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只论人数,甚至超过了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1944年中国的后备役力量主要包括:武警消防部队200万(国家初定、而且地盘比历史上更大,所以警察的数量较多。)。生产部队(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兵团)基干民兵100万。其他公安干警300万,地方基干民兵500万,生产部队普通民兵800万,地方普通民兵3000万。受过基本军事训练的人数超过1。5亿。堪称是“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更难得的是,中国的民兵后备役不但有数量,更有质量。其中武警消防部队与生产部队的基干民兵基本都是解放军作战部队退役下来的老兵,而且平时也经常接受生与死的考验,一旦全面战争爆发,他们只需要整训半个月就可以派上战场,不算技术兵种的话,战斗力绝不逊于苏联的“影子部队”。二级预备役的1600万人也都经过相当程度的训练,最多整训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成为合格的作战部队。其实光是这两级预备役的力量,就足以抵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全面入侵了。
  民兵的大力发展不但直接巩固了国防,更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起了强烈的尚武气氛,一时间国内的年轻人无不以参加军队为荣,进不了正规军就当民兵,民兵也选不上就穿身军装自我安慰,这对于扭转中华民族自宋代以后日渐文弱的民风,具有无法估量的重大意义。而有胡卫东这个穿越者的保障,这股风气持续的时间会比历史上长得多,长到尚武之风将如先秦时代一样再次铭刻到中国人的骨子里。。。。。。
  不过由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一等列强都与中国有过大的过节,为了预防最坏的情况,赤色党中央对于多达3000万人的第三级预备役也同样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以致于其中随便抽出一个人来,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累计军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用军用步枪打过至少50发子弹,分解和组装过制式步枪、机枪和军用手枪,投掷过拉响了的木柄手榴弹和无柄手榴弹,埋设并起出过至少1个地雷。。。。。。
  据胡卫东估计,由于如今的中**工实力更强,训练器材与弹药都更加充足,如今的中国民兵实力甚至超过了历史上70年代的水平,要知道当时中国的普通民兵出了国都能横扫缅甸政府军的、更曾不止一次让台湾派回大陆的“特种部队”举手投降。。。。。。
  胡卫东这可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如今的中**工虽然不像当初那样新武器层出不穷,但实打实的产能却已经远非抗战时期可比。由于中国陆军的建设是以轻步兵为核心,因此产能的分配也与列强大不相同,轻武器占比极大,尤其是班排一级的基本装备——步枪、轻机枪、火箭筒和手榴弹,产量更是惊人。
  1943年中国一共生产了二百四十多万支质量检验合格的突击步枪,开始逐步减小产量的半自动步枪也生产了150万支以上,由此中国的军用步枪保有量超过了1500万支,这还只是质量达到军队合格标准的数量,总数世界第一基本上没有什么疑问,而且中国不像美国那样有很多有钱人收藏很多枪支满足自己的癖好,因此实际上能够分配到枪械的比例更高。敢于将超过1000万支军用步枪、甚至机枪和迫击炮交到人民手里,充分说明了如今的赤色党与中央政府是多么自信。。。。。。
  与步枪相比,轻机枪产量7万余支的数据看起来虽然偏少一点,但考虑到民兵这方面的需求相对较小,实际上也足够用了,而且因为中国现在的主力轻机枪是采用了班族概念设计的八一式班用轻机枪,需要增加产量时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八一式突击步枪的生产线,只需稍作改动即可,理论上就算一年想造上百万支都没有任何难度。。。。。。(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三章 质量与数量

  枪械再多,如果没有充足的子弹,那也不过是废铁而已,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缺少子弹的记忆太过深刻,还是民兵训练的需求太大,中国子弹的产量即使在获得和平以后也依然持续增加,1943年中国创纪录地生产出了超过100亿发子弹,就连财大气粗的美国都比不上。更可怕的是,这些子弹当中有超过80亿发在当年就被用掉,其中民兵的消耗占了大头,可见中国的民兵训练有多么严格,而年产量超过5000万枚的手榴弹与超过3000万颗的地雷也是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由于国力所限,中国不可能像传统列强那样主要依靠飞机和火炮来反坦克,因此物美价廉、携带方便的40mm火箭筒就成了生产的重点,43年中国40火箭筒的产量达到了15万具以上,总保有量则超过40万具。而在操作人员方面,二级后备役以上都进行过实际操作,即使是普通民兵也都接受过理论知识的教育,宣传的口号是“人人都学打坦克”。。。。。。
  与其一样深入人心的口号还有“人人都学打飞机”,只是大口径高射炮的生产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太高,即使中国如今已经今非昔比,也还是难以兼顾产量和质量。因此1943年中国75mm以上口径高射炮的产量也才刚刚突破300门,哪怕算上海军的舰载高射炮也仅有400余门,即使充分利用了当初历次战争中的缴获。总的保有量也不过一千多门,与那些能够年产大口径高射炮上千门甚至几千门的老牌列强根本没法比。
  因此目前中国的地面防空还是以相对容易生产的小口径高射炮乃至于高射机枪作为核心,但即使是高射机枪,年产量没还没超过10000挺,所以与“人人都学打坦克”相比,“人人都学打飞机”只能是个口号。也正是因为这样,胡卫东才急于将喷气式飞机搞出来,因为数量没法与列强抗衡,就必须具备性能的优势。
