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辽东钉子户-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如怎样?”张恪突然像是暴怒的狮子,大喝断喝一声,吓得毛一鹭一缩脖子。
    “不如请,请国公爷决断,下官没有意见。”
    “哼!”张恪哼了一声,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没有人敢和他对视,一个个深深低下了头。
    “今天是正式开海的吉日,本爵在这里定一条铁律,我大明是天朝上国,每个子民都是无价之宝,严禁卖与外人!别说是亲王的奴仆,就算是他们的亲王来了,也绝对不行!”
    “你们所有办差的人都把胸膛给本爵挺起来,这是大明的地盘,天朝热情好客不假,可是对待恶客从来不会手软。来人!”
    “是!”
    顿时涌出来十几个士兵,拱手行礼。
    张恪一指大胡子,说道:“把他叉出去,戴枷三天示众,以儆效尤!告诉所有的夷人商贾,我的地盘我做主。谁敢坏了大明的规矩,绝不姑息!带走!”
    士兵们不由分说,将大胡子拖到了外面,立刻上了八十斤的大枷,任凭他如何哀嚎,都没有一点作用。在众目睽睽之下,仿佛一个小丑,被人指指点点。
    “我等拜谢国公爷天恩!”
    就在大胡子被拖走的一刹那,那些个女孩子纷纷拜倒在地,泣不成声。
    “你们都起来吧。以后遇到敢骚扰你们的,立刻招呼卫兵,不用客气。”
    “是,奴家记住了!”
    处理了此事,张恪继续饶有兴趣的往里面走,看着各个省份的商品,不时点头称赞。他的身后王体乾却眉头紧锁,一脸的愁云。
    “国公爷,您爱民如子。天下皆知,可是咱家以为是不是不该太过了?”
    “王公公,你是觉得本爵处理的过分啦?”
    “不敢不敢,只是咱家觉着刚刚开业的好时候。远来是客,教训几句就可以了,何必放在外面示众。要是其他夷人看到了,岂不会兔死狐悲。到时候都不来市舶司,岂不是损失太大了?为了一个女人,不值得啊!”
    张恪回头看了看。随行的众人都露出了赞同的神情,顿时没来由的一阵火气。中原王朝一直以来,对待四夷都算是宽厚,每次朝贡团带着一点土特产,就换回去一堆金银丝绸,价值几倍之多,弄得很多小国把朝贡当成生意做。更加可恨的是朝贡团一路上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祸害无数老百姓。
    可是沿途官员都因为远来是客,睁一眼闭一只眼,宁可让自己的百姓吃亏,也不敢为难外人,让夷人气焰更加嚣张。甚至在嘉靖二年,发生了日本两拨朝贡团大打出手,结果杀了大明的官员,抢掠沿途百姓的争贡闹剧。
    而更加可悲的是堂堂天朝,竟然不去惩罚闹事的日本人,反而认为乱子是因为市舶司而起,竟然停了市舶司,最后倭乱越来越大,绵延整个嘉靖朝,要不是有戚继光等一干名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平定倭寇呢!
    “诸位,市舶司能吸引夷人前来,靠的是我大明丰饶的物产,不是女人!想要获得别人尊重,是做事有理有据有节,不是当烂好人!对于夷人,不能只是施恩,还要高悬利刃,敢犯我大明,虽远必诛!拿出天朝的气魄,不要怕夷人闹事,有万千将士,有亿兆黎庶作为你们的后盾,不要丢了天朝的脸!”
    张恪又说道:“开海之后,就好比房门打开了,清风会进来, 苍蝇蚊子也会进来。有苍蝇蚊子没什么可怕的,打死就是了。要是因为害怕苍蝇蚊子,就把门关上,躲在屋子里不出来,那是缩头乌龟,是窝囊废!”
