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萧后-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年和女儿相处的时间,何不给她补补课?“临阵磨枪,不亮也光”,想必也是有些效果的。拿定了主意,立刻叫来几个臣子商议,选定了两位老师加紧时间给女儿补课。若是换做他人,一定觉得这是苦事,可幸儿本身就喜欢这些,底子又好,学的十分省力,两位老师教的也很省心。张后也没闲着,每到晚饭过后闲时,教她宫廷礼仪,讲一些宫廷轶事。她怕幸儿不熟悉宫廷生活,要知“一入宫门深似海”,谁知道会不会在不经意的时候闯下大祸。

萧岿小试了女儿几回,发现女儿聪慧可人,闲暇之余也常教她。那萧岿虽出身皇家,也算是书香世族。曾祖萧衍是梁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祖父萧统,就是出名的昭明太子,南梁文学家,著有《昭明文选》,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合称文学史上的双璧。父萧詧少有大志,幼而好学,长于文章辞赋,对于佛义更是通晓。

几代的传承,萧岿自然不弱,也是学者、文学家。而他本人也算是个人物,早年周武帝平北齐,得到传国玉玺,萧岿不顾危险入贺。在宴席上,周武帝自弹琵琶,令已亡国的齐君高纬跳舞,其以前的臣子悲不自胜。萧岿起身,周武帝说:“你能为我伴舞?”萧岿说:“以前尧时圣乐一奏,百兽率舞。今陛下既然自弹琵琶,我怎么能不学百兽?”周武帝大悦,指着高纬以前的臣子说:“你们是在骂我。”萧岿说:“他没有乐器,怎敢对着尧献丑?”周武帝大笑。萧岿回国时得到周武帝的赠与颇丰。在后人看来,虽有献媚的嫌疑,可在那时强国四立,自己小国随时都有可能被大国并吞的大环境下,这种做法倒不失为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本色。再后来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大将尉迟迥联合各路重臣讨伐杨坚,也找到了萧岿。萧岿动了心,臣下也认为有利可图,唯去过长安的柳庄反对,认为尉迟迥虽为名将已是老糊涂,其他的全是平庸之辈,成不了大气候。萧岿经过深思熟虑采纳了柳庄的建议,决定自保,静观双方成败。果然,没过多久,这些讨伐军队溃败,尉迟迥自杀。萧岿深感庆幸。想那时就是大国也常处于动荡之中,皇帝换的像走马灯似地,西梁的国土江陵,不过弹丸之地,居然在夹缝里生存了三十余年,政权没有旁落,萧岿可谓功不可没。

有这样的父亲教导,幸儿自然长益不少。在这期间,萧岿为女儿的婚事派使臣来往梁、隋之间达四、五次之多,而萧岿和隋文帝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节俭,可见双方对这次婚事的重视。过了大半年,婚期将近,幸儿本来就是一个善于与人相处的人,何况又是自己的生身父母,血脉相连。到要出嫁的时候,幸儿已和父母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萧岿又担心女儿年幼就要远嫁他乡,身边没有一个亲人陪伴感觉孤苦,特地安排他的第八个儿子萧瑀跟着姐姐一起去长安。幸儿的这个弟弟年仅九岁,却已非同一般,善解人意,举止落落大方,从言语中绝对听不出他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出嫁那天,幸儿与父母惜惜相别,张后几乎就要哭出来了,萧岿心里也很黯然,毕竟是个饱经世事帝王,仍然面带微笑的嘱咐着幸儿,这个获得父母爱怜最少的孩子,却是他们最优秀的女儿,她的命运关系着西梁的未来。萧岿说:“你这回嫁与的晋王,不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镇守的藩王,有待文治武功各方面的功业需要建立。所以你不能像一个普通人家的媳妇那样只要有贤惠就够了,更要有辅助心胸和智慧。”幸儿点头答应着,含泪宽慰父母:“孩儿去了,以后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了,望父母保重,切莫以女儿为念。”辞完后,深拜父母三次,转身离去。张后靠在萧岿肩上掩面哭泣,萧岿也望着女儿的背影默默为她祈福。

