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燃烧的海洋-第9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这一制度被扩大。

在圣迭戈,驻军的管制条例最为严厉,即任何居民持枪上街,都会被视为暴*份子,驻军可以在不询问的情况下当场击毙。如果驻军遭到袭击,则袭击发生的片区将被视为集体暴*,所有成年人都将被视为暴*份子。

当然,在严厉的管制措施下,也有对应的奖赏措施。

在各地,驻军都大力奖赏主动上缴枪支的居民,比如优先为其提供生活保障,帮助其改善生活环境。对于举报私藏枪支者,驻军除了为其保守秘密之外,还会给予其他奖赏,比如提供更好的工作岗位。

当时,中国军队在美国西海岸的各个城市,都成立了“驻军管制司令部”,后来还组建了“西海岸地区管制司令部”,专门负责管理占领区,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收缴占领区内的枪支。

经过数个月的努力,中国军队在西海岸地区的收缴行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到六月底,中国军队在西海岸地区已经收缴了大约五千万支枪械,其中不少是从美军中流落出来的自动武器,甚至包括机关枪、电磁枪等高性能枪械,还收缴了大量只有军队才有的单兵武器,比如反坦克导弹、单兵防空导弹、火箭筒等等。这些收缴的武器,都被中国军队统一销毁,部分美军的制式武器则保留了下来,后来提供给了美国国民卫队,即美国的地方治安部队。

问题是,大规模收缴枪械,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最大的影响,就是在占领区内,出现了大大小小数千支游击队。

当时,由民众自发组成的游击队的规模都不是很大,一般只有十多人,而且大多数都是城市居民。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美国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在大战前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居住在城市里面。只有很少一部分游击队的规模较大,而且离开了城市,在山区里活动。

所幸的是,中国军队早就掌握了与敌国游击队作战的方式。

对付城市里的游击队,主要办法就是让其自觉放弃抵抗,而采取的手段,主要是迅速恢复正常秩序,为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并且组织城市居民进行战后重建,让大部分居民都有事可做。

说白了,平民自发进行游击战,主要就是对现状不满,而不满的根源,又主要与生活质量降低有关。如果能够让占领区的居民过上正常生活,让其有劳动的机会,就能有效遏制游击队。

当然,这些招数,对付那些由溃散军人组成的游击队没有多大作用。

对付这些游击队,驻军的办法更加直接:赶尽杀绝。

根据在俄罗斯战场上的经验,占领美国西海岸地区的中国军队组建了大批专门与游击队作战的部队。这些部队的规模都不大,而且以特种兵或者侦察兵为主,主要作战手段是通过空运进入游击队较为活跃的山区,搜寻游击队的藏身地点,然后动用重火力,彻底消灭游击队的根基。

当然,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平民伤亡。

要知道,即便在山区里面,游击队的根基也是平民,而且往往会把一些小村镇、农场等当成落脚点。

只是,中国军队没有手下留情。

俄罗斯的反游击战已经证明,要想单独对付游击队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打击游击队的时候将不可避免的危及到平民。

所幸的是,美国的城市化比俄罗斯高得多,山区里的平民更是少之又少。

可以说,当时西海岸地区的战斗并没结束。直到大战结束,也就是美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仍然有不少游击队在山区里面活动,而且很多游击队坚持了数年之久。最后才因为失去了群众基础,不得不放弃抵抗。

由此可见,对付游击队的唯一办法,就是扑灭战火。

只有在战火燃烧的地方才有游击队,在世道平静下来之后,没有任何人愿意放弃平静的生活,到山区里当游击队员。

当然,这也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占领美国全境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要知道,仅在美国西海岸地区,中国军队就动员了一百多万军人,负责占领、以及打击游击队。

从面积上讲,当时中国军队的占领区还不到美国本土面积的十分之一。从人口上讲,也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即便以占领区的人口规模为标准,占领美国全境就需要七百万到八百万军队。毫无疑问,占领区的范围越大,占领军的数量越多,那么在占领期间产生的伤亡就越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牧浩洋大搞战略轰炸,不太热衷于地面进攻的根本原因。

如果以美国西海岸地区的情况为准,那么在占领美国全境后的第一个月内,中国就要付出大约十万名官兵阵亡的惨痛代价。如果占领持续半年,阵亡数字将上升到三十万,而且每天都会有数千人伤亡。

显然,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代价太大了。

虽然战略轰炸对物资的需求高得多,但是比起伤亡来说,多消耗一些物资也很值得。

要知道,就算从经济上计算,阵亡一名二十岁的军人,意味着在今后四十年内,至少将损失数千万元的社会劳动财富。

问题是,战略轰炸就能彻底打败美国吗?

