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驸马-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开办牧场,就必须有懂得兽医的人,可寻遍海阳所,又问了周围几个屯堡的人,一个懂兽医的都没有。这可让宋友亮犯了难事有凑巧,范顺宝为发愁的宋友亮送来了福音。因为范顺宝为人仗义,从河北跑到登州来投靠范顺宝的河北人越来越多,今年来投奔他的河北老乡,其中就有邢氏兄弟二人。

    邢氏兄弟之中,大哥名叫邢家宝,小弟名叫邢家贵,家中世代当兽医,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可天有不测风云,那年邢家兄弟的爹,在给一家财主圈里的牲口看过口蹄疫之后,居然也染上了疫,结果自医无效死亡,小兄弟二人只能跟着亲戚来到登州投奔范顺宝。

    开渠干河工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范顺宝眼看这两个身材矮小,且年轻的小子怎么都干不了这力气活。虽然范顺宝心善,可也不养闲人,正愁怎么安置着两个小子,便听说宋友亮要办牧场,便将邢家哥俩推荐给了宋友亮邢家兄弟大哥二十三岁,小弟二十一岁,生的都算白净,邢家宝见了宋友亮立刻行礼,”见过东家~~”然后又拉了拉稍显木讷的弟弟邢家贵的衣角“见过东家~”邢家贵也赶紧行礼宋友亮微微一笑,说道:”别忙着喊东家,我只范师傅说你们家是世代兽医,不过那是你们爹,不是你们两个。况且只是听说,毕竟没真见过。所以我还没有决定是否雇佣你们~~~”

    邢家宝急道:”公子,咱们兄弟二人身子弱,挖土的河工肯定干不来,要是您不要我们,那咱们兄弟二人就没活路了~~”

    邢家贵也是急得直拜:”公子,求你了~~”

    “求人不如求己~~”宋友亮踱了几步,说道:”这样吧,我那牧场的畜栏刚刚搭好,也赶了二十口大肥猪,你们先陪我去看看~~”

    海阳所的牧场选在堡垒西北角外,雇工们已经初步搭好了猪舍和牛栏。绕着猪舍、牛栏走了一圈后,宋友亮问道:”二位以为如何?”

    邢家宝此时却不卑不亢道:”公子的猪舍和牛栏规模不小,即使小人老家邯郸一代,如此大的牧场也不多见。只是~~”邢家宝用手指临空绕着猪舍转了一圈,说道:”猪舍虽大,却没挖排泄粪便屎尿的沟渠,而且朝向又便,没能坐北向南、背风朝阳,这样养猪易生疾病。”

    随后邢家宝又不顾猪粪的臭气,走进猪圈,指着一头猪说道:”《齐民要术》说: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焰治难净也,这种猪恐怕要重新选~~”

    中国家猪的饲养可追溯到约9000—6000年前。*种的优良种性,在汉代就已驰名海内外,此后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引入华南猪并育成了罗马猪。18世纪法国引进中国华南猪改良当地猪,育成约克夏、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种,育成了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史记?日者列传》记载了一系列的相畜专家,其中”留长孺以相猪立名”,可能还著有《相猪经》之类的专著,但早已失传。邢家宝说的便是古代的相猪法,大意是有柔毛者体质差,生长缓慢,无柔毛者则反之;嘴短者,吃口好,增重快,嘴长而一侧牙多者,则吃口差,生长慢,生下小猪,亦不健康。

    宋友亮点了点头,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改进?”

