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谌⑸擞跋臁�

    “毛泽东”这个名字开始为世人注意。

    《湘江评论》开始克服唯心主义,强调从实际出发,强调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都有了新的认识:“那时候的思想,是空虚的思想”

    ;那时候的出版物,“内面多是空空洞洞,很少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

    ;“办学堂”

    、“办自治”

    、“请开议会”成风,“多半凑热闹而已”

    ;“人入思想界,便不容易引入实际去研究事实和真理了”。通观《湘江评论》全部文章,无一不是“研究事实和真理”

    ,“踏着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说话”。

    《创刊宣言》提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

    吃饭问题最大。“这话说得何等明白。作者当然已感觉到,解决物质生活的吃穿住,是人类生存的首要问题。

    “社会制度之大端为经济制度”

    ,这已接触到经济制度较之政治制度与精神文化,是更为根本的东西了。吃饭同哲学相比,经济同精神相比,无疑前者是更为重要了。

    从而对“大本大源”

    的认识,开始了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变化。在长沙响应五四运动这一段时间,毛泽东的精力多用在报刊宣传上,他写的大小文章都是国内外当时最实际的问题。为了一个赵女士在花轿中自杀,一连写了十篇文章。

    这就使我们想起马克思的经历:博士论文充满黑格尔唯心主义,毕业时主要想当大学教授,遇上政府反动议会的阻挠后,他转到报刊工作,从而接触到社

 17

    毛泽东早年的道路11

    会实际问题。投入社会政治和经济斗争的洪流后,唯心主义就随之克服了。

    青年毛泽东参加并领导了群众革命运动之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进程很快。国家处在存亡危急关头,怎样才能挽救?种种社会问题同整个国家关系如何,怎样才能求得根本解决?这时的思路,自然同书斋苦思冥想时根本不同了。

    在五四运动中,他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学习上海等地的经验,他领导的新民学会和全省学联,策动湖南各界组成了400多个“救国十人团”

    ,在抵制日货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榜样和欧洲革命形势,也启发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的走向。这都促使他从圣贤创世的历史观中走出来,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变革中的伟大作用:“世界什么力量最强?

    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

    贵族、资本家和强权者赖以维持统治的,无非知识、金钱和武力三种手段,他们人数少,人民群众只要提高觉悟,广泛联合起来,这种统治手段也可转为人民所有。他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不过是一些留学生、哥老会和新军在活动,“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这是一个极大的觉醒。这样,圣贤豪杰同“愚人”

    “小人”

    ,教化与拯救的关系,就让位于“民众的大联合”

    ,让位于打倒一切强权的“平民主义”

    了;不是依靠先知先觉的头脑和精神力量,而是唯有“民众的大联合”才是改造国家社会的根本力量。中国社会存在“智愚阶级”

    、“贫富阶级”

    、“强弱阶级”

    ;“几个人享福,千万人要哭,产业愈发达,要哭的人愈多”。

    这些认识已接触到社会上阶级的对立和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了。

 18

    21毛泽东早年的道路

    由于分不清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等的本质区别,毛泽东这时虽然还幻想“呼声革命”

    ,也主张“多研究些问题”

    ,但这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谁胜谁负的问题,《湘江评论》上已露出端倪,显示出必然的趋势,即对封建主义的痛恨,对资本主义的失望,对社会主义的向往。虽然杜威的“实验主义”

    ,托尔斯泰的“泛劳动论”

    ,克鲁泡特金的“社会互助论”

    ,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主义”

    ,民主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这个“大杂烩”还色彩缤纷萦绕于脑际,但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不断对他起着“东风压倒西风”的作用。

    湖南五四运动的直接继续是驱张运动。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员积极策动和领导了这个运动。他们藐视张敬尧的专横残暴,不为几万“北兵”所慑服;他们手无寸铁,敢于“秀才造反”。

    三个驱张代表团成员秘密离开长沙,北上南下东去,毛为首的学会20个左右会员是三个团的骨干力量,他被推为公民代表团团长,第二次来到北京。时隔一年多,这次的身份不是“卑微的”图书馆小职员,而是为民请命的湖南30万人民的代表;不仅出入新华门,还自办通讯社向全国报纸发稿。

    “张毒不去,湘无宁日。”他们使用了种种合法手段进行斗争,震动了北京政府,造成全国声势,使这个皖系军阀臭名远扬,终于在南北军阀对峙形势消长中,从湖南败走。

    他利用第二次在北京停留的机会,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向李大钊等人请教,尽可能找这方面的书籍阅读,从而思索为改造中国,当前“最急切”

    、“最重大”的问题。

    这反映在1921年学会新年会议时提出的三大问

 19

    毛泽东早年的道路31

    题;应以什么作共同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当前从何着手。

    1920年初,他同学会会员通信中虽然谈到,“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概念”

