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山叔,辽东绝对能种水稻,只是南方种两季,我们种一季而已。不过咱们的土地肥沃,一季稻也不会比他们差很多。”
    乔铁山深知张恪不会信口开河,说不定辽东真能种水稻,只是他还有一点糊涂。
    “永贞,你还没有告诉我为啥要拔了这些小苗,和你种水稻有什么关系?”
    “哈哈哈,铁山叔,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冷,粮食生长的时间越来越短,结果谷子都不成熟,我说的没错吧?”
    “嗯,的确如此,老天爷造孽,我们有什么办法?”
    “我们当然有办法,暖房就是咱们和老天爷争时间的关键!”张恪说着,兴奋的挥了挥拳!
    在前世,张恪所在的孤儿院离着农田不远,因此张恪对种田并不陌生。
    小冰河期最大的危害就是气温变低,造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变短,以至于严重减产。因此选择作物就要生长时间短,而且产量还要高。
    其实相比传统的小麦,水稻生长周期更长,只不过水稻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能提前育秧。外面还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农民就已经扣大棚,撒上种子,开始育秧。等到温度差不多了,再把长好的稻苗移栽到水田里,这就是插秧。
    靠着这种办法耕种,水稻比玉米还要早成熟,早收割!
    育秧是中国老祖宗很早就学会的一项手艺,只是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是水育秧。整个育秧期间,秧苗均被水淹没,导致土壤通气状况差,播种后扎根、立苗慢,浮芽、倒苗现象普遍;气候不良时,极易发生严重的闷种倒芽、烂秧,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贻误农时。
    在建国之后,水育秧的方式已经被旱育秧取代,也就是用大棚育秧,可以提前种植,提前插秧,水稻提前成熟5到7天,增产8%以上。
    万恶的小冰河期,时间就是生命!
    几天的差距,就能决定生死成败,想到这些,张恪突然发觉自己仅仅用暖房种反季节蔬菜,满足口腹之欲,简直就是犯罪,就是草菅人命,就是拿治下百姓开玩笑!
    要是用暖房提前育秧,就有可能从老天爷手里抢回宝贵的时间,水稻产量本来就高,只要正常成熟,就再也不用担心挨饿,说不定就找到了和小冰河期对抗的杀手锏!
    粮食是张恪最大的心病,眼见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张恪哪能不欣喜若狂!
    他把自己的想法原原本本和乔铁山他们说了一遍,乔铁山仔细听着。开始还觉得张恪是异想天开,可是他不也在暖房种出了蔬菜吗,说不定这个办法真行。
    “永贞,我看值得一试!”
    有了乔铁山的支持,张恪干劲也上来了。
    “铁山叔,你马上找二十个老农一起帮着育秧,所有的暖房全部腾空,不够我再去征集房子。你们记住了,这是大清堡最大的秘密,有谁走漏出去。别怪我六亲不认!”
    粮食是生死大事,几个人全都牢牢记在心中。
    转过头就忙碌起来,乔铁山找来了老农,立刻整理苗圃。张恪则是让人扛了十几袋子没有去壳的水稻跑到了家中。
    张恪刚院子,就听到有人兴奋的喊他。
    “舅舅,舅舅!”瑶瑶小丫头像是一只蝴蝶扎进了张恪的怀里。
    小丫头还是那么瘦,不过换上了色彩斑斓的彩衣,又穿着粉红色的绣花软缎靴子,配上俊俏的容貌。小丫头粉琢玉砌,别提多可爱了!
    张恪抱着小丫头,狠狠的亲了两口,还有胡茬扎娇嫩的小脸。
    逗得瑶瑶咯咯笑。“舅舅,瑶瑶都想你了,这几天你怎么都不来看瑶瑶啊?”
    “小孩子,别瞎说话!”
    张韵梅起身接过了女儿。责备地说道:“舅舅有正事呢,小孩子别添乱!”
