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恪急忙转身,有家人领着,直接到了书房。稳了稳心绪,迈步走进去。一个背影正坐在太师椅上,翻着书,用心看着。
    “恩师!”
    张恪轻轻叫道,洪敷敎如梦方醒,急忙把书放下。
    “呵呵呵,永贞,燕尔新婚,为师来的鲁莽,你可不要怪罪啊!”
    几个月不见,洪敷敎显得苍老许多,鬓角竟然有了白发,鱼尾纹也遮掩不住了。看到这里,张恪心里发酸。
    “恩师,您老了!”
    “宦海沉浮,最熬心血,每日殚精竭虑,怎么能不老啊!不过以后就好了,为师有清闲日子了。”
    张恪一听这话不对,眼睛瞪得老大:“恩师,您不当官了?”
    “永贞,难道你不知道吗?”
    张恪羞愧地挠挠头,说道:“实不相瞒,弟子这些天一直晕乎乎的,就连昨天拜天地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磕头的!”
    “哈哈哈,大喜的日子本不该说这些破事,可是为师觉得不能不告诉你,让你也有个提防。”
    说到正事,洪敷敎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洪敷敎靠着查办张峰的案子起家,迅速升到辽东巡抚的职务。对一个三甲进士来说,如此快的成为封疆大吏,绝对是一个异数。
    正因为如此,洪敷敎越发谨慎小心,宁可苦点累点,也要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经过他的整治,辽东诸军的战斗力提升很大,修筑城堡六十余座,整饬兵器粮饷无数。招募百姓,垦荒屯田,抽取壮丁,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
    不过……洪老夫子唯一错误的就是和上峰——经略袁应泰顶了牛。
    袁应泰一到辽东,处处更改熊廷弼的做法,待人宽厚,招募蒙古流民。积极准备反扑……
    洪敷敎早就和张恪沟通多少次,熊廷弼的严防死守的策略是没错,总体上明军精锐耗尽,财政困难,能守住局势就不错了……
    当然,熊廷弼仅仅能做到防守而已,张恪和洪敷敎还主张练新兵,造火器,提升野战能力。
    说白了,张恪和熊廷弼的差别就在于积极防守还是消极防守……而袁经略来了倒好。直接要改变成进攻了。
    天长日久,洪敷敎和袁应泰的矛盾越来越多。尤其是广宁大捷之后,矛盾完全公开化。
    袁应泰宣称广宁以弱旅胜强敌,辽沈有十五万精兵,靡费巨万,却不能稍有进取,有负皇恩。
    恰巧老奴因为死了儿子,不时骚扰,拿明军出气。袁应泰一心主战。甚至为此弹劾洪敷敎,指责他畏敌避战,抱残守缺,不思恢复。致使事权不一,军心浮动。而且还把张恪搬了出来,说洪敷敎一心给弟子立功的机会,因此才阻挠反攻老奴!
    “恩师。都怪弟子连累了老师。”
    “哈哈哈,永贞,说起来为师还要沾你的光。此次调我回京,出任国子监祭酒,那可是小九卿之一,清贵之极,比起在边地顶风冒雪好上了万倍。”
    嘴上这么说,巡抚可是封疆大吏,执掌杀伐,国子监祭酒不过是教书匠,两者天差地别,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张恪想到这里,越发愤怒。
    “哼,敢趁着结婚,暗算恩师,弟子绝不会放过他们,不就是袁应泰吗,阁老尚书我都扳倒了,还在乎他!”
    “别胡来!”
    洪敷敎狠狠瞪了张恪一眼,不悦地说道:“永贞,朝廷大事岂是意气之争!今天你斗我,明天我斗你,永无休止,老奴岂不是唾手可得辽东!”
    张恪不敢和老师顶嘴,只能叹道:“恩师,没有您撑着,弟子怕辽东同样保不住。”
    洪敷敎没有驳张恪,而是叹口气,呆呆看着窗外。
    “永贞,你猜何人替了老夫的位置?你和她还有一面之缘。”
    “何人,难道是他?”张恪顿时豁然站起,口干舌燥,傻愣愣地问道:“恩师,不会是杨涟去了吧?”
