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营的阵地,但都被打了下去,战局已经十分明朗,意不可能再夺回阵地,克伦之战已近尾声。
3月27日4时30分,英军对意军发起总攻击。在火炮的轰击下,意军占领的山峰上
再次腾起烈火和浓烟。炮火延伸后,步兵发起冲击。与此同时,峡谷的工兵终于在障碍物中
打出一条通道,英军弗莱彻的坦克部队也隆隆地冲了过来。然而,当他们进到山寨的时候,
发觉意军已经逃跑。
克伦要塞终于攻克了。克伦战役是英军的一次辉煌的胜利。然而,由于英国人在那些日
子里面临着德国的入侵,不久隆在北非沙漠的战争转移了注意力,所以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却很少人知道,当大战结束后英国颁发特种战斗金星奖章时,没有一
枚是授予这次战役的参加者和死难者的。
克伦战役后,英军乘胜进攻。4月1日攻占了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4月8日占领
马萨瓦港口,整个厄立特里亚又重归英国之手。而南路由坎宁安将军指挥的英军,于2日从
肯尼亚进攻意属索马里,25日占领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后来转攻埃塞俄比亚南部,并
很快占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此时,意军残部已逃往安巴——阿专高原,完全陷
入绝境,5月19日,被迫在〃光荣条件〃下向英军投降。至此,东非战争实际已告结束,墨
索里尼建立东非帝国并用古罗马精神向那里移植意大利人的企图被粉碎了。
话说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悍然武装进攻苏联,撤毁苏德互不侵犯的条件。这
次墨索里尼一反常态,再也不象对待法兰西那样,而是岂不急待地出兵侵苏。他认为苏联是
一块肥肉,大有油水可捞,决不能让德国人独吞。直到战争前一天即6月22日,希特勒才
在东普鲁士腊斯登堡大本营,口授了一封致墨索里尼的长信。但这封信直到6月22日清晨
3时,在德军开始进攻前半小时,才由冯·俾斯麦大使交给齐亚诺。
德军的捷报频传,更加坚定墨索里尼进攻苏联的决心。他命令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尽快派
出远征军,由青加莱将军指挥,赴苏联作战。〃领袖〃的决定遭到意大利部分将军们的反对。
他们一致认为,如果有那些士兵进攻苏联,不如派往非洲,也许能改变北非的局势。但意大
利这位专制魔王是从不听别人劝告的,仍然一意孤行。
就在这争论中,意大利侵略军开赴到苏联前线。墨索里尼集中了他所有的神经,观看着
东部战线意大利的动静,依照墨索里尼的训令,意大利军队所有的行动都见了报,而且把意
大利的战功夸大,相反地对德国人的胜利则尽量加以缩小,少报或不报。以报复希特勒的专
横。
尽管意大利人对助德侵苏十分卖力,但希特勒不仅不领情,而且表示了出奇的冷淡。除
了6月22日那次〃夜间警报〃把即成事实告诉他外,其余什么都对墨索里尼保密。
希特勒武装入侵苏联,使欧洲局势,乃至全世界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英美两国和其他
遭受法西斯侵略和奴役的国家迅速和苏联结成了反法西斯战线。就在德国法西斯军队进攻苏
联的当天晚上,英国人就呼吁:“有一个宗旨,一个唯一的、不可改变的目标消灭希特
勒,以及纳粹制度的一切痕迹。〃并声称:“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
难,正如俄国人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的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一样。让
我们协力打击敌人吧!〃英国人这建议,受到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欢迎。
希特勒在苏联战场上接连取得胜利,冲昏了德国法西斯的头脑。到1941年初秋,希
特勒认为俄国人已经完蛋了。
随着时间不断推移和战争不断扩大,布特不仅需要石油发动飞机、坦克、卡车,还需要
人力来补充他的兵力日减的部队。冬季作战结束时,德军伤亡总数是1167875人,另
外还有许多生病的德军。德国后备兵员不足弥补这样的损失。德军最高统帅部向德国的盟
军,要求提供更多的军队。早在冬天,凯特尔元帅匆忙赶到布达佩斯和布加勒斯特,为夏季
攻势征募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军队,整师整师的招募。戈林甚至希特勒亲自出马,请求墨索
里尼提供更多的意大利军队。1942年1月底,戈林到罗马接收意大利向苏联前线增援部
队。他向墨索里尼保证,1942年可以打败苏联,1943年可以使英国投降。
墨索里尼向戈林表示,只要德国给大炮,就在3月份再派两师意大利部队到苏联前线
去。但是,他对他的盟邦德国人在东线的失败是如此忧心忡忡,至今他已十多个师的兵力给
报销在那里了。墨索里尼情绪沮丧,对战争前景表示悲观。为了打消墨索里尼的悲观情绪,
希特勒决定在萨尔斯堡举行会谈,时间1942年4月29日和30日,以便说明德国仍然
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次会谈齐亚诺日记作了记载:
“1942年4月29日,到达萨尔斯堡普尔车站。情景如常:还是元首、里宾特洛甫
那些人,还是那套老仪式。”
“接待亲切之至倒使我警觉起来。德国人的礼貌总是同他们的好运气成反比例的。希特
勒显得很疲劳,但仍侃侃而谈,饶舌不体。”
“希特勒同领袖交谈,我同里宾特洛甫交谈,但分别是在两个房间里进行的,两个房间