第二章 晋王王妃 第二节 晋王大婚

经过日夜兼程,千里跋涉,幸儿到了长安,稍作调整,终于在这天与晋王杨广大婚。婚礼在黄昏时分举行,尽管以前母亲曾经细细的把婚礼过程以及要注意的事项告诉过她,此刻,头上沉重的头饰压的她喘不过气来,周围喧闹的环境使她进入一种真空的状态,脑海里一片空白,早把那些忘的一干二净。好在有人在旁边指导,也不用担心出错。幸儿心里还是蛮紧张的,现在只有用尽一切方法来克服这种不良情绪。

也不知道捱了多少时候,经过了各种繁琐的礼仪,到拜天地的时候了。幸儿好奇的看着身边的这个人,今天的新郎,自己日后的夫君——晋王,可是由于盖头当着,只能看到他下身着着红衣。刚稍一走神,喜娘又来拉她进入下一个环节。幸儿连忙又集中了精力,怎么说自己也是今天的主角,万人瞩目的中心,要是失了态,那可就丢大了。

幸儿只知道自己对新郎好奇,殊不知新郎对她更好奇。晋王杨广少时饱读诗书,对书里描述的那种灵秀温婉的女子十分向往。而自己身边的女子,也不知是碍于母亲的威严受约束太深还是自身的问题,总觉得少了一份灵气。当婚史回来向他描述这位未来的新娘时,用尽了他向往的那种词汇,更使他对这位新娘充满了期待。今天新娘就站在他的面前,可是那盖头遮住了她的真面目,他又不能因为他的好奇现在就去越礼掀开那盖头,只好把这份好奇深深地压下去。但仍偷偷的打量着她,只觉得她身材妙曼,举止婀娜。行步轻盈而不失端庄,书里描写西子走路时“回风舞雪,影度回廊”莫非就是这个模样?

两人一边按喜娘的指导行事,一边把心思都放在了对方身上,终于入了洞房,掀起了盖头。一刹那,杨广感到自己想象力的匮乏,尽管他无数次在心里拼凑新娘的样貌,那也不过是他以前见过各种相对出众女子优点的集合。可那样的女子不是真正的出众,眼前这个才是。细长眉儿彰显灵秀,温润眼儿暗蕴深情,那含羞的笑脸,婉转的神态一下子让杨广体验的不是陌生,倒好象是等待了千年的知心爱人。幸儿也觉舒心,她心里一直对杨广的想象是借着大哥的样子。可这真正的杨广立在自己面前,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更优秀的人,而这个人正是她的新郎,儒雅而有威仪,就是大哥二哥的优点合起来也逊他三分,上天怎么对我这么优待啊!幸儿见新郎看着她,不好意思了,低下了头。

喝过合卺酒,一切礼尽后,众人散去,宫女把床帐拾掇好也退下了,房里只剩下晋王和萧妃。晋王拉起萧妃的手,经过大半年的养息,萧妃手上的茧子早就褪去,变的白嫩细腻、柔若无骨。晋王搂过萧妃的香肩,萧妃顺势靠在他温暖宽阔的胸膛。她少时的经历让她心底总有一丝隐隐的不安全感,此刻,这种感觉荡然融化,只觉得自己低了下去,心甘情愿的卑微下去,像是巍巍青山下的一弯逝水,不管青山如何绵延,水流总是随着山势前进,不看将来,也不管方向,只要一直依着他,可感觉又如此的甜蜜。窗外的明月也开始好奇,忍不住朝这边窥探,似乎是想看看这对天造地设的璧人,如何书写金童玉女的传奇。

这一天是开皇二年年末,公元582年。幸儿晋为晋王王妃。

第二章 晋王王妃 第三节 新婚蜜月

结婚庆典过后,幸儿开始了她晋王王妃的身份,人称萧妃。晋王携萧妃回到守城并州(现山西太原)。与此同时,朝里还在忙一件事,那就是隋文帝六月命大臣高颎等在旧长安城旁东南方向的龙首塬南坡另建新都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由于隋帝打算来年开春搬进新皇城,主持工程的宇文恺只好先把别的撇下,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皇城的修建上。

