全展示出来。虽然胸部和臀部稍显青涩,但整体曲线已经有了少女的风韵。这样大胆的装束,让她很不自然。即便是那些风尘女子,也不敢穿成这样。
不过令她更加迷惑的,是静瑶真地在教她武功。静瑶所传的天魔秘典,博大精深,自己母亲所授的波斯武学,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自己有什么武学上的疑难,静瑶也是认真教导。短短几个月,自己的武功已经进步不少。这个奇怪的女人,究竟有什么诡计?
天色渐晚,小昭跳得累了,正想休息,静瑶却点起蜡烛,继续督导。就在此时,杨不悔忽然来访。静瑶笑道:“不悔妹妹,今天怎么想起来看姐姐了?”不悔撅嘴道:“最近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爹爹都没空陪人家。你天天欺负小昭玩,也不来找我玩了。人家一个人很闷的。”
静瑶瞥了一眼小昭,叫道:“不许偷懒,我说停再休息。”小昭不敢违逆,又委委屈屈地跳了起来。静瑶转头对不悔道:“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这是什么时候的事,现在战况如何?”
不悔坐到静瑶身边,答道:“听爹爹说,这次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是少林派发起的。最近五行旗已经和六大派先后接了几仗,情势很不利,六派分进合击,渐渐合围。爹爹独木难支,最近连头发都白了不少。可恨我武功低,见识差,也帮不上爹爹什么忙。静瑶姐姐,你武功高强,人又聪明,能帮帮我爹爹吗?”
静瑶安慰道:“杨伯父待我如上宾,如今明教有难,我岂忍袖手旁观?自当相助伯父,击退六大派。”话音刚落,她的脑海中立刻响起了那个神秘庄严的声音:“选择协助明教,击退六大派。任务胜利条件,六大派终止进攻计划。若光明顶失守或明教杨逍死亡,则任务失败。胜利奖励D级支线剧情一次,积分2000点;失败扣除D级支线剧情2次,积分4000点。若离开试炼世界时积分为负,则抹杀!”
静瑶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话,居然触发了任务。她现在可没有积分和支线剧情的积累,一旦任务失败,就是死路一条。看来从现在开始,自己最好时刻呆在杨逍身边,保护他的安全。她连忙问不悔道:“杨伯父在哪里?”
不悔答道:“据说有青翼蝠王和五散人来访,他去客厅和他们商议御敌之计。从下午谈到现在,连晚饭都没顾上吃。”静瑶笑道:“不管军情多么紧急,饭总是要吃的。不悔妹子,你去让厨房做些宵夜,我们去送给杨伯父他们吃。”不悔欢喜应了。
等到两人端着宵夜,进入客厅时,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大跳。明教七大高手和一个少林寺的和尚,一起倒在地上。正是圆真借密道偷入光明顶,偷袭击倒了杨逍、韦一笑和五散人。明教七大高手的脸上俱是一片青灰,呼吸粗重,看上去都受了极重的内伤。倒是圆真盘膝而坐,呼吸悠长,看上去情况倒是要好许多。
看到静瑶和不悔进屋,杨逍欢喜叫道:“静瑶,不悔,你们快些杀了这个和尚!”圆真原本内伤已经好了八九成,眼看就要功行圆满,他只恨自己迟了一步,以致大计功亏一篑。此刻他元气未复,又从静瑶呼吸行走中看出她是一位不逊于杨逍韦一笑的高手,顿时萌生退意,索性催发秘法,吐了一口鲜血,起身就跑。
静瑶对不悔道:“你去照顾杨伯父。”不悔连忙奔向杨逍身边。就这一转头的功夫,圆真已经逃出了大厅。杨逍高叫道:“静瑶姑娘,请务必杀了那成昆恶贼!”静瑶应了一声,拔足追去。
圆真重伤之后,身法仍是极快。看他在院中穿行自如,竟似对这里环境极是熟悉。眼看他穿过侧门,奔入了杨不悔的卧室。静瑶防他躲在门口偷袭,破窗而入,却发现室内空空如也,只有绣床的帷帐还在晃动。静瑶目光一动,手掌一挥,桌上几件器皿便向床底射去。
暗器击中床底,却发出了击中空心墙壁的声音。静瑶走到床前,向床板上用力击了一掌。床板应手而碎,露出了一个巨大的洞口。洞底距地面有数丈深,铺了厚厚的茅草。静瑶拿起桌上的蜡烛,跳下密道,追了下去。
在地道中曲曲折折的奔出数十丈,便到了尽头,那圆真却始终不见。静瑶用烛火照去,那凹凹凸凸的石壁上,没一处缝隙,在凹凸处用力推击,也是纹丝不动。她提一口气,运劲双臂,在石壁上向各个方向用力试探,在向右边推时,只觉石壁微微一晃。静瑶使劲一推,石壁缓缓退后,却是一堵极厚、极巨、极重、极实的大石门。
过了石壁,前面又是长长的甬道,静瑶向前走去,只觉甬道一路向前倾斜,越行越低,约莫走了五十来丈,忽然前面分了几道岔路。静瑶不知该走那条,心中已经有了退意,忽听得左前方不远处有人轻咳一声,虽然立即抑止,但静夜中听来,已是十分清晰。她皱了皱眉,小心翼翼地追了下去。
这条岔道忽高忽低,地下也是崎岖不平,走了一阵,甬道变得越来越窄。静瑶心中犹豫,放慢了脚步。她对这些密道并不熟悉,而那圆真却好像对这里了如指掌。作为一个杀手,不应该在失去地利的情况下和对方纠缠。她停下脚步,思索片刻,转身准备回去。
第七章 剥极而复参圣功
静瑶刚要转身退回,就听到圆真猖狂的大笑,从头顶传来。蓦然之间,头顶一股烈风压将下来。抬头看时,却是一块万斤巨石,当头砸下。危急之中,静瑶纤足连点,身体倒纵而出。只听得呼的一声巨响,泥沙细石,落得满头满脸。
只听得圆真的声音隐隐从石后传来:“小贱人,今日坏我大计,在这里饿死了你,当真是便宜了你。瞧你武功不错,能推得开这大石么?一块不够,再加上一块。”只听得铁器撬石之声,接着呼的一声巨响,又有一块巨石给他撬了下来。压在第一块巨石之上。
静瑶返身而归,查看道路,却见狭窄的甬道已经被巨石彻底封死,虽有些许缝隙,最多也只能伸得出一只手去,身子万万不能钻出。她放下手中烛火,吸口真气,双手挺着巨石一摇,石旁许多泥沙扑面而下,巨石却是半点不动。
静瑶见来路被封,更不迟疑,转身向前走去。她虽然懊悔刚才大意中计,但后悔对解决困境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设法死中求生,寻找出路,才是应该做的事情。
顺着甬道只走了数十步,便已到了尽头。只见处身之地似是一间石室,堆满了弓箭兵器,大都铁锈斑斑,显是明教昔人以备在地道内用以抵御外敌。再察看四周墙壁,却无半道缝隙,看来此处是这条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