里唱得是同样的调子。里宾特洛甫夸夸其谈。大赞希特勒和纳粹军。这就是给我送上来一道
难以下咽的菜肴。对俄国的南方发动一次进攻而取得油田,就是政治、军事行动的目
标。”
“1942年4月30日(续4月29日)。俄国的油源用尽,就会屈膝投降,那时,
英国的保守党人,甚至毕竟明白事理的丘吉尔本人也会屈服,以保住他们那个伤痕累累的帝
国的剩水残山。里宾特洛甫就是这样说的。但是,如果事情完全不是如此怎么办呢?如果顽
固的英国人决定干下去,又怎么办呢?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能改变他们的想法呢?里宾特洛甫
说明用飞机和潜艇。
“美国完全是虚张声势,在会议里和在接待室里,大小人物都重复了这个论调。我看这
些人每想到美国人能够作动和将要做到的事情都会心神不安,而德国人则是闭上眼睛不看事
实。不过,这并不能阻止那些比较聪明和比较正直的人去考虑美国能做到的事,他们只能感
到不寒而栗。
“他们对于法国的疑虑多于友谊。赖伐尔并没有什么令人信服之处,排字工人冒着生命
的危险在报纸出版时把贝当排成Putain(婊子),这一姿态比维希雇佣的通敌者的全
部话语更清楚地表达出法国人的真正精神。他们对德国人不抱幻想,随时准备给任何采取行
动的人以狠狠的打击。
“希特勒大谈特谈,滔滔不绝。墨索里尼在受罪——因为他也是惯于只管自己发音的
人,现在不得不憋着不说话。第二天午餐后,他对有关战争与和气、宗教与哲学、艺术与历
史,样样都谈到了,真是毫无遗漏。希特勒又一起谈了1小时零40分钟。〃墨索里尼不由
得看了看表。
经过这次德、意两国首脑的会晤,希特勒的口舌总算没有白废,不仅缓和了双方一度存
在的紧张关系,而且使墨索里尼答应再次向俄国前线提供9个师的意大利炮灰,以供希特勒
夏季作战之用。到了7月,希特勒决定拼死一战,妄图一举拿下斯大林格勒,并把矛头指向
高加索,以夺取苏联的油田。结果却遭惨败,偷鸡不成反倒蚀了一把米,数十万大军又被苏
联红军歼灭了。
面对着德、意军队在苏联前线接连受挫,墨索里尼着急了。他认为,现在已经没有必要
同苏联人继续战斗下去,为了避免东线战场的继续损失,建议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某种妥
协,集中所有德国及其盟友的力量用于防卫北非残余地区、巴尔干和西欧。墨索里尼现在已
清楚认识到,〃1943年将是英、美作出努力的一年〃。希特勒这位法西斯匪徒此时却不这
样想,他认为还可以攻下苏联,并亲自在东线大本营指挥作战。墨索里尼只好派齐亚诺去,
12月18日期亚诺把领袖的建议转达给元首,希特勒拒绝了这一建议,并向意大利人保
证,德国可以向北非派出增援部队而毫不削弱苏联前线的力量,并且说北非一定能守住。
墨索里尼本身在苏联这块肉上咬上一口,却没有想到德国人一败再败。意大利人〃肉到
没吃成,却损兵折将〃,如今是进退两难,处境险恶,而且在北非的战况也不断失利。幸好
希特勒许诺不是空话。援助北非部队已到达北非,却未能彻底改变法西斯国家的恶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回 神威大显,隆美尔沙漠刮旋风 锋芒毕露,十字军北非铸辉煌
隆美尔常常身处险境,但常常又魔术般地死里逃生。长达两年之久的沙漠征战,是他军
事生涯中最辉煌之处。蒙哥马利一改常规,用炮兵和飞机进攻。
※ ※ ※
话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克伦死守之时,在北非的大沙漠里,另一场大战正在酝酿之中。
德军最高统帅部鉴于北非意军处境危急,决定派兵增援。1941年2月5日,希特勒
在总理府召见隆美尔,授予他德军驻利比亚总司令的头衔,指派他先带领两个装甲师前往利
比亚援助意大利军队。
隆美尔,法西斯德国陆军元帅。一位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纵火犯、杀人魔王希
特勒的爱将之一,不仅在世时声名显赫,而且死后也魔力不减。
隆美尔出生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缔造者〃铁血〃宰相俾斯麦被废黜后的第二年,即189
1年的11月15日。他既非出身于按德国人的习惯姓氏总冠以〃冯〃的贵族世家,也非战功
卓著的军人之后,而是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这个家庭居住在符滕堡州斯瓦比亚地区一
个叫海登姆姻的地方。隆美尔的祖父是一位中学校长。父亲老隆美尔是一位教员,后来也升
任中学校长。
隆美尔排行第二。哥哥卡尔,为了逃避期末考试自愿从军,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了
一名陆军侦察机领航员。他年轻时死于疟疾。妹妹海伦也是教员,终生未嫁。隆美尔最小的
弟弟杰哈德,立志当一名歌剧演唱家,但直到1977年去世时一直成绩平平。隆美尔幼年
体弱多病,很少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对竞技、体育等不感兴趣。直到10岁时他才开始活泼
起来。随着年龄的长大,他渐渐具备了斯瓦比亚人通常所有的一些特征——强壮、自信、倔
强、节俭和实用主义。少年时代的隆美尔的第一志向是当一位工程师。14岁时,他和一位
朋友在阿伦的田野里制作了一架完整的滑翔机,而且居然使它飞出了一段距离。但是隆美尔
的父亲鼓励并帮助他跨进了军营。德国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军队在社会中占有优越地位,
军人们享有种种特权。德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大力扩充军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