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头埋得低低的…
九阿哥也紧张了,忙拿眼看弘暄,九阿哥认为,弘政的折子弘暄应该事先过了目的,但见弘暄也一脸的探究,九阿哥慌神了,弘政该不会学老十,也在朝堂上弄弘暄几个措手不及吧?
九阿哥只好张大嘴巴紧盯着康熙的脸…
良久,康熙总算合上了折子,递给一旁的太监,道:“念…”
弘政的文采还是象九阿哥,句子堆砌的很好听,开篇也在说沙棘,可说了一段后,却话锋一转,提问了,为什么沙棘这么好的作物朝廷竟然一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当然,弘政提问也很委婉,没指责任何臣工的意味,再列出问题后,弘政便提出,能不能设立一个机构,专门养一批人负责将大清的物产(摸)个底,管他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然后再组织这批人好好琢磨琢磨如何利用收集的资料贡献于大清的农业生产…
然后,弘政又提了提,说还可以派人专门去收集各地老农的耕田经验,编写出一部农业种植指南来…
最后,弘政对该项目将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给了个大概的预算,并预估了项目成果可能带来的收益,得出一结论,该项目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虽然其中的分析尚显得稚嫩,而且预估的成果也不具备说服(性),但弘政才多大啊,能想到这个主意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所以,当太监念完后,大伙没人去挑刺,都在认真琢磨着弘政的建议…
九阿哥更是意外了,没想到弘政能有这水平…
朝堂上一时间有些安静,弘政更紧张了,不安的扭头看了眼弘暄,弘暄忙回过神来,道:“皇玛法,弘政这主意高吧?”
弘暄开了头,大伙儿也纷纷向康熙夸赞起来…
康熙则注意打量着弘暄,因为弘暄起先口口声声可都围绕着沙棘在说话,而弘政的折子其实和沙棘没什么关系,并且就冲折子念完后,弘暄也在思索着,康熙有理由怀疑,弘暄绝对不知道这个折子,所以,康熙便怀疑弘政是想借机一炮而红…
康熙倒不认为弘政偷了弘暄的理念,因为,弘暄的表情完全没有震惊,所以便认为弘政怕是心大了…
因此,当众人都纷纷赞扬弘政时,康熙并没怎么高兴,只是随口勉力了弘政两句,然后便叫户部和工部照弘政的提案拟定一个章程出来…接着便问大伙还有没有要回奏的…
康熙的转折来得有些陡,让一帮皇子都颇有深意的看了眼九阿哥,八阿哥还给了九阿哥一个安慰的眼神,一些脑子转得快的大臣也都赶紧噤了声,决定散朝后再将手里的折子递到乾清宫去,免得挨康熙的无名炮火…
而贝和诺则很兴奋,终于轮到自己出场了,于是,迈出了队伍,捧着折子,大声道:“臣贝和诺有本奏…”
康熙淡淡道:“什么事?”
贝和诺大声道:“西班牙使臣向我朝递交了国书,为了表示两国永远修好,请皇上恩准他们总督的女儿嫁给弘政贝子…”
九阿哥这个人精,自然也琢磨出了康熙的心思,脸色的表情本就非常的不好看,听贝和诺这么一嚷嚷,脸直接就绿了…
请大家继续多多支持,谢谢
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政的婚姻 (下)
第四百九十三章弘政的婚姻(下)
在贝和诺话音刚落、九阿哥绿脸的当口。脸色没好到哪儿去的康熙果断出手了,“弘政还小,此事容后再议。”
九阿哥其实是不怎么担心的,因为弘政可是直接回绝了克里蒂丝的,所以只是生气贝和诺没脑子,当下狠狠的瞪了贝和诺一眼,表示,这帐是给你记下了…
九阿哥专心的去怒视贝和诺,没空去瞅弘政,而他的兄弟们则纷纷扭头冲弘政不住的打量着…
弘政自然是急了,康熙不是应该征求一下臣工们的意见吗?怎么直接就乾坤独断了?
