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风云-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者,就要被动得多了。

事实上,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主要原因就是打得过于保守,在开战后就丧失了主动权,而导致法军作战保守的主要原因,就是法国从上自下都认为,必须得到来自外界的援助,法国才能击败德意志第二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证明,来自英国的援助并不可靠。

原因很简单,英国的影响建立在海权之上,只要丧失了海权,英国别说援助他国,能否自保都是个问题。

受此影响,在法军中,进攻思想盛极一时。

可惜的是,以戴高乐为代表的法国装甲兵并没掌握法军的大权,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证明了进攻并非万能的战争手段。

法国在一战中伤亡数百万军人,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军盛行进攻致胜论,认为只要进攻就能击败敌人。结果就是,在战争的第二年,即德意志第二帝国把重点转向东方,集中兵力打击俄国的时候,法军在西线战场上损失了两百多万官兵,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在进攻中阵亡。可惜的是,如此巨大的伤亡,并没给法国带来胜利,还为法国在后来战败投降埋下了祸根。

说得不客气一点,正是“进攻致胜论”葬送了曾经称霸欧洲的法兰西陆军。

受此影响,大战之后,一些不那么热衷于进攻的将领掌握了法军大权,其中典型代表就是在防御巴黎时战败的贝京元帅。

虽然贝京已经退役,但是他在法军中的影响力无人能及。

当然,坚持防御的,只是贝京这些老将。在法军的年轻军官中,进攻思想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这样一来,法军中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这就是,在注重防御的同时,法军也在搞进攻建设。比如,贝京主导修建了沿德法边境线的战略防线,而法国陆军却采购了数千辆坦克战车。更有趣的是,法国陆军中主张防御的将领并没有合理利用这些坦克,而是把坦克看成是加强防御阵地的移动火力点,或者说是可以自行机动的火炮。结果就是,法军装备的大量坦克没有集中使用,而是分散在数量众多的步兵师中。

与之相比,德意志第二帝国陆军对坦克的价值有着更加清楚的认识。

严格说来,德意志第二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受害者”,即帝国陆军并不是首先使用坦克,而且有限的几次坦克使用经历也不那么光彩。只是在战后,帝国陆军在大规模裁员的情况下,认识到了坦克的巨大价值,而且从上到下都知道,坦克是改变攻守平衡的决定性力量。

可以说,到一九三九年,帝国陆军对未来的装甲战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当时,帝国陆军中,已有四个独立坦克师(相当于后来的装甲师),帝国陆军首先把坦克集中起来使用。更重要的是,鲁登道夫也非常清楚坦克的价值,在他制订的计划中,从北面突破法国边境防线的主力就是坦克集群,而在德军的部署中,四个坦克师全部放在了德比边境地区。也就是说,只要战争爆发,这四个师将作为德军的先头部队,首先向并不牢固的法比边境发起冲击。

仅此一点,就决定了德法陆军的优劣。

虽然在坦克数量上,法国陆军不比帝国陆军少多少,而且质量也不差,但是在坦克战术上,两国陆军有如云泥。

当战争再度爆发的时候,法国的遭遇不会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好多少。

要知道,此时,法国还没有完成德法边境防线的建设工作呢,而其北面敞开的国内更是脆弱不堪。

德意志第二帝国信心满满,冯承乾也不得不快马加鞭。

五月一日,冯承乾回到青岛,中国海军开始进行战前动员。

按照冯承乾下达的命令,中国海军将在五月的最后一天完成全部动员工作,到时候所有官兵都将归建,战舰则要完成全部维护工作。

只要德法开打,中国海军就将再度出征。!。

第五十五章 虚与委蛇

一九四零年五月五日,德意志第二帝国对法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法国当局在一个月之内把陆军总兵力削减到五十万,并且拆除在德法边境地区修建的军事工事,宣布严格遵守柏林和约。

当天,法国当局就做出回应,表示裁军与拆除防御性工事将严重危害法国的国家安全。

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退让,五月六日就宣布进行军事动员,把部署在西部的德军总兵力增加到一百二十万。

似乎,战争马上就要爆发了。

五月八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出面调停,邀请德法两国代表前往华盛顿,通过协商解决两国矛盾。

有趣的是,罗斯福并不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

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表明,当时罗斯福最关心、也是最让他头痛的,依然是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到一九四零年,美国已经在经济危机中损失了数千亿美元的社会财富。虽然在新政的推动下,美国的经济形势从一九三六年开始好转,但是并不明显,而且还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当时,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联邦政府欠的债太多了。

说得不客气一点,如果不是联邦政府破产会导致社会动荡,使那些手持政府欠条的银行得不到半点好处,美国联邦政府早就别想从银行借到一分钱了。更重要的是,谁也不知道联邦政府能在什么时候把欠债全部还清。

