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化贞接到赏赐的第三天,就动身前去义州,可是到了义州,张恪竟然不在,是杜擎接待了他。
    “中丞大人,少保去了锦州了。他临走的时候说你要是着急,也可以去锦州看看!”
    锦州?能有什么事情……
    “莫不是粮食来了!”
    杜擎微微得意地笑道:“虽然大人没说,不过我猜着差不离,朝鲜那些棒槌怎么斗得过少保啊。”
    “嗯!我还真来着了。这就去锦州,几十万人都等着粮食救命呢,永贞千万别让大家伙失望啊!”
    王化贞满怀着希望,立刻带着随从跑到了锦州松山卫。在他们的面前就是茫茫的大海。码头上工人往来不断,数十艘高大的海船停在海湾之中,高大的桅杆矗立在海风中。
    看到这一幕。王化贞激动,期盼,担忧,五味杂陈,仿佛回到了洞房花烛的晚上。
    “越老越没出息了!”王化贞揉了揉发酸的鼻子头,催动战马到了码头。迎面正好来了一大队的马车,沉甸甸的粮食压在车上,走过之处留下深深的车辙。赶车的老汉黑红的脸膛,堆满了笑容,马鞭高举,用力地挥动着。
    “车老板,粮食怎么样?”
    老汉伸出了大拇指,嘿嘿笑道:“好着呢,俺看比起江南的粳米还好!”
    “不要吹牛啊!”王化贞笑道:“朝鲜蛮夷之地,他们的粮食能比江南的还好?我可不信!”
    “世伯,您还是信了吧!”
    王化贞猛地回头,来的人正是张恪,他一身短打,穿的和力巴差不多,肩头披着垫子,看样子准是亲手搬运来的。
    “哈哈哈,永贞,我来讨救命粮了,要是再没有粮食,就要断顿了!”
    张恪拉着王化贞到了一棵大杨树下面,硕大的树冠遮住了火辣的太阳。从人送来了两碗绿豆汤,他们都一饮而尽。
    “舒服啊!”张恪笑道:“世伯,朝鲜的水稻和辽东差不多,都是一季稻,生长周期长,养分足,论起口感,的确要比江南的粳米好吃很多,您要是不信,咱们中午就吃朝鲜的大米!”
    “永贞说了,我自然相信!”王化贞笑道:“以往都觉着天朝占了最好的地方,产出什么都是好的。就拿丝绸和瓷器来说,西洋人都趋之如骛,不惜重金。真没有想到,海外藩国也有可称道的地方?”
    站在高处太久了,就会让人放松懈怠。
    大明的富庶更是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士人们宁愿把精力放在两千多年前,一个失意老头的微言大义上,也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变化,不得不说是天朝的悲哀!
    “世伯,要说起来天朝的位置自然是好的,可是也不是处处都好,比如天朝缺少金银,可是西洋海外就盛产金银,离我们不远的倭国更是金银成山,钱多到了令人发指!”
    王化贞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问道:“永贞,你不是开玩笑吧?倭国要是盛产金银,他们怎么会不惜漂洋过海,跑到大明当强盗?难道他们天生下贱,在家里过安生日子不好?”
    看来王大人对海外是一无所知啊,张恪索性就给王化贞讲起了他的海上生意经。
    ……
    张恪眼下拥有海船超过三百艘,当然良莠不齐,远渡重洋肯定不行,不过跑跑朝鲜日本商路足够用了。
    这些船只载着辽东等地生产的土布瓷器,草原的皮毛药材,从锦州出发,先去朝鲜把商品换成金银。然后船队继续前行,到日本的九州岛。把剩余的商品卖给当地的华侨——为什么不卖给日本人——当然不是讨厌日本人,而是海商的约定。
    明末的日本九州岛,聚集差不多两三万中国侨民,其中以商人居多,甚至有些大海商甚至有自己的船队武装,在西洋人中名声大震。
    比如此时的李旦和颜思齐,还包括日后的郑芝龙!
