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辛⒒虮幌魅酰膊沉斓疾憔涂梢越薪徊降母母铩U庋蠊婺T硕慕峁桥┐逭鲋С至嘶钡闹泄参渥傲α俊�
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国民党军队现在采用的战争方法,倒很像日本当年侵犯中国作战一样。在国共决战三年的第一年终了时,国民党还拥有所有大城市和铁路线,部队的火力也占优势。但是中共军队只是收缩,拒绝迎战,以避免伤亡。这样一来,他们就迫使国民党在典型的游击战略中过度拉长战线。他们只在集中优势兵力时才打击国民党的少数部队。国民党曾占领延安和张家口的中共临时政府所在地。中共领导曾在中央军胜利进军中,游击于陕西北部。国民党重占了苏北和东北的大部分县城。对若于根据地被破坏和重新失去一些农村地区,中共是始料不及的。他们的苏北根据地被破坏得很厉害。在他们保护下的普通民众多遭受到国民党地主阶级还乡团的屠杀和迫害。
东北的战役,中共方面是由运动战的能手林彪指挥的。林先将他的部队撤到松花江以北的北满一带,然后在1947 年越过松花江突击几次,将国民党军队切割在几个不同地段。不久国民党军就都被孤立起来,困守在几个城市里。
最近的调查研究工作,弄清了中共是怎样赢得东北的。他们先把农村动员好,一如他们在华北所做的那样。他们带着精力充沛的华北干部渗人到东北后,组织生产、搞乡村宣传教育、土地改革、新干部的思想改造等一系列运动,然后征集新兵,团结他们进行爱国战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成就,干部们在强制征兵的同时运用了他们的社会工作技能。东北人民在日本占领下长久以来抑郁难伸,现在对于民族主义和社会革命的号召,无不热烈响应,拥护中共的战争努力。
国民党方面也照例从相反方面助成了这个过程。他们多来自南方,对于满洲的领导素来不信任。这个地区过去被军阀张作霖和他的儿子张学良统治过,然后被日本统治了15 年,接着国民党带了他们自己的人来统治,但共产党则不然。他们迎合当地的领导者,来对付南方来的“闯人者”。正像同一时期在台湾一样,国民党不信任地方的领导者,再加上他们“发洋财”和剥削、“接收”等恶习,引起了当地人民对他们的反感。国民党的骄横傲慢、强取豪夺和腐败行径,在东北和台湾一样造成了灾难性恶果。不过在台湾经过1947 年2 月事件杀死了许多当地领导人物之后,国民党算是幸存下来,并且在大陆上彻底失败后终于改造了它自己。国民党军队在大陆遭受到过去日本人受过的一切困难:他们从亲共产党的民众方面得不到情报,受笨重装备拖累的部队前进得太慢,以致常遭伏击或零星的侧冀袭击。国民党军队既没有受过爱民教育或夜间作战的训练,又不能迅速行动。
当中共在1947 年夏季开始转人反攻时,他们的部队不但很快控制了山东,而且恢复了黄河与长江之间、西边的京汉铁路和东边的津浦铁路之间的广阔的根据地。这就使他们处于威胁整个长江流域的战略位置。随着战略平衡的转移,共产党更加能够击溃国民党的美式装备部队,并把向他们投降的军队转变成新的共产党军队。
在国民党方面,当蒋介石有机会撤出主要城市的守备部队时,他不愿这样做。结果是他的最精锐部队被围困和孤立后,连同装备一块投降。中共武装力量,借他们优越的战略战术,不但完全打垮了国民党守卫者,而且使他们丧失了士气。当他们于l909 年l 月最后包围北京之后,国民党司令官决定同他的所有军队一块投降,后来他在新政权中担任了一个受信任的职务。
当毛泽东进入北京时,他的军队乘坐着美国的载重车,前面由美制坦克开路。美国供给蒋介石军火时,都附带有专门的军事顾问。但是蒋接受他们的一面,而不接受另一面。他们劝告他不要过于拉长战线,但他硬要拉长战线。他们劝他使用他的飞机和坦克,而不要把它们囤积起来作为火器的象征,但他不这样做。他们也劝告他,让地方指挥官决定各种战术性问题,但是这个委员长坚持要扮演委员长的角色,把命令下达到师为止。也许蒋介石知道他的师长们比他更蠢笨,但是他自己坐在南京,缺乏足够的情报来掌握战场的实况。毕竟他是一个军人政客出身,而不是地道的指挥官出身。他的将军们尽管不够精明,但是必须忠诚于他。有时似乎确实是因为他们不精明所以才忠诚于他的。归根到底,这个内战必须在农村打,而中共的动员结果既得到情报的方便,又得到后勤的支持。这样1949 年在南京以北的内战高潮淮海战役中,国民党的装甲兵团本来保留做最后决战用的,都被像邓小平那样的党的领导人动员的千百万农民挖掘的坦克陷阱所包围了。
美国人在投人大量资金用于军事训练和装备之后,对其结果庆恶不堪。幸运的是:马歇尔将军在日本投降后以调停者身份在重庆和南京花去一年时间消饵内战。他知道结局如何,所以当他回到美国在1947 年就任国务卿时,他就制止了美国采取平息中国革命的行功。美国的供应还继续着,但派往华北防阻苏联的海军陆战队却撤回了。中共后来利用俄国人在满洲收缴的日本武器和从投降的蒋介石军队手中得到的美式装备,打赢了这场战争。
1949 年没有一个人能否认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公公正正地征服了中国。
回顾美国在20 世纪4O 年代的对华政策,首先应提到的是美国对于中国形势的严重无知。美国人所特别重视的是同国民党的官方接触和他们自己在中国的战争后勤问题。他们已经觉察到国民党的糟糕,但不大了解详情。至于中共方面的情况,对美国人几乎是完全的空白。那几个到过延安的观察家,对于中共的乐观精神和决心是有感觉的。但是在华北除很少几个新闻记者外,没有美国观察家,而那几个新闻记者的观察也是很有限的,,结果是中共的力量完全被低估了。在19 48年,美国的拈计是国民党不能打败中共,但是中共也不能打败国民党。这种着法,表现出对中国的实际完全没有理解。