    说实话,很多大明的官员就是不自信,他们担心海外夷人会借机登陆大明,会不停闹事,让他们不厌其烦。
    如今开海之后,各国商人涌入,不少人心里都存着担忧惶恐。可是经过张恪的几句话,不少人都低下了头,仔细寻思。
    的确,既然自诩天朝,应该是夷人怕我们,为什么我们要怕西洋认!汉唐盛世,万国来朝,那时候的国人有这么卑微怯懦吗!
    以往是朝廷不管用,可是如今呢,有一万二千精锐陆军,有长江水师坐镇,还有强大的义州兵撑腰,放手去做就是了!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拿出点爷们的胆气,别让人瞧扁了!
    想到这里,邓文通,方崇文等人一起站出来,热血沸腾,脸上涨得通红。
    “请国公爷放心,我等定然不卑不亢,对待夷人和我大明子民,全都一视同仁,不管谁犯了王法,绝不姑息,绝不畏缩!”
    “好,说得好,市舶司以往时断时续,就是因为没有规矩,你们必须引以为戒!”
    平辽公惩罚了一个西夷商人,没有重罚,只是戴枷三天而已!可是这个消息却传播得超乎想象,几天之间,就传遍了江南。
    尤其是普通百姓,听到张恪不在乎一百万两的高价,说出大明不卖女人的话,几乎落泪。
    多少年了,历来官员都视百姓为草芥,可以随便戕害。总算是有一个人站了出来,把百姓看得比银子更重!
    难怪那么多士兵愿意替平辽公出生入死,血战沙场,就算是换成大家伙,也不会皱眉头。跟着这样的人,哪怕是战死也值得了!
    东南再度刮起了一股“张恪热”,而伴随着这股热情,江南银行,松江市舶司,苏松等处衙门招聘人员的消息也传开了。
    老百姓不知道别的,可是都知道这是国公爷的产业,能考进去,就是替国公爷办事,一霎时间,报考者无计其数,愣是逼着张恪临时加开了上百个报名点,才算勉强应付热情的百姓。(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三章 刺
    按照张恪的规定,市舶司把关严厉,半个月时间,处罚五个西洋商人,还挫败一次海盗偷袭,砍了十几颗脑袋。
    如此霹雳手段之下,市舶司的生意非但没有收到影响,反而更加兴旺,尤其是西洋商人,更是络绎不绝,甚至连原本大明圈定的福建月港都变得冷清下来,大量商人北上松江,在新成立的上海县大肆圈地,抢占先机。
    所以会如此,道理非常简单,那就是市舶司一视同仁,处置西洋商人的同时,对大明的商人约束同样严格。连续七次处罚以次充好,欺诈顾客的现象,并且将涉案的商人张榜公告。
    这一招可太厉害了,商人讲究的就是信用二字,一旦被人知道有欺诈行为,等于是砸了招牌,基本宣告退出江南的商业。
    如此作为,对所有商人都是强有力的震慑,一边西洋人不敢撒野,一边大明的商人不再欺诈,松江市舶司的交易量成倍疯涨。一个月时间,订单已经突破了二百万,看样子到年底,至少能达到两千万。
    光是关税一项,就有一百万之巨,最重要的会带动作坊发展,增加织工队伍,而工匠又会增加消费,促进经济繁荣。
    保守估计,松江和苏州等地商业税收一年会突破五百万两!!
    一府胜过一国!
    不是亲身参与其中,打死他都不会相信市舶司竟然有如此威力!
    当然市舶司的业务越来越多,需要的人手也在不断激增,必须要有一个高效廉洁的行政团队,才能保证市舶司的平稳发展。
    大量招募人才的工作已经纳入了日程,新任松江知府兼市舶司提举邓文通带着招募人才的细则,找到了张恪。
    “姐夫,这段日子怎么样?”张恪一边啃着桃子,一边含混不清地说道。
    “哎。没法像永贞一样潇洒自在啊!”邓文通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面,笑道:“就是一个字:累!不过累得舒坦,累得有道理!不瞒永贞说,我感觉咱们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只要成功了,必定名留青史,哪怕再累,也心甘情愿啊!”
