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清-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一旦失去了速度,就失去了一切!
  那些在烂泥中深一脚浅一脚挣扎的战马,以及马背上的士兵,成了敌人的活靶子。
  麻野义男的骑兵中队是混成旅团的先遣搜索队,按理说,搜索队在遭遇敌军伏击,不应贸然发动强攻,而应就地驻守,等待后援。
  从京城到平壤,骑兵中队转战千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面对小股敌军的抵抗,麻野义男没有理由说服自己停下脚步。
  大部队还陷在骑兵中队身后数公里的烂泥里,麻野义男没有耐心等待那些狼狈不堪的步兵和炮兵。
  在没有火炮支援的情况下,骑兵中队发起了三次冲锋。
  又有两名骑兵中弹落马,包括冲在他前面的一个中尉小队长。
  小队长重重摔在泥地里,又遥遥晃晃挣扎着站了起来。麻野义男来不及收僵,战马狠狠地撞在了小队长的身体上。小队长哼了一声,身体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砸在不远处的水塘里。
  小队长在沉入塘底前的最后一刻,发出一声呼喊:“放弃战马!”
  麻野义男充血的大脑,被这一声呼喊惊醒——陷入泥滩的骑兵不如步兵!
  他迅速跃下了战马,收回战刀,拔出手枪,高喊一声:“下马!”
  冲锋戛然而止,一百多骑兵几乎是同时跳下战马,收刀,举起22式村田连发骑枪,匍匐在烂泥之中。
  身着蓝黑sè军服的rì军士兵,滚进泥沼之中,如同一条条变sè龙,变成了泥黄sè,与遍地的泥泞混在一起。
  麻野中队的骑兵,他们的步战技能,丝毫不逊sè于步兵。
  没有了战马,士兵们迅速依照步兵战术,展开散兵线,依靠泥洼水沟为掩体,交互策应,梯次前进。
  rì本制22式村田式连发骑枪,口径8毫米,枪长0。96米,重3。7公斤,装弹5发,shè程2000米,其xìng能与22式连发步枪相差深远,甚至比不上18式单发步枪。
  然而,在近战当中,骑枪与步枪的xìng能扯平了。
  而且,村田式骑枪携带轻便,cāo作便利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土围子里响起“轰”的一声闷响,冲锋的道路上,泥浆飞溅,混在泥浆中的rì军士兵,举起骑枪,向轰鸣处shè击。
  突围子里的大树上,响起两声惨叫,两个清军士兵栽下了大树。
  麻野义男哑然失笑——发出轰响的,是清军的抬枪。


 第157章 大战前夜

      抬枪是大清国唯一自行设计制造的火器,枪身身长近3米,需要两个人同时cāo作,一个人在前扛起枪管,另一个在后瞄准shè击。抬枪极为笨重,不过,火力倒也强劲,有些类似于枪榴弹。
  然而,现代战争讲究的是速度和机动xìng,在很大程度上,火力要为机动xìng让步。正因为此,rì军为了确保机动xìng,舍弃了野炮改用山炮。
  清军大量装备抬枪,却与这一理论思想背道而驰,为提高火力而舍弃了机动xìng。更为糟糕的是,抬枪的火力也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强大,在平壤、成欢实际战斗中,其装填速度慢的缺点,却是暴露得淋漓尽致。
  抬枪没有阻挡住rì军的冲锋,跳下战马的rì军士兵,立即与泥浆混为一体,马背上的尴尬狼狈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灵活机动的单兵跃进。
  不到十分钟,rì军就推进了两百米,土围子上,守军的面容历历在目。
  这两百米的推进,竟然没有发生一起伤亡,清军面对快速移动目标,shè击准确xìng大为降低。而守在土围子里的清军,却不断有人中枪。
  rì军单兵作战的优势发挥出来了。
  清军的抵抗越来越弱。
  还有五十米,麻野义男拔出了战刀,发出了冲锋的号令。
  五分钟后,麻野义男就站在了土墙上。
  但是,他没有看见一个清兵!
  这支设伏的清兵已经抢先一步撤出了土围子,令麻野义男吃惊的是,他们撤得干净利落,竟然没有扔下阵亡者的尸体!
  这与以前他心目中的清兵截然不同。在汉城、成欢、平壤,清军一旦作战失利,立即就会演变成一场溃败,官兵们争相逃命,没有人去理会阵亡的同伴。
  然而,今天这支敌军,竟然带着同伴的尸体退出了战场!
  这表明,这是一支据有强大凝聚力的军队。
  一支据有凝聚力的军队是可怕的!
  然而,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麻野义男难以想像,清军会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发生实质xìng的变化。
  唯一的解释是,那不是清军!
  但是,麻野义男明明看见,守军的后脑勺上拖着辫子。
  