    坐在主位的沈氏却哼了一声:“正事,正事。他们天天都忙!锋儿跟着你到了义州,结果直接就跑去广宁了。恪儿回到家,也不看看我这个当娘的,可是好歹看看小雪,还,还有人家方姑娘。”
    “方姑娘,哪位方姑娘?”张恪一脸错愕,猛地向旁边一看,顿时有个女人高挑清秀的女人缓缓站起来。
    方芸卿!
    张恪总算是想起来了,她正是金万贯要送给何汴的,结果被自己带回了大清堡。这些日子一直忙活着,张恪几乎都把她给忘了。
    看着儿子错愕的模样,沈氏顿时有些生气。
    “恪儿,方姑娘千里迢迢,和你一起回来,你怎么连看人家都不看,真不让娘省心!”
    看老娘的神情,张恪就知道她准是误会了,可是他也没法当众说什么,顿时就僵持下来。
    好在方芸卿缓缓站起,冲着沈氏万福,说道:“老夫人,奴婢就是一个伺候人的下人,张大人能赏奴家一口饭吃,能让奴家住着,奴家就感激不尽!奴婢先告辞了!”
    方芸卿转身离去,身影格外的落寞。
    张恪的心里也有点过意不去,毕竟自己把人带回来了,却没有什么交代,就这么晾着,很不合适!
    “方姑娘,你等等!”
    方芸卿缓缓回头,微微垂首问道:“张大人有什么吩咐!”
    张恪一时也想不起什么,突然说道:“方姑娘,有点活要麻烦大家伙了。我搬了几袋子稻谷回来,你们帮着挑选,我怕男人粗心做不好!”
    方芸卿突然一愣,脸上闪过一丝怪异的笑容。“奴家遵命!”
    沈氏站起身,笑道:“恪儿,有什么活,娘也跟着去,身子骨一天不动弹就难受。”
    小雪、卉儿、张韵梅,就连瑶瑶都跟着,到了后宅的空地。金灿灿的稻谷堆成了小山,沈氏惊讶的皱起了眉头。
    “恪儿,你这是折腾什么啊?”
    “哈哈哈,娘,过几天您就知道了!”
    沈氏她们一头雾水,不过全都照着张恪的话做,仔细的挑选出饱满的稻粒。张恪凭着记忆,把挑出来的稻粒放在水中浸泡,让种子膨胀发芽。然后送到暖房,整齐的摆在苗圃中,每天按时浇水,不停的添加火炉,暖房春意盎然。
    这些种子承载了张恪所有的希望,他几乎就守在了暖房。
    到了第三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张恪睁开朦胧的睡眼,猛然眼前出现一抹娇艳的绿色,瞬间从张恪的眼角涌出了两滴泪!(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欺人太甚
    提着水壶,清水洒在嫩绿的幼苗上,晶莹的水珠欢快的滚动,就仿佛一曲欢快的歌。喝饱了水的稻苗每一刻都在生长,密密麻麻,苗圃瞬间变成了一块绿色的地毯,看得人赏心悦目。
    乔铁山、邓文通,还有不少的老农都站在张恪的身后,把脖子伸得的老长,用力的盯着舍不得眨眼。
    半晌乔铁山猛地拍了一下大腿,兴奋地笑道:“贼老天那么冷,不让在外面种地,我们就在屋里种!等到天暖和了,苗差不多长成了,就能插秧了。真是厉害,太厉害了!”
    张恪也笑着微笑着点头,乔铁山说出了暖房育秧的精髓,就是从老天手里抢时间。
    身后的老农看到了幼苗,心里一下子涌出了亮光,他们种了这么多年地,虽然弄不懂小冰河期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一清二楚,就是因为天冷的早了,粮食没来得及成熟就被冻死了。
    有了提前育秧的技术,就不会减产,也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农民生来不就是种地的吗,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少农民的梦想,要不是实在是产量太低,他们怎么会宁可做工,也不去种田!
