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风流-第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熟识荀贞良久,又哈哈大笑,说道:“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我欲行伊、霍之事,非但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汉家天下!只要能生遂其志,死后如何,非我所能管之!”

他这次不等荀贞回答了,转身回到自家座位,按剑坐下,又盯着荀贞,说道:“当今朝中,宦官虽除,而在位之诸公,贪浊者多、清正者稀,贵重如公卿者,其位也多是用钱买来的,我闻故司徒崔烈尝问其子:‘吾居三公,天下议论如何?’其子答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任卿守,论者皆以为大人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崔烈问‘为何?’其子答曰:‘论者嫌其铜臭’。……崔烈名重北州,犹以钱买三公位,别的就更不必说了!”

“君侯,现今朝中昏浊如是,为汉室计、为天下百姓计,非得有大气概、大豪情的英雄入朝不可!我虽读书少,亦闻孟子云:‘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我意已决,欲行伊、霍之事,君侯可愿为我臂助?君侯家贤者辈出、子弟英才济济,君侯如有意,我便上奏天子,不但会以显贵之位与君侯,而且会大力擢用君侯家的贤长、子弟。”

第四十七章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

荀贞看了董卓好一会儿,没有回答他。

馆内的气氛变得有点沉闷起来。

董卓笑道:“君侯为何一言不发?”

荀贞从席上站起,长长一揖,仍是一言不发,转身向外行去。

“君侯?”

荀贞顿下脚步,侧身回望,见董卓亦从席上站起,只见他收起了笑容,按着佩剑,挺胸凸肚,面沉如水,向自己盯来。

宫馆内的卫士虽然被董卓赶了出去,但却没有走远,都聚集在馆舍门外,时刻注意着馆舍内的动静,此时忽然听到董卓提高了音调,齐齐向内看来,见是荀贞欲走,而董卓似是不欲他走,顿时便有好几人捉刀提戈地往馆舍门前拥去。

典韦也在门外,尽管他只是孤身一人,而对面的董部甲士众多,他却丝毫不惧,瞋目按刀,牵着马大跨步奔到最前,抢先横在门外,却竟是欲以一人之力来阻止众多的董部甲士入门。

馆舍外马嘶人拥,甲衣、兵器乱响。

馆舍内的荀贞、董卓二人一侧身回首、一前倾按剑,目光碰撞在阳光洒入的馆舍正中。

“君侯此何意也?”

荀贞忽然笑了一笑。

董卓愕然:“君侯缘何无故发笑?”随即故作大怒,勃然斥道,“可是在笑我么?”

“我不是在笑将军。”

董卓逼问:“那是在笑什么?”

荀贞没有直接回答他,说道:“将军一心扶持汉室,欲挽狂澜,壮志固嘉,‘舍我其谁’之句,诚英雄之语也,只是奈何时势?”

“此话何意?”

“将军自诩为‘智’,难道看不出当今的时势么?”

“怎么?”

“太平之时,犹且主少国疑,况今四海兵乱,贼起如蜂?先帝驾崩,天子年少,方经南北宫之乱,朝中、海内正人心惶惶,将军部众虽精,可最多也就是数万人罢了,如欲以此数万兵众称雄一州,或许可行,而如欲以此数万兵马镇压天下,将军以为可行否?”

荀贞这句话是实话,正说到董卓的心中。

董卓最大的短板就是他不是士人、没有威望,也正因此,直到他败亡之前,他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积极拉拢士人集团,可士人集团又怎么可能会与他合作?

士人们殚精竭虑、冒着极大的危险,终于把宦官集团铲除掉了,刚刚登基的天子又年少,最妙的是,外戚何进、何苗也都先后死掉了,可以这么说,现今朝中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自本朝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极其有利于士人的一个局面,这朝中的大权本该顺理成章地全部落到士人的手中,董卓却横空而出,想摘桃子,士人怎可能甘愿?

