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是元首的假行踪!”海德里希补充说,“我们伟大的元首就像是一阵风,他会吹到哪里是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的!”
党卫队军官忙不迭地显示自己的办事能力:“那好,我这就去处理!地点就选在……勃兰登堡?”
“不,选在柏林!”海德里希以品鉴的姿态慢饮他杯中的红酒。
年轻的党卫队军官并没有多问为什么,但凡与这位魔王共事过的人都知道,他最不喜欢别人刨根问底地追寻答案。
位于波茨坦另一端的空军指挥部内,罗根已经从参谋们那里获知了先前党卫军的紧急调动,因为有两架直接隶属党卫军部队的侦察机从空军管理的机场起飞前往西郊进行侦察。尽管此次行动的内容不得而知,但从郊区传来的激烈枪声显示那绝非一般的巡逻或是抓捕。同样让罗根感兴趣的是,东线空军报告了有关最高统帅部专列的信息——当元首专列在铁路线上受阻时,最高统帅部直接调动了一些战斗机前去掩护,以免列车在静止状态下遭到苏军飞机的突然攻击。
就这些神秘事件本身而言,全部串联起来也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可直觉告诉罗根,平静的水面下正有暗流在涌动着。午餐的时候,海德里希似乎在有意传递一些讯号,犬对主人的忠诚自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当它们所有的一切包括生死存亡都与主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种忠诚更是超越了钻石的硬度。
“统帅部刚刚发来一份密电,要求我们赶在天黑之前对苏军前线各机场进行一次猛烈打击!”
“密电?”出于对“恩尼格玛”的不信任,罗根对于这个字眼多少还是有些敏感的,他从冯·里希特霍芬手中接过电报夹,里面的文件纸上由译报员手写的电文内容,而电报条的原件就附在下方作为依据。
电报的内容依旧简明扼要,考虑到不论英军还是苏军都从未有过模拟恩尼格玛电码的能力,他向参谋官们询问了东线空军的现时部署,经过与里希特霍芬等人的商议,最终通过专线电话向东线空军司令部转达了来自元首的指令:要求东线空军在5点30分之前派出所有能够出动的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向战线纵深100公里以内的苏军机场发动突袭,5点45分之前出动所有能够使用的双发轰炸机,包括Do…17,进行第二轮补充打击。
“元首是不是受到什么刺激了,苏军战斗机的骚扰?”里希特霍芬在罗根身旁嘀咕着。
“谁知道呢?”罗根转念一想,“这事问问陆军或许就有答案了——新的进攻命令可能也已经向他们下达了!”
“你是说……继续加强进攻力度?”里希特霍芬轻吁一声,“经过这几天的猛攻,进攻部队已经疲惫了吧!虽说苏联人可能比我们更加疲惫,但总感觉……”
罗根摇摇头,理智这个词绝不适合阿道夫·希特勒。转头看着窗外正在渐渐西沉的斜阳,恍然间想起了一首无名的诗:
只要还有一丝渺茫的希望他就要抵抗,
他痛苦着,
幻想着,
固执顽抗地相信着,
从拉斯登堡的狼穴,
到巴特诺海姆的鹰巢,
甚至是柏林总理府地堡那一个一个阴沉昏暗,
盟军空袭不断的日子。
他依旧还是梦想着他的帝国,
从未明白,
他的子民正带着他们共同坚信的荣耀和忠贞,
毫不犹疑地走向灭亡,
而他颤抖地为青年师的孩子带上铁十字,
苍老的记忆里只记得,
自己曾站在哪一年的柏林中心,
向这整个德意志许诺,
要带给他们一千年的幸福!