    邢家宝笑答:”猪舍内粪屎众多只需吩咐有司之人及时清理,并开挖沟渠,再在猪舍阴湿之处多散石灰就是了。猪舍的基本结构包括地面、墙、门窗、屋顶等,猪能不能养好,和这些东西关系可大咧~~~”邢家宝渐渐打开了话匣子,”猪舍地面是猪活动、采食、躺卧和排粪尿的地方。要求能保暖、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还应该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保持地面干燥~~~另外,养初生小猪也有很大的学问,登州气候寒冷,隆冬寒夜出生的小仔猪,必须采取防寒措施。《齐民要术》有云:仔十月、十一月生者,一宿蒸之。蒸法,索笼盛豚,着甑中,微火蒸之,汗出便罢。豚不蒸则脑冻不合,出旬便死。所以然者,豚性脑少,寒盛则不能自暖,故须暖气助之。此外小猪生要及时去势,才能提高多长肉,并使猪肉细嫩。小猪初生是需要精料喂养,如充粟、豆之类的精料,但由于精料很少,但又要防被大猪抢食,我们可以埋车轮为食场,散粟豆于内,小猪足食,出入自由,则速肥。而大猪则被阻挡在外~~~~~~”

    “停~~~”宋友亮一抬手,打断了邢家宝的滔滔不绝,”咱们再去看看牛栏~~”

    不多远,众人便来到牛栏边,只是宋友亮买的牛还没送来。”再看看我这牛栏如何?”

    邢家宝有意让弟弟显本事,便让邢家贵上前说解。邢家贵绕着牛栏跑了一圈,然后说道:”这牛栏造的可圈可点,地面微微倾斜、地势干燥、背风向阳、挖的沟渠也利于排除屎尿。这养牛~~~”

    邢家贵刚要说下去,宋友亮又打断了他,”行了,我相信你们,从现在开始,宋家的牧场就给你们两个打理。至于工钱,每月一石~~~不,一石三斗~~”

    邢家宝和邢家贵赶紧拜谢,”多谢东家收留~”

    “不要忙着谢,日后我还要养马、养羊、养鸡鸭、养鱼、养兔子,你们都会医治吗?”宋友亮笑着扶起二人邢家宝忙答道:”只要书上有的,就没有我们兄弟不会的,如果哪天东家弄头麒麟或者貔貅回来,那我们兄弟俩就没办法了~~”

    “哈哈哈~~”宋友亮哈哈大笑邢家兄弟又建议牧场在地势较为低洼的地方引水成池,饲养清鱼和草鱼。海阳千户所靠海,海里的鱼取之不尽,宋友亮认为没必要再挖鱼塘了。邢家宝解释说要在鱼塘边放养鸭子,鸭圈边则是一大片鸡窝,鸡窝边可以种果树。现在猪舍和牛棚里的猪崽和牛犊都是吃割来的普通牧草,不过等紫花苜蓿长成后,猪崽和牛犊就可以吃这些牧草之王了。猪牛落下的粪便,不但可以肥田,鸡和池塘里的鱼还可以吃粪里的东西,而且容易肥。鸭又可以到池塘里去吃小虾螺丝,鱼塘里的塘泥可以拿来为果树施肥。如此家禽、种植、饲养循环利用,事实上是一种将农业、渔业、果蔬业等,集为一体的农副业综合经营方式。不但可获利丰厚,还可促进生产、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平衡。宋友亮看到明朝就有人懂得这样的循环种植法,不得不佩服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就是五寨堡内农事和饲养最丰富的老军户和老妇人,也不得不对邢家兄弟这一做法表示叹服。随后,邢家兄弟又建议宋友亮再饲养一批兔子“干嘛要养兔子?”

【11】扭起大秧歌

    “东家有所不知~”邢家宝说道:”养兔子比养羊、养牛出肉快、多,而且兔子生养的本事很大,一窝兔子不出一年就能养成一群兔子,且兔子成长又快,兔子肉又养人的很。再者说来,养兔子总比养羊养牛轻松些吧?即便是老人和妇孺都能胜任~~用不了多久,海阳人人都能有肉吃~”

    “术业有专攻,这些事情就由你们做主吧~”宋友亮现在是彻底相信邢家兄弟的本事了“多谢东家信任~~”见宋友亮这么信任自己,邢家兄弟感激不尽,从此干活更加卖力宋友亮为了防止高产小麦种子外流,打算日后但凡出自海阳所的小麦统统要磨成粉,从宋家库房里发出来的粮食都是经过加工的小麦粉,分量十足。在雇工们看来,这是夏少爷仁义,工作更加努力。将来粮食产量提高,需要磨成粉的小麦肯定堆成了山,海阳所里的两台牛拉磨根本不够用。于是宋友亮便找到孙和京、沈卜琦商议,问能不能造水锥和水磨。

