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家侦探-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芳点点头,道:“见过啊!”
    “见过?”众人一惊,觉得这可能是很重要的线索,于是连忙问道:“在那里?”
    小芳笑了笑,道:“昨天晚上我内急,就起身方便,结果看到我们家夫人悄悄从自己的房间里走了出来,然后离开了我们所在的庭院,我当时虽然好奇,可害怕被夫人发觉,所以不曾跟随,方便完之后就又回房休息了。”
    花郎眉头微皱,道:“你真没有跟随?”
    “当然啦,我家夫人脾气可坏了,若被她发现我跟踪她,她不扒了我的皮才怪!”
    “这么说你们家夫人经常打你或者不给你好脸色看了?”
    小芳听了欧阳修的问话之后,连连点头:“是呢,夫人很霸道,一点不随她的心意她就要打人,我们都很怕她。”
    欧阳修好像发觉了突破口似的,继续问道:“对你们家的两个小姐也是这样吗?”
    “当然,夫人霸道至极,把我们家的两个小姐看的严严的,平常时候那里都不如她们去,好像非得在夫人的眼皮子地下,她才安心,就夫人来金蝉寺,每次也把两个小姐带来,就是为了看着我们家小姐。”
    此时小芳说的这些情况,跟沈红杏和沈樱桃两人说的已经有了出入,所以这不得不让包拯和欧阳修他们怀疑。
    “你们家夫人品行如何呢,有没有跟其他男人私通什么的?”
    小芳想了想,道:“这个听说倒是没有听说过,不过夫人那么厉害,她就是偷了男人,也不会让我们知道的。”
    “这么说就是有这方面的苗头了?”
    小芳点点头:“当然,府上有一个后门,只夫人有钥匙,她从来不让我们去那里,而有一次晚上,我听到后门吱呀一声开了,我偷偷跑去看,发现夫人竟然从后面离开了府里呢!”
    众人相互张望,有些心有灵犀似的点点头,那么晚了,李香云离开自己的家,除了去会情郎外,她还能干什么呢?
    让小芳下去之后,欧阳修道:“看来这个李香云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啊,她来这里烧香拜佛,肯定是为了勾搭男子,我看待会我们要把这里的香客挨个问问。”
    对于欧阳修说的方法,花郎虽觉得有些麻烦,可如今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如此了。
    小梅是个比较冷漠的女子,她进来之后若花郎他们不问话,她就绝不开口,她的回答与小芳的差不多,必然李香云很霸道,而且脾气很坏,如果谁惹她不高兴了,她就要打人,不过对于小芳说的偷男人的事情,小梅却摇头称不知,昨天晚上她说自己很早就睡了,并未见夫人出去过。
    不过除去这些,小梅倒是说了一个其他人不曾说过的事情,那便是以往李香云带他们来金蝉寺烧香拜佛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她看到李香云跟一个和尚来往甚密,只是当时她很是害怕,所以不曾仔细去看,并没有看清那个和尚的摸样,只看到了光头。
    这个消息对欧阳修和花郎他们来说很是重要,因为这让他们排除了对于香客的怀疑,与李香云私通的男子是金蝉寺里的和尚。
    当然,与李香云私通的人并不一定是凶手,所以在这些香客之中,很有可能有一个人是杀死李香云的凶手,不过他们现在最要做的,是先找出跟李香云私通的那个和尚,如果找到了那个和尚,兴许顺着这条线索,就能够找到凶手。
    可小梅并没有看到那和尚的面目,这倒让花郎他们有些为难,而每个和尚都是光头,只凭光头是找不到那个与李香云私通的男子的。

第686章 不在现场证明

 
    之后,欧阳修让衙役对金蝉寺所有的香客进行盘查,看看昨天晚上命案发生的时候,谁没有不在现场的证明。