第7章 晨辉
一盘蔬菜,一份浓汤,几块面包,罗根的晚餐吃得相当简单,用时之短,甚至把中午在海德里希那里度过的闲暇都给“挣”了回来。其实欧洲人的餐桌并不总是摆着烤肉和美酒,通常情况下,他们只会在重要的日子才会烹制一顿美味而复杂的大餐,其余时间能简则简、填饱肚子即可,这一点除了极富和极贫家庭之外基本相同,战时的军队亦遵循着这种具有普遍性的习惯。
随着夜幕的降临,赶在黄昏出击的各航空军陆续传来了战报,凯塞林元帅直接指挥的七个航空军不愧为德意志空军最精锐的作战部队,他们在准备十分仓促的情况下出动战斗机970架和轰炸机1627架,其中许多战斗机飞行员都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飞了两次。根据各航空军的自行估计,这次迅猛的出击攻击苏军大小规模的机场41处,在空中击落苏军战机207架,摧毁停留在机场的作战飞机400架,破坏了苏军大量的机场设施,己方仅仅由于苏联空军和地面高炮部队的阻击而损失作战飞机184架,阵亡、失踪飞行员290人,相当一部分将无缘余下的战争阶段。
战场数据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作战行动的成果,经验丰富的空军参谋军官们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此次大规模空中突袭还远未达到预期效果,利用这一整夜的时间,苏军完全能够依靠强大的人力修复大部分受损机场,而部署在二线的航空兵亦能够在次日天明之后增派至一线。
对于参谋军官们的意见,罗根和里希特霍芬均持赞同的态度。他们的主观分析本可为陆军的行动提供重要的参考,然而攻击命令直接从最高统帅部下达,空军一方的意见显然不能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夜战起到明显的影响,再者空军的战场决定权是掌握在东线空军司令而非空军参谋长手中。面对如此局面,根基未稳的罗根只能一如既往地远望战场,并且在呈送给最高统帅部的数据报告后面附注上参谋部的分析意见——由于统帅部专列仍处于运行状态,这份报告何时能够递送到元首面前还是一个很令人纠结的未知数。
晚上8时整,德军部署在东线的8200余门大炮一齐发出怒吼,数以十万计的炮弹短时间内密集地倾泻到了苏军临时构筑起来的防线上,位于波兰中部的一座座城镇、一片片田野和大大小小的树林都在一阵紧过一阵的爆炸中颤抖着、战栗着,黑色的夜幕被大火烤红了,即便数十公里之外的海滨也能够听到来自战场的滚滚雷声。在这个机械化部队横行的年代,堪比上一次战争的火力强度和密度已然不多见,但事在人为,雨点般落下的重磅炮弹轻而易举地将一座座山丘削平,四散落下的泥土填平了纵横交错的堑壕,无数的树木被连根拔去,整条战线上随处可见熊熊燃烧的冲天大火,人类文明的可怕力量令自然界的万物都为之胆寒……
经过两个小时的猛烈轰击,德军炮兵火力开始向苏军战线的纵深地带延伸,分属于5个集团军的数十万德军部队作为第一梯队从进攻出发阵地前出,战场上除去隆隆的炮声几乎只能听到延绵不绝的发动机轰鸣与履带摩擦声,近2000辆坦克和数量同样庞大的战斗装甲车辆组成了德军有史以来最雄壮的攻击正面,大批训练有素的德军步兵默默地跟随装甲部队前进。就单兵素质和战斗习惯而言,他们或许是这个时代地球上最好的战士。
战争中,进攻一方拥有长时间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并且能够较为游刃有余地集结兵力、选择时间和重点突击地段,相较而言,防守一方往往在各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劣势状态,面对猛烈进攻,暂时的避退是指挥官们的无奈选择。午夜到来之时,德军师级以上规模的纵深炮击已经停息,只有团级炮兵仍在以近距离的炮火支援部队推进,承载捷报的电波不断从前线传来,各装甲部队均已突破当面之苏军战线,进展顺利的已经向东推进了十余公里,慢的也已经拿下了苏军的二线阵地;庞大的步兵集群亦以超乎常规的进攻速度向前推进,清扫和巩固装甲部队所突破的苏军阵地——即便在没有装甲部队开路的区域,步兵们通过纯熟的进攻战术攻取苏军阵地,整个战线上唯有中路位置有几处顽固不化的苏军火力点,而随着苏军防御部队的全线后撤,这些孤立的阵地也大都被苏军自行放弃了!