所以,董卓再有野心也好、壮志也罢,“时势”如此,他想要得到的一切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即使确实如他所说,宦官的确不是好东西,可士人却也不见得都是正直君子,贪污徇私的士人朝臣亦所在皆是,可相比士人那雄浑的根基,董卓一个武夫,只凭他那数万人马,即便他挟持了天子,即便他挟持了朝廷,他也不可能成功,他也绝对不可能赢得这场权力的争夺战。

“如果只凭我一人,固然力单,可君侯如肯助我,则天下之事,何事不成?”

荀贞如肯助董卓,首先,两支兵马合在一处,洛阳的局势就不会再生变了,其次,荀贞的名望虽然比不上袁绍等人,可他却也是士人出身,并且在他的背后还有一整个“名望高远”的荀氏家族,对董卓来说,这份“政治”上的声援实际上远比前者的“军事支持”还要重要。

只可惜,这只是董卓的一厢情愿。

就不说荀贞万万是不可能主动站在士人阶层的对立面的,即使他愿意,他身后的荀氏家族也绝对是不愿意的。

“天下之事,何事不成?”

“不错!天下之事,何事不成!”董卓收起了怒容,再次变脸,热切地望着荀贞。

自与荀贞相见至今,董卓的表情已然变幻多次,可之前的那些表情变幻多是做戏,唯有此次的“热切”大约才是他此时此刻真正情绪的外露。

董卓望向荀贞的目光充满了热切的盼望。

荀贞看向董卓的目光充满了惋惜和遗憾。

与董卓对谈的这么会儿,荀贞经过细细地观察,已经差不多可以确定,董卓的确是有野心,但同时他也的确是有着一点想趁此千载难逢之机做出一番事业、以留下美名传在后世的“壮志”的,只奈何,时势不由人。

他不但没能做出伊、霍之事,给他自己留下了个千载骂名,而且还导致本就已风雨飘摇的汉室从此走向了彻底的战乱,最终走向了乱世,走向了分崩离析。

“将军之志,我已知矣!奈何时势怕却由不得将军。今临别之际,我有一语留赠将军。”

董卓面现失望,问道:“君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伊、霍之事非常人可为,将军此‘志’如最终没能实现,吾望将军能以生民为重,不要留下千载骂名。”

董卓怫然不乐:“君侯此话何意?”

“将军听懂也好,没听懂也罢,我言尽于此。”荀贞回顾了下门外的典韦和董部的甲士,又转回头,问董卓,“将军是想要把我留下么?”

董卓瞪着荀贞,不说话。

荀贞却丝毫不惧,微微一笑,又说道:“将军如有此意,就请召你的部曲进来吧。”说着话,手握住了剑柄,平静地迎向董卓的目光。

“哈哈哈哈,我与君侯当年曾并肩作战,今日请君侯前来本只是为叙旧而已,‘把君侯留下’云云,又是此何说起啊?”

“既如此,我就告辞了。”

在董卓的目送下,荀贞坦然从容地踱出馆舍,来到门前。

近百的董部甲士没有得到董卓的命令,不敢妄动,随着荀贞的走近,他们纷纷退后,并向两侧让开。

荀贞在这些甲士中找到了徐荣。

徐荣面带忧色,冲着荀贞微微点头。

荀贞看明白了他的暗示,知道他这是在催促自己快点离开,以免生变。

典韦把马牵过来,待荀贞上马之后,他亦翻身上马。

荀贞骑在马上,回身冲馆舍内抱了抱拳,扭回头来,又隐秘地向徐荣感谢地笑了一笑,随即打马而行,在典韦的警惕护卫下,驰马疾行,踏上归途。

看着荀贞驰出了众多甲士的包围,董卓部下有人不解董卓之意,进入馆舍内,问道:“将军,今洛阳城内,袁本初辈虽部曲甚众,不足为虑,唯有颍阴侯知兵善战、义从精勇,可谓将军大患,今日他来了,为何不索性留下他?”

