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在长安接报大喜,此时正当子龙等征黑山军已胜,捷报到来。遂令马超加紧,希在一、两月内结束战事,然后回军准备明年出征匈奴、鲜卑。另告知其吾两位夫人皆有身孕,望其能速归,共同庆贺出生。至于宋建其人,乃反贼之首也,狼子野心,冥顽不化,速斩之以儆天下。并令诸位羌人必须听命于羌人摩诃那。氐王为氐族之王,一则不可杀,恐氐人生恨;二其人尚非无可救药,如能生擒,可力劝其归降,如若不降,可杀之,另立新王切切。
遂令八百里加急送与马超,马超接报。一喜赵云、张辽平定黑山军,二喜主公年过三旬终有子也。于是按我将令,下令斩宋建之头于营门前号令,另将二喜通令全军,厚赏酒肉,放假一日。庆贺毕,马超道:“如今氐王势孤,兵不过三四万,亦无良将可用。诸公有何法可速胜之。”
贾诩道:“吾久在西凉军中听用。曾与氐王有一面之缘,其本性不坏,惟不太信汉人言也。今吾等遵守诺言,善待军士且斩宋建以立威。吾料其目前必处于两难境地也。吾当亲往说之,晓以大义,劝其来降。”超曰:“先生乃主公重臣,切要仔细。”贾诩道:“谢过将军,吾料必成大功也。”遂辞过诸将,来见氐王银牙长。
却说氐王目下正因二万军被歼、宋建被杀惴惴不安。料不能胜马超大军,心下彷徨。欲待投诚,又恐如宋建般遭害;欲待不降,其势必败,亦难免一死。正苦恼间,人报马超派特使贾诩求见。氐王知贾诩在西凉州素有智名,现今正在马超军中出谋。今日来见,谅可解其惑也,遂令请入。
贾诩入营见礼道:“诩和大王昔日一别已有多年矣,不想今日相见却在沙场,实令人感叹世事无常。今知老友身处困境,彷徨无计。特来相解。”氐王道:“吾目前与汝等相持不下,未分胜负,吾有何难哉。”贾诩笑道:“王何必相欺也。大王与宋建不同,宋建狼子野心,未得皇封,自立为王,大不敬也。且反抗天兵,冥顽不化,故大将军为儆世人而斩之。而大王不过是因前年董卓、李郭等相逼不得已而反耳。今征西大将军蒋公已给吾等旨意,令吾等务得招降王上,不得慢待。今王上若降,但可放心。蒋公必不会加害,还会令汝仍统旧部,还镇旧地,旧平羌三条绝不更改,王上意下如何。”
氐王心中大石方才落地,面露苦笑道:“谢文和相劝也。若无文和,盏恐不知方向,自取死路耳。今蒙大将军厚爱,银牙长愿降,但请守诺勿欺也。”贾诩道:“王上但请放心,吾主言出令随,如有反悔必遭天下唾骂也。”氐王遂与羌、氐各部将数十人随贾诩赤手来马超大营请降。超其肯降,甚喜,善加款待。急命人八百里加急赴长安报后,并求如何守置投降诸部。
我在长安接报大喜,将捷书遍示众人道:“马孟起、贾文和不负吾望也。今平定羌部,吾北征匈奴等无后顾之忧也。”遂令羌王摩诃那统投降羌人各部,氐王一概罪责全免,仍领旧部镇旧地,羌氐各地免租税一年。平羌三条交由凉州牧马腾等执行,不得有误。马超、张合、庞德、马岱回长安准备明年北伐。凉州交由马腾、马休、马铁镇守。
不久,马超领得胜之兵回长安,我亲率诸文武出城相迎。马超见吾出迎,面有喜色,急与诸将下马拜见。我急忙扶起,连道辛苦,和诸将一同入城,摆宴接风。即日,上表天子,对超等厚加厚赐 ,表其为建军侯。其余众将亦多加赏赐。
现下内患已平,西凉已定,吾即令荀或、田丰等督办粮食,以待明年春暖花开后北伐不题。
