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允大笑,把袁绍请到面前,带着敬佩之意说,你们认错人了,这才是袁司马,这位是他的宾客,不过也是位大名士,是大名鼎鼎的陈太丘的儿子陈季方先生。
众人错愕,随即又感慨不已,大夸袁绍身负盛名,却还是这么礼贤下士,不以家世尊贵而自负,足以为人楷模。
袁绍和陈谌演这么一出,本来的目的就是表现袁绍的礼敬士人,现在目标圆满完成,自然是心满意足。王允向他们一一引荐并州的才俊,袁绍与他们一一寒喧,他见多识广,从小又是和这些人打交道打惯的,热情而又不失礼节,能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他的友好和欣赏,不少人的名字和事迹他都有所耳闻,适时的提出来表扬一番,让对方觉得非常有面子。
因为等待而显然有些烦闷的气氛顿时一扫而空,很多人差点都忘了今天的主客是亲任刺史大人刘修,他们觉得袁绍才是今天最重要的客人。直到袁绍提醒,王允这才一拍脑袋,沉下了脸,不快的说道:“刘大人说有点事,马上就到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没来。”
袁绍佯作诧异:“你不知道吗?刘大人出城去送董卓了。”
王允的脸色顿时变得非常难看,旁边叽叽喳喳的人也慢慢的沉寂下来。董卓做并州刺史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给他们留下的印象非常差。董卓本人很粗鲁,标准的武人出身,又是走宦官的路子做官的,手下那帮人又没什么文化,虽然董卓还算是管得严,但是祸害地方的事也没少做,给并州人留下的印象非常坏。要不然王允他们也不至于不给他饯行。
王允很不高兴,他知道刘修开始没把董卓当回事,袁绍当面让董卓下不了台,刘修也没有制止,以为刘修虽然没什么学问,毕竟是大儒卢植的弟子,多少算是读书人,想法应该和他们更接近一些,这才安排了盛大的接风宴,却把董卓排除在外。
没曾想,他完全猜错了,刘修把他们这些人晾在这里,亲自赶到城外给董卓送行,这让他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对这些并州名士,他摸错了刘修的脉,对刘修,他冷落董卓,会不会让他心理有兔死狐悲之感,留下不好的印象?董卓会不会对刘修说些对他不利的话?
王允不敢再耽搁,立刻赶往城外。
……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修感激不尽。两人又谈了些军事,董卓已经听韩遂说了,刘修现在是段颎的入室弟子,他还把段颎请到晋阳来了,要在晋阳办学校,培养军官。董卓用力的拍着大腿,“德然,你这么做,可是为我们这些武人出了一口气啊。别的不说,凉州三明本该是我们凉州人的骄傲,是我们武人的骄傲,可是说起来真是让人沮丧,连皇甫威明和张然明自己都看不起武人,一心想着做学问,恨不得剥了自己身上这层武人的皮,钻到读书人的皮里去,可是又怎么样呢?人家照样不理他们。段公是个明白人,可惜他看错了人,如果不是你救他,他大概要和王甫一样被砍了脑袋,挂在城门口示众。你能建议天子在太学立兵学博士,让我们这些武人能光明正大的出入太学,绝对是大功一件啊。”
他说着,举杯和刘修一碰,一口饮尽,然后又想了想,“不行,既然段公到了晋阳,我岂有路过而不去拜见的道理?我要回城去一趟,当面向段公请益。”
说完,他立刻起身,返车回城,直奔刺史府,以弟子礼拜见段颎。段颎鼓励了几句,欣慰的看了刘修一眼,董卓的态度既然这么好,那刘修肯定是明白了他的用意,而且做得更进一步。
段颎老了,他在仕途上打拼多年,又经过了这十几年的洗礼,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和冲动,教训比经验更多,他深知在官场上的风险往往来自于一时的不慎。董卓看似粗豪,但是他这么快就能复出,显然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以后官会越做越大的,刘修以后难免会和他打交道,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的好。何况他们都是武人,更应该同心协力。
他们在室内攀谈的时候,王允气喘吁吁的赶来了,他的心情虽然不好,脸上却还不得不挂着礼节性的笑容,虽然谁都看得出来这笑容没有一点诚意。
“大人,我们可都在等着大人大驾光临哪。”王允有意无意的加重了“大驾”二字。
董卓一听就明白了,心里热烘烘的,觉得刘修真是太给面子了,把并州一帮豪强晾在那里,专门到城外去给他送行。
“我先告辞了。”董卓转身要走。
“董大人留步。”王允皮笑肉不笑的笑了一声:“我看刘大人与大人相谈甚欢,想必还有没说完的话。既然如此,何不一起去吃个便饭,喝些水酒,接着聊下去,也好让我们开开眼界。”
董卓和刘修相谈正欢,心情愉快,没有注意到王允话里的玄机,爽快的应了。段颎却是老奸巨滑,知道这酒无好酒,宴无好宴,便推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就不去了。王允也无所谓,段颎虽然也是个侍中,也是刘修的老师,但却是个武老师,他并不以为然。
刘修与董卓同车而行,用他的话说,我是骑马到并州来的,连车都没有,实在是惭愧得很。董卓很感慨,他也不喜欢坐车,更喜欢骑马,但是做官的也要有官威,不坐车不行,如果是骑马,会被人弹劾说不合礼制。刘修有天子的诏书,可以不管这些,可是他还做不到这么嚣张。
到了席上之后,众人见已经卸任的董卓也跟着来了,不免有些奇怪,可是又不好问什么,只好用眼神询问王允。王允很快传下话去,示意大家准备一下,到时候给这个新来的刺史大人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一下不把并州豪杰放在眼里,却去和董卓套近乎的后果。
众人恍然大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袁绍和陈谌看在眼中,乐在心里,不动声色的看着事态进一步发展。刘修将他们的眼神看在眼中,却是愁在心里,自己刚到并州,以后要想做事,还要倚仗这些并州豪强,怎么上任第一天就要开战啊。
见他神情犹豫,韩遂悄悄的凑了过来,提醒刘修说,大人以为息事宁人就能安安稳稳的做好并州刺史吗?不,今天不给他们一点厉害,你这并州刺史是做不好的,要么和董卓一样拱手而治——这可不是说以道治国,而是被架空的意思——要么就是像王球一样被整得灰头土脸。按照惯例,新任刺史到任,刺史府的从吏就是不到州界去迎接,至少也要到郡界,退一万步讲,他们至少要出城相迎,可是你看王允什么时候才来见你的?大人进了刺史府,交接完了公务,王允才现身。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刺史大人你放在眼里。从另一面来说,袁绍是大人手下的司马,他不和大人一起共进退,却抢先来和王允套近乎,他把大人放在什么地方?
