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不习惯驻扎在城池之内,因此定下了北朝鲜军守城,东蒙军游击的策略。

“大人,江北时有蒙古游骑出没,此时渡江,会不会遭到半渡而击。”站在高原郡郡城极低矮的城墙上,龙骧军第四师参军长梁瑛向师统制何叔治如此进言道。“是不是缓一缓,或者干脆利用水师运力,在新上江以南登陆,截断东蒙军的后路。”

何叔治是何佑、何乾的堂侄,如今年仅三十六岁,便爬到了师统制的位置上,固然是其背后的将门使了劲,但不能不说其本人也是有能力的,因此对于童子营甲寅期的后生能看到的问题,他自是也看得一清二楚。

不过何叔治却没有听取梁瑛的意见,这不是他刚愎自用:“礼公,新上江一线的地形可曾探查过了?你又如何知道东蒙军在得知我军截断后路,必然会立刻回转攻击?”

两个问题让梁瑛无言以对,没错,朝鲜方面是提供了一些地图,但是这些地图连简图都算不上,又如何能反应出真实的战场环境,在陌生的环境里应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陌生敌人,难不成自己这个参军长是张口能来、掐指能算的卦师?

且不说梁瑛脸上发烧,何叔治却视若无睹的命令道:“命令第一旅和第二旅按原定计划渡江,一旦遇敌,前哨各部务必黏住了。”

几条从海船上卸下来的八桨船缓缓的靠上了龙兴江的北岸,随即两个哨的郑军先后从船上跳了下来,然后踩着软绵绵的沙泥冲上了江岸。冲上岸的郑军中的步铳手们很快排好单薄的阵列,其余的白兵则快速的掘土,试图拍打出一道胸墙来。

在先登的掩护下,十几条花了郑军两天功夫组建的木筏也靠上了岸。就这样,有更多的步铳手投入掩护,更多的白兵投入了抢筑的工作,胸墙也得以逐渐向两侧延伸。不过看起来应该折返回去重新载人的八桨船和木筏却没有返回南岸,反而船上、筏上的水手大力的打下木桩,然后用绳索将木筏逐一串联,并在某一段的连接处,用两两相对的下锚八桨船加以固定,并提供额外的浮力,就这样,一条浮桥逐渐成型了。

“南蛮子在搭桥!”骑马立在龙兴江北一处丘陵上的几名东蒙王公脸色严峻的远眺着郑军的行动,他们看不明白郑军挖筑胸墙的动作,但两岸逐步靠拢的长龙却明白无误的昭示了郑军的企图。“不能让他们得逞了。”

由于在场没有一名明确的权威,临时推举的首领也不能指挥旁人,于是几名性急的王公急匆匆的催马下山,不一会,两队骑兵分别向两个旅的桥头堡杀了过去。

奔驰的战马和其上面貌丑恶的御手在视觉上很具有冲击力,须知道,郑克臧锻造的这支郑军至今还没有遭遇过大规模的敌方骑兵冲击,水师龙骧军更是没有碰到过像样子的马队,因此一时间,排列整齐的步铳队有些混乱。

“慌个鸟!”团千总和哨把总们的声音次第响了起来,尽管他们的语气中也带着一丝颤音,但无疑给两支有些紧张的部队以定心丸。“都给我瞄准了,老古话,射人先射马,打倒了鞑子的战马,他们就是个糗!”说话间,蒙古人又冲近了十几步,于是不再唠叨的千把总们当即命令道。“给老子放!”

瞬间爆起的铳声淹没了千把总们的吼声,仿佛遇到无形的屏障般,打头的几匹战马嘶鸣着摔倒,几名来不及下马的骑手不是被战马压倒就是直接飞了出去,砸在地上,然后人事不醒。好在,经过满清火器培训的蒙古兵们懂得把战马的耳朵堵上,因此更多的战马并没有雷鸣般的声音动摇,冲锋的势头依旧得以延续。

