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罩是做什么用的?”我问,“氧气?”
“那是喷雾器。Albuteral(一种气喘喷器所搭配使用的药水——译者注)和‘爱喘乐’,都是支气管扩张剂。”他俯向我父亲,把面罩拉回原位。“您很坚强,卡西迪先生。”
老爸只是眨巴眨巴眼睛。
“何止!”安托因沙哑地大笑着说。
“我们出去一下。”佩特大夫拉上帘子往外走了几步,我跟了上去,而安托因继续陪着老爸。
“他还在抽烟?”佩特大夫突然问。
我耸耸肩。
“他的手指上有烟渍。你知道,这太疯狂了。”
“我知道。”
“他这是在自杀。”
“反正他也要死了。”
“可是,他现在在加速死亡的过程。”
“也许这正如他所愿吧。”我说。
第三十七章
我彻夜未眠,就这样开始了我正式为戈达德工作的第一天。
凌晨四点左右,我从医院回到了自己的新公寓,本来打算小憩一个小时,不过我立刻就放弃了这个妄想,因为我知道自己肯定会睡过头,第一天为戈达德工作就睡过了头可不是什么好事。于是我冲了个凉,刮了胡子,上网读了些有关特莱恩公司竞争对手的信息,并且仔细看了看News。和Slashdot上最新的技术新闻。我穿上衣服,一件轻便的黑色套衫(这是我的衣服里和Jock·戈达德标志性的黑色翻领毛衣最相近的一件)、一条卡其布西裤以及棕色的犬牙纹夹克,这是怀亚特的那个充满异域风情的行政助理为我挑的“休闲”服饰之一。现在我看上去就像一名完全合格的戈达德御林军猛将。随后我打电话通知楼下的服务生,让他们把我的保时捷开来。
我通常是在大清早和晚上进出楼门,在这两个时间段值班的门卫是个四十五岁左右的西班牙男人,叫卡洛斯·阿维拉。他的声音很奇怪,说话时像被勒着脖子一样,仿佛是吞了个尖东西没法儿把它咽下去。他喜欢我——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不像这里其他的住客那样对他视而不见。
“努力工作呢,卡洛斯?”我经过的时候对他说。通常在我深夜加班、精疲力竭地回来时,他会对我说这句话。
“几乎没怎么工作,卡西迪先生。”他笑着回答,然后转身继续看电视新闻。
我开过几个街区,在一家刚刚开门营业的星巴克前停下车,要了个大杯拿铁咖啡。我一边等着那个为了赶时髦而扎了一身洞的碍眼的西雅图男孩儿给我准备一夸脱百分之二牛奶的热咖啡,一边拿起一沓《华尔街日报》,然后我的心揪成了一团。
就在扉页上,是一篇有关特莱恩公司的文章;或者,用他们的原题说是“特莱恩的悲哀”。文章配有一张戈达德的雕刻画,画上的戈达德很不应该地快活无忧,仿佛特莱恩的悲哀跟他毫无关系,好似他还没搞清楚状况。有一条小标题写着:“是不是创建者奥古斯丁·戈达德的日子不长了?”我不得不把这篇文章读了两遍——我的大脑还没有恢复巅峰状态,我还在苦苦地等着我的大杯拿铁咖啡,而那个碍眼的孩子似乎手忙脚乱地搞不定。文笔尖锐有力,文章的作者正是该报的记者,名叫威廉·鲍克里,显然在特莱恩公司内部有很好的线人。通篇的中心好像是在说特莱恩公司的股票价格在下跌,产品已经跟不上潮流,公司(“被普遍认定为电信消费型电子产品行业老大”)正处于困境之中。而Jock·戈达德,特莱恩公司的创建者,似乎置之不理,他的心思已经不放在特莱恩了。文章里翻来覆去地诉说高科技公司的创建者们在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便会被人取而代之的“悠久历史”。在迅速增长期之后的稳定期里,戈达德是否仍是把控公司的合适人选呢?文章对此提出质疑。除此之外,该文用了大量篇幅来写戈达德的慈善活动,他收集、翻新美国老爷车的嗜好,以及他如何彻底翻修了他那辆珍贵的一九四九别克敞篷跑车。文中指出,戈达德,似乎正在走向失败。
棒极了,我暗想,如果戈达德垮台了,猜猜跟着他垮下去的是谁。
接着我想起来:慢着,戈达德可不是我真正的雇主。他是我们的目标。我真正的老板是尼克·怀亚特。我被走马上任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应该效忠于谁。