弘政忙看向弘暄,弘暄却目不斜视,压根不去接弘政的眼神…
弘政郁闷急了,虽然弘暄说过,得自己争取,但没想到,弘暄还真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弘政这一犹豫,朝堂上便顺利的进入了下一个议题…
想(插)话也来不及了的弘政低下了头,沮丧得不得了,自己这算不算出师未捷身先死?
九阿哥的兄弟们都很失望,看来弘政这小子胆子还是小了些。今天是没戏可看了,不过,他们都记下了弘政向弘暄求助的神情,准备届时给九阿哥说说,弘暄这小子不地道…
弘政也认为弘暄太不地道了,送佛送到西啊,何况还是翅膀没长硬的小佛,因此,弘政看向弘暄的眼神便多了几分哀怨…
弘政觉得自己还没哀怨多久,好像就没人给康熙汇报工作了,那么接下来康熙是不是就该宣布散朝了?弘政更哀怨了,不是说大清地大物博吗?怎么当官的就没什么事做呢?十叔那里还陈兵数十万呢,好歹大家多关心两句啊…
弘政想扯着嗓子喊一声,但却没那胆气,心中不觉有些羞愧,小脸憋得红红的…
就在弘政又是绝望又是羞愧的当口,耳畔终于听到了弘暄的声音,弘政太激动了,他就说嘛,弘暄怎么会弃他不管呢?
九阿哥的兄弟们也是微微一震,三阿哥拿定主意,只要弘暄一开口说弘政的婚事,就告他一个藐视皇权的罪名,要知道,康熙可是发了话的,过几年再给弘政选老婆…
四阿哥则在想,是要促成这么婚事让九阿哥记恨上弘暄。当然了也顺便恶心恶心九阿哥,还是站在一旁看热闹…
五阿哥则拿定主意,待会儿一定要站在九阿哥一边,毕竟是同胞兄弟啊,五阿哥也不希望九阿哥有个蓝眼睛、黄眉(毛)的怪物孙子…
七阿哥也决定,呆会儿得发发言,毕竟自己管着礼部,给了康熙和九阿哥一个措手不及,他要不表表态,康熙明儿肯定给自己穿小鞋,所以,七阿哥便将弘暄埋怨上了,回乾清宫关起门来说不行啊…
八阿哥则决定作壁上观,让九阿哥自己和弘暄过招去…
其他的小阿哥也决定缄口不语,反正光看热闹又不吃亏…
康熙两眼也在冲弘暄喷火,警告弘暄注意立场!
只有九阿哥,压根没去联想,因为他笃定弘政不情愿娶洋人啊,所以,当弘暄开口时,只有他没想那些杂七杂八的。还在一门心思的想着散朝后怎么敲打一下贝和诺…
所以,除了九阿哥,大伙一听到弘暄说,“洋人谈判已然结束…”都立马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弘暄也感觉到康熙那杀人的眼神,但还是继续道:“为了大清的邦交,孙儿打算…”
不想,弘暄刚说出打算两个字,弘政就跪下了,用颤抖的声音道:“孙儿愿意娶克里蒂丝!”
九阿哥刚才只是脸绿得象长了一片草,而此时那些草则全低了头,摆出了无数个问号:弘政早先不是亲口回绝了克里蒂丝吗?怎么现在变卦了?难道是弘政收买了下人在糊弄自己?
九阿哥脑袋还在当机状态时,康熙恨了九阿哥一眼,冷冷的对弘政道:“朕说过了,你的婚事日后再议,没听见吗?”
弘政喊出这一嗓子后,整个人一下轻松了,原来,也不是怎么难的啊…
这人一不紧张,思路便清晰了,“但孙儿不能让弘暄大哥去娶洋女,孙儿不能推弘暄大哥进火坑,反正洋人是想将克里蒂丝嫁给我,孙儿不愿意皇玛法和弘暄大哥为难…”
弘政此话一出,朝堂上便响起一阵闷笑声,九阿哥怎么生了这么一个不着调的儿子啊…
九阿哥咬牙低声呵斥道:“畜生,你哪只耳朵听见弘暄说要娶洋女的!”
弘政道:“弘暄大哥接下来肯定就是要说,为了大清的邦交,他打算娶了克里蒂丝,我不能那么没义气。所以就抢先说了…”
康熙低呵了一声,“胡闹!”