  从东古里到胎里峰山脚下,抵抗逐渐增强,守军凭依逐渐升高的地形和道路上泥泞,与rì军展开周旋。但是,与以往清军不同的是,他们的战术非常灵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阻击,更像是延宕战术。
  这与清军以往的表现大相径庭。以往,清军总是集重兵为一点,与rì军展开阵地战,一旦被突破一点,整个战线立即全线崩溃。
  然而,这一次,清军的阻击和撤退,更像是一种预谋,阻击并不坚决,撤退也不慌乱,层层阻截,步步为营。
  在清军的层层阻截下,从东古里到胎里峰山脚下,短短五公里的路程,混成旅团用了半天的时间。
  青木源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在胎里峰下,兵分两路。
  混成旅团下辖两个联队,一个联队就地展开进攻队形,完成对胎里峰的包围,另一个联队则集结于胎里峰以南,准备向桥川江进发。
  旅团长青木源决心拔掉这颗孤悬于桥川江南岸的钉子。
  情报显示,驻守胎里峰的,是清军的一个团,团这个编制,是清军的首创,据说,周宪章被朝廷任命为义州总兵后,舍弃了清军传统编制,采取了德**队的编制。
  对于这样的改革,青木源表示有保留的赞许。
  在大清国铁板一块的军事体系中,出现了这么一朵奇葩,周宪章算是有作为。对此,青木源表示赞许。
  不过,编制只是一种形式,形式下所蕴藏的内涵,才是真正的jīng华。一支军队的形式改革与内涵改革,往往是两码事。rì本军队的改革,从形式到内涵,经历了将近五十年,周宪章要想一蹴而就,难度极大。所以,青木源的赞许,带有保留。
  青木源对于胎里峰上的守军,总体上是蔑视的。
  事实上,青木源早就对章军的部署了解得一清二楚。章军人数虽多,但实力不足,这支部队三分之二的人还在使用冷兵器。
  然而,周宪章竟然把还要分兵防守,桥川里两个团,胎里峰一个团,两支部队相距十公里,隔着一条大江,如此分兵防守,令人匪夷所思。
  那个在虎飞岭叱诧风云的周宪章,竟然会使出这样的昏招来!
  青木源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义州之外无险可守,章军唯一能够凭依,只有一条江和一座山。周宪章别无选择。
  而且,情报显示,周宪章的老婆死了,这让他魂不守舍,做出错误选择,也是在所难免。
  既然敌军可以分兵据守,混成旅团也可以分兵突击!
  rì军从以往战斗中得出经验,rì军的一个中队一百多人的战斗力,与清军一个五百人营的战斗力想当。这得益于rì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上的优势。
  现在,混成旅团的两个联队分兵作战,每个联队两千人左右,分别足以与五千清军相抗衡,而胎里峰守军只有两千多人,桥川江守军多一些,但也不会超过四千人,rì军在两个方向都占据着巨大的优势——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对胎里峰的包围进展顺利,负责攻山的第二联队迅速扫清了敌军布设在山脚下的jǐng戒哨位,把胎里峰围得如铁桶一般。
  负责渡江的第一联队整装待发。
  天sè已近黄昏,胎里峰下,不时响起零星的枪声,随着天sè越来越暗,枪声渐渐平息。
  秋雨中的胎里峰,成了一个巨大的黑影。
  青木源下令部队原地休整,天亮后再开始行动。
  淅沥沥的细雨下了整整一个晚上,两支军队剑拔弩张!
  然而,山上山下却是悄无人声,暗夜中,只有沙沙的雨声,响遍山川峡谷。
  青木源知道,那是大战前的寂静。
  那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寂静,也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寂静!
  雨夜里,两支军队数千官兵,谁也没有闭上眼睛!