  事实上,这个时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思想其实是“战术上以质量弥补质量。战略上以数量弥补质量。”。也就是说,如果只是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那么中国的技术兵器即便数量不如顶级列强,也可以依靠更好的性能来获得战场上的优势。这便是质量弥补数量;但是若与顶级列强之间爆发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由于中国科技与工业整体上的落后。即便技术兵器的性能暂时具备优势,也终将因为产能不足被敌人消耗殆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回到老路上来,依靠人民战争与敌人抗衡,这就是数量弥补质量了。。。。。。
  说到喷气式飞机,关键在于喷气式发动机,而胡卫东顶住巨大压力保护下来的吴仲华也没有让他失望,1943年中国的首架喷气式飞机成功试飞,虽然这个时间比德国与英国都晚了不少,但是我们不但起点更高、飞机的设计直接仿照了历史上的成功机型歼5,而且步子也更稳、中国第一款涡喷发动机于同年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即使以胡卫东的谨慎,都确信来年中国的歼…2喷气式战斗机就可以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了,它也必将为中国取得比当初歼…1更大的性能优势,而在可靠性方面,其成熟的设计更是能将外国那些问题一大堆的创新性产品爆出一条街。。。。。。
  与飞机一样,脱胎于后世59式坦克的中国首款主战坦克距离定型投入现役也已经为时不远,虽然胡卫东不知道德国弄到59式坦克原型的设计图后会鼓捣出什么样的改型,但他可以肯定,绝对比不上目前中国研发的这款,因为这款新型坦克上面将会第一次应用1943里取得重大突破后已经可以投入实际应用的复合坦克装甲和高初速滑膛坦克炮这两项关键技术,而同样重要的双向稳定仪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也已经看到了实用化的曙光,坦克一旦具备了行进中炮击的能力,那些炮击前需要停下来的现役坦克在其面前就完全和靶子一样。至于“三防”,胡卫东选择的自用版设计上本来就有这个要求。。。。。。
  除此之外,由熊大缜博士主持领导的红外夜视仪项目在经过长达七年的艰苦研究后终于结出了硕果,而且直接跳过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的阶段,直接研制成功更具实用性的被动式红外夜视仪,令解放军本就居于世界前列的夜战能力更上一层楼。得知这个喜讯后,胡卫东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七年来他顶住压力一直支持这个毫无成果的项目,甚至还因为保护熊大缜的目的而与他本人关系恶劣(因为胡卫东一直公开说他是书呆子,熊大缜得知后自然不会高兴,却不知这都是为了保护一直言行不谨的自己。。。。。。),如今总算收到了成果。
  熊大缜能够在科研事业上有所成就,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最高兴的其实是与其名为师徒、情同父子的叶企孙教授。事实上胡卫东之所以对熊大缜这个“书呆子”那么看重,固然是因为他在红外成像方面的学术水平国内第一,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叶企孙教授。
  叶企孙教授人品高洁又没有旧文人瞧不起人的臭毛病,脾气也算不错,按理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会有什么厄难,但熊大缜却是他唯一的弱点,在解放初期国内相对紧张的政治空气下,他那言行随意的性格很容易招来祸患,到时候害的不光是他自己,叶企孙也会受到连累。现在熊大缜好歹比年轻时成熟了不少(注1),又成为了一个新专业的开山祖师,日后应该不会再遭到历史上的厄运,而他不出事,叶企孙就不出事,叶企孙不出事,胡卫东手下出身清华的那批科学家就都可以安心工作了。。。。。。
  注1:话说叶企孙年轻时其实也是这个性格,后来因为一次惨痛的教训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而迅速成熟了起来,此后才变成了人人敬仰的一代名师,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相似性,他才对熊大缜特别喜爱吧?(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四章 科技大会

  红外夜视仪暂时由于成本问题,还无法配给数量众多的步兵使用,但是坦克却肯定是会装的。而有了复合装甲、高初速滑膛炮、双向稳定仪和红外夜视仪并具备了“三防”能力的59魔改,远非现役、甚至历史上60年代中期以前的任何一款坦克所能匹敌。而即使是坦克的克星飞机,要想炸毁这样的钢铁怪物,也比目前世界上的那些坦克要麻烦好几倍。。。。。。
  至于后世坦克的最大克星——武装直升机,在燃气轮机发明之后也终于成功地实用化了,但其要想达到后世的地位,还需要等到反坦克导弹技术成熟之后,如今虽然也可以用航炮和火箭弹来攻击坦克,但前者射程太短、直升机速度又慢,被敌人防空炮火、甚至高射机枪击落的可能性不小,而后者的精度对于坦克这种尺寸小、速度又不慢的目标来说实在是有点低了,而且机载火箭弹的动能不足以击穿坦克装甲(注1),反坦克只能依靠破甲战斗部,而在格栅装甲已经在世界上迅速推广开来的现在,破甲弹已经远不如当初那么好用了。。。。。。
  武装直升机在军舰上的应用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在拖曳式声纳发明之前,反潜直升机很难成为真正的潜艇克星,尤其是那些隐蔽性超强的水滴形潜艇。但即使如此,舰载直升机出现后也迅速取代了本来就因为占用空间大、危险性也大而不被海军待见的水上侦察机,而且它们对付敌人的快艇时具有固定翼飞机难以比拟的优势。。。。。。
  由于日本的大量订单和技术支援。中国的造船技术持续着几年来的高速进步,虽然日本出于对中国海军力量过分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