我的拿铁咖啡终于好了,我往里面加了几包砂糖,搅了搅,然后喝了一大口,烫得嗓子生疼。我按住塑料杯盖,坐在一张桌边继续读完那篇文章。这个记者似乎很了解戈达德的底细,他跟特莱恩公司的不少人聊过。老头腹背受敌。
开车去公司的路上,我想听听我为了更了解艾莲娜而在Tower唱片店挑的安妮·迪芙兰蔻的CD,可刚听了几段我就把CD取了出来。我根本就忍受不了它。有几首歌根本就不是在唱,而是在说话。要是想听这样的东西,我会去听Jay…Z或者艾姆的歌。哦,谢了。
我琢磨了一下刚看的那篇文章,想理出点个人见解,以防万一有人问我。我是不是该说这是竞争对手为了诋毁我们而故意放的屁话呢?或者说文章作者不了解实情(管它实情到底是什么)?还是该说他提出了一些相当不错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对待?我决定挑最后这个修修改改拿去应付——不管他说的话是真是假,我们要关心的是股东们会怎么想,因为他们几乎都看《华尔街日报》,因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篇文章,不管他说的是真是假。
我心里暗自嘀咕戈达德的对手中有谁会搞出这样的麻烦——Jock·戈达德是不是真的有麻烦了,我是不是上了艘正在下沉的烂船。或者,说得更确切点儿,尼克·怀亚特是不是把我推上了艘正在下沉的烂船。我想:这家伙肯定是脑子里进了水——他请我来的,不是吗?
我啜了一口咖啡,杯盖没有盖紧,乳棕色的液体泼湿了我的膝盖。看上去我好像发生了什么“意外”。多绝的开始新工作的方式啊!我应该把这当成对我的警告。
第三十八章
我在洗手间里尽力擦干了裤子上的咖啡渍。卡其布裤子还是湿湿皱皱的,我就这么走出了洗手间,走过了主楼——A座——大堂书报亭,这里出售地方报纸,以及《今日美国》、《纽约时报》、橙红色的《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还不到七点,通常堆积如山的《华尔街日报》已经被拿走一半了。很显然每个人都在看。我估计那篇文章的电子版已经被人从报纸的网站上拷贝下来发到每个人的电子信箱里了。我跟大堂前台打了个招呼,坐上电梯到了七楼。
戈达德的行政助理弗洛伦斯已经把为我新办公室配备的设备明细发送到了我的电子信箱。没错,不是格子间,而是一间真正的办公室,跟Jock·戈达德的大小完全一致(当然也跟诺拉和汤姆·龙格尔的办公室一样大),与戈达德的办公室仅隔着一个大厅。戈达德的办公室里还没亮灯,其他主管办公室也还黑着,而我的已经亮了。
我的新行政助理已经端坐在我的办公室外了。她叫乔斯林·常,四十多岁,华裔,看上去很傲慢,穿着身整洁的蓝色套装。她的眉毛修得高挑精致,一头黑色短发,樱桃小嘴上抹着闪亮莹润的桃红唇彩。她正在给通讯地址分类贴标签。我向她走过去,她抿着嘴巴抬眼看我,伸出一只手:“您一定是卡西迪先生吧。”
“亚当。”我回答。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第一个失误?我是不是应该刻板点,跟下属保持距离?那似乎有点儿荒谬,也没什么必要。毕竟,几乎这儿的每个人都直呼CEO为“Jock”。而且,我约摸只有她岁数的一半大小。
“我叫乔斯林。”她说。她说话有点儿鼻音,一口纯正的波士顿地区口音,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很高兴见到你。”
“我也一样。弗洛伦斯说你在这里已经有些年头了,这对我可是个好消息。”啊呀!女人可不喜欢听到这样的话。
“十五年了,”她小心翼翼地回答道,“近三年是为迈克尔·吉尔莫工作,就是你这个位子的上一任。他几周前调职了,所以我的工作也一直没定。”
“十五年,棒极了,以后还需要你多帮帮我。”
她点点头,没有笑容,什么也没有。然后她似乎是看到了我胳膊下夹着的日报。“你不是打算跟戈达德先生提那个吧?”
