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战场上的有些变化,是他也没想到的。事实上,这个变化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以至于碧空晴最初被搞了个措手不及,险些错失了大好机会。
这刻林中兴固然在喊,但是却没几个士兵能听见他的喊话。
最糟糕的是,这一次他的呼喊,其传令效果已经减弱到了最低限。
即使是在正规军队里,战争一旦出现混乱局面,许多将军最担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指挥失灵,中枢神经的指挥线出现故障。
一旦指挥线路出现故障,导致自己的命令无法及时下达,即使再英明,再天才的将军也无法挽回败局。
为什么很多名将在打一场必胜的战争时,往往却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昏着败着导致惨败?其原因有很多就是因为这种指挥系统的失灵。
正所谓乱棍打死老师傅,就是这个道理。
碧空晴的目的,就是通过火线的升起,八臂连环弩和百弩连机的疯狂打击,逼迫对方出现慌乱局势。他不指望对方溃败,但是至少可以延误对手的判断和执行能力。八臂连环弩尽管是火弩,但这点火势缺乏易燃物的帮助,根本不可能在广阔地区造成多大伤害。但是由于火势而引发的骚乱,却会因此增加。
前线百弩连机面杀伤,后方八臂连环弩穿透伤,就是出于这样的战术目的。
因此,林中兴的呼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不,事实上它起到了一点作用,但这点作用引发的后果却是可怕到没有任何人想到的。
……
混乱初起后,传令兵已经很难将命令及时传达到每一支作战部队的基层指挥官耳朵里。后面的人能听见林中兴的喊叫,前面的人却在大声吵嚷中和大量的弓弦拉张齐放鸣音中几乎失去了听觉的能力。周军降卒被火势逼迫和护民军的人挤在一起,有的人要杀他们,有的人要他们投降,有的人大声求饶,有的人要反冲火线。杂乱的组织,无法统一的号令,终于使得这支原本就很勉强组织起来的部队出现了重大的战术执行缺漏。
后面的人想上去灭火,前面的人被大火熏得烟燎火烤难以燃烧,只想退回来,两侧的人因为听不见也得不到命令只能向中间挤,而中间的人受四面对撞冲击,被挤得大声喊叫,奋力向外推。少数人因为惊慌,看到后方起火,以为后方也被对手烧了起来,自己被火场包围,难逃一死,完全丧失了斗志。
林中兴的命令根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士兵们在愤怒与怨怼中互相漫骂,有骂天风军的,也有骂自己人的,缺乏正统的思想教育,没有统一的政治目标,仅仅为了杀死敌人而组合在一起的军队,终于在这刻出现了巨大的分歧。
一些周军降卒被试图灭火的护民军推入火中,他们大为愤怒,鼓起最后的勇气与敌人撕杀。他们说同样的语言和对手作战,引发出一连串的误解,误伤,混乱象一场瘟疫,转眼间弥漫至整个护民军后方军阵之中。
即使对大部分纪律森严,组织严密的军队来说,这种混乱也是一剂可怕的催命毒药,何况还是本就缺乏组织严密性的护民军。处在敌人屠杀状态下的护民军尚有拼死作战的意志和斗志,迟迟无法冲过火线援救的军队却出现了大规模的骚乱。
这只能说这支军队的心理素质依然太差。他们能经历死亡的考验,却无法经历愤怒,焦虑,烦躁,不安等方面的考验。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巨大伤亡与危险的打击等方面缺乏承受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战争的胜利以及指挥官依然存在着信心缺失。
他们参加军队,不是为了胜利与荣耀,没有对生的向往,却有着对死的愤恨。
因此,只是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让护民军走在了崩溃的边缘。
事实上,就连碧空晴,林中兴也都高看了护民军的作战意志和作战能力。他们都过分高估了这支军队在遭受挫折后的承受能力,相反,由于那场大梁城的突围之战,护民军战士所表现出的悍不畏死的精神,使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支不怕死亡,却经不起蜜糖诱惑的军队。
而事实却是,不怕死亡,不代表就一切都不害怕。
假如林中兴在火势初起就承认失败,带着剩下的部队逃离战场,那么这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就连碧空晴也只能默认此一结局,因为他最坏的打算,就是尽可能的先吃掉林中兴的一半部队。
但是林中兴没有,书本教育害人,死不认输,轻不言退,绝不轻言放弃的战斗精神鼓舞他,那个打平就算和的想法激励着他,那条薄弱的并非没有穿透可能的火线更是告诉他,自己和胜利只有一张纸的距离。
所以,他选择了继续鼓舞进攻。
一些战士无法理解;一些战士无法支持,一些战士无法操作,一些战士出现迷茫;一些战士拼搏杀戮,杀得却是已经宣称投降的周军降卒,一些战士试图保护,结果成为无辜的牺牲品。老天爷更是在这刻帮了碧空晴一把,东风劲吹,将大火熏烤向护民军的方向。
没人敢和火神爷抢地盘,拥挤不堪的士兵再度向外猛推。被推倒的士兵几乎就没有了爬起来的机会,无数双践踏而过的大脚,直接将生命的火种踏入泥中,直至湮灭。里圈的战士,中圈的战士,还有外圈的战士,全部愤怒了。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说法,交相喊叫。他们都是勇猛的汉子,不善于用言语表达愤怒,却更擅长于用刀剑。越来越多的奔跑,践踏,搏斗,恐慌,喊叫,还有无休止的漫骂,四顾张忙,充斥于人群之中。
最终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护民军败了!”