“他既然敢单人匹马地来,肯定已经做好了部署,我今初来乍到,在洛阳立足未稳,岂能贸然行此险事?况且你没看见典韦么?有如此虎士随行,虽仅一人,何啻百众?就算想留,怕也不好将他留下!”董卓远望荀贞行远的身影,叹了口气,说道,“荀贞之当世英杰,惜乎不能为我所用!”

“那?将军底下打算怎么办?”

“如你所说,袁本初辈虽部曲颇众,不足为虑,如今京都中唯一可令我所虑者便是荀贞之了,他既不能为我所用,我也只好上奏天子,把他尽快地打发出京了!”

第四十八章 其人却恐不易辅也

荀贞作为左中郎将,自有其衙署、住所,不过现下乃非常之时,他又没打算在京都久留,所以离开了显阳苑后,他没有去左中郎将的衙署,仍是回了太傅府。

当下董卓进京,强兵压境,洛阳的士人方欢庆为罢,便突然黑云压顶,为了应变,袁隗、袁绍、袁术等人尽皆奔走,忙于串联,荀贞回到府中时,诸袁却是皆已不在,曹操也不在。

荀贞回到住处,召来戏志才。

“君侯,情况如何?”

“董卓果狼子野心,怀不测之志!他竟然对我说,他想效仿伊、霍!”

“……,他难道是想要?”

“不错,我看他已有了废立天子之意!”

戏志才倒抽一口凉气:“如此,则京都必生大变!君侯,当速离洛阳!”

天子虽然年少,但是刚刚登基,并无失德,董卓如欲行废立之事,必会激起许多忠贞之士的反对,这样一来,本就不稳的京都局势一定会变得更乱,甚至说不定会起兵灾。

这么个情况下,荀贞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留在洛阳,坚定地站在袁绍这边,和董卓抗争。

第二个是离开洛阳,抽身其外,远观其变,然后应对。

这两个选择各有好处。

相比较而言,后一个选择较为稳当,至少是个不败之局,而前一个选择则风险较大,如若获胜则罢,如若失利,很可能就会是一个身死族灭之局,因此,戏志才建议荀贞立即离开。

若是钟繇在此,面对此种情况,或许会义愤填膺,高呼“诛贼护驾”,但戏志才从本质上来说并非儒生,而是智士,故此对今天子的死活、以致对洛阳的安危都并不十分关心,他关心的只有荀贞以及包括他在内的这个荀贞小集团内部成员的前途。

荀贞沉吟不语。

“君侯难不成还想助袁本初讨董?……君侯,袁本初固一时英杰,可谓海内英雄,其人却恐不易辅也!”

戏志才是何等的智者?只从“鲍信劝袁绍立刻兴兵击董而袁绍却迟疑难决”这一件事上,就看出了袁绍不是个容易辅佐的人。

袁绍如果果敢能断,那么荀贞留在洛阳倒还可以,有曹操、有荀贞、有何顒、有伍琼,鲍信如不走,还有鲍信,等等一群智勇之士,加上他们帐下的精兵,以及朝中袁隗、卢植等公卿重臣的支持,再加上扶风、长安的皇甫嵩、盖勋在外呼应,即便董卓部曲精勇,也是完全可以和他一战,并有极大把握击败他的,只可惜袁绍迟疑无计,只好空视良机错失。

荀贞摇了摇头。

戏志才随即醒悟,说道:“君侯是想等曹校尉的消息?”

“正是。”

曹操答应为荀贞求一近京大郡,也不知此事他能否办成。

戏志才忖思片刻,说道:“董卓方至京都,虽有废立之意,短期内亦难动手,等上数日却也无妨。”

这天晚上,曹操来太傅府找荀贞,对荀贞说道:“卿之事,我已对本初说过了。本初说他会征询一下太傅的意见,尽量为卿谋一美郡。”

近京的这些郡国大多是人口繁众、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地区,想要谋得其一并不容易。

难处在两个方面。

首先,这些郡国现在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