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胡涟的命令还没下达,之前几天攻城甚急的鬼子居然就先撤了,原来在得知太原失守、第1军覆灭的消息后,rì军高层认为与其向西进入地形险要的山西和骁勇善战的十五军等赤sè党军作战,还不如将主要力量集中用于南下打通津浦线,这样不但可以策应还在淞沪战场与几十万**僵持的华中方面军,同时袭占山东之后更可以直接窥视中原,威胁十五军的根本之地中原边区,须知中原可是一马平川,更适合“皇军机械化部队”的发挥,怎么也比硬着头皮钻进山西这个天然牢笼的进攻路线更有吸引力。。。。。。
见到鬼子一撤,胡涟也就不愿意走了,能够待在城市里,谁愿意钻山沟啊?而且在目前占着张家口这座重要城市,对于太原战后两党之间关于收复土地再分配来说,也是谈判中的一个重要筹码。。。。。。
虽然担心赤sè党借机扩充军力,但现在淞沪战场的**伤亡rì重,老蒋在得知太原光复后还是咬了咬牙,兑现了他之前的承诺,即将第十八集团军升格为下辖三个军的甲种集团军,而十五军则升格为下辖4个整编师的乙种集团军,并晋升胡卫东为上将军衔。谁知军委会的命令才刚刚发出去,板垣征四郎所率的那支特殊的步兵联队就因为行踪败露而在八路军最重要的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和地方部队交上火了。。。。。。
留守边区的115师副师长陈光闻讯后立即调集部队拦截,但是此时的晋察冀边区虽然乍看还有几万地方部队和民兵武装,可是能够野战的jīng锐却几乎全被抽调走了,如果是反扫荡、保护乡亲们转移还容易一些,可要他们挡住这支rì军jīng兵的东归之路,却无疑是很不现实的。最后陈光不但没能挡住板垣征四郎,反而在短短两三天时间内就伤亡了五六千人,让本来应该是狼狈逃窜而回的板垣联队以胜利凯旋的姿态回到了北平。。。。。。(未完待续。。)
s
第二百零五章 找一个人
尽管此时的板垣联队在边区军民的围追堵截和十五军飞行团的多次空袭下已经仅余不足两千人,但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全军士气的rì军大本营还是将板垣吹捧成了“当代军神”。。。。。。
而115师乃至整个八路军上下却都受到了莫大的刺激,这简直就是打脸啊,裸的打脸!而胡卫东等十五军首长乃至赤sè党zhōng yāng也都极其尴尬,刚刚才以完成任务为由领到了奖赏,结果却马上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完成任务,这感觉真是逊透了。
最后八路军虽然还是如愿升格为下辖三个军的甲种集团军,但八路军与十五军从鬼子手里收复的相当一部分土地都被迫让了出来,其中包括太原、大同、张家口等全部大中城市和一些重要县城。好在大部分的乡村总算是被承认此后并入两大边区管辖,并且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之间、晋察冀边区与新建的冀中抗rì根据地之间已经连为一体。再加上几乎也连上了的平西与冀东这两大根据地,不知不觉间华北根据地的面积与人口和抗战之初相比已经增加了何止一倍?
至于十五军,老蒋一度想要收回让其扩编至四个整编师的许可,但不久之后华中抗战形势急转直下,而胡卫东访苏期间对于国府与苏联之间的谈判也帮了不少忙,老蒋这才终于批下了十五军第4个整编师的番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没能截住板垣联队、自身也有很大伤亡,115师副师长陈光在战后受到了追责。并因此比历史上更早地淡出了一线,但对他个人而言,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太原战后。( )由于zhōng yāng已经决定接受苏联方面的邀请派胡卫东于37年底之前访问苏联,他只得将战后总结的工作全部交给粟裕负责,自己则急急忙忙地赶回洛阳,以便在访苏之前将边区来年的工业与科研发展计划尽快拟好。。。。。。
随着外购设备陆续形成产能,中原边区的工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了起来,但是基础设施的不足也因此rì益突出,尤其是铁路建设所需的大量钢材令胡卫东十分头痛。虽然他一开始就洞悉科技发展的方向,在外购设备时相当地有针对,但也正因为这样,他对于炼钢设备并没有引进多少。因为当时国外的炼钢技术并不如新开发的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先进,可是边区的工业底子太薄了,转炉的生产效率虽高,但建设速度却始终不能令胡卫东满意,更麻烦的是。随着各大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钢材的需要量增加得更快,如果仅靠边区自己的力量发展钢铁工业,恐怕直到抗战胜利,这个缺口都堵不上。虽然暂时可以通过外购应急,但价格高昂而且必须支付珍贵的硬通货不说。随着rì本不断扩大侵略,国统区进口商品只会越来越难,而能够运到边区的就更少了。
何况,需要工业化的不仅仅是中原边区,西北这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光是计划中的兰新铁路就需要两三百万吨合格钢材,再加上一些待建的重要工矿项目,估计至少也需要500万吨合格的钢材,而西北目前基本没有像样的钢铁工业,哪儿有能力自己解决这几乎就是天文数字的可怕缺口?胡卫东想来想去,目前有能力而且也可能愿意提供这类帮助(德国由于交通路线的问题,对于这些大宗物资是没有办法提供的,何况希特勒也不像彻底得罪rì本人。)的,只有苏联了,但是周公与毛泽民在苏联的谈判很不顺利,斯大林担心引起国府的不满,一直推诿拖延,不肯向赤sè党提供实质xìng的援助。直到胡卫东以闪电战一口气消灭10万rì军之后,深受震动的斯大林急于了解这种新战术的详细情况,正式向周公提出希望胡卫东访问苏联并暗示关于援助的谈判将会加快进度,同时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也对中原边区在短短几年里由一个农业区发展成为工业区的经验很感兴趣,同样对胡卫东发出了邀请,考虑到此君在国际共运中的巨大影响力、以及他对中国赤sè党长期以来的善意和帮助,zhōng yāng虽然多少还是对苏联方面有些担心,但在征询了胡卫东个人的意见后,最终还是决定派他赴苏联一行。
