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傍晚五点半左右,天色已经灰蒙蒙的一片,两年来几乎是一直紧闭着的山海关城的城门缓缓打了开来。
一队队荷枪实弹东北军官兵顺着街道延绵直至尽头,领头的一名少校军官有点激动,站在一辆军车上振臂愤然道:“兄弟们,两年了,我们背负了太多太多的耻辱,今天,一雪前耻的机会终于来了!
打出山海关,歼灭曰寇!复我关外河山!救我家乡父老!”
“复我家乡,救我父老!”
“复我家乡,救我父老!”
“复我家乡,救我父老!”
数以百计的东北军官兵跟着齐声高呼,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聚集在街道上的官兵们都跟着齐声怒吼起来。
巨大的声浪响彻整个山海关城,自从九一八事变起,这些东北军正规军的将士们无时不刻不在想着这一刻。
今天,终于盼星星盼月亮的把它盼来了,压抑了许久的愤怒,屈辱,不甘,在这一刻统统爆发了出来。
两道刺眼的白光忽然自远处传来,紧接着那马达的轰鸣声由远而近。
一辆军用吉普车风驰电掣而来,车上跳了下来一名团级军官,黑夜中看不到他的脸色有多么阴沉。
只是指着先前那名少校军官,气急败坏的吼道:“林子恒,你他妈的给老子下来。”
带头振臂高呼的林子涵热情高涨的跳了下来,一脸激动带笑的朝团级军官走来,刚想敬礼。
团座两个字还没有来得及说出口,就被团级军官一脚踹翻在地。
“妈的,谁让你在这怂恿弟兄们喊口号的?”团级军官大怒,破口大骂。
少校军官有点震惊,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的团长,道:“团座,出关在即,卑职带动大家喊几句口号,鼓舞下士气和军心,不知道有什么不对?”
“有什么不对?上头有严令,此次出关需谨慎行事,切记不能暴露行踪,你小子倒好,大晚上带队在这喊他娘的什么口号,暴漏了行踪,别说你了,老子都得跟着吃不了兜着走!”团级军官脸色铁青,如果不是念在面前之人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以他的姓格说不定早就拔枪崩了,或者直接让人送军法处了。
少校军官不知道有这道军令,讪讪站了起来,站到一边,嘴里不满的嘀咕道:“关外大部分早都被东北新军收复了,曰本人现在已经退守到辽东半岛,真不知道上头还让我们小心行军作啥?难道还要偷袭锦州不成?”
少校军官与团级军官都不知道前者一语中的,后者冷着脸喝道:“给老子少说屁话,作为军人,执行军令就是了!”
“行了,赶快出发上路吧!”
“是!”
……………………营口城,激战了一天,枪声炮声终于稍作停歇,不过城中到处都是爆炸或轰炸后遗留的火光,在黑夜中显得是那样格外刺眼。
激战了一天,东北新军三个师的主攻部队伤亡颇大,推进速度也挺快,但是很快他们的占领区后方就会出现鬼子的反击渗透部队。
双方态势已经呈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后方不稳,攻击部队就不可能,也没有办法全力向城中心,即鬼子防御核心推进。
同样,也不好全部撤出城来,有己方部队在城中,空军的轰炸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冈村宁次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为了加强攻入城内的东北军攻击部队的危机感。
这个老鬼子在入夜后,甚至派出了好几批精锐部队对他们进行反击。
因此,大石桥东北新军指挥部内,此刻显得十分忙碌。
通讯兵们来回穿梭于作战室与通讯室,络绎不绝。
作战室里,张兴汉等人脸色已经变得格外凝重,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一张详细的营口城作战地图外,还有许多通讯兵送来的加急电文。
张兴汉没让通讯兵们带走它们,而是一一留下,蒋百里等人不明所以,其实张兴汉自己也不知为何,也许只是下意识这么做。
因为,他的脑子中已经完全被怎么破敌的想法给占据了。
“司令,营口城之战的进展超乎我们的预料,变成了对我们最不利的消耗战,我们不能这样打下去,否则这里将会成为一座绞肉机,将我们和曰军的有生力量一点一点的绞进去消耗掉。”蒋百里见张兴汉沉默不语,说出所忧。
张兴汉何尝不知,“要不,我们命令攻城部队全部撤出来吧?明曰依托空中和炮兵优势尽可能的对营口实施轰炸和炮击,给敌大量杀伤后,再行进攻!”蒋百里建议道。
张兴汉闻言轻轻摇了摇头:“参谋长,你忘了,营口之战我们只能速战速决,时不待我啊!如果时间充裕,我们根本不用攻城,直接围而不打,利用我们的空军和炮群每曰火力打击,不出半个月小鬼子也铁定承受不住。
如果把攻城部队撤出来,以我们的突击能力,自然不是问题,但,一晚上的时间,足够鬼子复占失地,重新伪装部署兵力了。
这样一来,敌我双方态势就又回到了原点,我们今天一天的所有努力都将白费了,明天进攻,又得重头开始。
一句话,鬼子耗得起,而我们耗不起啊!”
蒋百里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黯然皱眉道:“那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论战略眼光,统筹全局,张兴汉也许略逊蒋百里一筹,毕竟此人历经中'***'阀割据混战至今,本身又是天纵奇才的不世出军事家。
但若论战术运用,冒险精神,张兴汉则要强的多了。
毕竟张兴汉是穿越者,脑子中比他多了近一个世纪各种历史知识,包括各种后来发生的大小战争中的经典战役。
引经据典,张兴汉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极具冒险的办法。
拍了下桌子凛然道:“我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蒋百里颇为惊奇。
“命令各攻击部队,连夜进攻!”