    “呵呵,姐夫高见,只是你要学会把工作给他们下面的人做。不要怕捅娄子。也不怕出问题。现在刚刚起步,还容易调整。以我的估计,几年时间,市舶司,江南银行的交易量就会达到几亿两,甚至十几亿两,到时候一个小错误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
    张恪说这话可不是信口雌黄,他所处的大航海时代,西方发掘了几乎无限的金银。拥有强悍的购买力。而大明由于海禁,丝绸瓷器的产能一直处在压抑状态。
    市舶司开了一个口子,简直**,西门庆碰上潘金莲。一发不可收拾!
    “姐夫,三五年之内,要锻炼出一支强有力的官僚队伍,可不容易啊!”
    “呵呵呵。永贞,这你就多虑了,大明朝什么都不多。唯独喜欢做官的人不少。江南又是文风鼎盛之地,落魄的秀才童生一大堆,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一窝蜂涌进来。”
    张恪顿时挺直了身体,格外感兴趣,他深信一点,只要用对了人,才是办大事的第一要义。
    他没法长时间留在江南,因此东南必须用绝对心腹,还要胆大心细,能够独当一面。因此陆军给了智勇双全,又绝对忠心耿耿的吴伯岩。水师方面则是给了骄傲不逊,本事出众的明汝新。至于姐夫邓文通更是金融奇才,又有行政经验,这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别管朝廷施展什么手段,都别想把市舶司夺走。
    上面的人安排好了,下面就要招揽足够的办事人员,把所有机构充实起来。
    “姐夫,人才招募重中之重,我赖在江南,迟迟不走,就是想等着招募完成。江南书生虽多,可是一肚子四书五经的腐儒一点用处没有,不光没用,还会坏事,你可要把好关才行!”
    “哈哈哈!永贞,你这是看不起读书人啊,姐夫肚子里也都是四书五经!”
    “你和他们不一样,能看透废两改元,姐夫可是当世大才。”
    “不敢当,不敢当啊!”邓文通脸色严肃,笑道:“江南书生虽然多,也有不少腐儒,可是实干人才更多,只是以往没有发掘而已!”
    邓文通当即把这段日子观察结果向张恪说起来。
    江南文风鼎盛,不说家家读书,差不多一半的家庭都会让孩子念书识字。有几十万,上百万的读书人,可是朝廷会试三年才一次,录取不过三四百人,可谓是九牛一毛。
    不说进士,就连普通的举人,甚至秀才,都是千中选一,万中选一,有人从十几岁,考到孙子都十几岁,也未必靠的是秀才。
    除了一些死心眼的,家庭条件优渥,会一直考下去。大多数人都会给自己留条后路,最常见的就是去私塾教书。
    除此之外,读书人还有学习记账算数,诉讼文书,天文历法,官府公文等等,做账房先生,代理诉讼,帮着选黄道吉日,主持婚丧嫁娶,还有人侥幸考入官府,成为六房小吏。
    还有更为牛叉的,人家不屑于八股取士,满腹经纶,一肚子主意,给官员充当幕僚文胆,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其中佼佼者就是绍兴师爷,那可是名震天下!
    后世总是批判八股文,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八个对偶句吗,就算到了后世高考国考,文章依旧是八股的路数,无他,阅卷容易耳!要不然你写四句诗,别人写八百字文章,怎么平定高低啊?
    在张恪看来,八股取士最大的问题就是录取太少了,白白让大量人才流失,而且写好一篇八股文需要想当高的能力,往往会忽视其他才能,结果就可能录取一堆高分低能的家伙!
    这次江南考试征才,张恪给了指导思想,考试内容从宽从简。而录取人数要尽可能多。先选进来,然后再让他们不停竞争,从中择优培养。
    “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