    一想到生活重新有了希望,大家伙一边哭一边笑,一群老小孩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不过就在大家都欢天喜地的时候,老汉刘守玉突然痛苦的摇摇头,蹲在了门框,吧嗒吧嗒掉眼泪。
    乔铁山看到了老汉的异样,急忙走了过来,不快的拍了拍刘守玉的肩头。
    “老刘,你怎么回事,多好的事情,哭什么?”
    刘守玉重重叹口气。痛苦地说道:“乔爷,暖房再好,可是我们用不起啊!”
    他这一句话就像是一盆冷水,泼在了兴冲冲的众人头上!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暖房虽然好,可是花费更惊人。尤其是没有后世廉价的塑料薄膜,除了在中午开窗通风之外,其余时间全都要烧火增温,光是燃料这一项,就不是赤贫的百姓能够承受的。
    尤其是建筑暖房也需要砖瓦木料。在场的几个老农低头一算,全都摇头,这玩意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有点遥远。
    乔铁山也默默的算了一下,建一栋五丈长,两仗宽的暖房,用砖瓦木料,至少要三两银子,保暖的燃料算起来。也有五两出头,加上人工少说十两银子!
    就按平均亩产一石来算,三十亩地,也就产粮三十石。扣去口粮和田赋,老百姓能剩下十两银子就不错了。
    这还是因为张恪减轻了田赋的原因,要不然老百姓一年下来,搞不好还要靠着借钱活着。
    另外育秧也可能因为照顾不周失败。到了那时候,恐怕一家人就只有喝卤水寻短见了!
    刘守玉颤颤哆嗦的站起身,苦笑道:“大人。您一心为了大家伙好,小老儿都看在眼里,可是都怪我们,实在是,是没有福气!”
    眼看着希望就在眼前,可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谁能不心痛啊!这些老农互相看了看,大家伙掰着手指算算,可是无论怎么算,他们也承受不住!
    邓文通眉头皱了皱,试探着问道:“二弟,百姓们承受不了,咱们能不能帮忙?”
    张恪还在盘算着,乔铁山却摇摇头。
    “恐怕不成,咱们花钱地方太多,要练兵,要造武器,还要修缮城池,偏偏朝廷又不给银子,我们的钱都是剿匪得来的,可是总不能天天剿匪,银子要省着用。再说了,从外面购买粮食也不过一两多银子,要是花费太多,也不值得!”
    乔铁山的话给在场的众人又罩上了一层更浓重的阴云,看来暖房这种玩意只适合种些鲜花蔬菜,取悦达官显贵,老百姓用不上!
    “张大人,小的们去干活了。”
    老农们身影落寞,转身就要走。
    “慢!”张恪突然摆手,沉声说道:“大家伙等一等,你们先回答我,一亩地秧苗,你们最多能出多少钱?”
    大家伙面面相觑,看了半天,刘守玉咬着牙说道:“大人,种麦子,一亩地种子差不多一钱银子,您说了水稻产量更高,我们愿意花三钱银子!”
    这已经是咬着牙说出来的价格,三钱银子一亩,五亩地就差不多一两银子,这已经超过了太多百姓的极限!
    可是一个暖房差不多能出二十亩地的稻苗,按照十两银子的成本,每亩地的稻苗要八钱银子,中间足足差了五钱!!
    一亩地如此,一千亩,一万亩,十万亩……
    天文数字啊!
    光是一个种子,张恪把所有存银都搭进去,也未必能填的了这个窟窿!
    乔铁山咳嗽了一声,说道:“永贞,你别勉强了,或许老天爷开恩,今年就是风调雨顺的好年头呢!”
    张恪心里头暗暗苦笑,老天爷才不会轻易放过可怜的百姓呢,这只是一个开头,更糟的日子还在后面。
    “铁山叔,种水稻的主意我是不会改了,暖房育秧也是必须的,我们现在就要商量一个大家伙都能接受的办法!”
    张恪突然眼前一亮,笑道:“暖房最大的一项花费就是燃料,只要能把这个费用降下来,一切都好办了!”
    “这,这怎么降?”乔铁山一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