在这之外,还得加上美国先人为主的反共产主义的偏见。这在欧洲本是一个实力政治问题。但是在中国,这主要是由于美国人对于极权主义的厌恶情绪而来的。这种厌恶情绪也是驱使美国对纳粹作战的因素。美国公众在这种稀里糊涂的情势中,大多数人甚至没有意识到中国正在进行一场在过去历史中有深深根基、并对未来起着旋转乾坤作用的革命。很少有一个国家保持美国这样的姿态― 毫无作为。
美国人只在一个小小的地区似乎做了正确的事,这就是帮助台湾的发展。国民党1949 年失败后逃亡到这个岛上,把不愿意与中共同命运的中华民国自由派领导者收拢起来。虽然国民党政权中军阀派在1947 年2 月就开始屠杀了台湾的一些中国优秀人士,但自那以后,中国的自由派倒是有了一个发展的机会。现在我们只能提一下那些结果和助成结果的因素,例如台湾的一次真正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l948年美国国会拨款在中美农村建设联合委员会下面的经济技术改进措施。后来又有很多具体因素逐步促进了工业化和出口贸易。首先是日本的殖民主义在地方秩序和公共卫生、铁路交通等方面留下令人满意的成绩,还有识字教育(但没有发展高等教育)和提高生产的农民协会。其次是美国经济援助和(1954 年以后)军事同盟。第三是大陆逃亡来的一些有才能的难民集中在一个人口并不过剩的地方,发挥了他们的才智。第四是国民党在蒋介石之下自我改造,同台湾中国人在商业和政府管理方面逐渐合作。国民党在台湾修改了原来资源委员会企图实行的带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对工业控制的计划。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因素也有关系,例如父年代和印年代的冷战等。
国民党政府残存于离大陆100 英里以外的台湾当然有损于中共号称自己为全中国的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的事实上的独立是不可能被承认的,尤其在国民党为挽回面子宣称要反攻大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可以说台湾的自治直到今天仍使中国内战处于一个相持局面。历史学家对于国民党在中国的所作所为,运用了中国自由派和中共宣传家的大量批评,他们大大地宣扬了中国自由派的支持,同时也贬斥了所有国民党的腐败和践踏人权的暴行。事实上国民党是用两条腿走路,不幸走的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一条走向现代化,另一条则走向反动方向。这样,国民党统治的弊端就可以见之于部分独立的报章和外国新闻记者的实录,而不掌握全部政权的秘密警察常常又往有关他们的肮脏记录上添了几笔。虽然极权主义在蒋介石统治下得到了积极分子的支持,但是他们没有能够统驭全中国,不像中共的极权主义在得到政权之后所能做的那样。结果是:国民党和中共作为政府的形象来说,根据的资料不同,实在难以比较。举例说吧,中共的实际情况,外界当时一般是不知道的。
第四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85年
15 创造新的国家
我们一旦论及1949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中国的学术著作,就从历史的研究显著地转变为社会科学的研究了。中国变成共产主义国家这件事,促使西方花出巨大力量来了解这个新的敌人。采用的方法是多学科领域交插的研究。这件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已经开始,为此动员了一切有关领域的学术人才,从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以至于社会心理学来了解这个敌人。冷战引起了对苏联的类似研究。在1957 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由联邦政府拨款,加上福特和其他基金会的资助,付出长达10 年的努力,动员各主要学科从事中国的研究,结果是出现了新的局面。
社会科学家都喜欢研究宇宙的各种现象,因此自然爱把各国之间的问题加以比较。关于中国,他们有几十上百个新问题要问。经过30 年的培养、训练、实地考察和艰苦工作之后,我们现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知道的,比关于中国历史的任何较早时期都多了。为了实现我们的目的,社会科学对事件的分析,多于单纯的叙述。虽然“现代史”中已经充满社会科学的分析,但是还没有掌握大量的研究证据。结果是本书的最后几章所反映的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大量成果,这是任何个人都做不到的。因此我建议读者仔细看看本书附录的《 剑桥中国历史》 第14 卷和第15卷目录表。本书下面叙述的各章就是得益于那些权威的论著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我做了许多中国过去历史的引证,那是希望借此鼓励现在已经在进行的社会科学与历史的杂交。为减少混乱,我在最后几章中加了几个副标题。
为了对中国革命的经验有一些概念,我们不得不把l949…1985 年间分成几个时期,又把各个时期分成不同的方面:主题和因素。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那一大堆有名称的事件、单位和人物。它们有的是特有名词,有的是简称,有的是缩写,总之跟2O 世纪3O 年代罗斯福的“新政”时期用过的千奇百怪的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