时间慢慢到年底,曹葳也已接近生产,我遂将一般事务皆交由郭嘉、贾诩、荀攸等办理,专心陪在曹葳身边。这一段时光是我自回三国以来最快活的一段时间了。年底,曹葳终于临产,我初为人父,在门外急得是团团转,郭嘉等人见吾走来走去,看得眼花。遂对吾道:“主公,你还是坐坐吧。你转得我等眼睛都花了。但请宽心,料不会有事,定会母子平定也。”我哪里坐得住,真有些急得抓耳挠腮。忽听里面一场婴儿啼哭,我大喜,推门而入,差点将推门而出的稳婆撞了个满怀。我急问道:“如何?母子俱平安否?”稳婆道:“恭喜侯爷,是个小侯爷,母子俱平安。”我大喜,抱着儿子抢到曹葳床前,见曹葳面色苍白,心中疼惜,忙握住其手道:“你看,我们的儿子出世了,白白胖胖的。你看他像你我多些,还是像他外公多些。”曹葳面色有些苍白,娇声道:“你是他爹,自然像你了。不过,像他外公也不差啊,我父亲也是天下有数的英雄啊。”我笑道:“英雄所见略同!。”
却说四州官民闻吾得子,大喜过望。上表祝贺者络绎不绝,我亦心情大佳,传令四州同庆。亦派人通知曹操,贺其得外孙也。操得报亦喜出望外。操此时方四十六岁也,此乃其第一个外孙,故亦十分喜爱,命人携重礼来贺不题。过得年来,甄宓亦临产,生下一个女儿。甄宓见曹葳生儿,自己偏生个女儿,心中有些不喜,嘴巴扁扁要哭,我忙好言哄劝。只道自己男女皆一样,甚至还是喜欢女儿多些。方哄得甄宓开颜而笑。我松了口气,暗道,女人果真都一样,只要哄哄万事皆平矣。再次传诏四州同贺新喜不题。
正文 第十八节 蒋振华兵发并州郡一
(更新时间:2004…11…22 8:34:00 本章字数:3915)
第十八节 蒋振华兵发并州郡
勇三军大破胡蛮寇
揭过得子喜讯不提,吾亦开始思虑北伐一事。
以前在大汉强盛时,众蛮邦还算规矩,时常进贡。虽偶有小患,边境还算平安。可自灵帝以来,朝政崩坏,索求甚苛。休说塞外,就是关内之民亦多有反叛者。但幸有朱隽,皇甫嵩等名将镇守边陲;威望卓著;诸胡不敢亡动;边境还算安定。但自黄巾起义后,诸侯蜂起,互相征伐,大汉精兵损失殆尽,忙于内乱;无瑕北顾。塞外各族如匈奴、鲜卑、乌桓等日渐强大;异心渐起;遂起逐鹿中原之野心,屡屡入寇幽并之地。草原骑兵;迅速奔雷;攻如烈火;其势甚大,一时难拒。我若想平定北方,安心东出潼关与曹操决战,必得无后顾之忧。否则我与曹操相争,鲜卑等再趁火打劫而南下,不仅仅我会完蛋大吉,整个大汉亦极度危险。故我打算趁曹操、袁绍相争于官渡的有利时机准备北伐;希望能够一举铲除心腹之患。
考虑到塞外各族均是骑兵,自小马背上长大,勇悍善战,吃苦耐劳,汉军则多为耕地之民;不善骑射;多有不敌。如若硬扛,必死伤惨重。即使能胜,也是惨胜,恐再无力东出南下争锋,故须设巧计破之。
我知道大汉之前与塞外民族作战多奈兵器犀利;尤其是弩箭之强悍天下无双,以前武帝时李陵曾率五千步军激战数万匈奴骑军数日不败,杀敌无数,靠的就是大汉先进的强弓硬弩。我军现虽装备大量弩箭,可单靠弩箭始终不妥。不由的细细思考起来;回顾了一遍中国的历史好像没有发现太好的办法;再想想西方国家的战例;忽的想起一法,不由得抚养大笑:该死的胡蛮;你们的未日到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在公元前四世纪晚期,约在公元前330年左右。西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创立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其四大成名战役,如伊苏斯河战役等皆为以少胜多,且对方多骑兵时而取胜。其战法对吾今颇有借鉴之用。亚历山大布阵时主要以方阵迎敌。其在阵中布置的中央方阵全是用步兵编成,皆用重甲步兵,手握巨型长枪。一个步兵方阵可长达1024米,每米一人,宽亦有16人。如此一个中央完整重步兵方针可达16384人。左翼配以数量不等的轻步兵和轻骑兵,以便快速机动之用。