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曹操-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宦官﹑外戚﹐很容易变为中朝的主宰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汉光武中兴后﹐对功臣﹑外戚防范甚严﹐不许他们进入宫禁﹐竭力把权势揽在自己手中。外朝的三公成为备员﹐中朝的尚书的地位便更加重要。而章帝以后﹐在位者多为女主﹑幼君﹐依靠外戚﹑宦官治理朝政﹐他们逐渐取代尚书而成为中朝的支柱。可以说祸乱汉室的外戚宦官轮流掌权便是因为这皇帝为了独掌大权而想出来的官制所致。

“所以,主公,这官制可说是导致汉室今日局面的原因之一。”“那么文若觉得宰相制好么?”“主公,宰相制之所以能够为国君分忧,便在于宰相能够开府建制,自己招募阁僚处理政事,但是这样一来,若是皇帝暗弱,那么宰相很有可能独揽大权,最后谋朝篡位,先汉的王莽便是此类,所以彧以为宰相制也不可取。”荀彧摇了摇头道。

第三十五章 学府

“那文若,觉得如何才能够尽善尽美呢?”曹操心里并不反对限制君权,其实中国自汉以后能够长久的王朝不过唐宋明而已,其中宋明的君权都被限制了不少,特别是明朝的内阁制,相当程度上文官集团架空了皇帝,有着一点点民主的意思,只可惜那个时候作为文官集团信奉的儒学已经变得腐朽不堪,顽固不化了。

“主公,这世上并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彧不敢妄言。”“你先说来。”曹操看着荀彧道,“今日,你我只是先讨论一下,你不必藏着,难道文若以为我是无量之人?”“主公既然如此说了,彧就讲了。”荀彧咬了咬牙道,“彧以为,国家想要长治久安,皇帝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说完,荀彧拿眼去看了一眼曹操,只见曹操并未如同他所想的那般勃然大怒,反而有着一丝笑意。

“继续。”“彧以为天下还是各安其位,皇帝统领全局为宜。”荀彧道。“文若,你何必如此,把你想说的说出来。”曹操的眉头皱了皱。“是,主公,彧以为宰相制有其好处,不可全废,宰相之权可以平分,另外废除中朝。”

“平分宰相之权,将内朝之权外放,有点意思。”曹操嘴角笑了起来,他知晓后世官制,自然明白荀彧这模糊话语中的意思。“文若,你觉得治理天下之道,可分为几事?”“彧以为应当逃不出政刑军,农工商六事!”“哦,文若觉得工商也是大事。”“是的,主公,我北庭工匠所制之物能够促进生产,与民为利,这工者之道极为重要。”“那商呢?”“主公不收百姓赋税,而让北庭商人贩卖工匠之物与百姓,再收取商税,这一年下来,我们所收的商税比起以前向百姓收取的赋税只多不少,而且不招民怨。”荀彧答道。

“看起来,文若想通了不少呢!”曹操大笑了起来。“那么日后不若设立六相,各自拥有开府之权,然后再设立一内阁,六相皆入,再加以有德之士与皇帝一道商讨国家事宜,如何?”“内阁,六相。”荀彧自语道,然后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设立六相,可以平衡臣属之间的权力,不至于任何一人做大,而六相统入内阁与皇帝议事,其实是将中外朝合流了,的确很不错,只是这样一来,朝廷的机构是否太简单了。

“恩,应当再设一监察府,拥有监察之权,可直接向内阁上书,以监督百官。”末了,曹操又补充了一句。这时,荀彧才眼睛一亮,觉得算是完备了,内阁六相的弊端就在于六相的权力还是大,很容易发生贪腐之事,而那独立于六相之外,却拥有向内阁言事的监察府正好弥补了这一点。

“主公,彧以为六相之职,每相可设正相一名,副相两名,凡重大事宜均需三相意见相同方可行使相权,若是意见相左,可直接上呈内阁。”荀彧又想了一条限制相权的制度出来。“文若不怕,那三相之间意气相争坏了事情吗?”曹操笑了起来,这个荀彧始终还是将皇权看得要重要一点。“主公,我想内阁中人总能分辨出来的吧!”

“那么文若,你觉得这六相应该从什么人中选择呢,是世家,还是寒门。”“考试,主公可以用考试的方法来选取有才之士。”荀彧说道,然后又补了一句道,“主公可以办学,想要得到科举之权,便需从官学出身,过了科举之后,主公还应当把他们送去军中历练,这样的人方才能够大用。”在曹操身边久了,荀彧的思维也开放了不少。

“很好,那么这关于内阁六相一府的事情就麻烦文若你多花点心思了。”见大致的概念已经统一,曹操就索性将剩下来的事情踢给了荀彧,那些琐碎的事情不需要他亲自出马,而至于另外一些就再放一下,总之先把大体的框架搭出来再说。

在把荀彧打发去了研究未来的官制之后,曹操很快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客人,此前曾经答应他会助他办学的郑玄终于忙完了他在青州的事情,将自己的整个学府全都带到了冀州,这个并包百家学说的老者对于冀州的少年军体制可谓欢喜得不得了,那些孩子不但身体强壮,而且学习的范围都很广,至少他们每个人都会算术,这在以前他是不敢想的。

“曹公,你瞒得老夫好苦啊!”甫一见到曹操,郑玄就拉着曹操道,“那些简字,曹公上次为何不与我说?”“郑公息怒,这简字是以前孟德为了教化士兵而不得已所为,如何入得了郑公之眼。”曹操忙道,他还以为郑玄是要拿他擅自篡改汉字的事情来教训他。“曹公,你这简字好啊,如今冀州人人都识字,这简字功不可没啊!”郑玄却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在他看来这些简化后的字体无疑让传播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而迅速,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实惠,而且这些简字与原有的字极其相似,可谓是一脉相承,足见想他的人是花了很大工夫的,他哪里知道曹操不过是将后世的简体字给稍微改动了下就拿出来用了,并未动什么脑筋。

