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斩首也过千级。黑山贼势为之一靖,东郡遂平。
与此同时,张律也攻克了荏平,占领了济北国全部五座城。
第二十二章 总结
中军大营戒备比平日更为森严,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尤其是正在议事的大帐,更是禁止了一切闲杂人等接近二十步内。简而言之,除了参与议事的九个人,连打下手的,都是参谋室的资深参军。
“……,这一回兵进冀州的战略大体就是如此,我们对徐州陶谦和公孙瓒采取了守势,进攻的重点则放在袁绍身上。此外,我们的主要注意力,还是集中在了冀州……”
郭嘉指点着摆在桌案上的大沙盘,将这次冀州行动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描述,哪里进攻,哪里防守,哪里是主,哪里是次,各地的兵力调动和准备部署,都一一进行了说明。从策划到执行,郭嘉始终参与,说起来了如指掌,头头是道。在座之人也都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自然,其中不包括张涵。
郭嘉所说的这些,张涵一清二楚,端正地坐在上首,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他其实根本没有仔细听郭嘉在说些什么。
张英是张涵手下独当一面的将领;张律同样如此,还是张涵的亲弟弟;郭嘉和戏志才是张涵的谋主;王文祥的身份差了点儿,却是族学出来的嫡系,文武双全,才智过人,是张涵培养的重点。而魏郡审配、钜鹿田丰和广平沮授,可谓是冀州士人的杰出代表,家世好,皆是当地名门,人品学问也很出色。
前者是张涵的嫡系,忠诚无可挑剔;后者则是进入冀州吸收的新血,有家族有眼光,也不会轻易背叛。说白了,家大业大,背叛要想想后果;有眼光,便不会被轻易收买。
而且,沮氏、田氏和审氏的家风很好,没有族人敢肆意横行,欺男霸女。就算兼并土地什么的,也大都是很守规矩。大汉人的家族观念很重,这一点便很重要了。三人投了张涵,也无非是为了保全身家,及冀州的平安——有青州的例子在前,张涵还是名声在外的。通常来讲,大汉人的忠诚,是远超后世,不用多担心的。但是,如果张涵的政策大为损害了某人,包括其家族的利益,事情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再说,今天的会议是很重要。张涵在会议初便强调说,“今天的所见所闻,都是机密,出了此门,就不得再对任何人说”云云。不过,究其实质,也不过是个阶段性总结。总结经验教训,培养全局意识,并对青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是对三人,如此而已。这些东西很重要,但这三人位高权重,很快便会接触到这些,而冀州的胜负已定,如今泄露出去,也不会改变大局了。
“整个战略部署,我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个人依然觉得,这次行动有点保守了……”
不知不觉间,郭嘉讲完了,王文祥率先开口。在整个计划里,王文祥只接触到一部分,这时候才对整个局势有了一个明晰了解。
在这次兵进冀州中,张涵在青州也保留了十几万军队,甚至还包括了相当部分老兵,在琅琊国和鲁国都屯有重兵,在青州各郡国也都屯有重兵,王文祥觉得,过于保守了。
如果从青州再调出来三~五万军队,其中只要有一万主力,也足以改变整个局势。将这支部队无论投入到哪一战场,都可以占据压倒性优势,从而取得更大的战果。
而且,对徐州陶谦和北方公孙瓒保持防守,也就罢了;但是对袁绍和兖州也保持防守,就太保守了。尤其是在后期,如果对袁绍施加压力,我们是可以使之进退两难的。相持时间越久,给袁绍带来的重创就越大……
田丰、沮授和审配惊疑不定的交换了下眼色,作为新加入者,又是同乡和朋友,他们自然而然会站在一起。郭嘉的话便够惊人的了,听他的意思,青州还保留了一半战力,而张英的话更惊人。人人皆知,这个战略必是由张涵制定,至少是他赞同的。这张英是谁,怎么如此不客气……
田丰偷眼去瞧张涵,只见他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一时心里乱七八糟的,什么念头都冒出来了……
“好,王都尉的话讲完了,还有没有其它意见?”