第231章 以德服人
刘修从韩遂的话中听出了浓浓的醋意,难道是因为到了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所以人也有些酸?
“多谢司马提醒。”刘修淡定从容的说道,“不过,当此国事艰难之时,当以和为贵。只要他们不闹得太出格,我又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
韩遂懔然惊醒。因为同是段颎弟子的关系,刘修待他们非常亲热,平时都是以字相称,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把刘修当成自己人,下意识的觉得他和自己一样,都是与世家大族不对路的寒门。韩家在金城也算是大户,但是到了内地,他们就没什么狂妄的资本了,他本人也算是名士,可是显然袁绍、王允这样的人根本不把他当成名士,所以他虽然不情愿,可是也只能被动的把自己归入寒门一类。
然而刘修现在称呼他的官职,又说要以和为贵,那是提醒他不要乱了分寸,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更不要以意气之争而坏了大事。
韩遂虽然有些不舒服,但还是接受了刘修的警告,怏怏的回到自己的坐席上。
今天刘修是最重要的客人,他坐了客位的首席,与他同席的是上任并州刺史董卓,接下来是刘修手下的三个司马,然后是董卓的部属,因为是卸任离开,董卓身边只有自己的亲卫义从,那些人以羌人为主,当然没资格上席,能坐在这里的只有牛辅和胡轸。
王允起身,用清亮的嗓音宣布酒宴开始,大家一起举杯,先是欢送董卓,然后欢迎刘修,酒过三巡,一个个宾客上前见礼,自报家门,向刘修致意。王允在一边担任介绍,告诉刘修这是某某人。说实话,刘修对他们没什么印象,只是礼貌性的听着,既没有露出太多的热情,也没有什么失礼之处。
一切还算是和谐。
“这位是王烈王彦方,是我州的名士。至德清高,三府连辟皆不应。”王允指着一个年约三十余的书生介绍道,好好的夸了一通,又瞟了董卓一眼笑道:“董使君也辟除他几次,可是他全身养志,一概没应。这次大人出牧我州,我费了好大的周节才把他请来。”
刘修连忙起身,王烈很平静的和他喝了一杯,根本无视他的热情,然后转身走到陈谌的面前,却拜伏在地,行了一个大礼:“敢问先生安好。”
陈谌抚着颌下的胡须,欠了欠身:“多谢彦方挂念,家君安好。”
“如此,烈心安矣。”王烈露出真诚的笑容,很谦诚的给陈谌满上酒,敬了一杯。陈谌笑着喝了,有意无意的瞟了刘修一眼。
刘修脸上的笑容有些僵,随即有些愠怒。他现在明白了,这个一直不肯出仕的王烈今天为什么会屈尊出现在这里,他可不是为了欢迎他这个新任的并州刺史,而是为了打他的脸。王烈对他这个刺史不冷不热,却对袁绍的宾客陈谌最大的礼敬,看起来是因为陈谌的父亲陈寔是他的老师,实际上是告诉刘修,在他们的眼里他这个并州刺史根本算不得什么。
刘修其实对这种事根本不是很在意,但是此时此刻,他如果不表现出一点“应有”的愤怒,那就和他要给人的印象不符了。他冷眼看着王允等人表演,看着那些太原名流们一个接一个的向陈谌敬酒,说些久仰之类的话,看着袁绍泰然自若的接受着众人的吹捧,心里不由得想笑。
这些名士怎么表现得和孩子似的,尽玩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把戏?
刘修咳嗽了一声,轻轻的放下了杯子。早在就注意他的王允立刻一摆手,原本热闹的大堂上顿时安静下来,做戏做得热闹的名士们把目光投了过来,被名士们冷落而有些郁闷的韩遂等人也把目光转了过来,期待的看着刘修。
刘修起身,端着酒杯晃晃悠悠的走到王烈的面前,嘴角一歪,无声的一笑:“王君是陈太丘的弟子?”
王烈敛容而立:“正是。”
“敢问王君,从陈太丘那儿学到了些什么啊?”刘修很“好奇”的说道。众人一听他的话,知道今天的戏肉开始了,刘修已经被激怒了,不仅要当众驳斥王烈,反击王允等人,还要把陈寔一网打尽。
陈谌安静的坐着,和袁绍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不经意的笑了。他们一路上想了各种办法有意无意的想和刘修交锋,但是刘修一直无动于衷,让他们有些无从下手,可是现在刘修沉不住气了,在这么多并州名流面前要和他们较量,这无异于自取其辱。
王烈一本正经的笑道:“以德服人。”
颍川四长,陈寔以道德著称,号为德星。李膺曾经评价过这四个人,说荀淑是清识难尚,而钟皓是至德可师,陈寔和钟皓一脉相承,都是以德服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