    “聪明。”洪敷敎苦笑道:“听说你小子摆了杨涟一道,他觉得愧对东林,正巧我和袁应泰的官司打到了内阁,叶向高就把我调到了京里,让杨涟接了辽东巡抚。”
    张恪这才恍然大悟,如果洪敷敎被斗倒了,这种事情魏忠贤一定会告诉自己的,可是眼下把杨涟换到了辽东,等于是去除东林一战将。让洪敷敎进京,又壮大了反东林的势力,算起来还是有赚头的……
    袁应泰激进,杨涟比他激进一万倍,这两位凑到一起,辽沈算是棺材板钉钉子,除非诈尸,万无幸理了!
    “唉,我这个婚结的真不是时候!”
    “这叫什么话,婚姻大事那是一辈子的,你小子投笔从戎,以后生出儿子可要送到为师手上,我好好调教一番,保证让他高中状元。”
    八字没一撇,洪敷敎就琢磨着当师公了,张恪也真是无语了。
    “恩师,眼下必须做最坏打算了,辽沈一旦失守,必须守住广宁、锦州、义州。不然建奴直叩山海关,京城一日三惊,后果不堪设想。”
    洪敷敎听张恪一说,脸色大变。
    “看来还是为师低估了危险,日后怕是永贞你就要顶在一线了。对了……”洪敷敎突然笑道:“永贞,你桌案上的这本《几何原本》是从哪里来的?”
    “是弟子在京城的时候买的,此书当中的数理知识自成一系,比起我大明还要高明,行军打仗,制造军火都离不开。”
    洪敷敎微微一笑:“永贞,此书为师倒是知道一二,编著的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另外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也参与其中,这个孙元化可是火器的专家。”
    张恪比起洪敷敎还了解孙元化,那可是堪称明末火器第一人,早就有心招揽。
    “永贞,孙元化可算是东林的人,想拉拢他可不容易!”洪敷敎眨眨眼睛,似乎给徒弟出难题。

第二百三十八章 川军来了
    火器是义州兵致胜的法宝,张恪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此次从京城回来,他还讨了二十名大匠,充实作坊。
    不过这些大匠做东西一流,但是个个敝帚自珍,抠门得很。而且他们多数是祖传的手艺,根本不识字,技术交流非常困难,更别提分工管理。规模小的时候,张恪交代一番,再有人督促也就没问题了。
    可是眼下要大扩军,火铳要成千上万地制造,没有一个懂行的技术官僚盯着,是绝对不行的。
    偏偏拜八股科举所赐,大明读书人都盯着圣人的微言大义,懂“奇技淫巧”的实在是不多,孙元化和他的老师徐光启都是读书人的异数,而且这两位还和西洋人关系不错,正好能来个东西合璧,到时候屠杀野猪皮更事半功倍了。
    看来孙元化是必须拉过来,不管付出多少代价!
    “恩师,您知道孙元化如今何处吗?”
    “听说在京城!”洪敷敎摇头说道:“孙元化受他师父的影响,要什么洗澡入教。说起来夷人也的确野蛮,形同走兽,怕是一辈子就入教那一天洗澡,可悲可叹啊!”
    听着老师把“洗礼”当成了洗澡,张恪强忍着没笑出来。其实这也是大明士大夫的普遍看法吧,洋人就是化外蛮夷,殊不知长相怪异的蛮夷已经满世界跑,把中央帝国渐渐甩到了后面……
    张恪顾不得感叹什么,脑筋转了转,笑道:“恩师,弟子和东林已经闹翻了,想要招揽孙元化绝不容易。您看这样吧,让我姐夫邓文通跟着您一起进京,想办法接近孙元化,甚至还有西夷。我不管他们洗不洗澡。只要能造出好武器,味再大我也认了!”
