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均本来担心自己此举。将对诸葛家的声名造成极大的损害。而关羽这般一骂,恰恰是揭了诸葛均的伤疤。
恼羞成怒的诸葛均,冷冷道:“关羽,你骂我就行了,却竟敢骂我诸葛家,那你就别怪我了。”
说着,愤慨的诸葛均,挥手又是一刀。将关羽残余的一小部分,狠狠的割了下去。
“啊~~”关羽又是一声惨叫。死咬之下,竟是咬碎了两颗牙。
这下关羽是下边流血,上边也在流血,痛得是几欲昏死过去。
城头上的汉军,见得自家骠骑将军如此惨状,个个是毛骨悚然,面露惊恐。
“云长啊云长,朕愿代你受此苦楚啊,云长~~”刘备趴在女墙上,痛哭流涕,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
众人却不知,那悲痛的伪装下,刘备却在暗暗的祈祷着,关羽赶紧咽气,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如释重负了。
对楼上,诸葛均再次举起了大刀,准备奉颜良之命,斩杀了关羽。
“杀了我,杀了我吧,求你了。”关羽嚎着向诸葛均渴求,被阉了他的,已无颜再活下去。
而此时,颜良灵机一动,却忽然改变了主意,令将那诸葛均从对楼上先押下去。
弄走了诸葛均,颜良旋即下令,将对楼推向邺城,数万楚军以关羽为挡箭牌,向邺城南门一线推进。
隆隆的战鼓声中,三万高举大盾的楚军将士,迈着雄健的步伐,开始向邺城缓缓推进。
对楼上,关羽血流不止,一时片刻还没有死了,晕晕乎乎的不断接近邺城。
眼见楚军进攻,刘备马上收起了眼泪,下令沿城的诸军打起精神,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
而当刘备看到对楼上的关羽,仍然还活着时,脸色却立时沉了下来。
很显然,颜良阉了关羽还不够,还要逼着他刘备向关羽放箭,要用关羽最后残喘的贱命,来打击他刘备的名声。
“颜贼——”刘备咬牙切齿,恨得牙根痒痒。
战鼓声中,楚军已推进至一百余步,这个距离已是进入到了城头汉军的弓弩射程范围。
“陛下,楚军逼近,必须要做出决断了。”诸葛亮催促道。
诸葛亮的意思,当然是暗示刘备下令放箭,射杀推进而至的楚军。
不过,诸葛亮却很聪明,他只是催刘备做决断,却并未明着建议放箭。
前番刘备将不换关羽之事推在自己身上的事,诸葛亮还历历在目,他这回当然不愿替刘备再背黑锅。
左右文武,所有人都看向了刘备,等着刘备做决断。
城前,楚军已推进至了九十多步,楚军的弓弩手已抢先向城头放箭。
汉卒们只能缩在女墙下,躲避着箭袭,而那些御林军士,则用大盾替刘备撑起了一道铁壁。
箭袭如雨,不断有倒霉的汉卒,死在楚箭之下。
随着箭袭密度不断增大,刘备即使不用看,也知道楚军正在不断的逼近。
刘备双拳紧握,咬牙欲碎,他的心灵正经受着空前的折磨。
面子与里子哪个更重要,刘备正在痛苦的苦着权衡。
沉吟半晌,刘备长长的叹了口气,众臣们都知道,他们的天子已是做出了决断。
“传朕旨意,弓弩手任意放箭,给朕射杀敌寇,敢有违旨者,杀无赦!”