    孙和京说道:”水锥和水磨我们都能做,但是登州本来就是缺水的地方,如果把这些东西建造在河边就太远,如果利用灌溉渠的水流,那会使水流变慢,容易使渠道淤塞。”

    “那怎么办?”宋友亮着急了沈卜琦想了想,说道:”有了,我们不能用水,却可以用风~~”

    “用风?”

    “对,用风~”沈卜琦笑道:”以前与红毛夷打交道的时候,红毛夷说他们的国家靠海,所以建造很多叫风车的东西,利用风力加工粮食。咱们海阳位于海边,黄海大风丝毫不亚于海风。”

    孙和京也说道:”其实西域哈烈、撒马儿罕诸国,也多风磨。其制筑垣墙为屋,高处四面开门,门外设屏墙迎风。室中立木为表,木上用围置板乘风,下置磨石,风来随表旋动,不拘东南西北,都能运转。”宋友亮大喜,立刻命沈卜琦等人建造风车。没多久,海阳所外便多了四架呼呼作响的庞然大物,日夜不停地把小麦碾磨成麦粉崇祯十年正元,从大嵩卫来了一位仓大使苏吏员,说是来发粮饷。宋千斤一听说来发饷,才想起海阳所有快一年没有领到粮饷了。海阳所按例应该领到粮食七百石,这还不算历年拖欠的。

    结果苏吏员送来的是粮食三百石,见宋千斤皱着眉头,苏吏员说道:”宋千户,别不知好歹,要不是邹指挥的关系,你连这一半都拿不到。”

    宋千斤自然只能陪笑脸,还偷偷塞给苏吏员五两银子。苏吏员拿了银子,便私下告诉宋千斤,”其实这是朝廷拨下来的赈灾钱粮,被上峰挪用拿来发饷。指挥使大人和知县熟络,多分到一些,你能拿到一份这就已经不错了,别的卫所一个铜钱一粒粮食都没分到的也大有人在~~”

    苏吏员在返回大嵩卫的路上,看见路边有许多农夫在整理土地,浇水施肥,而且田地显然是新开垦的,不禁纳闷,”就这年景还开荒?宋家一老一少没发烧吧?就算有指挥大人照顾,那也不能~~~”不过苏吏员转念一想,这管我何事?让这一老一少去疯吧看到这批粮食,宋千斤习惯性地打算把它们往自己库房里运。宋友亮笑道”爹啊,咱们以后也不愁这点粮食,我看快过年,就把这粮食都发下去,让大伙儿开开心心过个年~~”

    “行,就听我儿的~~”宋千斤对这个儿子是越来越视如珍宝了崇祯十一年二月,海阳所城外响起了久违的秧歌声,那是海阳大秧歌。海阳秧歌的历史,据现有资料可追溯到明初。凤城镇建设村赵炳书家藏《赵氏谱书》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舞诰封武略将军。明洪熙一年(1425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行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于庭,其乐融融”。这是有关海阳大秧歌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当时已有秧歌活动于今海阳凤城。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城。

    海阳秧歌结构严谨,秧歌队分指挥、演员、乐队三部分组成。演员分男女演员两种,人数多则几十人。男演员叫”花鼓”,一般由16至24名男青年组成。货郎与翠花是表现乡间小商人走街串巷、村姑娘挑买小百货的生活情节。丑婆则是乡间老妇扮相,傻小是顽皮孩童扮相,两人在秧歌表演中不受限,可随意跑动,逗闹嬉笑,取悦观众。扮老头、老婆的表演者随秧歌队跑场,并指挥乐大夫点报表演节目。海阳秧歌的演出步骤有:拜进、拜出,串街、走大阵,耍小场、跑阵式,演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