这场声势浩大的夜间进攻,亦成为苏德空军探索和发展夜间作战的重要契机。所不同的是,德军调动大批夜间战斗机参战,并以装备了新式无线电导航设备的Ju…88进行对地支援;苏军方面出动了航程较远的作战飞机,从纵深机场向前方战线实施对地打击,除常规航空炸弹之外,苏军还给己方的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装上了火箭弹——早在1938年,苏军就研制成功了RS82和RS132两种型号的机载火箭弹,前者可由伊…15和伊…16挂载,并在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中首开了空射火箭弹击落敌机的记录;后者射程和威力较大,使用轰炸机挂载实施对地攻击。不过,这两种火箭弹最大的缺点就是攻击精度很低,捉对厮杀的空中作战几乎不能发挥作用,唯有在对付敌方大编队机群时能够产生实战效果,至于以RS132为基础设计制造的BM…13式132毫米火箭炮,日后将成为扬名战场的“喀秋莎火箭炮”!
战术侧重点的不同源于技战术思路的差别,在1941年,受限于夜间可视和导航技术,交战双方航空部队所取得的战果都非常有限。苏军依然能够通过公路向前线增派兵员、输送弹药,德军地面部队亦凭借强劲的攻击动力不断向苏军纵深推进。战至凌晨,双方部队围绕战线后方的一些公路和铁路枢纽展开了极其激烈的争夺,有照明弹的战场还算是堂而皇之的决斗,更多时候双方的坦克和士兵都在黑暗的掩护下战斗,交战距离之近往往令人咋舌,运气和素质发挥了同等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意义重大的战役中,苏军重型坦克未能够延续他们在战争初期的神奇作——用反坦克心理和装备都更为成熟的德军依托装甲部队和步兵的密切配合,在夜战中有效遏制了苏军装甲部队的反击,而在失去坦克掩护的情况下,苏军步兵的反击便很难突破德军密集火力的阻截。一夜之间,葬于MG34枪口下的亡魂不计其数……
清晨,在一趟自北而来、已经行驶至柏林近郊的列车上,厚重的窗帘后面是一夜灯火通明的车厢,人们脸上虽然挂着深深的倦意,通红的眼睛随处可见,乐观的气氛却也是非常明显的。当帝国的大独裁者从休息区来到办公车厢,所有军官都在第一时间起身致礼,那黑色的帽檐下,苍老的脸孔上也洋溢着难得的喜悦之色。
“我的元首!”帝国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大声报告说,“我军左翼部队刚刚攻克了奥尔什丁,中路部队距离华沙只剩下80公里,三个星期前的黑色阴霾已经一扫而尽了!”
“好,太好了!此战结束之后,我们要好好奖励有功之人,我们要选出一批新的国家英雄,要更年轻、更富代表性和鼓动性的!”元首兴奋地挥舞着右手,随行的副官们则迅速用笔将这一指示记录下来。
“我的元首,空军东线司令部刚刚发来密电:今晨,帝国空军将以势不可挡的攻击横扫整条战线!”
听了这个报告,小胡子元首不住点头,等他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来,轻微的嗡鸣声从车窗外传来,他伸手撩开了窗帘:此时天刚亮,世界正从沉睡中醒来,淡黄色的天空中,一整个编队的亨克尔…111整齐地从柏林上空飞过——这是德国空军最近几个星期每天的必修课,为的是让频频遭受苏军轰炸的柏林军民重拾信心。通常情况下,这些轰炸机顶多飞到双方对峙的战线对苏军目标进行非精确轰炸,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