这天,晋王忙完事务向内室走去,一路猜度萧妃在做什么,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门口。萧妃在里面听到消息,连鞋都没来得及穿,光着脚跑出去迎接。晋王走进门,萧妃已到了面前,脸上的笑容,足可消融冬天的冰雪,像是要从心里开出一朵诱人的花,只是眼边还有泪痕,恰似花上带的露水。晋王有些奇怪,拉住萧妃的手,拭去她脸上的泪痕,柔声问道:“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萧妃一边拉着晋王向里走一步不好意思的笑道:“没什么,只不过刚才看一本书,情到深处,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晋王莫要笑话。”“哦!”晋王又问:“看的什么书?”萧妃没有直接回答,略带撒娇的拉着晋王说:“你来嘛,你跟我来看看就知道了。”

进了内屋,只见窗下的矮条长案上摊着一卷书,窗外,能看到白皑皑的雪压着一支红梅,看的人几乎感觉到梅花的香味,越发的让人觉得屋内温暖如春。萧妃拉晋王席地坐下,晋王一看书名,是《玉台妆咏》,第一篇《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晋王笑道:“你是看哪个地方哭的?”

萧妃指着其中一段说:“从这儿开始有点儿想哭,还忍得住,越到后面越忍不住了。”晋王一看,是刘兰芝要被赶出家门了拜别婆婆和小姑的那一段。

萧妃说:“你说,这刘兰芝这么好,她婆婆为什么还不满意?”

晋王想了想说:“是不是焦母喜欢上了那个什么秦罗敷的,就看刘兰芝不顺眼。”

萧妃说:“我看呐,八成儿是焦仲卿太忙了,焦母在家又没事做,就挑剔儿媳妇。我小时候在乡下舅父家长大,邻村有个老太太就是那样的。”

晋王好奇的问:“乡下?你还在乡下呆过?”

萧妃点点头说:“是啊!我还会织布呢。不过不能像刘兰芝那样三日断五疋,我只会在舅母织累的时候弄几下子。”

晋王拉过萧妃的手说:“你可不能再做这些事了,那都是平民百姓做的事。你是王妃,是要受人尊重的。”

萧妃说:“我觉得平民百姓也挺好的呀!我觉得我舅父他们都是好人。”

……

正说着,朴儿端茶过来了,正要上去献茶,简儿拉住她小声说:“正说的入巷呢!”朴儿识趣,立在一旁侯着。待到晋王萧妃说话的间隙,方把茶献上。

第二章 晋王王妃 第四节 二月二赶庙会

转眼到了正月初一鸡一打鸣,梳洗完毕的晋王和萧妃来到庭院,一走到走廊前面,萧妃惊奇的看到院子当中堆着一垛竹子,问晋王是哪里来的。晋王得意洋洋的说:“怎么样?喜欢吧?”

萧妃点点头说:“喜欢,可是这里哪有竹子呀?我不是听人说这边儿都是燃柴垛吗?”

晋王说:“我上回听你说你们那里是燃竹子的,烧起了‘噼啪’作响,以驱除山鬼瘟神,美其名曰‘爆竹’,所以我特地派人到南边儿运回来的。”

萧妃说:“挺费事儿的吧?”

晋王说:“这有什么费事的。我们一起来点着这竹垛吧!”晋王和萧妃一起点燃了竹子,果然比烧柴垛热闹了许多。这时乐鼓齐响,更添喜庆气氛。晋王拉着萧妃带头,和众人一起围着竹垛起舞。

那时的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一样,也是能歌善舞的。只是到了宋代以后,歌舞表演者和观赏者成了两个阶层。再到后来,歌舞成了一门技艺,只被少数人掌握。所以现在形容少数民族仍常用“能歌善舞”这个词,而形容汉民族的词只剩下“吃苦耐劳”了。

连下了几天的雪,很多人都困在屋里,街上异常冷清。天气放晴,转眼又是数日,各处又热闹起来。二月二龙抬头是赶庙会的日子,晋王也爱热闹的,带上萧妃去逛逛。

到了白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