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则细心地给自己的战马洗澡,就像侍奉自己地孩子一样细心。
这么长时间以来,除了在喜峰口痛痛快快的打了一仗之后,他们就再没有跟日本鬼子认真的打过一场,而一直按照上面的意思忍耐退让,面对着日军日益猖獗的挑衅,战士们早已经憋了一肚子的火,这次终于盼到了命令,可以和鬼子面对面的拼一场了,自然是劲头十足。
在秦阳赶到之前,奉调前来支援的222团三营也已经于拂晓十分赶到了宝通寺驻地,营长是一个东北汉子,身材并不算高大,留着和铁头一样的光头,但脑袋比起铁头来,起码小了一号,性格十分豪爽,带着浓浓的白山黑水的味道。
“你是东北的?”铁头一进门就听到出了那人的东北口音,立刻问了一句。
营长正在和其他几个军事主管说话,忽然听到了浓浓的家乡味。 立刻扭过头来,当看到铁头地时候,张着嘴不动了。
“狗子!”
“铁头!”
两个人几乎同时呼出了对方的名字,然后扑到一起,紧紧抱在了一起,都用力的敲打着对方的后背。
好半天,两个人才松开。 铁头咧着嘴朝对方胸口就是一拳:“我说狗子,你小子不是在东北军汤玉麟的部队当连长吗。 怎么又跑到二十九军来了!”
“嗨,别提了,一说起来我就有气!”狗子,大号也就是汤二狗,狠狠地朝地上啐了一口,“汤玉麟那瘪犊子手下十来万部队,结果日本一到。 他撒丫子就跑了,一溜烟的跑到了天津,把部队丢给了鬼子。 一部分人逃跑了,一部人投了别的部队,还有一部分人跟了日本人,我所在地部队被打散了,没办法只得退进关里。 正赶上二十九军招兵,我就带着剩下的弟兄投了二十九军。 结果折腾来折腾去,竟然当上了营长!”
“哈哈哈哈,那你可是草鸡变凤凰了啊!”铁头哈哈笑着,为老兄弟地重逢、也为他的步步高升而感到高兴。
汤二狗介绍完自己的事情后,疑惑地看了看铁头,眨巴着小眼睛问道:“兄弟。 你好像混的也不赖啊,你看二十响都挎上了,还是双家伙,坦白交代,是不是劫道去了?”
“你少来,我是跟对人了,这算啥,我现在是这个都有,子弹更是管够!”铁头伸出手比了个冲锋枪的动作,得意的说。 然后想起了什么。 连忙拉着汤二狗来到秦阳面前,“给你小子介绍一下。 这是我的教官,战魂特战大队地老大,我现在就在他手下混!”
说完一指汤二狗朝秦阳说:“教官,这是我的发小,汤二狗,小名叫狗子!”
秦阳在两个人说话的时候,就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他们的关系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这会铁头一介绍,于是朝汤二狗点了点头,友好的伸出了手,“汤营长,很高兴认识你!”
汤二狗翻着眼球看了看秦阳,手猛地伸出,砰得抓住了秦阳的手,然后铁钳一样的猛地收紧,似乎想抻量一下秦阳到底有多大地能耐。
铁头一惊,伸手就去抓两个人的手,“狗子,你干啥,快松手!”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汤二狗从小就练铁砂掌,能够一掌击碎四块摞在一起的红砖,能够一掌砍断碗口粗的小树,当年还曾经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野猪。 他担心的是秦阳受到伤害。
秦阳左手横伸,挡住了铁头扑过来的身体,神情平静地说道:“铁头,你不用担心,我领教一下这位兄弟的身手!”
铁头见秦阳神色如常,没有露出痛苦的表情,心这才放了下来,退回一边,紧张地注视着两个人的较量。
场中,汤二狗的额头青筋都已经绷了起来,瞪着眼咬着牙在使劲,握住秦阳的那只手,手背上血管高高隆起,整只手都似乎膨胀了一号。
再反观秦阳,则神色如常,似乎没有用力似的,但目光敏锐的柳逸臣已经发现他脚下的泥土明显沉了一些,看来也动了真力气。
两个人僵持着,足足有半个小时谁也没有动地方。
渐渐的,汤二狗脸色开始变化,汗水从额头缓缓地渗了出来,沿着脸颊向下滑去,握住秦阳地那只手也开始微微发抖了。
秦阳地手已经慢慢地收紧,汤二狗感觉到对方的手就像是一把铁钳,死死地夹住了自己,让自己地那只手越来越麻,甚至都快没知觉了。
就在汤二狗坚持不住准备张口认输的时候,秦阳松开手掌,将手缩了回去,笑着说:“汤营长果然好功夫,秦阳领教了!”
汤二狗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输了就是输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汤二狗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功夫上输给别人,你是第一个!”
秦阳微微一笑,没有言语。 一旁的柳逸臣不干了,重重的哼了一声。
“小兄弟,你不服啊,要不咱们比试一下!”汤二狗少心没肺的又开始挑战,浑然不知道自己主动往霉头上撞。
“是吗,好啊!”
柳逸臣破锣嗓子声音一起,汤二狗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身体就飞了起来,摔出去了多远,落在地上来了个屁股着地,旁边的手下都没看清柳逸臣是怎么出手的。
柳逸臣很随意地拍了拍手,“搞定,这点三脚猫功夫还敢卖弄!”
汤二狗和他手下的那一帮子全傻在了那里!
————————————————————————————————————
求票,不管是什么票,都可以砸来,凌天欢迎啊,呵呵!
第四卷 北平风云 第21章 再见宋哲元
第21章 再见宋哲元
山东,乐陵一片山丘中!