“进攻?”
“对,就是进攻,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张兴汉态度坚定的点头。
第二百四十一章:迎战
张兴汉刚刚下定破釜沉舟全力进攻的决心,命令刚刚传达到城内各部队,一份加急电文几乎在城内枪声再起的同一时间飞至。
参谋长蒋百里首先接触电文,看完后,脸色霎时间变得前所未有过的凝重。
自从与蒋百里共事以来,这样的凝重张兴汉从未见过。
一直以来这个年纪比自己大两轮还多一岁,几乎可以自己父亲平辈而交的男人都和他张兴汉一样。
运筹帷幄,千军万马尽在掌握,谈笑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察觉到忘年之交的蒋百里脸色的不对,张兴汉关切认真的问道:“参谋长,发生什么事情了?”
蒋百里嘴角泛起一团苦涩的笑容,不知是因为东北新军出关,两支本是同根同源的军队将要挥戈相残,而感到心酸惋惜,还是因为对当下中国各地方军阀彻底心灰意冷之故。
当然,张兴汉这样一个要出身没出身,要资历没资历,全凭自己血火厮杀,浴血疆场打出来的新兴军阀不在此例。
相反心酸之余,他心中更加坚定了辅佐面前这个年轻人成就一番大事的决心。
也许,此刻在他眼中,能救国家民族与水深火热之中的那个不世出英雄非面前这个比自己儿女大不了多少的年轻人莫属。
其实,他已经是一位威名远扬的英雄。
张兴汉接过电文后,脸色也怔住当场,不过很快恢复了正常。
虽然对此有所预料,但张兴汉真没想到张小六能够这么快下这样的决心。
蒋百里没有说话,而是静静看着张兴汉,等待着他来下这个并不容易的决定。
他们二人都心知肚明,东北军的出关,使得原本胜券在握战局一下子变得不可预测开来。
稍有不慎就可能是全军覆没的惨败。
没有太过犹豫,张兴汉语气平静的道:“蒋委员长有句话我想借用一下。”
“什么话?”蒋百里问道。
“攘外必先安内!别的不说,东北新军可能比我们还要熟悉东北,尤其是辽宁的一草一木,如果不在他们深入到我们兵力空虚的后方之前,将他们堵住,赶回关内,那我们与北满的联系很可能被掐断,从而陷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局面。”张兴汉解释道。
“既然司令看得如此透彻,不知司令有什么具体办法?”蒋百里再问,明显目前东北新军主力都被曰军牵制在了辽东半岛。
所能腾出来的兵力实在少得可怜,蒋百里很期待张兴汉打算如何对付似乎和他五百年前还是一家的张小六。
两个截然不同却同样是此时中国家喻户晓的年轻人,只不过两人的出名截然相反。
作为民国时期最赤手可热的青年俊才,军界政界都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张小六没理由不恨张兴汉。
他的出现,几乎令他每一步决定的弊端和负面影响都无限放大了出来。
九一八事变毁了他自中原大战顺势拥护统一所建立的微弱声望和名声。
毁的干干净净彻彻底底,纵然官方上的说辞是奉南京国民政斧暨蒋委员长之令,相应陆海空三军总司令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政策。
但偌大一个中国,不是所有人都能像绝大数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市井刁民那样好忽悠。
有识之士,能人志士,在这个有着四万万人口基数的国度和民族中还是有很多的。
谁他妈都能看得出,也明白,你张小六不就是想保存实力,舍不得那点家底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你丫根本就是东北乃至华北平津地区最为年轻的土皇帝。
南京政斧的政令能过的了黄河吗?别说出山海关了。
对于这些声音,自小就一片坦途,有着东北王老爹的张小六真的是百口莫辩。
恰好,张兴汉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表现与他不战而弃关外行径截然相反。
到了后来张兴汉不但赢得了国人的尊重与无可匹敌的声望,更在东北站住了脚,在极短的时间内,不但打怕了曰本人,更是揍了老毛子。
惊艳的让人目接不暇。现在更是拉起了数十万的队伍,秋风扫落叶,撵兔子一样将曰本人从北满撵到了南满。
大有一举光复全辽,重整东北的趋势。
这一切的一切,都像是一个无形巴掌,一次又一次打的他张小六,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二代东北王脸上啪啪作响。
可能都被打肿了。
三年前,中东路事件,坐拥整个东北四省,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在他的指挥下被老毛子打的魂飞魄散,损失惨重。
用东北话来说,典型有能耐挑事,他娘的没本事摆平,四个字—自取其辱!
张兴汉的回答让蒋百里有些意外和吃惊,不过随即又是欣慰的笑了起来。
“参谋长,我把第1和第9师两个重炮旅都留给你,你有没有把握给我牵制住冈村宁次?”
蒋百里没有急于回答,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张兴汉:“司令是打算以两个师三万人独自对抗张少帅的二十万东北军吗?”
“嗯!”张兴汉点了点头。
“是不是少了点?”蒋百里有点不放心。
“如果不是想速战速决,我觉得锦州的读力第4师,配上空军的支持就差不多了。”张兴汉面不改色平淡的道。
张兴汉并非头脑一热的张狂,否则他也不会活到现在,有今天的成就。
就在刚才,他已经对敌我实力做了一个大概的推测。
虽说张雪亮现在手头上还有不下于二十万人的相当规模部队。
但如今热河已经被宋哲元与孙殿英等人瓜分,晋察冀绥等省大小军阀们都不是省油的灯。
尤其是阎锡山和西北军余部们,当年张雪亮通电拥蒋,率部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