冷血的旨意,终于下达。
令旗摇动,战鼓隆隆,将刘备的旨意传达了下去。
众军士们虽然觉得震惊,但在军法的威胁下。却不敢不从。
嗖嗖~~
一支箭射出……
十支箭射出……
百支千支箭射出……
转眼间,数不清的箭矢,如飞蝗一般。铺天盖地的射向了城前逼近的楚军。
楚军早有准备,个个都已配备了坚盾,忙将盾牌高举,挡住了如雨而落的箭矢。
成千上万支箭射出去,又岂会每一支都有准头,不少射偏了的箭矢,则直奔关羽所在的对楼而去。
箭矢从身边呼啸而过。关羽心中的痛,更如雪上加霜一般惨烈。
如果前番在铁岗壁,汉军放箭。关羽还可以自欺欺人的解释为,刘备并不知情。
但是现在,刘备就在城头,汉军仍然敢放箭。毫无疑问。这必是刘备亲下的旨意。
残酷的事实再明显不过,刘备根本已不顾他这个结义兄弟的生命,为了阻挡楚军的攻城,宁愿将他关羽射杀。
关羽的下体血流不止,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令他已是绝望欲死。
“刘玄德啊刘玄德,我关羽跟了你十几年,你为何这般对我。难道,结义时的誓言。都是假的吗……”
关羽万念俱灰,心如刀绞。
鲜血在喷涌,关羽的生命也在飞逝的流逝,而迎面而来的箭雨,却越来越密。
骤然间,一支利箭破空而来,正中关羽的左肩。
接着,第二支,第三支射偏了的利箭,相继射中了关羽。
不多时间,关羽身上已中数箭,整个人已俨然如一只刺猬一般。
关羽却已感觉不到了痛苦,失血过多的他,已接近休克的边缘,他的身体已渐渐麻木,失去了知觉。
唯有关羽那受伤的心,却依然剧痛无比。
“刘备,我恨你——”
关羽凝聚残存的力气,愤怒的向着邺城城头一吼。
这最后的吼,声如惊雷,竟压过了鼓战声,令几十步外的邺城汉军尽皆听闻。
汉国文武和将士,皆听到了刘备的义弟,对刘备这充满了控诉的一声嘶吼。
刘备的眉头深皱,深深的厌恶之色浮现,他沉声大喝:“继续放箭,不许停,给朕狠狠的射。”
受到激刺的刘备,已有些失去了理智,恨不得即刻将关羽射杀。
箭雨更密,铺天而至。
转眼间,关羽的身上已又受三箭,此时的关羽已是气若游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过往的旧事,在这个时候,本能的浮现于脑海。
如果当年白马一役,没有去刺杀颜良?
如果一直归顺于曹操,没有去投奔刘备?
如果早些看出刘备的无情,如果没有在桃园与刘备结义……
无数的假设,一时涌现脑海,关羽的心中,充满了懊悔。
一箭,呼啸而至。
噗!
正中关羽胸口,这是致命的一箭。
关羽整个身体剧烈的抽动了几下,旋即,那颗高傲的头颅,缓缓的垂下。
片刻后,关羽停止了呼吸,而那张赤色的脸,则定格在了懊悔的一瞬。
不可一世的关羽,终于被刘备射杀。
远处,颜良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弄死了宿敌,他是说不出的快活。
“鸣金收兵,全军撤退,让刘备好好回味回味射死自己兄弟的滋味吧,哈哈——”
狂笑声中,颜良拨马而去。
金声响起,数万楚军井然有序的退却,不多时间便走得一个不剩,只将对楼上的关羽,留在了邺城前。
颜良并没有带走关羽的尸体,他就是要把这具棘手的尸体,留给刘备,让刘备继续难堪。
城头处,刘备看着楚军退去,暗暗的吐了口气,悬着神经终于松缓下来。
但当刘备看到对楼上,关羽那刺猬尸体时,眉头却又掠过一丝阴霾,他当然知道,颜良这是在故意要他难堪。
“关羽啊关羽,你若是早些自尽了,又岂会给朕制造这么多麻烦,朕生平最大的错误,就是跟你结义,朕后悔啊……”
第848章 丑态百出
还往大营,颜良下令将诸葛均押进来。
片刻后,帐帘掀起,神魂恍惚的诸葛均,被拖了进来。
此时的诸葛均双手沾满了鲜血,精神恍惚,脸色惨白如纸,仿佛还沉浸在刚才阉割关羽的惊心动魄中。