这里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占地足有百十来里,虽然并不太高峻,但却也是起伏不定,气势磅礴。
在群山环绕中,是一片不大的平坦的平原,几条宽阔的山路四通八达,将平原和山外的世界连接在一起,使这里既不偏僻,又充满了田园之乐。
乡下的清晨,空气本就十分清新,特别是在这山花开遍、绿树成荫的山中,空气更是透着一股大自然独有的灵气,让人闻一下就觉得神清气爽,心里的污秽浊气一扫而空。
乐陵,以小枣文闻名!
乐陵小枣,亦称金丝小枣。 乐陵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是枣的原产地之一。 其栽培历史,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多年。 诗人吴泰庞诗中写道:“六月荷花连水碧,千家小枣射红云”。 十分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乐陵枣树栽培的盛况和金秋季节成熟的枣树挂满枝头的丰收景象。
乐陵金丝小枣品质优异,掰开半干的小枣,可清晰的看到由果胶质和糖组成的缕缕金丝粘连于果肉之间,拉长1—2寸不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金丝小枣因此而得名。 小枣核小皮薄,果肉丰满,肉质细腻,鲜枣呈鲜红色,肉质清脆,甘甜而略具酸味;除了好吃之外,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滋补身体和辅助治疗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肺虚咳嗽,贫血等病症的功能。
现在地月份,正是山枣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绽放的枣花,将群山染成了一片鲜艳的黄色,空气中弥漫着枣花那浓郁的香气。 辛勤的蜜蜂忙碌在枝头的枣花之间。 一切都是静中有动,为大自然更增添了几分生气。
位于平原边缘。 有一座气势宏大地宅院,占地足有十几亩,同其他的房屋都远远地隔离开,独自高高地蹲踞在半山坡上,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 院子周围打扫的十分干净,还种上了许多的枣树,看上去十分雅致。
一个身穿丝绸裤褂的中年人背着手。 悠闲地走在树林中,时不时的仰起头端详一下树木花开的如何,长势怎样!
在距离他大概十几米远地地方,二十几个彪形大汉神色严肃的肃立在树林中,警惕的注视着四周,腰间的手枪大小机头都张开着,似乎准备随时战斗。 为首的正是当初跟随他去南苑开会的那个卫队长——火龙!
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缓缓地爬到了东山的山顶。 将一缕缕灿烂的光辉洒向大地。 中年人看上去十分享受这悠闲地时光,不紧不慢地在树林中走着,一点回去地意思也没有。
一个身穿长衫的年轻人从远处匆匆地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在树林中寻找着中年人的踪影。 很快在一片梨树中丛找到了要找的人,连忙跑向树林中。
“于副官,军长吩咐了。 在他散步的时候,不需任何人打扰,请留步!”位于树林旁边的彪形大汉伸手拦住了年轻人。
年轻人脸上满是焦急地神色,伸手拨开挡住他的人,就要往里闯,嘴里还喊着:“快让看,这消息可不能耽误,要不然会出大事情的!”
卫队长火龙尽职尽守,连忙一横身,再次挡在了副官于大忠的面前。 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不行。 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打扰军长的修养,你还是站在这等吧!”
于大忠心急如焚。 他接到了电话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立刻就赶了过来向宋哲元汇报,唯恐耽误了事情,没想到了宋哲元的身边,卫士们还不让靠近,一肚子的火都发在了卫队长身上;“火龙,让开,耽误了事情你负责得起吗!”
“误了事,我火龙担着,就给我老老实实的待在这等着!”火龙一点不买于大忠地帐,面无表情地像台机器。
于大忠被两名卫士架住了胳膊,动弹不得,急得他扭转头朝着树林中喊道:“军长,出大事了,你快出来啊!”
“靠,你们快把他的嘴堵上,别让他吵着了军长!”卫队长火龙见于大忠不依不饶地折腾,也有点火了,伸手拽出块毛巾就要塞进于大忠嘴里。
于大忠地喊叫,这个时候已经惊动了林中的宋哲元,他回过头来淡淡的说了句:“让他进来吧!”
听宋哲元说了话,火龙无奈地松开了于大忠,让他进了树林。
于大忠着急地奔跑向宋哲元,刚才和卫士们争持时候掉在地上的礼帽被他拎在手中,甚至连帽子上的泥土都没掸一下。
宋哲元转回身,笑着看着跑来的于大忠,开口问道:“大忠,到底发生什么了,竟然让你急成了这样!”
于大忠气喘吁吁的停在宋哲元面前,等不及呼吸喘匀就开了口:“军长,刚接到张自忠代军长的电话,说通州特务机关长细木繁被人暗杀!”
宋哲元身体一震,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情,自言自语着:“这下子日本人肯定又要提条件了,估计胃口还小不了,不过这些张自忠都能解决的,又不是第一次了,你也用不着这么惊慌失措啊!”
“军长,严重地不是这件事!”于大忠苦着个脸,偷眼看了眼宋哲元,这才一咬牙说了出来,“刚接到的消息,驻通州的冀东保安队哗变了,张庆余率部攻下了通州城,将300多名日本兵和300多日本人浪人,都给杀了,还捣毁了通州城里日本人开的所有烟馆、赌场什么地!”
“什么?”宋哲元原本沉着的表情都不知道上哪了,一把抓住于大忠。 喝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本来不是说过段时间才起义的吗,怎么会突然提前呢?”
于大忠连忙把通州城里传来的消息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
宋哲元听完之后,立刻明白了,这都是秦阳在里面穿针引线,后面有佟麟阁、赵登禹、何基沣等主战派的支持,这才促成了这次起义。
一听说日本兵死了300多。 宋哲元预感到这次恐怕无法善了,闹不好华北的第一仗就会在通州先打起来。
一想到自己忍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