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人一口,转完了圈,苹果仍然剩下大半个。
后来这个故事落到了我们的课本上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任谁在读到这些文字时,鼻子仍然酸酸的,当处在安乐的生活条件中想起这些老前辈们时,新一代的中国少年他们理因从心里往外感到汗颜,感到惭愧。
那一代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永恒的骄傲!
直到今天,中国还到处传颂上甘岭的这个著名的“红苹果的故事”:火线运输员将一只红苹果带进已缺水7天的坑道里,送给了连长。连长舍不得吃,却把这只苹果给了每天呼叫联络、嗓子都喊哑的步话机员。步话机员只闻了闻,就递给了伤员。伤员觉得全坑道还是连长操心最辛苦,又把苹果塞回到连长手里。连长只好带头先咬了一小口,然后传下去让每人都吃点。结果,这只红红的苹果在坑道里转了两圈才吃完。
这里要捎带提一笔的是关于这只红苹果的来历,还有些争议。
有的说是火线运输员刘明生往阵地上送弹药时,在路上拣的,送给了第一三五团七连连长张计法。也有人说它是秦基伟专门委托八连炊事班副班长王国富,带给八连连长李宝成的。
事实上苹果送给了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红苹果作为人民军队团结友爱的象征物,其幽香已溢满人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伟大精神感动了一个时代。
上甘岭的土地实在是太丰沃了,它为我们生长了太多的思想营养物,也为艺术奉献出一眼喷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上甘岭》、《奇袭》、《打击侵略者》、《英雄儿女》等多部电影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和人物原型,几乎直接取自于上甘岭之战。
艰苦的战斗锻炼出了一支铁骨铮铮的热血强兵,也正是由于汪洋他们这些英雄的存在,所以纵使敌人占领了上甘岭上的表现阵地,可是他们永远不能让坑道下面的战士们屈服,在战士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们终于会见到胜利来临,在浴火中得到永远生,胜利终会是属于他们的,志愿军大规模的反击作战正是由于这些英雄的艰苦作战,终于要惊天动地的展开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强大的战争能量
鉴于上甘岭战役的严峻形势。面对第四十五军巨大的损失,接到志司作战命令以,秦基伟将军召开了第十五军作战会议,从这之后五圣山一线风云际会,朝鲜战场上两支立下无数功勋的数支强军,汇聚一堂,一场规模庞大的反击战即将在上甘岭一线全面展开,忍辱负重约半月有余,一直被敌人死死地压在坑道里作战的汪洋他们终于要扬眉吐气了。
这次会议因彻底改变上甘岭的作战进程,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军、师两级主官和兵种主要指挥员。为打痛美军,震慑韩军,会议决定于10月30日首先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全力恢复表面阵地,待得手并巩固后,再夺取573.7高地北山。
志愿军总部和第三兵团司令部直接参与了指挥上甘岭作战。
从下述决定、命令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即将来临的决定性反击风暴是怎样形成的。
决定、命令之一——
志愿军总部依据战场态势,宏观运筹,决定:将原定于10月22日结束的秋季战术反击,延长到11月底;命令第十五军左右邻的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六十五军、第六十八军,在朝鲜中部180多公里宽的防御面上发起猛烈攻击,进行战役配合。以策应上甘岭作战。
同时,志愿军总部命令第十五军利用坑道部队将敌人粘在上甘岭所赢得的时间,迅速调整兵力,筹划一场决定性反击,从根本上扭转上甘岭的局势。
朝鲜战争以上甘岭为轴心,轰隆隆地全面运转。
决定、命令之二——
志愿军总部获悉美四十师已开进芝浦里,美三师已调到铁原,有接替美七师向我作持续进攻的企图。鉴于第十五军连日作战,消耗过大,纵深守备兵力已经空虚,决定取消从金城防线后撤、正在开往谷山途中的第十二军的休整计划,调该军至五圣山地区,作为战役预备队,视情况投入战斗。
决定、命令之三——
志愿军后勤部决定全力保证上甘岭作战,按每门炮300到500发的供给标准,为第十五军准备11万发炮弹的发射量,并立即组织马车、人力车昼夜抢运;还将仅余的两个汽车连全部用于上甘岭的弹药给养运输,保证随耗随补,第十五军需要什么给什么。
决定、命令之四——
第三兵团决定:从兵团纵深防御部队机动出67门大口径火炮,增援上甘岭。
第三兵团和第十五军决定:抽调1200名新兵,对第四十五师14个伤亡最重的战斗连队进行整补重建。
决定、命令之五——
第十五军决定:第四十五师将全部防务移交给第二十九师,以倾其全力进行上甘岭反击战。复又重新决定:第二十九师师长张显扬率领该师第八十六团、第八十七团参加上甘岭战斗。
第十五军命令:第四十四师与第二十九师之八十五团加紧进行正面反击作战,最大限度地钳制西方山方向之敌,以减轻第四十五师决定性反击的压力,积极配合上甘岭作战。
