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箭传说-第5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诚摇了摇头,见裴成奇这样,当下却也不禁有些好奇。虽然他心里存怀疑,但他却相信裴成奇不会故意编话来诓他。“什么绰号?”

“百事通!”裴成奇略有些神秘地说道,看的了看四周,神色中竟带着一丝警惕。“也难怪你不识货。这事儿现在也没几个知道的了。当年他可是长安三奇之一!”

“长安三奇?”杨诚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说杨贵是百事通,杨诚倒也有些认同。单是这两日来了忠勇公府地客人,他几乎都知道其来历。甚至仅靠察言观色便知其来意,并提醒杨诚作相应地准备。而经裴成奇这一提醒,杨诚这才想起,这两天他对杨贵提出的各种问题,后者几乎都了然于胸。不论是人情事故、珍玩物件、风俗民情甚至世家莘秘,他都是信口答来。没有丝毫的停顿和

|地话题并不多,不过若是真如裴成通的话,身边有这么一个管家,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哼!”裴成奇昂着头,面带得色。“若不是看在死老头的面子上,我才懒得告诉你。长安三奇也是四十年前地事了,当然这什么贵也是其中之一了。你若是知道另外两奇是谁。就知道他的厉害了!”

“是谁?”经裴成奇这么一说,杨诚的心思倒给挑动起来。身边若是真的放了这么一个奇人,倒还真是一件幸事,至于他是谁派来的。反而没那么重要了。

裴成奇这时却拿起了架子,一直吊足了杨诚的胃口。这才教训式地说道:“另外两奇你都认识,死老头和烂公孙。”

杨诚一呆,裴成奇一向玩世不恭,在他口中的死老头和烂公孙,却是两个了不得的人物:章盛和公孙无忌。“不可能吧!”杨诚失声惊呼道,章盛就不用说了,公孙无忌可是连眼高于顶地洪方都敬佩的人物。杨贵若真是与他们齐名的人物,怎么可能一直屈居于管家身份。虽然他这个管家绝非一般人可比,但若真有相比于章盛之流的才华,说是屈才简直一点都不过分。按他年纪,应该是在上上一代皇帝时就显名了,而且他与皇族地关系非同一般,朝廷怎么可能放过这样的人才。

“据说,嗯确实是据说,死老头也没告诉我详情,就当他说地是真的吧。这什么贵原来也是出身显赫的世家,而且还是个神童,据说,我真是讨厌这两个字!他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可惜在他很小的时候,家族里有人犯了事儿,举族都受到牵连。皇帝老爹的老爹罚其家世代为奴,永不翻身!所以,就这样了。死老头给我说的时候支支吾吾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骗我的,说起来我和我老爹不知道被他骗了多少次,想着就气!”

对于裴成奇的抱怨,杨诚倒是习已为常了,章盛于裴家的事他当然也懒得去过问了。不过对于杨贵,暂且还是叫他杨贵吧,连保留自己姓氏的资格也被夺去,杨诚心里倒还真有些同情他了。

“你也不别高兴得太早,小皇帝这回可是不安好心的。”叹了口气,裴成奇颇有些同情地看着杨诚。



“嗯?”杨诚不解地看着裴成奇。他这几天可都感受着杨贵操持忠勇公府而带来的方便,送这么好的一个管家给自己,又能算得上什么坏心思呢?顶多也就是监视自己的言行举动罢了,自己行事坦荡,还怕他打自己的小报告不成。

“照理说,像这样的人才,若是阉了放在宫里,比起那狗屁的五个阉人不知道强多少倍!”裴成奇冷笑道,他本身的性格再加上父亲的遭遇,都让他对陈氏朝廷生不出什么好感来,皇帝面前他都敢我行我素,当然就更不怕那五大宦官了。“可是三代皇帝,却没有一个敢将其留在宫中的,你知道为什么吗?”