周仓上前一脚,狠狠的踹在诸葛均的腿上,诸葛均“嗷”的叫了一声,不由自主的跪伏于地。
这一吃痛,诸葛均方才从失神中清醒过来,忙是伏首参见颜良。
“诸葛均,亲手阉了关羽这个自大狂,感觉如何?”颜良冷笑着问道。
诸葛均心中一震,满脸的尴尬,不知如何回答。
这时,颜良又摸着下巴,故作思索道:“朕现在倒是在考虑,到底是宰了你,还是饶你一条狗命。”
诸葛均心中一紧,忙是伏首求道:“陛下答应过臣,只要臣愿意杀关羽,陛下就饶臣一条小命,陛下天子之尊,一言九鼎啊。”
诸葛均以为颜良反悔,吓得是连忙哀求。
“朕确实答应过你,可关羽却是刘备射杀的,不是你宰的。”颜良说道。
诸葛均大惊,急道:“臣当时是准备杀关羽的,可是陛下却忽然下令让臣收手,此事怪不得臣啊。”
“不怪你,难道还怪朕不成?”颜良脸色一沉。
一句反问,把个诸葛均吓得神色急变,忙是慌张无比的声称不敢。
颜良表情这才缓和,沉吟片刻。说道:“你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朕身为一国之君,一言九鼎。岂能食言,好吧,朕就饶你一条狗命。”
“多谢陛下开恩,多谢陛下开恩。”诸葛均惊喜万分,连连向颜良叩首谢恩。
颜良受了诸葛均三拜九叩,嘴角却掠起一丝冷笑,仿佛在看着一个小丑的表演一般。
当诸葛均把额头都磕红了时。颜良却拂手道:“来人啊,把这诸葛均给朕送往邺城,交还给刘备去吧。”
此言一出。诸葛均是大惊失色。
诸葛均今阉割了关羽,虽说是出于无奈,但铁的事实却是如此,他贪生怕死。伤害汉帝兄弟的事实已不可扭转。
诸葛均只想颜良饶他一命后。他便在楚国中苟延残喘,了此残生,纵使了声名也没什么。
可是,诸葛均却万没有想到,颜良竟然要把他送还汉国。
自己若还汉国,天子将怎么看他,兄长将怎么看他,汉国军民又将如何看他?
若是天子一怒之下。将他斩杀,又当如何?
大恐的诸葛均。忙首求道:“臣愿留在陛下左右,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臣万不敢回汉国去。”
“哼,臣麾下谋臣如雨,良将如云,哪一个不是当世英杰,你这样的废物,朕不希罕,给朕滚吧。”颜良一拂手,赖得再看他。
“陛下,陛下,请收留臣吧,臣愿意……”
诸葛均还在苦苦哀求时,左右虎卫亲军已将他无情的拖了出去。
亲兵们将诸葛均拖出御帐后,按照颜良的旨意,将诸葛均绑在了马上,当天就将他送往了邺城去。
邺城。
城头处,气氛依旧紧张而怪异。
护城河前面,关羽的尸体孤零零的垂在那座对楼上,而刘备则死死盯着关羽,脸色极是复杂。
此时的刘备,有点不知怎么处置关羽的尸体。
“陛下,将士们都在看着呢,请陛下速速下旨将云长遗体迎进来,厚葬了吧。”诸葛亮从旁小声的提醒。
一语,惊醒了刘备。
不管怎样,哪怕是他亲自下旨,将关羽射杀,现在他也必须要将关羽的尸体迎回来,不然,他残存无几的仁义之名,便将更受打击。
念及于此,刘备那阴沉的脸上,一转眼间,便是堆上了无尽的悲色。
“尔等还愣着做什么,快快将云长的遗体给朕迎回来啊。”刘备悲愤的叫道,声音几近于哭腔。
汉国的臣子将士们这才反应过来,忙是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将被先阉割又万箭穿心的关羽从对楼上弄下来,然后又抬入了邺城南门。
此时,刘备早已下城,满面怆然的守候在大门口。
关羽的尸体一被抬起来,刘备一路踉跄,几步奔了过来,扑嗵便跪倒于地,伏在了关羽的尸体旁。
“云长啊云长,你忘了我们桃园结义,说要同生共死,你岂能这般狠心,就弃朕先去了呀,云长啊~~”
刘备老泪纵横,趴在关羽尸体上哭喊个不停。
刘备这一生,曾多次这样哭过,尤其是那一次为南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