在离开兰州之前,伟人将胡卫东叫进了自己的书房,单独对他吩咐道,“卫东啊,此去苏联,别忘记找一个人。”
“马仲英?”,胡卫东惊讶道,他对于这位历史上的奇男子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没想到伟人也对其如此关注,马仲英自兵败赴苏后,国内绝大多数人基本上连他是死是活都不清楚,而伟人却对马仲英的现状如此清楚,显然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他了。
“卫东,如果给你3000骑兵、2000步兵,二三十门火炮,对方有一万步兵、一百门大炮、二十辆坦克,二十架飞机,而且弹药充足、训练有素、悍不畏死,你能瀛下来吗?”,太祖笑着问道。
胡卫东不用想就摇头道,“赢不了,除非将我军的3000骑兵换成五十门大炮,再去掉对方的飞机。。。。。。”(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二百零六章 苏 援(上)
“但马仲英可以,就像你是炮兵的天才一样,他率五百骑入xīn jiāng,数年间无人能制,连几年前的苏军都无法抵挡,最后靠着数倍的兵力优势加上无数飞机大炮才勉强将其打败,这样的奇才留在苏联太可惜了。。。。。。”,伟人捻起已经快要燃到尽头的烟嘴狠吸了一口,又道,“听许光达讲,马仲英赴苏后学习了装甲兵战术,你不是一直说装甲旅没有合格的军事指挥员吗?这不就是现成的?”
“是啊,骑兵的战术本身就与装甲战术本身就有不少相通之处,以马仲英的天才,领悟装甲战术的jīng髓应该不难。。。。。。”,胡卫东想到这里,当即表态说,“请主席放心,我就算用绳子绑,也要把他绑回来!”
“如果他已经不当自己是中国人,那就算了,人各有志。”,太祖说着脸上现出一点yīn霾,苏联实在太强,以至于每个去过那里的中国人都会深受震撼,其中相当一部分更是此后言必苏联,马仲英虽然过去有过传奇经历,但他是败于苏联之后才赴苏的,心理状态肯定不复昔rì的自信,能否坚持自我,伟人也没有太大的信心。
“是,主席。”,胡卫东应诺道。
为了节约时间,胡卫东不顾大家的反对,毅然选择了风险较大的飞机,所幸一路平安,于37年11月22rì顺利抵达莫斯科。令胡卫东惊讶的是。不光是周公与毛泽民这两位赤sè党赴苏谈判的代表,就连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也亲来迎接,在他身后还跟着多位共产国际的重要人物,其中还有胡卫东最厌恶的王明。。。。。。
事后胡卫东才知道,原来是他在中原边区让工人数量迅速增加的一系列办法引起了季米特洛夫的重视,须知目前世界上工业化地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无产阶级的力量都受到了先天的限制。在共产国际很多大佬的眼里,那些农业国的革命之所以不能成功,关键是因为这些国家工业化程度低。无产阶级的力量太弱所致,因此如果有办法迅速提高落后地区的工业人口比例,对于国际共运的帮助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胡卫东此行本来就急需季米特洛夫为代表的共产国际中并不唯苏联是从的这一派支持。现在对方有求于己,这事情就好谈了。至于苏联方面,胡卫东反倒更有信心,斯大林虽然是伟人加暴君,即使是如今已经是方面大将的胡卫东,面对他是也多少有些压力,但斯大林行事的出发点向来都是为了苏联的国家利益,所以只要拿出能够打动他的交换条件,获得苏联的援助也并不是那么困难的。而周公与毛泽民虽然都是出sè的外交家,但他们还是秉持着传统中国人的习惯。感情放在明面上,利益则在底下cāo作,与毛子这样的西方人将利益直接摆在桌面上的做法格格不入,沟通起来自然十分不畅,胡卫东发现这一点后不禁暗自摇头。“看来我这次真是来对了!”
虽然为了避免引起苏联方面的jǐng惕,胡卫东在共产国际的演讲已经尽量藏拙,但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好评,一向有着很强“工人阶级优越感”的季米特洛夫更对中国赤sè党这两年竭力壮大工人队伍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的号召下,数以万计的各国**人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国支持抗战。其中不乏边区急需的某些技术人才,对抗战胜利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苏联方面,在胡卫东指出青霉素菌株的质量在这段时间又有了提高,比之前给德国人的更好后,苏联方面终于开始重新估计这项技术的真正价值,此外胡卫东更是一口气拿出了AKM突击步枪、40mm火箭筒和107mm火箭炮的设计图样作为交换条件,并许诺在苏援期间将氧气顶吹转炉等先进工业技术与苏联共享,终于让斯大林心动了。再加上胡卫东在苏联期间还积极帮助国府代表确定援助清单,甚至还帮他们制定了一套简单易行的质量抽检方法和标准,这些虽然增加了苏联方面的耗费、甚至还打了苏联工业的脸,却营造出了中国两党之间和睦的气氛,令斯大林的担忧有所消退,之前停滞了许久的谈判由此迅速获得了较为完满的结果。
19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