    ,但在《湘江评论》已达到的基础上,实际上他的思想在快速前进中。

    驱张运动进行时,在上海成立了一个“湖南改造促成会”

    (随后迁到长沙)

    ,着手研究驱张之后下一步的行动,提出“湖南自治”的口号和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政纲,而重点在“废督”

    ,即如何避免政权继续被军阀控制。毛泽东到上海后,同陈独秀讨论了这个问题,取得相同的看法:当前中国形势,总的解决无望,“不能由总处下手”

    ,但可以“由分处下手”。

    如湖南、广东这类地方,利用“地方自治”这种口号,脱离北京政府管辖,推行真正的“民治”

    ,可望造成较好的环境。在上海停留时,他为此写了两篇文章,发表在《时事新报》①上,认为这是湖南“废去督军,建设民治”的绝好机会。

    关于地方自治,当年孙中山、梁启超和不少地方军阀都曾热衷宣传,不过由谁领导,靠谁来办,要达到何种目的,则各持所见。张敬尧败走之后,湖南一时呈现一种新的气象,毛泽东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为湖南自治运动进行了广泛的活动,利用谭延辏У摹八秤γ袂椤�

    ,发动一个自下而上的“公民自治运动”

    ,这是同以上三种“地方自治”绝然不同的新的民主运

    ①两文题名《湖南人再进一步》、《湖南人民的自决》,前者刊1920年1月11日上海《时事新报》,文前内容提要为“废督的绝好机会”

    、“湖南人努力”。后者刊1月18日该报,此文又以《湖南人民自决会宣言》为题刊5月16日出版的《天问》第十六号。

 20

    41毛泽东早年的道路

    动。以此为题,他一连发表了十几篇文章,纵论自治运动必须以人民利益为依归,以全体人民为主体;并且提出“门罗主义”和“湖南共和国”这样极端的口号,以示脱离北京政府的决心。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一方面显出作者当时存有的某种愿望,推动这种运动,不失为促进“全国总解决”的一种手段,“大组织到底无望,小组织希望无穷”。

    另一方面,则从国情出发,认为中国还远不具备俄国“彻底的总革命”的条件。

    他透彻分析了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有布尔什维主义,有战败时机,有预备,有真正可靠的党众(“有列宁百万党员”)

    ,十之八九的劳农阶级起而响应。因此,中国要求得“根本解决”

    ,首先要造主义,造党,从而唤起劳农群众。这些具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思想,同头一年《湘江评论》上的文章对比,可以说起了一种质的变化。当时学会有个别会员对这两个运动不以为然,认为这都是“枝节问题”

    ,有违学会求“根本改造”的目的。毛认为这两个运动同改造中国的根本目的并不矛盾,革命者不能坐等条件,这“只是应付目前环境的权宜之计,决非根本主张,我们的主张远在这些运动之外”。

    在推动自治运动的同时,毛更重要的工作在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建团、建党作准备。

    如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去苏俄留学;尤其是创办了文化书社,为湖南的新文化运动补课。在这些公开工作之外,他同陈独秀有直接联系,陈委托他在湖南负责建团和建党的工作。

    1920年夏,在法国的新民学会会员开了五天会,就关于改造中国和世界的方法,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出现革命和改良两种极端相反

 21

    毛泽东早年的道路51

    的意见。蔡和森为首的多数,赞成走俄国的道路,立即组织共产党,并将情况通告国内,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毛于12月复信,完全赞同蔡的主张。

    到11月,湖南发展的第一批团员已达十来人,1921年近40人,是全国团员较多质量较好的省份。新民学会经过三年的发展和实际斗争,1921年新年大会之后,多数会员赞成马克思主义和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这样,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学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最好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为两者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学会74个会员中,早期的中共党员共31人。

    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曾经历过三次思想论战,即同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驳倒罗素、张东荪等反马克思主义的假社会主义,以及同无政府主义的斗争。这三次论战,毛泽东都先后经历了。在湖南关系较大的是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不把他们争取过来,就难以开展工人运动,因为他们1920年就组织了工会,在工人中有较广泛的影响。

    在建党的同时,毛泽东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负责人的身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在湖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当时穿长衫的革命者,都是“有身份”的知识界人士,脱下长衫(或穿着长衫)到工人中去进行活动,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之举的革命行动。工人、农民都是旧社会的下层人,是被“有身份”的上层人看不起的“贱民”。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当时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中层人士中进行,还没有同广大工人和农民发生直接关系。毛泽东和新民学会会员都是在教育界任职的“有身份”的人,现在去同工

 22

    61毛泽东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