“事实上,我打算请你把它裱起来当礼物送给他,就放在他的办公室里。”
她受惊似的盯了我好久,接着慢慢地挤出个微笑。“这是个玩笑,”她说,“对吗?”
“对。”
“对不起。吉尔莫先生不是很有幽默感。”
“没关系,我也没什么幽默感。”
她点点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对了,”她看了一眼手表,“七点半你要去见戈达德先生。”
“他还没来。”
她又看了一眼手表。“他会来的。事实上,我敢打赌他刚进公司。他的日程安排向来极有规律。哦,请稍等。”她递给我一份十分精美的文件,绝对有一百多页,封皮是人造革的,上面写着贝恩公司。“弗洛伦斯说戈达德先生希望你在开会之前看完这个。”
“现在离开会……还有两分半钟。”
她耸耸肩。
这是我的第一个考验吗?要我在开会前看完一页这样的天书都绝没可能,我也不打算迟到。贝恩公司是一家收费昂贵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它招收和我年纪相仿、比我还不学无术的家伙,并且培训他们,直到他们成为开口就能瞎说八道的白痴,再派他们去调查公司、写报告,为他们装模作样的所谓智慧收取成千上万美元。这份报告上印着“特莱恩的秘密”。我迅速翻了翻,只看到那些陈词滥调和专业术语成群地蹦出来——“精简的知识管理”、“竞争优势”、“业绩”、“无效成本”、
“规模不经济”、“最小化无增值意义的工作”等等等等——我想我都不用读完它就能知道这是说什么的。
解雇员工。格子间农场大规模精简人头。
帅呆了,我想,欢迎加入高层生活。
第三十九章
弗洛伦斯陪我走进戈达德办公室里间的时候,他已经和保罗·坎米雷堤还有另外一个男人围坐在圆桌旁了。那个男人大概五十多岁,快六十了,秃顶,头上只剩下一些灰色的须边,外面一件过时的灰色格子呢套装,里面是在普通大商场里男士专柜就能买到的衬衫和领带,右手带着一个巨大的颇有品位的戒指。我认出了他:吉姆·科尔文,特莱恩的首席运营官。
这间房子和戈达德的办公室外间大小一样,也是十乘十的结构,尽管现在这里只有张大圆桌和四个人,也已经感觉相当局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不去某间会议室开会,去个大点儿、更适合这些高层主管的地方。我对他们说了声“嗨”,紧张地微笑着在戈达德身边的椅子上坐下,并把手里的贝恩文件和弗洛伦斯给我端来的装着咖啡的特莱恩公司杯子放在桌上。我拿出黄色的便笺簿和笔,做好了做笔记的准备。戈达德和坎米雷堤都只穿着衬衫,没穿夹克——也没穿黑色翻领毛衣。戈达德看起来比我上次见他时更显老迈、疲倦。他带着一副黑色眼镜,眼镜链挂在脖子上。桌上摊着几份《华尔街日报》那篇文章的复印版,其中一份还用彩笔画了黄黄绿绿的标记。
看我坐下,坎米雷堤皱了皱眉头。“这是谁?”他说,而不是“欢迎加入我们”。
“还记得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