杨诚摇了摇头,经裴成奇这么一提醒,倒也有些奇怪。即使是永世为奴,照样可以伴在帝王身边,不说别的,随时提点咨询也不错嘛。

“不为别的,因为此人误主!”裴成奇沉声道,语中多有些感慨。“这个什么贵之前任过六府管家,可是每一家最后的结局几乎极惨,其家主甚至连善终也不可得,其族更是彻底沦落!郑家挺得最久,也就八九年罢了,不过结局却是灭族!也不知道你小子能够挺多久,若论其‘佳绩’,我倒希望越短越好。”

温府

六部尚书齐聚一堂,彻夜的密谈让每个人的双眼都布满血丝。这一夜,对于关拢庶族官员来说,几乎是决定命运的一夜。

“就这样吧。”温廷羽站起来舒展了一下已经有些僵硬的四肢,郑重其事地说道:“从今天开始,我们全力相助忠勇公,对于宫中奸宦也暂时隐忍。各位下去一定要多加约束,绝不可妄动。”

从杨诚府里出来后,六人便一直聚在这里直至此时。虽然明白了杨诚的意图,但六人的讨论却是极为激烈的。特别是要不要和杨诚和解以及暂不对付宦官这两件事上,众人更是吵得面红脖子粗,只差没有动武了。对于杨诚,他们毕竟不敢有太多的信任,虽然他许下如此诺言,但政争向来又有多少人能守信呢?若是此时放任杨诚与五大宦官的权力不断扩张,最后他们恐怕连反击的机会也要失去。生死只在这一念之间,每一个人都不敢轻易做出决定。

段齐锦点了点头补充道:“话虽如此,不过我们也应该趁此机会夺回一些权力。若有可能的话,还要积极挑起忠勇公与五大奸宦的争斗。皇上现在故意偏坦他们,再斗只会自取其辱,只有做做渔翁,方才有翻盘的机会。”

“羽林军、缇骑营甚至禁军中的将领也多有不满,倒是可以大力争取一下。”刘知生沉声说道:“兵部现在几乎已被架空,少得要劳烦各位大人分别联络各自有交情的将领了。这事还望各位放在心上,若能获一支精兵相助,危急时还有一拼之力。”六部中最没落的恐怕就是他了,京城各营几乎直接由内宫宦官管辖,他们连边也沾不上;京畿三尉现在在刘虎手里,能调得动他的也只有杨诚和皇帝了;而天下其他兵马,现在仍然归杨诚节制,更没有兵部什么事了。这次行刺的失败,更让他们感觉到手中无兵的无奈。

“我们要不要拉拢一下那个人?”莫立源沉吟道,眼神中却显示其跃跃欲试的心理。

其他五人默然对望,好一会古纯孝才说道:“暂时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他现在到底居何立场我们也摸不清楚,贸然行动只怕会引火烧身。”

田于英也附议道:“不错,现在还不知道上次帮助我们的是不是他。以现在的局势,人家恐怕还瞧不上我们。”

“好。”温廷羽双手虚按,止住了众人再做议论。“这是我们一次绝好的机会,既要驱狼吞虎,又要做出点成绩,重新赢得皇上的重视!”六人环聚击掌,眼神中皆透出无比的决心。

第七卷

—第一百六十七章 … 决战洛阳·六十一—

这一天的早朝,恐怕是陈博坐上龙椅以来印象最为深刻。

群臣一改之前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大肆批判、弹劾,热情高涨地出谋划策。特别是一向为百官之首的六部尚书,风头更盖过了所有人,似乎那些方略就是他们自己提出的一般,屡有惊人之言。在对之前的几大方略进行建设性的修补和完善之后,在六部尚书的提议和百官的支持下,甚至将倡俭以朝令的方式推广下去。节衣缩食、简办喜庆、禁建府邸、减少家奴……几乎所有能够想到的地方,都加以明令进行详细的规定,大力集中财力和人力,以解天下百姓之困。