不过熟悉的铳声也给了郑军这边以激烈,按照习惯完全转动起来的队伍,以三段击的方式轮番喷吐着火热——由于郑军在操训中一贯要求严格,再加上分解动作要求规范,因此郑军的排铳虽然只有三列,但射击速度不在八旗火器营的七海灌江阵(七列阵,下同)、九进十连环大阵之下,单位弹丸数量更是远在其上。

因此东蒙骑队突的越近,死亡的人骑就越是倍增,等到抢到五十步内的时候,两支一百五十骑左右的队伍已经各自剩下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

看到这种情况,山头上观战的东蒙王公们一个个面如死灰,有个别的还在窃窃私语:“这两家怕是这次亏大了,回去后还不知怎么向旗里交代啊。”

然而也有年轻的王公们不服气:“南蛮子也就是鸟铳犀利一点,只要突进去了就不怕,快看,突进去了,这下也该那些南蛮子吃苦头了……”

年轻王公们的话没有说错,只见突进五十步后,蒙古兵们一个个擎出马弓向郑军阵列放箭,飞舞的弓箭射倒了一排郑军官兵,甚至内排也有部分官兵被斜射的弓箭射伤。

面对伤亡,郑军武官们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他们的带领下,郑军齐齐用枪刺对外。面对突如其来的荆棘之林,塞住了耳朵却没有蒙住眼睛的蒙古马们不干了,它们不顾御手的鞭策,向外圈斜斜驶去,结果却暴露在郑军内排的铳口之下……

“怎么会这样!”初时遥望到郑军队列出现骚动时还很得意的部分年轻王公们此刻瞠目结舌的看着近乎全灭的场景。“一定是南蛮子施了什么巫术了,赶快把喇嘛们请来诵经驱魔。”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光,不敢接受跟蒙古人心意相通的战马突然不听驱使的事实。“只要破了南蛮子的巫术……”

“够了!”被推为首领的扎鲁特左翼旗札萨克、多罗贝勒桑噶尔大声断喝道。“南蛮子的鸟铳犀利是不假吧。”桑噶尔今年五十六岁,早在顺治年间便承袭了扎鲁特左翼主的身份,在此番南下的队伍中绝对属于老前辈的。“我扎鲁特左翼,一共十六个佐领(苏木),二千四百名箭丁,南下朝鲜一百五十丁,要是这么折腾,能有多少人回去。”

这话一出,所有王公们都不言语了,他们心中有笔账,从冲锋到冲近郑军,基本上三分之二的兵力要丢在路上,当然如今出击的不过两路三百不到,分摊到各自头上的火力是多了一点,可是郑军还有大队没有过江,剩下的东蒙骑兵也不过一千四五百人,按这样计算,即便驱除了所谓的郑军巫术,冲进郑军阵中,恐怕剩下的蒙古人也不多了。

属丁虽然是旗主的牧奴,但好歹也是财富,总不能随意挥霍在五味的牺牲中,因此当场便有人问道:“那按桑王的意思,是不是咱们现在该退了,那大清皇帝这边如何交代。”

出战是因为大清皇帝的压力,避战当然也得考虑大清皇帝的压力,所以桑噶尔用手中的马鞭指了指不远处的永兴城:“咱们蒙古人没有守城的习惯,那就只能野战,不过也不能白白浪费了咱们的血,那些朝鲜人可以替咱们引开南蛮子的注意力。”

“好主意。”第四代翁牛特左旗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苍津大笑起来。“汉人有句话说姜还是老的辣,桑王果然是打猎的好手,等朝鲜人吸引住了南蛮子的注意力,咱们再从背后给他们一刀……”

第354章 朝鲜之战(九)

“大人,蒙古兵祸乱地方有力,与郑军作战却无能,如今更欲将我军作为前驱,这分明是要我们为其火中取栗。”接到来自桑噶尔的命令,身为西班外职从二品的咸镜道兵马防御使赵楠乔当即力劝作为咸镜道最高长官的道观察使金久远不要听从蒙兵的驱使。“还请大人万万不能听从,以保全朝鲜元气。”

“赵大人,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万一蒙古兵败退,仅凭我军可能守住咸镜道?”金久远摇了摇头。“若非南朝窃据王位,朝鲜如何会遭此大难。”