第十五军决定从第二十九师抽调3个营的兵力抢运弹药,并发出号召:“营无闲人,厩无闲马”。动员军、师两级机关干部和勤务人员,英勇投入战勤工作,突击开展火线运输……
决定第二十九师参战的当天下午,第四十五师向军部提交了一份《关于反击作战的补充报告》。报告中提出:“尽力使自己反击取得全部胜利,不用二十九师辅助”。报告认为第四十五师还有反击力量,“第一三三团两个连及新组建的两个连,可攻537.7北山两次,如顺利即可巩固。以第一三五团和第一三四团集中力量大反击。如小搞可搞两次……”
第四十五师心情可以理解:我们丢失的阵地,还是让我们自己夺回来。
但秦基伟这次的决心是大干,而不是小搞;要干就干个决定性的,反击下上甘岭就不许再丢。这场决定性大反击正式实施前几个小时,秦基伟又两次向反击部队重申强调此战的意志:“不全部恢复阵地不停止战斗。”所以,他对即将开始的战斗的残酷性,有充分估计。他预感不仅第二十九师要上,还有可能用上第十二军的一个团。
第十二军军长曾绍山对本军所属部队赴上甘岭参战很重视,决定先将该军王牌第九十一团拉上去。他亲自打电话给该军第三十一师政委刘宣,说:“九十一团是我军到四十五师阵地上参战的第一支部队。为了掌握情况和加强对该团的指挥,由你亲自把九十一团带去。”(这个九十一团就是当初第五次反击第二阶段失利战役中,从敌人的肚子里面纵横千里杀出来的部队。)
第三兵团王近山代司令员更是认为:此次反击,将是第十五军与敌人的一场决战,并看出第四十五师“其本身已无力把这次战斗继续下去。”
就在第四十五师《关于反击作战的补充报告》上报的同时。王近山代司令员又给曾绍山去电话:“决定将你军第三十一师九十二团也调往第十五军防御方向,配合该军作战。”
未来铭刻历史的上甘岭浴血反击之战,证明了这些高级指挥员预见的卓越。
然而,当曾绍山与王近山通完电话,急电截住正在行军途中的第九十二团时,该团团长已随先头营出发几小时了。任务突变时截住团队却找不到团长,这令曾绍山大为光火,立即通报批评该团,并严令该军所属各部队:“一、各师行动后,每日进入宿营地就立即向军报告部队以及行军状况(团向师报告之同时,应向军报告);每日出发前,各团电台不经师允许,师电台不经军允许,不得擅自撤收。二、部队在行进中,应适当缩短长度,以便掌握和有情况时部队易于收拢,及时调动。三、各部队必须树立随时返回投入战斗之准备……”
当第九十一团调转屁股,后卫变前锋,火速南返上甘岭时,上甘岭一线的反击兵力终于集结到位,三兵团全力以赴,数万军队严阵以待,只等冲锋号一响就向上甘岭沿线之敌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
与此同时,崔建功师长也得到了兵团和志司的强力支持,三千多名新兵充实到了四十五师,面对就展开的反击,崔建功第一意识就是尽快帮助坑道坚守的战士们补充人手,为大规模的反击创造条件。
是夜,连绵不绝的炮火攻向了上甘岭对面的敌人炮群。数十挺高射炮开始严密的控制上甘岭后方沿线的道路,经过精心的筹备,上甘岭战役已经集结了大量的炮火第一次显露出狰狞,原本一支压制我上甘岭后方沿线的敌机,还有敌人的炮群一下子就受到了灭顶之灾。
成吨的钢铁弹丸漫天覆盖过去,一支神秘的炮火强兵加入了这一战团,意味着上甘岭战斗由此彻底由战斗上升为战役,“喀秋莎”火箭炮团又不失时机地加入了这场炮战的混声大合唱,使得已经在我军上甘岭防御阵地周边嚣张多日的敌人炮群立即遭受到了极其恐怖的打击。
要知道‘喀秋莎’火炮一直都是志愿军兵炮兵里的王牌中王牌,全部由苏联造,价格又相当的昂贵,为了很好的保护这些珍贵的战斗资源,这种火箭炮是自志愿军入朝从苏联紧急购进的威力最大的重型火炮,始终由志愿军总部直接掌握。它是四五十年代世界炮族中的贵族,在志愿军里尤受宠待,几十余万的志愿军战士们无一不视之为珍宝。
朝鲜北部拥挤不堪的山道上,火箭炮队从来都是一路绿旗,畅行无阻,所有车辆行人一律为之让道,‘联合国军’从来都自恃炮火强大猛烈,可是面对‘喀秋莎’他们也闻之胆寒。
‘喀秋莎’是由苏联沃罗涅日工厂研制生产的,1941年7月始投入对德作战。当时因高度保密,此炮出厂没有命名。但是它的炮架上有个生产厂的标志“k”字母。于是,苏联炮兵便浪漫而诗意地给它取了个苏联姑娘常用的名字,也是苏联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喀秋莎。
“喀秋莎”火力猛,射速快,发射时声音十分奇特,“啾啾啾”的,在各型火炮中一耳就能分辨出它来。因而,它们还有另一个美妙的名字,叫“斯大林管风琴”。
‘喀秋莎’自从出厂之日起,在战场上从来也没有辜负世人对他的期望,它射击精确。威力巨大,流线造型也很像美丽的少女一般让人着迷,更可贵的是她多轨联装,炮车合一,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
但它唯一的弱点是发射时炮尾喷出巨大的火焰,映红半边天,极易暴露阵地,在刚开始拥有的‘喀秋莎’火炮的那段时间里,就是因为战士们对火炮的特性了解不够,其他部队就有过“喀秋莎”营被敌机炸毁的教训。
所以,当“喀秋莎”配属到五圣山时,第十五军宝贝似地呵护着它,平时把它们藏在山洞里,即使是本部队的人也不得随意接近。一旦确定了火箭炮团参战,第十五军炮兵指挥所总是先悄悄选择好阵地,计算出射击诸元,沿途派出警戒部队。待一切都准备就绪,火箭炮车才出发,
每次他在志愿军面临重大战役时都会神秘的出现,然后神出鬼没地隐入丛林之中,纵是敌人有飞机侦察,也很难发现‘喀秋莎’的踪迹。
但是,一旦‘喀秋莎’在上甘岭战役中出现,标志着中国志愿军大规模反击战的开始,也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