到一九三九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负担已是超过当年联邦税收总额。

在这个时候,这几乎是无法想像的事情。

此外,美国各个州政府也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

如果把美国各级政府的债务平均分摊,相当于每一个美国人欠债数万美元而在一九三零年代,这笔钱差不多能买到一公斤黄金。也就是说,美国的债务负担,差不多相当于一万吨黄金了。

更重要的是,依然有很多由经济危机引发的问题并没得到解决。

比如,到一九三九年底,美国依然有大约六百万失业工人,相当于美国可劳动男性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绝大部分夫女都不用工作,也意味着每五个劳动力中,就有一个失业。

罗斯福非常聪明,也就知道新政救不了美国而真正能够把美国带出经济危机泥潭的只有战争,而且必须是一场大规模战争。

说白了只有战争能够消耗掉堆积如山的物资,也只有战争能使美国的工厂获得订单。

问题是,美国上下却不愿意卷入任何一场战争。

显然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当威尔逊带着美国参战时,美国民众都认为,新锐美军将是欧洲民主与自由国家的救星,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法,击败独裁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可惜的是美国大兵还没踏上欧洲大陆,法国就战败了,紧接着英国也战败了。美国不但没有成为欧洲民主自由国家的救星,反而在这场战争中赔进去了几十万名军人,还得在战后承认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世界大国身份,甚至得默认德意志第二帝国独霸欧洲大陆。

这一结果,极大的打击了美国民众的信心。

自此之后美国盛行孤立政策,绝大部分美国人都认为,美国没有理由为欧洲国家流血牺牲。

显然,罗斯福再有威望也不可能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一九三三年,也就是罗斯福担任总统的第一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案”在法律上确立了美国的中立地位。后来也正是受这部法案限制,美国才没有与任何一个国家缔结同盟条约。

问题是,中立只会让美国与世隔绝,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好处。

罗斯福非常清楚,如果美国不能参与下一场战争,那么美国就将永远失去成为世界霸主的机会,也将永远不可能与发展壮大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甚至是东方的中国对抗,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失去发言权。

当然,罗斯福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变美国人的传统观念。

为此,他就得让所有美国人相信,美国加入欧洲战争,是在捍卫自由与民主、是在捍卫美国的利益。

当然,首先就得丑化敌对国。

正是如此,罗斯福才在这个时候出面,在法德之间进行和平翰旋。

可以说,罗斯福非常聪明,是一位非常难得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比当初的威尔逊强多了。

罗斯福的如意算盘很简单: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肯在谈判中让步,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成为战争的发动者,至少绝大部分美国人会相信。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过分压迫法国才引发了新的战争: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做出让步,法国就能获得生存空间,也就有机会发展壮大。

更重要的是,罗斯福非常清楚,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大可能做出让步。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将站到爱好和平的美国民众的对立面上,成为美国民众眼中的邪恶国家。

也许,美国民众依然不会让总统率领美国参战,但是肯定会同情受到欺辱的法国,而美国国会也会受到民意影响,在具体政策上做出让步,比如准许美国向受到德意志第二帝国侵略的法国提供军火。

总而言之,罗斯福在提出和谈的时候,就知道不管结果如何,对他都有利无害。

显然,对法国也有利无害。

结果就是,法国当局在五月九日就做出积极回应,表鼻愿意在美国协调下,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进行谈判。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却并不热心。

不管怎么说,罗斯福的这点小伎俩,还骗不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当权者。五月十日,德意志第二帝国外长公开表示,法国是战败国,没有资格与帝国进行平等谈判,而且也没有必要在美国进行谈判。

问题是,到五月十五日,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当天,德皇威廉二世在单独会见了美国驻德大使之后表示,德意志第二帝国愿意派代表前往华盛顿,与法国进行谈判。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籼,当时美国大使暗示德皇,这场谈判对帝国没有任何害处。

显然,威廉二世太信任美国大使了。

必须承认,威廉二世有“亲美情节”

年轻的时候,威廉二世最看重的就是英国。在英国战败之后,美国成为唯一能与帝国抗衡的强国,因此威廉二世又对美国十分亲善,甚至对美国有点仰慕。此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即当时的美国驻德大使是一名德国后裔,而且其祖上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东普鲁士贵族。

也许,德皇认为,这个容克后裔不会欺骗他。

五月二十日,德法代表在华盛顿进行了首次会晤,罗斯福还在当晚设宴,款待双方的外交官员。

一时之间,战争阴云似乎消散了。

当时,不仅美国的报纸在颂扬罗斯福总统为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连法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报纸也做了相似的报道,即认为在华盛顿进行的谈判,能够化解德法矛盾,为欧洲带来和平。

显然,三个国家的报纸在报道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目的。

美国报纸,自然是要声扬美国的影响力。法国报纸,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强调美国与法国的友好关系,为法国军民打气,让法国人相信,在美国出面干预的情况下,德意志第二帝国不会悍然发动战争。至于帝国的报纸,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在欺骗对手,既让法国上下放松警惕。

别忘了,德皇并没撤消发给法国的最后通牒。

前十天,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