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益于从小学阶段开始的英语教育,罗根大致能够听懂罗斯福的语言,并最终从翻译官那里得到确认。
“人们往往只看到德意志的严谨刻板,其实我们同样有着一颗开拓进取的心!我们拥有尚武的传统和坚韧的品质,却更加爱好和平!”
罗斯福微笑着说:“美国真心实意地与每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交往,并且真心实意地相信欧洲组建联合舰队完全是出于加强欧洲各国交流合作的目的,而绝非战争用途!”
对于罗斯福在开场阶段就提出这个现实问题,罗根毫不回避地答道:“确切的说,欧洲联合舰队是用来捍卫和平的,绝非侵略之用!”
罗斯福点点头:“基于这样积极友好的初衷,我真心希望欧洲各国在决定这支舰队的部署和行动时,能够考虑到大西洋乃至世界局势,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对峙!”
罗根很有技巧地回答说:“德国政府定当坚守这一信条!”
罗斯福何等老辣,他很清楚这句话背后的蕴意,便直接将话题转到近期局势愈渐紧张的西亚地区——意大利政府已经向埃及东南部大量增派部队,意军侦察机也频频侵入沙特领空,而且在沙特境内,近期还陆续发生了几起间谍事件。
“我们对于意大利政府在西亚地区的军事部署非常关注,同时也感谢德国政府的好意提醒!美国将坚持一贯立场:绝不主动挑起矛盾,面对挑衅也绝不妥协!”
若是美国民众知道德国政府已经就沙特问题向美国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想必不会再单纯地把德国当做意大利的同伙,更不会在机场外围举着那些并没有太大意义的牌子,然而这一切都是德美两国基于战略合作基础而进行了情报互换,属于两国的高度机密,一旦被外界所知,双方都会陷入被相当被动的境地。
“我们虽然极力阻挠意大利政府作出这种破坏国际关系的举动,但一切努力基本告于失败!有一点总统阁下是完全可以放心的:无论如何,欧洲联合舰队都不会用于支持这种侵略行动,事实上,这支舰队预计到1943年底方能够形成真正的‘联合’!”
罗根信誓旦旦的言辞并没有让在场的美国军政高官尤其是军队将领感到放松,在世人心目中,德国政府能够以和平目的作掩盖吞并苏台德乃至整个捷克、吞并奥地利以及最终悍然发动战争,其行径之恶劣并不亚于苏联人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德国,对于这样的国家,纵然高层数度更迭,也依然是不那么可靠的!
“话归正题!”罗斯福说道,“若是美国因为沙特问题而向意大利宣战,德国政府将持何种立场?”
“中立!”罗根毫不迟疑地回答道,“不偏向于任何一方的中立,德国与意大利、德国与美国的军事贸易将同等对待——或全部中止,或对等开展!”
罗斯福想了想:“出于公正的立场,我宁可德国政府选择前者。至于因为军火贸易而造成的损失,我们愿意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弥补!”
“不瞒您说,目前德国政府的军火贸易中,美国所占的比例要远远超过意大利!”罗根紧接着摆出了非常可信的理由:“德国不可能向政治立场难以捉摸的邻国大量出售作战装备和军用物资!”
“纵然如此,美国向西亚运输作战物资的难度也要远远超过意大利!”罗斯福的态度和立场鲜明而坚决。
这时候,罗根不择时机地提出:“如若美国政府愿意将海军一半以上的造船订单交给德国的造船厂来完成,我们当然可以停止对意大利的一切军事输出!”
按照1942年美国政府向本国造船厂发出的军事订单,舰船建造的总吨位高达两百多万吨,当年建造完成一百二十万吨,服役了220余艘各型作战舰艇和600多艘非战斗舰船,如此惊人的造船能力,使得太平洋战争的结果在船台上就已经被决定——除了充裕的战争资金,美国各造船厂的实力也是关键所在,若是将美国军事造船订单的一半交给德国造船厂,短期内虽然不会对美国本土造船工业造成明显危害,从长远来看,却会让世界造船工业的重心向欧洲偏移,并让德国的造船工业实现规模上的巨大飞跃!
“‘一半’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罗斯福缓缓回应说,“如我刚才所讲,只要德国信守承诺停止向意大利出口军事物资,我们愿意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偿,将造船订单交给德国造船厂当然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具体的数量,我觉得要兼顾美国的造船要求和德国的造船能力,所以具体数量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商谈!相信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达成符合双方利益的协议!”
在这样的场合,罗根也不便揪着一个问题追论到底,他第一次主动转换话题:“说到共同利益,不知太平洋战事近期进展如何?”
这个问题一出,气氛顿时有变冷之感,只见罗斯福轻叹了一口气:“不太乐观!”
“哦?”
“是这样的,尊敬的德国总理阁下!”列席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本森将军替罗斯福解释道:“由于日本海军在夏威夷群岛以东海域部署了大批潜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主要航道上的损失陡增,目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既定的作战行动!”
“日本人不是一直在夏威夷周边部署有大量作战潜艇吗?”罗根很是疑惑,虽说赫斯当政期间德国向日本出口了一批潜艇,但仅凭这些性能一般的潜艇就能够改变日军潜艇部队一贯的颓势,任他是不敢相信的!