    说来好笑,明朝国内对这些海商几乎一无所知,简单的把他们看成背井离乡的海寇。张恪当初给万历献策的时候就提到了李旦,在老太监陈炬的策划之下,给李旦请了六品官,准许他回国探亲。
    双方达成了协议,李旦他们协助大明官方在日本兑换金银, 牟取暴利。为了保护他们原有的商路和市场,只准官船携带少量的商品,而且还必须转卖给他们,不能和日本人直接贸易。
    当然买东西还只是小钱而已,真正暴利是金银买卖。日本国内金价极低,且幕府和藩阀价差极大,仿佛两个国度一般。
    按照张恪的设计,船队先拿着银子去盛产金矿的地方换金子,这一手交易至少能赚五成。然后拿着换来的金子去幕府兑换成银子,由于幕府和大明金银汇价看起,又能赚三成。
    用赚来的银子买通九州岛的藩阀,借助他们的力量,继续倒买倒卖,一百万两银子,不出几个月,就变成三百万。
    赚得钵满盆满的大明船队扬帆回国,李旦等人提供贴心的海上保护,大家雨露均沾,都有好处。唯独给日本人造成了金银外流,收入锐减的可怕结果。幕府为了弥补亏空,不得不向底层百姓征收更多的税赋。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不用动一刀一兵,就能让好不容易从战国走出来的日本重新回到战国时代!
    王化贞听得眼珠子几乎掉下来,他实在是不敢相信,简单的倒卖金银,竟然有如此杀伤力!
    说诸葛亮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就是近乎妖人的级别。张恪翻手之间,能让一个国家陷入混乱,比起诸葛亮还要厉害三分,这小子简直就是怪胎!
    “哈哈哈,世伯,贸易的厉害还不止如此呢!我打通了朝鲜的关节,他们同意用粮食换火铳。如此一来,我们拿着从日本弄来的金银,去朝鲜换成粮食,再运回国内。朝鲜呢,他们粮食少了,金银多了,势必造成粮价飞涨,豪商巨贾吃得满嘴流油,底层的百姓却买不起粮食,日后生死也就恰在大明的手里了!”
    把两个国家玩弄在鼓掌之中,爽快!比起杀了上万鞑子还要爽快!
    “世伯,您可以觉得如此行径卑鄙无耻,可是一次贸易,就从日本弄回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从朝鲜弄回三十万石粳米,五十万石小麦,足够咱们辽东难民吃大半年的!仁义礼智信那一套是给自己百姓的,不是给番邦外国的!”
    王化贞身为牧守一方的大员,哪里不知道银子和粮食的宝贵,不祸害自己百姓,不从豪商世家嘴里夺肉吃,至于海外……管他去死!
    正在谈论之间,突然有人从大路上跑过来,一面跑和一面大喊:“成了,成了,真的成了!”
    疯子怎么跑到这儿来了?王化贞沉着脸说道:“还不快打发走了,我还要和张大人好好谈谈。”
    “慢!”
    张恪伸手拦住了王化贞,笑道:“世伯,这个人可不是疯子,他准是送好消息来了!”
    “孙先生,有成果了吗?”
    孙元化蓬头垢面,大声笑道:“没错,大人请看,你要的燧发枪做好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无耻之尤
    火绳枪有很多的弊端,比如风大会吹奏火门里的火药,下雨会淋湿火绳。更要命的是开战之前,必须提前点燃长长的火绳,费时费力。交战之时,双方高度紧张,越是繁杂的操作,就越容易出错。
    正因为如此,张恪对建奴的骑兵始终忌惮三分。
    可是有了燧发枪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随时都可发射,速度大大提升。就算是在野地遇到了建奴骑兵,也可以从容应付,绝对能让战斗力飙升!