相比之下,昨天还显得有些势单力孤的杨诚完全成了看客。众志成城,虽然他们的出发点与杨诚颇有些不同,但毕竟都是关陇庶族有才华之人,此时心思既然转到了这方面,所思所想当然就不会比杨诚逊色了。对此杨诚当然是乐观其成,皇帝当然也是满心欢喜,这样的局面恐怕已是他们盼望已久的了。虽然目的各不相同,不过在他们二人眼中,应对这场危机才是真正迫在眉睫的事情,其他的事都可以暂且放下。

激烈的讨论一直延续到午后,发出数道用于补充之前的圣旨后,陈博下令罢朝三日,令各司全力开展所负责事务。同时派出由宦官陈治为首,吏部侍郎、御吏谏官、朝中散佚官员及王公大臣子弟组成的数百人宠大督查机构,分赴各地督查各地官吏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回报信息。另外还宣布废除原来地丞相一职。新成立御前理政阁。在六部之上,协助皇帝处理朝政。杨诚、张识文、五大宦官、六部尚书皆在理政大臣之列,其中又以杨诚和陈顺分主力内外。为理政大臣之首。

对于自己地新身份,杨诚倒没什么感觉,反正干的都是那些事。倒是倡俭中减少家奴那一项,让他大松了一口气。陈博给他的忠勇公府除了杨贵这个大管家外,还有十二名总管,近五百家丁丫环。这么多地人。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浪费,只不过这毕竟是皇帝安排的,他也不好怎么说,趁着这个机会,他当然得在离开长安之前整治一下自己的这个“家”了。

散朝回府后,杨诚便立即找来杨贵,交给他两件事情。一件则是减少家中的家丁丫环,忠勇公府并不是他长住之地。即使是平定叛乱后,他也没有将家人迁来的打算,只是这毕竟是皇帝赏赐,他现在倒还不好推辞。但却也不必要留下这么多人。按杨诚的想法,家中还有家人地。一律让其回家团聚;没有家人的,根据其意愿安置在长安或是其故里,皆按普通百姓分配田地,也算自食其力。虽然他们在忠勇公府呆得并不久,不过仍然依府中的财力发放安家费,让其不会立陷困顿。

另一件,则是将府中一应接待全交给杨贵处理,事后择要紧地向自己汇报即可。能够得到裴成奇如此夸赞,杨诚若是仅让其负责自己的日常杂务,那也太浪费了。虽然他不会在长安久住,也绝没有将家人迁来的打算,不过这忠勇公府也是他长安的落脚之地,拜访之人也络绎不绝。他自己不愿身陷这些杂务,也不能真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交给杨贵全权去处理自然是最好的办法。

杨贵对于这些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然接受,只是在杨诚改称其为贵伯时,方才露出一丝笑意。待人接物本就是管家地职责,虽然现在“越权”负责了会客应对,对于他来说倒也算不了什么。别看他外表谦恭,心里却也自有傲骨,只不过掩藏极深罢了。

处理好忠能公府后,杨诚却并没有得到清闲,反而因长安两大势力之间的暂时平静变得更加忙碌起来。理政大臣们每隔三天便得召开一次御前会议,总结各方面传来的情况,并适时做出处理;长安附近的各地他也抽空暗自探访,看看各项事务到底做得怎么样,百姓地反应又是如何;不管有事没事,每日的朝会还得参加;家中地事务虽然交给了杨贵,但五大宦官、六部尚书那儿他还得自己出马,甚至还数次被陈博召入宫中闲话。

在朝廷上下的齐心协力下,各项事务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首先恢复过来的,便关中地区。毕竟是地处京畿,天下子脚,这门面至少得要修好吧。朝廷的每项政令都最先得闻,而朝廷派出的督查人员又来往频繁,各地官员更是不敢丝毫大意。新建的村镇、沟渠,逐渐兴旺的市集,若不是遍布各地的粥厂还在供应大多数关中百姓,差不多与战前没

别了。

而在其他各地,各项措施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着。当然,也不是全然一帆风顺,至少那些拥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