“事实上,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有相当一部分船只是被欧洲军人操控的潜艇所击沉的!”本森的一番话让现场的气氛更加凝重了,不论是政客还是军事代表,都很清楚德美战略合作协议的主要条款,德国对日提供潜艇一事就曾酿成过轩然大波,若是再出现德军官兵直接协助日军作战的情况,两国之间的关系将不仅仅是“尴尬”!
目光从本森身上转到罗斯福那里,罗根发现这位美国总统正盯着自己看,很显然,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发言完全是有预谋的,而且特意采用了“消息”而非“情报”,并且只是说“欧洲军人”。
“我可以用德国内阁总理的名义起誓,德国政府绝没有向日本派遣作战人员,除非……日本政府雇佣了我们的退役官兵?”罗根转向自己的国防部长、海军元帅雷德尔。
“应该不存在这种可能!”雷德尔以较为肯定的语气说道,“德国海军的退役官兵绝大部分都被安排到了航运部门和企业工作,离开德国都会进行严格的登记,尤其是潜艇部队的官兵!如若有必要,我们可以立即开展一次人员清查!”
罗根点点头,指示道:“让海军部立即开展这项工作,同时也让空军和陆军对各自退役人员尤其是技术人员进行一次清查!”
对于德国总理和国防部长的认真姿态,美国人依然是半信半疑,这时候,总统罗斯福提出了一个猜测:“我在想,这件事会不会跟意大利人有关!”
“意大利人?”罗根顿时吃了一惊,长期以来,由于心存对意大利政府和军队的深深不屑,德国情报部门并没有在这个国家建立严密而完备的情报网,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可能还不及在苏联的十分之一。很多时候,重要情报都是由那些在意大利军队进行军事交流的德国军官们主动报告的,而这种军事交流在德意海军之间开展程度又恰恰是最低的。
看到罗根的反应,罗斯福的表情反而稍稍缓和了一些,他问本森:“意大利海军是否拥有较为先进的作战潜艇?”
“据我所知,他们的马切洛级和马可尼级中型潜艇都是较为优秀的!”本森转向雷德尔,谨慎地问道:“这两级潜艇或许和德国潜艇不相上下?”
从翻译官那里了解到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的疑问,雷德尔郑重其事地回答说:“性能相当不错,而且意大利海军的潜艇指挥官们非常擅长单独作战!”
得到了这个答案,本森将军扭头看看罗斯福,不再说话。
“我们有理由相信德国政府不会做出因小失大的愚蠢决定!”罗斯福大度地化解了尴尬,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现场气氛。
“那么现阶段美国舰队还在等待合适的进攻时机咯?”罗根的问题听起来有些中庸,但凡不采取积极进攻策略都可以被理解为“寻找机会”,但在这个历史时空的太平洋战争中,由于战端起因是日本进攻菲律宾而不是偷袭珍珠港,美国人的愤怒情绪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对日作战的关键情绪反而是“恐惧”——当时德国已经击败英法并抵挡住了苏联的进攻,除非被苏联打垮,德国毫无疑问将拥有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而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同样拥有不可小觑的海上力量,若是德意日三国联手进攻美国,至少在海战阶段,美军只有非常小的胜算,而随后德美之间因为争夺英帝国海军“遗产”而发生的摩擦进一步增加了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担心,若不是德国发生政权更迭、美国和不列颠最终达成了舰艇归还协定,美国的战争路线很可能成为对日媾和、对德作战,毕竟日本威胁的是海外殖民地,而德国威胁到的已经是美国东海岸了!
“战争就像是一场拳击比赛,经过了开场的试探,中场便是在相持中找寻对方的破绽!”罗斯福巧妙地解释了太平洋战争的现状,免得让人觉得美军是在消极避战——众所皆知,美国建造服役主力舰艇的速度对日本拥有绝对的优势,这意味着时间拖得越久,美国的相对实力就会越强,渴望速战速决的日本政府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我们从不怀疑自己能够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罗斯福紧接着表态说。
“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罗根的本意恰恰相反,若是战争很快就结束了,美国政府哪里还需要下那么多造船订单?实际上,他反倒希望日本能够在战争相持阶段先赢一局,那样美国政府不但会增加军事投入,甚至还可能冒险接受德国主动提出的战略协助方案——派遣主力舰队进入印度洋,从南面牵制和吸引日本海军。这样做最大的坏处就在于“引狼入室”,使得东南亚的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而在英法战败之后、美日开战之前,美国势力在这里是拥有最大优势的!
第109章 他乡故人
“长官,到了!”
夜幕下,一辆外观十分普通的福特轿车拐入位于费城东区的一条街道,并最终停在了一栋在美国稀松平常的独立式两层楼民居前。驾驶员操着一口纯正的德语,副驾驶位置上的精壮汉子手里握着一把鲁格08,双眼警惕地环视周围。
后座乘客穿着黑色的大风衣,戴着圆沿的黑色礼帽,活脱脱一个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他看了看车窗外,地面行隐约还积着一些残雪,昏黄的路灯敬业地守护着这里的居民。
“你们在这里等着!”后座的乘客开口了,同样纯正的德语,却带着一种莫名的深沉。
独自推开车门,独自下了车,这人稍稍犹豫了一下,径直走向这栋亮着灯的民居,又犹豫了一下,伸手按响了门铃。
“是谁?”
门里随之传出一个柔和的女声。
“一个老朋友!”在门口有些踌躇的人回答道。
“谁?”女人不敢贸然开门,又加重语调问了一遍。
门口踌躇之人终于回答道:“是我,汉斯!”
“谁?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