    孙元化的确是人才,这么快就能弄出燧发枪,简直让张恪喜出望外。
    “孙先生,快拿来我看看!”
    从孙元化手里接过短短的火铳,放在手里仔细端详,果然火门变成了击发装置,扣动扳机,就有火花闪动。
    张恪越看越高兴,大叫道:“还不快去拿火药来!”
    “嘿嘿,张大人,我这早就准备了。”孙元化拿出了一个竹筒,打开之后,里面是细腻均匀的颗粒火药。
    张恪动作麻利,装填好了火药,塞进去一颗弹丸,抬起手对准二十步左右的一颗柳树。动作如同行云流水,清脆的声音响起,柳树被打得木屑满天飞,露出了森白的树干。
    “真是好火铳!”
    张恪满意地点点头,他估算了一下,使用燧发枪,射击速度可以提升一倍!这是何等吓人的数字,绵密的子弹可以把任何一支奇兵轰成渣滓。
    而且没了麻烦的火绳,训练士兵的速度也会大大提升。
    半年前还是田里干活的农村小子,半年后就能成为堪比射箭手的战场雄兵!半年顶得上一辈子的苦训,狗屁骑射只会变得一钱不值!
    就连王化贞都看出了燧发枪的优势,垂涎地盯着火铳。
    “永贞。你可不能小气,少说要给广宁三五百支,不然我可不答应。”
    连王化贞都忍不住想抢了,足见燧发枪的吸引力。不过没等张恪答应,孙元化就已经把脑袋摇晃的像是拨浪鼓。
    “门都没有,在下刚刚做出了三支,其中两支的弹簧都坏了,这是唯一合格的!”
    “很难做吗?”王化贞疑惑道。
    “非常难!”孙元化坚定地点头,其实看他的德行也能猜得出来,这段日子付出了多少的艰辛。
    “孙先生。带我们去作坊看看,有难处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孙元化点头,立刻领着他们前往位于锦州的作坊。
    最初武器生产都放在了大清堡,不过锦州原本就有冶铁作坊,匠户众多。张恪也存心考校一下孙元化的能力,并没有直接把他安排到大清堡,而是让他在锦州试制火铳。
    孙元化学习西学多年,也接触大量的火铳火炮,他本以为制作并不困难。可是刚起步就遇到了麻烦。
    燧发枪和火绳枪的机构大体一样,难点就在击发装置上,要用弹性足够的零件蓄力,叩响扳机之后。快速撞击燧石,产生火花引爆火药。
    孙元化想了很多种东西,全都不行,最后他把目光放在了西洋座钟上面。里面正好有弹簧。
    想到了容易,可是西洋座钟可是稀罕物,传教士带来的有限。每一个少说也要上千两银子,买下座钟,只为了里面的弹簧,多大的败家子也不会这么干!
    可是没有弹簧,燧发枪就别想弄出来。
    孙元化急得来回乱转,他只好试着向张恪汇报,过了十天,五座崭新的座钟放在了他的面前,随便用吧!
    孙元化是万万想不到张恪会如此大方,他顿时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叹,以往对张恪的偏见也降低了很多。
    忙活了一个多月,试验坏了两个弹簧,做出三支火铳,又有两支打了几枪就坏了,最后只剩下一支成品。
    说起经过,孙元化脸上发烧,那五座精美的座钟就堆在角落里,缺少了弹簧,再也没法走了。王化贞看得都咋舌,光是座钟就要几千两银子,也就是张恪这个败家子,换成别的是下不去狠心的!
    果然,张恪毫不在乎,笑道:“做出就好,一杆燧发枪的价钱可不是区区几个座钟能衡量的!”
    此话一出,孙元化倍感知音。
    “不过……以后每支火铳都要拆一个座钟,恐怕谁都受不了!”张恪叹道:“座钟是西夷制作的,也就是说他们能造弹簧,而天朝造不了,这是我们最大的耻辱!假使若干年后,西夷的后代拿着燧发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