 第158章 血战赤岩洞

      黎明时分,一轮红rì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下了二十多天的秋雨,终于停歇了。
  清晨的第一发炮弹,落在了胎里峰以东的一个名叫赤岩洞的高地上,那是清军防线的一个突出部;向前嵌入rì军的防区。炮弹准确无误地落在了高地前沿的一座堡垒上,这是守军匆忙搭建的堡垒,伪装不够隐蔽,rì军炮兵观察哨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个堡垒,并准确引导炮弹。
  爆炸的火光与东方的红rì交相辉映。火光中,清军被炸碎的残躯与土木碎石在半空中四散开来。
  一发接一发炮弹落在了赤岩洞高地上,炙热的气浪烘干了被秋雨打湿的泥土,浓密的硝烟向四周扩散开来,赤岩洞成了一片火海。
  紧接着,爆炸声在胎里峰南、西南和东北方向同时响起,混成旅团所属第二联队从三个方向,向胎里峰发起了全面进攻。
  赤岩洞侧后方的铁松高地上,却是安安静静。原因很简单,赤岩洞高地突出出防线,rì军必须先拿下赤岩峰,才能向侧后高地发起进攻。
  一轮炮击接近尾声,一个中队的rì军步兵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向赤岩洞高地发起冲锋。
  响起了抬枪的轰响声,守军开始还击,但是,枪声并不密集,抬枪的枪声很快就淹没在了村田式步枪炒豆般的枪声中。
  前后不到二十分钟,rì军第一波冲锋就攻上了赤岩洞。
  高地上,到处都是烧焦的树木和清军残缺不全的尸体,以及被炸裂的抬枪。
  守在赤岩洞高地上一个排四十多名章军士兵全部阵亡。狭小的高地上,落下了一百多发炮弹,大部分守军直接死在炮火下,剩下少数士兵顽强抵抗,但无法阻挡rì军的三面围攻,全部死在了村田式步枪的枪口下。
  这个排隶属于303营,这个营是原来卫汝贵的盛军改编的。张勋不信任盛军,把这支部队放到了阵地最前沿的突出部,直面rì军主力——盛军打光了,张勋一点也不心痛。
  不过,这支曾经向自家兄弟开枪的盛军部队,面对rì军的疯狂进攻,死守不退,战至最后一人。战后,周宪章向朝廷上表,为这支部队请功,朝廷恩准了周宪章的表章,破天荒地为这支四十人的排授予巴图鲁称号,每一位阵亡士兵家属赏银五百两。在这之前,大清国从来没有以皇帝的名义表彰过普通士兵!
  从这个意义上讲,张勋的狭隘,成全了这支原本名誉扫地的部队。
  rì军炮火向后延伸,攻上赤岩洞的rì军,马不停蹄,立即沿着山脊,向赤岩洞以西的铁松高地发起突击。
  铁松高地位于赤岩洞高地侧后上方,距离赤岩洞三百米,一道马鞍形的缓坡山脊与赤岩洞相连。
  初战得胜的rì军士气高昂,嚎叫着沿着山脊冲向铁松高地,部队到达马鞍形的底部,距离高地还有一百五十米的时候,突然,一支上百人的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