牧浩洋希望能够,可是现实告诉他,特别是在七月八日,美国总统发表的电视讲话,让牧浩洋不得不相信,战略轰炸无法彻底打败美国,地面战争还得打下去,也就得按照之前制订好的计划行动。

也就是说,在七月底,中国军队就得再次发动地面进攻。

七月十日,牧浩洋签署了作战计划,并且把作战指挥权下放给前线司令官,进攻行动将在七月下旬开始。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三章 负隅顽抗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百六十三章 负隅顽抗

作战行动提上日程安排,发动地面进攻成了铁板钉钉的事,再也不能更改。

只是,美国并没放弃抵抗。

七月十日,也就在牧浩洋签署作战计划的这一天,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美军攻击了从美国东部地区上空经过的中国卫星,二是美军轰炸机穿越北极、对中国本土进行了战争期间的最后一次轰炸。

从时间上看,美军首先攻击中国的军事卫星。

虽然美国的航天活动已经停止了十多年,但是美国没有丧失反卫星能力,而且当时的军事卫星都在近地轨道上,极易受到攻击。

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军方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在年初的时候,也就是开始清理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之前,中国军方首先想到美国也会利用开辟出来的近地轨道。

为此,中国军方做了充足准备。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部署反卫星武器,在必要的时候击毁美国的军事卫星。

因为已经开始轰炸美国本土,而且即将登陆美国本土,所以美国不太可能大规模发射军事卫星,对反卫星手段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当时,中国军队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让战舰携带反卫星导弹,二是改装一批轰炸机携带反卫星导弹。这些反卫星手段,足以确保击落美国发射的军事卫星。

当然,最有效的手段,还是阻止美国发射卫星。

为此,中国空军重点轰炸了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后来进入北大西洋的中国舰队也轰炸了卡拉维拉尔角。等到古巴参战之后,中国空军向古巴派遣了一支作战力量,专门负责打击佛罗里达州的美军航天发射场。

通过积极主动的军事打击,美军一直没有能够发射军事卫星。

当然,美国也确实想过在二零五六年发射军事卫星。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美国军方就组建了一个专门机构,研究发射军事卫星的可行性。随后,美国军方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准备,比如委托洛马公司的航天部门设计与制造军事侦察卫星、通信卫星与预警卫星,还向通用电气公司下达任务,让其组织一批火箭技术专家,设计一种运载能力在一吨左右的固体燃料火箭,准备用来发射洛马公司制造的军事卫星。

可惜的是,这些计划都没得到落实。

当时,洛马公司的航天部门已经荒废了十几年,人才大量流失,而且也没有多余的能力生产军事卫星。要知道,洛马公司是F…51战斗机的子承包商,还是F…42战斗机的开发商与主承包商,另外参与了多种军用飞机的制造工作,生产任务非常重,几乎所有生产人员都没有空闲时间。更重要的是,中国空军逐步扩大轰炸规模,洛马公司的飞机制造厂在主要打击名单之内,而其在西雅图的飞机制造厂还被迫向五大湖地区转移,公司的情况非常混乱,根本无法组织卫星生产工作。

在火箭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虽然在大战爆发前,美国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火箭制造技术,而且拥有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最重要的是,这些用于商业航天活动的火箭不在核武器运载工具的销毁清单之内,但是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本土遭到轰炸时,美国根本无法生产超级运载火箭,甚至没办法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所有零部件,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小型火箭上了。

当时,美国准备研制的小型火箭,实际上就是以往的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

问题是,洲际弹道导弹作为核弹头的运载工具,早就被销毁了,保存下来的都是射程在三千公里以内,不具备再入大气层能力的战术弹道导弹。更重要的是,销毁非常彻底,不但所有导弹被销毁掉了,连导弹的设计图纸、相关的工业生产设备都被销毁,而从事导弹设计与生产的人员,都受到了缔约国的监督,不得再从事与导弹、火箭等有关行业。十多年过去了,美国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也就是说,美国不可能在短期内设计出一种能够使用的固体燃料火箭。

显然,制造就更加别指望了。

综合这些因素,美国基本上放弃了发射军事卫星的想法,只是没有停止相关的研究工作而已。

当然,在战争后期,这种情况在美国极为普遍。

说得直接一些,在战败的威胁下,美国军方把一切先进技术都当成了救命稻草,在相关研究上投入了巨大的力量。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六年初,美国还启动了核武器计划。

从时间上看,美国的核武器计划与军事卫星、运载火箭计划是同步进行的,及其载体就是没有研制出来的固体燃料运载火箭。事实上,以美国的技术实力,只要能够研制出能够把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的固体燃料火箭,就能研制出足以打到中国本土的弹道导弹,而且能为其装上核弹头。

事实上,这也是美国军方为什么要求火箭的运载能力必须达到一吨的主要原因。

根据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在核武器领域的研究进度、或者说是恢复核武器的工作进度非常快。

最大的问题,不是制造核武器的技术。

说白了,核武器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在高中物理课本中就有,而且制造出可以引爆的核装置也不是难事。

真正的难题只有两个,一是核原料,二是弹头小型化技术。

相对而言,美国在后一个问题上遇到的麻烦不是很大。虽然以往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已经转业,而且有十多年没有接触过与核武器有关的技术了,但是在大战期间,这些技术人员都得到了军方的保护,正在努力复原美国的核技术,特别是弹头小型化技术,期待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