于是,一场无由而来的恐慌弥漫了整片战场,与此同时,兴奋的却是整个天风军将士。
“吼!!!天风——我武威扬!”杀神方虎浑身浴血,高举长矛,矛尖挑起一名战士的人头,长呼海嚣。
“吼!”无数声狂呼炸喊与激扬喧嚣,响彻在这片天地之间。
同一时刻,火线后的护民军发了一声喊,终于丧失斗志集体逃窜,这场从未在碧空晴和楚鑫林等人预料之中的大逃亡,却出乎意料外的出现了……
一场可怕的混乱风暴和其后引发的大逃亡与追击战,就在这刻彻底爆发。它没有让林中兴抓住那最后的胜利机会,却在这西部战场上,成就了浅水清和碧空晴两个人的不世功勋,并为铁风旗的这场灭国之战,吃下了一颗定心神丹。
第七十四章 烽火情仇(1)
安府川会战,可以说是浅水清在止水征战的第二个转折点,继承了浅水清不择手段的作战风格的碧空晴,将其手段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更加的阴狠毒辣,在付出了两千名周军降卒尽数抛弃的代价后,他得到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尽管这场战争的后期变化有些突如其来,以至于碧空晴完全没有料到一向勇敢的护民军怎么会逃跑,险些延误了自己的应变,但还是及时果断的命令立刻熄火,然后全军出击,追击护民军。
虎豹营的骑兵成为追击的主力,他们从战斗中脱身,不顾辛苦一路追杀逃亡的战士,熊族战士则继续打扫余孽。
虎豹营骑兵从安府川一路追杀,直到大梁城下。
当初林中兴追他们追了一百余里,用了四天的时间,而他们,追林中兴的残余,却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碧空晴的意思很简单,把所有残余部队尽可能地杀死,务必不能让他们逃往各个大小川县,重新集结起来,同时也尽可能减少碧空晴抛弃降卒的流言传播的速度,并在第一时间里散发出新的流言来抵挡这种说法。
如果可以,总还是尽量遮瞒这种消息的为好。
当虎豹营的部队追到大梁城下时,这条路线上,已经再没有一个林中兴的残余部队存在。
而大梁城下,虎豹营的战士发出了耀武扬威的怒吼,他们的手中提着的,是林中兴及其一干将领的人头。
……
西部战场的一场大战刚刚落幕,南部战场的斗争却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从浅水清挥兵二度攻打大梁城的战役开始,沐血的部队就是第一支遭遇追击的部队,他们所遭遇的战斗也是最多和最激烈的。
南部边荒丛林是一片山林地区,这一带地形复杂,山连着山,山叠着山,山腰和山脚下,到处都是大山和原始丛林,丛林莽莽,小路盘肠,因为这里就是止水的边界所在。其向西蜿蜒延伸,是断龙山脉的末端,向南就是都市联盟。
复杂的地形,崎岖的山路,狡猾的敌人,凶狠的追兵,追击者与被追击者在这里玩起了一出短兵相接的残酷战斗。
与西部战场起初的温情脉脉到后来的撕下面具发生的铁血大战相比,这里更多的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凶狠而残酷的小规模斥候战。
每天,石容海的部队与沐血的部队都在发生着战事,战事的规模并不大,却次次惨烈无比。为了在山林地区寻找到沐血部队的踪迹,石容海漫山遍野地撒斥候,放侦察兵,到处寻找。在这里,没有什么比斥候更可靠的,也没有什么比他们更重要。只不过一个要利用斥候去找到敌人,防备袭击,一个要用自己的斥候,去杀死对方的斥候。
扑!
劲箭流星般闪过一道耀眼光华,红色小箭放出夺命的寒光,正射中一名敌人斥候的咽喉,丛林中猫一样蜷伏着的无双缓缓站了起来,眼里闪烁着得意的光芒。
堂堂的荆棘营将军,如今已经自贬其职,在这到处都是丛林和野兽的自然环境里,再没有比他更适合做斥候的人了。
来到敌人尸体的身边,无双确认了敌人已死,在将对手的武器,盔甲,全部毁掉之后,他顺手一刀杀了对方的马,然后小心地看看四周,一个翻身跃入了身后的林中。
对他来说,这样机械化的行为在这段时间里已经重复了无数次了。
假如说,西部战场的较量,是一场指挥系统与军队基本功的较量,那么南部战场上,斥候的较量从一开始就已经凸显出其重要性。
很显然,天风军已经下定了狠心要打石容海斥候这个点!
斥候,可以说是所有兵种中,最辛苦,最危险的一个兵种,但同时也是最精英的兵种。
他们是最全才的兵种,擅长骑射,伏击,侦察地形,擅长潜踪匿迹,精于刺杀,长于分析,视力良好,可以在任何天气条件和地理环境下作战,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在战斗前冲在最前线,为大军搜集资料,观察敌人,必要时甚至会渗透到敌人后方,刺探虚实,生擒活口,追问口供。
他们在大军休息的时候要工作,在作战的时候也同样要参与战斗。他们面临的战斗最多,面对的敌人也最强,大多数时候是与敌人的斥候作战,他们离战场最近,面临的风险最大,任务也最艰巨!
因此,凡是斥候部队,必定是整支军队中最精英的小伙子来担当,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作战经验,高水准的格斗技术,非凡的勇气,还要有聪明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壮的身体。
沙场上,冲在第一线的战士,有时候可以是军中勇士,有时候也可以是炮灰,视其战术需要而言,但凡是任职斥候一职的,就必定只能是精英,且是精英中的精英。
如果我们把军队比成一个大汉,那么指挥系统是他的神经,斥候系统就是他的耳目。石容海这支部队,其身材的魁梧度,比林中兴有过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