赵楠乔心说现在就不要讨论谁是谁非了,可是正所谓正朔之争就是你死我活,因此他这话却是不好轻易出口的,所以只能婉转的表示:“大人的话是不错,可是眼下的局面却是郑军势强,连蒙古马队都奈何不得,非要用朝鲜人的血肉开道……”

“所谓慈不掌兵。”金久远截断赵楠乔的话。“清廷乃是助朝廷讨逆,若是朝鲜一点血都不流,恐怕一是面子上过不去,二来将来可能更受清廷盘剥。”金久远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内战由外军打不是长远之策,若是北朝鲜军能在战争中起到辅助作用甚至主要作用,对于平壤朝廷的对清交涉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所以,死人不可怕,输阵也不可怕,只要能显示朝廷的力量,打光了也值得!”

赵楠乔心头狂跳。不过彼此虽然都是从二品,可朝鲜一贯仿效明制,文贵武贱已经深入人心了。金久远既然下了决心,赵楠乔自然不能违背的,而且他也不敢违背。毕竟城外的千数蒙古兵还磨刀霍霍着呢,万一自己抗令,金久远只要下令打开城门,蒙古兵须臾便至,以朝鲜军的战力,自己还能讨好吗?

“是。”既然无法说服金久远,赵楠乔也只好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过当他起身前往城内军营的时候,却小声的跟身边的亲卫交代道。“准备好中人的衣服,另外安排好马匹、粮食和路上用的钱,事情一旦不谐,咱们还要行上计。”

于是在主官已经随时准备逃遁的心态下,懵懵懂懂的北朝鲜军被驱上了战场……

第二天清晨,过了龙兴江的郑军离开粗粗建设的营地向永兴城方向逼近。不过才行了五六里路,前方就报北朝鲜军出城了。有心野战的何叔治当即大喜过望,立刻约束部队布阵相迎,同时派出探马详细打探朝军的动向。

“好家伙,人还挺多的,你们说,这伙朝军有没有三千人。”

随探马一起出发的参军长梁瑛在离城不远处仔细观察了北朝鲜军的阵容旗号之后发出啧啧的惊叹声,说起来这也有些夸张了,事实上以南北朝军的战斗力,漫说三千,就是三万也不一定是郑军一个师的对手。可是龙骧军第四师出兵东线之初就因为考虑到朝鲜东部山地纵横、河流横亘的情况,所以行动不便的师直属炮军团、辎军团等部队都没有出动。同时由于运力的问题,第四师所属的第三旅也留在了西线,因此出战的总兵力也不过三千四百余人。进入朝东之后又为了确保粮食供应,一路上在江陵、襄阳、高城、通川等地留了若干筹粮队、运粮队和护卫兵,渡过龙兴江前又在高原郡城又留下一团兵力预防蒙古马队迂回包抄后来,所以实际可以投入战斗的不过四个团的战兵和两个哨六门二寸炮而已,对付朝军或许够了,但朝军背后不还有蒙古马队嘛。

“不过看这队形。”梁瑛在乱糟糟的朝军之后隐隐发觉了飞扬的尘土,心中自有一番算计。“好了,咱们回去,也省得探马放不开手脚!”

梁瑛回去向何叔治报告了自己的发现,何叔治想了想作出决定:“立刻派人通知水兵上岸接替高原郡城防务,待其接防后,原驻城内一旅三团过江扼守浮桥兼作后援。”

原本何叔治这也是亡羊补牢略尽人事,但北朝鲜军的行动缓慢却给郑军以从容调度的时间——永兴城里的朝军虽然只有三千兵,但成分复杂,有出自五卫都总府、五军营、三内厅的中央禁军,有来自咸镜道和咸兴府的镇兵,还有收拢自地方豪强的民兵,这些军队互不统辖,又彼此敌视,赵楠乔花了极大时间才将他们调度一致——此时郑军漂在永兴湾上的船队已经接到命令派出船上水兵登陆了。

闹哄哄的拖到了午时左右,郑军坐在地上已经吃完了午饭,朝鲜军才缓缓的出现在地平线上。郑军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