郭嘉的语气怪怪的,其中似乎有幸灾乐祸之意,田丰微感诧异,不由得看了他一眼,郭嘉一脸平静,似乎田丰听到的只是错觉。张涵眼皮都不抬,暗中给郭嘉记上了一笔。
战后总结,是人人都要发言的,张英清清嗓子,这话不好说,但在这里是不讲客气的:
“咳!我基本同意王都尉的意见。制定战略之初,就保守一点儿,这我可以理解,平原叛乱余波荡漾,谨慎也好……”
在最初的时候,青州面临的形势并不是太好。如果不是袁绍守军缺乏粮草,士卒都不能吃饱肚子,袁绍可以施展许多手段,如联络徐州陶谦、兖州刘岱、幽州公孙瓒,甚至能形成一个针对青州的包围圈。假如韩馥也加入其中,青州并不占据优势。袁绍对冀州士人的拉拢,也是不遗余力。只是世家大姓们自有生存之道,不会轻易将自己投靠某一势力,总是在最后胜负已定的时候才下注。显然,张涵赢得了最后的加注。
而张涵在平原剿灭大批豪强,也不是没有后遗症。张涵是按照规则,引诱他们起兵,才一一剿灭,部分豪强世家安了心,但也有不少豪强颇为不满。这些事情,王文祥体会不到,张英却心知肚明。当然,即便如此,张涵的态度也是相当保守的,张英以为大可不必。但他话说出来,自有不同——王文祥撇撇嘴。
“但是,六月中到七月之间,为什么不同意我派遣一部渡河?渡过大河的军队不用多,五千就足够了,袁军无法轻易吃下,面临着我军的威胁,剩余袁军也不敢欣然南下的……
“将袁绍军分成两部,使之迟迟不能汇合,势必会大大限制其在豫州的扩张速度……”
看得出来,张英对此很是不满。
袁绍所部在河内屯兵一年多,后期时常吃不饱饭。屯兵东郡以后,情况稍有改善。但是,此次选择南下,还是大大挫伤了袁军的士气。在进攻豫州中,袁军普遍采用了督战队,且军纪普遍很差,劫掠奸淫时有发生。
而袁绍本部多为渤海招募的士卒,这一南下,离家乡就越来越远了,故而逃卒很多。光张英收容的,就有四百多。只要与袁绍军交战上,岂能容他轻易退走,到时候,袁军部分在豫州,部分在兖州,看他如何是好,早晚必是全军溃散……
张涵知道,冀州一事是保守了些儿,但他考虑的角度不同。青州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钱粮充足,人口众多,到了明年兵力还可增加十多万。其他各州都处于征战中,整体实力是在下降。彼消此涨,时间在青州这一边,张涵并不着急。当然,张涵也不会放过瓜分大汉国的机会。假如韩馥投了袁绍,张涵便会出兵占据清河等地,或者进军兖州,伙同公孙瓒瓜分兖冀。总之,不让袁绍白占便宜就是。因此,在所有方案中,张涵选择了风险较小的一个——可风险小了,方案自然也就保守了。
当然,戏志才对此说法,也是颇不以为然的。在他看来,徐州陶谦是不敢贸然出兵的,即使他出兵了,凭着琅邪和鲁国的驻军,也不会失败。公孙瓒兵力有限,是来冀州占便宜的,除非青州军一败涂地,否则他也不会与青州军拼命。青州军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袁绍,就应该集中兵力,一举打垮袁绍。可惜,张涵不喜欢这种倾国决战,他喜欢稳扎稳打,与敌人拼消耗。当然,张涵坚持如此,戏志才也勉强可以接受。
不过,张英的意见,戏志才却不能同意。
“张校尉,这话就不对了。在整体战略上,我也认为,是有些保守了,但这已解释过了,这里便不多说。但是,我同样也不赞同渡河作战。兵法有云: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袁绍并不是我们的敌人,他只是我们的敌人之一。我军肯定能获胜吗?兖州会坐视不理吗?我军能占据兖州吗?我想,答案只有一个——不。何况,击溃了袁绍对我军有什么好处?袁绍军是由众多私兵组成的,如果在兖州溃散了,肯定就会与兖州刘岱和张邈等合流,不利于下一步……”
戏志才并不讳言,对兖州的觊觎。
“哼,袁军现在就不会与兖州合流了吗?袁绍、曹操等人与张邈等关系深厚,若攻下了豫州,肯定会与兖州互为表里……”
张英可不会那么容易被说服。如果袁术占据豫州,兖州就会腹背受敌。兖州面积狭小,就算合流了,兖州也不能养活大量的军队,实力增强有限,总比现今的情况强。
戏志才心头暗恨,这袁术也太不争气了,居然败得如此迅速。
“占据豫州?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别看袁绍攻势咄咄逼人,袁术也不是好吃的果子,围绕着平舆、阳翟这一线,已经打了一个多月,可曾分出个胜负没有?”
“早晚的事,袁术可不是袁绍的对手……”
“那可不一定,袁氏兄弟打得热闹,别忘了南边还有个刘表……”
“不会吧?刘表与袁术的关系可不怎么样,反而,与袁绍等有联系……”
“笑话!此一时,彼一时,袁氏兄弟打个不亦乐乎,刘表高兴还来不及,如何肯帮助袁绍,要是袁术支持不住的话,恐怕刘表还会主动帮他也说不准的……”
“啪啪啪”,张涵拍手,“好了,袁氏兄弟的战事,感兴趣的话,自己找时间做个推演好了,今天是总结我军前一阶段的行动……仲铨,你有什么看法?”
张律摸了摸胡须,他今年32岁了,颌下留有短须了,听到张涵问他,不由笑道:
“主公,我也不会有二话。是否应当渡河,姑且不论,但就整体而言,是保守了些……”
张涵也不生气,他不喜欢冒险,生性如此,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在这关键时刻,他就更为慎重了。
“元皓?”
“主公,我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如果将大部分兵力都保留在了青州,我也不会有别的评价……”
田丰说的就客气多了,沮授和审配也谨慎的表达了类似看法。
“哪儿有大部分,”张涵嘀咕了一句。留在青州的军队绝大部分都是新兵,其中还有部分新卒训练都没有完成,如何能计入战力,族学和流民屯护卫队当然也是一样。“好吧!既然大家的意见一致,那我下回就更积极一些……
从头复述一遍。
青州军进入冀州以后,便分兵两路:一路两万,由张英率领,驻扎在信都,防范公孙瓒,保障后勤补给通畅;另一路四万五千,兵临大河,明与袁军相持,实则重点监督冀州有无变化。
这里有没有问题?”
张涵环视一周,没有人有疑问——韩馥的态度是关键。
“接下来,文节将家眷送往青州,他的诚意是可信了。随后,我调动冀州军增援信都和黎阳,并随后从青州调动了军队。增援信都,并进攻渤海……
大家都在这里有异议……”
“是。
公孙瓒是癣疥之患,张奂校尉进攻不足,防守信都有余。而袁绍有声望,有实力,才是大敌!理应趁其虚弱,一举将其击溃。
再说,公孙瓒已被稳住,短时间内,无意与我军开战,增兵信都,进攻渤海,都不是当务之急……”
戏志才平淡的评论道,张涵点点头,事后看来,是他的决定有问题:
“然后是袁绍挥师南下……”
“这里也是个机会,当初虽难以击溃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