而其右翼则是重骑兵方阵,马匹、战士皆披重甲,手持重型长枪,冲锋起来威力无用。亚历山大大帝作战时的思路是这样的:一般先令右翼重骑兵猛攻敌左翼,破敌左翼后再侧攻敌中央方阵。而亚历山大的中央方阵皆为手持长枪的重步兵,一般弓箭皆不能伤。快速挺进时,声势骇人,若敌中央方阵同为步兵往往很快便被击垮。敌欲用骑兵冲锋也不惧,其密密麻麻的长枪只会把近前的骑士串成一个个糖葫芦。惟有左翼才是亚历山大的弱点,因其全是轻步兵及轻骑兵,防御及进攻能力较弱,往往面对敌重型步骑兵冲锋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亚历山大大帝经过的四大战役中,其左翼往往被敌击溃。只是依赖于山历山大大帝的卓越指挥能力,往往敌军右翼方阵未攻破或刚攻破亚历山大的左翼时,敌左翼方阵及中央方阵便被亚历山大右翼重骑兵方阵及中央方阵所灭。待等到亚历山大回过手来,虽敌右翼大胜亚历山大之左翼,但大局已定,往往也逃不过全军覆灭的下场。故亚历山大依此战术能创立一个著名的大帝国。
我想这一战术我亦可以采用。我可以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完善。如:中央方阵可照亚历山大大帝之旧例,但是步兵方阵前设立弓、弩兵方阵和巨盾兵方阵。因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骑兵和西方不太相同。西方骑兵少备弩弓,多只仗长枪冲锋作战;而中国北方骑兵往往全部装备马弓,利刃。因此,设立巨盾兵(不仅仅只有巨盾,其亦身配短刃和飞镖等近战利器)可抵挡中国北方草原骑兵强大的突击力和密密麻麻的箭雨。后撤时,也可弃巨盾作为障碍,阻敌骑兵快速推进。而弓弩兵方阵则是大汉和我的优势兵种,其连弩之法世界领先,中国一流(当然可能比不了诸葛亮的十发连弩,这一点我还是谦虚点的好),任何骑兵要穿过这一方阵恐怕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待敌骑冲破巨看兵阵和弓弩兵阵时,直接面对中央重步兵方阵时,如林的枪林亦可令敌骑束手无策也。我军右翼方阵可以照亚历山大之旧例,全用重骑兵配硬弩,突击敌阵时比起中国少数民族的轻骑兵威力大多了。况且其备有硬弩若敌远可射之,敌若击其侧后,虽则转环不便但亦不致一时无还手之力。左翼的轻骑兵数量可大于右翼重骑兵方阵,且多配弓弩和马刀,应足可抵敌骑兵之冲击,中翼、右翼有事时还可以紧急机动增援,弥补中央、右翼方阵机动性不足或转环不便的弱点。如此环环相扣;我看你们这些胡蛮还能翻出我的手掌心。
思虑成熟,便召集各主要文武告之其作战构想以其借鉴的亚历山大四大战例。众将领、谋士从未听过如此匪夷所思的战例,偏偏听起来又是如此的有理,一时间集体脑袋短路,沉思良久。我见各人如坠云里雾里,我笑道:“诸公,汝等观我新创之阵法可否对敌作战耶?。”
郭嘉此时好像方有些回过神来。苦笑道:“嘉以为学究天人,天下几无敌手。出谋划策如天马行空,常人难测,但尚有痕迹可寻。而主公之计谋往往如浩然宇宙般,无迹可寻。听之突兀非常,可细思之又是极为有理。我看吾军中主公可坐稳第一谋士、第一战将之位也,吾等都快变成应声虫了。”其他各位很有同感,纷纷点头。“是啊,是啊。主公你太不地道了,尚有这么多好的战法、计谋也不教给我们。”
我亦苦笑道:“我自出山以来,除了初至川中时尚有余瑕与尔等在一起共研计谋、战策,其它时间经常是战事在身,天各一方。你们这些家伙也不地道,怎么怪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