九阿哥则道:“弘暄,你给这小畜生说说,你是想说什么?”说完又对弘政道:“就你这点道行,还去猜旁人的心思,真是丢死人了!”
弘暄也很郁闷,他本来是打算说请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吃个饭,给他们践践行…这样好让弘政找机会拐到他的婚事上去,不想,弘政一上来就来了这么个陡的…
见九阿哥问他,弘暄也为难了,自己怎么说都是错,只好尴尬的笑了笑…
九阿哥也没去逼弘暄,只是扭头对康熙道:“皇阿玛,我教子不严,甘愿领罚,还请皇阿玛容我回府好好教育教育这逆子!”
弘政忙道:“皇玛法,孙儿对大清的拳拳之心那是天地可鉴…”
三阿哥笑道:“弘政,论长,弘暄是你堂哥,论贵,他是贝勒,你是贝子。你怎么能和弘暄抢女人呢?”
三阿哥此话一出,康熙、九阿哥和弘暄全变了色,弘政更是满脸通红,“三伯,弘暄大哥才不喜欢克里蒂丝呢!”
弘暄出声了,“三伯,我是想说,既然洋人想将闺女嫁给弘政,咱大清不妨考虑考虑,就算不答应,暂时也没必要一口回绝。反正弘政还小,咱们还有的是机会慢慢琢磨…对于洋女,侄儿委实没兴趣,还请三伯慎言,洋人也是注重名声的…”
三阿哥道:“那刚才你九伯问你,你怎么不说啊?”
弘暄道:“弘政虽然有些唐突,但他的情我不能不领,所以不好说什么,三伯,若九伯好心维护你,虽然他会错了意,难道你会无情的当场揭穿吗?”
三阿哥讪讪的瘪了瘪嘴,道:“你皇玛法可说了,弘政的婚事容后再议,你竟然抗旨?”
见三阿哥又一个大帽子砸了下来,弘暄笑道:“三伯,我哪个字在说现在就将弘政的婚事订下来的?我不也在说过两年再说嘛,只是建议给洋人回话的时候得琢磨琢磨说辞…”
三阿哥哼了声,道:“皇阿玛,儿子以为,眼下就可以回绝了洋人,叫他们断了这份痴心妄想!咱大清满汉都不得通婚,何况他等化外之民!”
三阿哥是看明白了,弘暄肯定是想促成这婚事的,既然不能给弘暄大不敬的罪名,那么就得将这婚事搅黄了,绝不能让弘暄如意!
九阿哥虽然对三阿哥恨得牙痒痒,但见三阿哥反对这婚事,便按捺住(性)子,没冲三阿哥发火,也跟着向康熙进言,这事不用考虑了,直接回绝了洋人最好!
弘政忙急着叫道:“洋人对大清至关重要,不能这么落他们的脸面!”
三阿哥讥讽道:“哟,洋人对大清至关重要?呵呵,我可还真是闻所未闻啊!”
弘暄道:“弘政的意思是,洋人并非一无是处。咱大清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凡事还是给他们留点颜面比较好…”
弘暄此言一出,不光三阿哥,满朝文武都一脸的不了然。
弘暄道:“旁的不说,他们坐着几艘船就能不远万里的四处抢地,而且还都给他们抢到了,就值得我们学。谁要不服气,领十艘船出去试试,也不走远了,就到爪哇岛去和洋人对抢,看看结果如何…”
朝中老学究就说了,洋人好利,故而钻研奇巧yin技,然则好利必好斗,我大清可是泱泱正统,怎么能和洋人混为一谈,丢人!
弘暄道:“咱们不想和洋人扯上干系,可洋人却变着法的想从咱大清捞好处,英国人已经在让咱们割给他们舟山一带了,如果不是皇玛法神武,英国人没准就象对天竺一样,拎着几杆火枪就上岸了…”
当然,武将此时出声了,表示洋人敢来,他就打得洋人连自己姥姥长什么样都不记得…
于是,朝堂上的议题便从弘政的婚事变成了洋人对大清到底有没有威胁,洋人值不值得大清学习,有没有必要给洋人留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