“郑公觉得此字体可以推而广之。”曹操见郑玄话里多有夸赞之意,当下不禁大喜,要知道他是很想推广这简体字的,可就怕世家大族抵制,这东西他想来硬的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如今有郑玄出面,自是再也好不过了。“当然可以,不过祖字不可废,当二者并存。”郑玄答道。“那就有劳先生了。”曹操忙行礼道,二字并存,就目前来讲等同于士人阶层认同了底层受教育的权利,等到日后,这两种字自然会融合在一起,到那时侯所谓的士人也将不复存在。

“曹公,你要老夫办学,不知想老夫如何做,老夫这一路过来,看到的可都是勤勉的好学生啊!”郑玄打趣道,那些少年军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深,那些孩子都很有礼貌,而且身上有着一种类似军人的刚硬气质,这让他很喜欢,在他看来,这些小孩子里可堪大造之材极多,因为他们的基础比起他的那些弟子来要好得太多,他的弟子中很少有从小就涉猎百家学说的,他们大多数还是比较擅长于经学。

“先生,孟德想在冀州建一极大学府,其中所招收的学子都由官府出钱供养,不知郑公意下如何?”曹操打得主意很简单,他日后的行政体系人员走的就是官方培养,取得资格以后再进行科举考试,择优录取,再将他们下放到军营锻炼服役三月,方才用之。

“如此甚好。”听到曹操说要免费让那些学子念书,郑玄自然是赞同,不过他也有个疑问,“曹公,这些学子从何而来?”“郑公忘了我冀州尚有二十万少年军了吗?”曹操笑了起来,那些少年是他未来的希望所在,也是帝国的栋梁之才,与其被动的去寻找等待人才,还不如大量地去创造人才是曹操所保持的观念,诸葛亮现在大概不过六岁而已,难道他还要等着这天才长大吗,既然如此还不如想法子多培养一些人才出来。

“曹公,老夫一门不过百人,这如何教得过来啊!”郑玄这个老头有时候的确是糊涂得可爱。“郑公说笑了,马上秋天就到了,孟德正准备为那些孩子举行一场秋试,选取其中优秀的五千人先行学习,待郑公施教以后,自可以从其中的优秀人选中选取作为师者去教授,如此不就可以了。”曹操答道,把那么多人塞在学府里是不可能的,那么还不如先培养一批精英,在让这些精英去教授其他人,就像鱼网一样,一丝一丝地交错纵横延展开去。

“还是曹公想得远,老夫佩服。”“郑公客气了,只是要辛苦郑公了。”曹操明白,五千人的规模对于郑玄和他的门人来讲,还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啊!“曹公客气了,什么辛苦,老夫甘之若诒啊!”郑玄却是大笑了起来,这个有着古风的长者让曹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仁者君子。

“郑公,关于这学府,孟德还有一事不知如何开口是好?”曹操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曹公但讲无妨。”郑玄见到曹操的样子,也是颇为好奇。“是这样的,郑公,我北庭有不少能工巧匠,于制器百工之道颇为擅长,孟德也想让他们入学府教授那些学子,并不会占很多时间。”曹操道,其实他办这个学府,就是想把他办成综合性的百家学府。“曹公说的是墨家之学吧。”郑玄笑了起来,“老夫可不是那不知变通之人,曹公多虑了!”至此,曹操筹谋已久的学府之事终告抵定。

第三十六章 商

“元龙,曹公到底想干什么?”糜竺在接到青州方面要求他做中间人将战马贩卖给孙坚之后,立时去了陈登府邸拜访这个好友,虽然说商人逐利,但是他也知道将战马卖给敌人的后果,现在他已经很自然地将曹操以外的势力当做了敌人。

“子仲,曹公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深意。”陈登轻轻地笑了起来,“你不觉得,你在将战马卖给孙坚后,你糜家商船在江东一带畅通无阻,顺带着青州的货物也卖出了很多,而且还没受到孙家的排挤。”手指在案上敲击了几下,陈登喝了一口清茶,“我想那些战马恐怕在北庭不过是最次一等了,在孙坚看来,那些战马才是交易的主体,但是在曹公眼里,也许那些战马不过是为青州工场里那些器物向江南开道罢了。”

“你的意思是曹公卖战马给孙坚就是为了将那些小玩意儿卖到江南去。”糜竺理解了陈登的意思。“子仲,你应该比我更清楚那些小玩意到底能赚多少钱了吧!”陈登拿起了手上那精致的小茶壶把玩了起来,“像这个,卖到江南,你起码能赚三倍的钱。”

“元龙,你不去做生意,简直是浪费啊!”糜竺长叹了起来。“对了,青州的工场如何?”陈登话锋突然一转道。“很惊人,青州现在有近二十万人在那些工场做事,一半是在造船,还有一半是在制作那些小玩意儿,他们的方式很特别,一百个人抵得上我们这里三百人。”陈登想起了他在青州工场见到的情景,那些工匠每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速度极快,而且又好。

“子仲,那没什么好奇怪的,秦时兵器制造之法,便是如此,吕氏春秋中便有记载(看到大部分的三国穿越回去都大书特书流水线生产,其实秦代这东西早就有了,秦人制造的青铜剑比铁剑都猛,大秦永远是最强的啊!)。”

“元龙,你说曹公让这么多人去制造器物,他就不怕以后没人种地?”糜竺想到那些工场里极多的工匠,不禁皱起了眉头。“子仲,你不觉得那样很好吗,一部分人去工场,可以减少很多土地上的麻烦,至于你说的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