    张恪说着自己也忍不住笑了,洪敷敎却一脸的凝重。
    “永贞,你姐夫不是秀才吗?留在身边帮着整理文书,出出主意也好,招揽孙元化的事,为师帮着想办法就是了。”
    “弟子多谢恩师美意。”张恪笑道:“招揽孙元化只是目的之一,弟子想让姐夫参加秋闱,最好能考上进士,入朝为官。不光是姐夫。凡是辽东有才华有志于科举的,我都想让他们参加考试。”
    从古至今都是讲究乡愿的,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士人自然抱成一团,形成一股以地域为纽带的势力集团,比如晋党,闽党,浙党……
    “永贞,你是想培植自己的势力!”洪敷敎眯缝着老眼,意味深长地叹道:“历来都是南方文教昌盛。人才辈出,北方被稳稳压了一头。辽东更是苦寒之地,能从科举走出去的无非大猫小猫两三只。想要形成气候,怕是难于上青天!”
    “不管多难。都要走这一步”张恪坚定地说道。
    “看来永贞是打定主意了,只怕为师看不到辽党成形的时候了。”
    “老师不必气馁。”张恪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芒,笑道:“如今东林党独大,圣上又年幼。只能倚重内廷,重用宦官打击东林,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永贞。你想借助内廷的力量,让咱们的人中进士?”洪敷敎徐徐说道:“你就不怕被打成阉党吗?”
    张恪咬牙说道:“阉党也比坐以待毙好,朝廷没人帮着咱们说话,辽东的局早晚都会毁在一帮瞎指挥的外行手里!”
    “说的有理,不过……想结成一党,可是需要时间的。今年参加秋闱,如果顺利,天启二年考中进士,要想有所作为,怕是十年之后了!”
    洪敷敎说的还是最乐观估计,显然他对张恪的计划不以为然。
    “恩师,您老说的固然是正理,可是我们手上有三个有利条件。第一内廷会帮着我们,如今的厂公魏忠贤虽然目不识丁,但是有手段,有韬略。明年的科举他一定不会放过,到时候紧跟着老魏,至少能分到一些汤汤水水;第二弟子身在辽东,只要多打胜仗,多分配功劳,咱们的人就能扶摇直上;再有……”
    张恪神色变得古怪起来,嘿嘿笑道:“我们还能学东林党啊!他们快速崛起,不就是李三才管着两淮,能捞到钱吗!弟子手上也有来钱的路子,把银子砸下去,有钱能使鬼推磨,我就不信聚集不了一股势力!”
    “你这是结党营私啊!”
    洪敷敎瞬间瞪眼了眼睛,历代最忌讳的就是结党,他也被自己徒弟的胆大包天给吓得嘴巴老大,痴呆呆,一语不发……
    “恩师,您老若是怀疑,就当弟子没说过吧!”张恪沮丧地说道。
    “就你胆子大,为师好歹领兵一年多,是胆小鬼吗?”洪敷敎叹道:“虽然结党营私,非君子所为,可是朝廷局势若此,也不得不徐图自保之法。不过……”
    洪敷敎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凝重地说道:“永贞,此等大事只能润物细无声,缓缓作为。也许是天意,为师此番进京出任国子监祭酒,正好能笼络一班年轻士子。只要科举再有所斩获,兴许真能形成一股力量。”
    就在张恪提出想法之后,洪敷敎就仔细盘算过了,未来的“辽东”主要力量还在军队,还要靠着张恪,文官不过是从旁协助,通风报信而已,并不需要像东林、浙党、齐党那样遍布朝野……
    相比那些朋党,辽党在军队上有力量,内廷和锦衣卫也有帮手,发展潜力相当惊人……谁也不甘心被踩到脚下。要不是东林党势力庞大,杨涟又凭什么取代他辽东巡抚的位置。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此事为师做了!”
    洪敷敎一锤定音,张恪提到嗓子眼的心放下了。
    和洪敷敎商量妥当之后,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也就有了,张恪在关外全力经营军队,捞取足够财富。洪敷敎和邓文通入京,经营文官这一块,这就叫做两条腿走路,共同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