    如此一番盘查之后,没有不在现场证明的人有四个,这四个人中有三名男子和一名女子。
    那女子叫罗兰,大概三十多岁,长的很是风韵,体态也很丰盈,给人一种又媚又娇滴滴的感觉,她若是把明眸望向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必定羞涩的不敢迎面去望。
    另外三名男子分别叫魏华、陶橄、姜胥,其中魏华最是年轻,大概二十岁左右,长的一表人才,而且看他的打扮,很像是个读书人。
    那个陶橄,应该三十岁不到,小眼睛,长的不是很好看,笑起来的时候眼睛成一条线,给人一种很猥琐的感觉;再有便是姜胥,年纪最大,约莫四十岁,看其衣着有些简朴,不像是有钱人家,而且给人一种儒雅的感觉,想来也是读过书的人。
    这三男一女,其中陶橄和罗兰与李香云沈红杏她们住在一个庭院之中,而魏华和姜胥两人则住在另外一个庭院,他们四人之所以没有不在现场的证明,是因为他们四人都是单独来金蝉寺上香的,没有同伴可为他们作证,而且昨天晚上他们几人很早便回房休息了,因为没有见到其他人,自然也就没有人为他们作证了。
    知道这四人没有不在现场证明之后,花郎和欧阳修他们连忙对他们四人进行询问,不过问完之后,结果却让大家很失望,因为这四个人根本就不认识死者,而且也不曾与死者有过接触,当然,这是他们四人说的,事实是不是如此,要调查之后才能够确定。
    问完这四个人之后,已然是正午了,花郎等人去吃午饭,欧阳修则让其余香客离开,并且派衙役封锁了金蝉寺,他的这种做法让玄明和尚很气愤,因为金蝉寺被封锁了,香客如何来上香,他们又如何获取香油钱呢?
    可是金蝉寺发生了命案,玄明方丈也没有办法。
    吃过午饭,暮春的阳光很是妩媚,花郎等人在庭院之中坐下,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
    欧阳修随手捻起一片绿叶,道:“在这深深庭院之中发生如此匪夷所思的命案,实在是前所未闻,不过经过我们的排查,凶手此时必然还在金蝉寺中,所以只要大家对这里的和尚和那四名香客进行仔细的询问和排查,一定能够找出凶手是谁。”
    这是一番很能给人信心的话,欧阳修说完之后,望着花郎道:“花公子素来断案如神,你对此事怎么看?”
    花郎微微一笑,道:“欧阳大人刚才说的话极其在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对这些人进行询问和排查,只是我担心如此排查会很lang费时间,所以不如派人到李香云的府邸亦或者娘家打听一下,看看在这几名香客之中,可有人与李香云有过接触,毕竟李香云是中毒而亡的,能够给她下毒的人,必定与李香云认识。”
    大家听完之后微微点头,觉得花郎说的的确很有道理,而欧阳修更是一点不做犹豫,道:“我这就派人去调查这四名香客的底细。”
    衙役分派下去之后,花郎和欧阳修他们便对金蝉寺的和尚进行了询问和观察,他们想通过这种方法,看看谁是李香云的相好。
    而通过询问和观察之后,没有不在现场证明的和尚有三个,其中一人是玄明方丈,他是方丈,自然有特使待遇,他独自一人住在一个地方,所以没有人可以为他作证。
    再有的两个和尚分别叫慧清、慧通,其中慧清因为出家前家里颇有些闲钱,所以出家之后这里的方丈单独为他开了一个房间,或者可以说慧清并不是真的出家,他只是听信了一个道士的话,说最近几年他会遇到血光之灾,若想化解血光之灾,就必须出家三年,在这三年之中每日诵经礼佛,便可消弭他身上的戾气,慧清很是迷信,自然按照那个道士说的去做,于是便给金蝉寺添了许多香油钱,然后恳请玄明方丈让他在寺院里出家三年,并且承诺每年都送大量的香油钱。
    那玄明方丈说自己想来慈悲为怀,普世度人,所以就答应了慧清的要求,可是弄清楚这些情况之后,花郎和欧阳修等人都觉得,并不是玄明方丈慈悲为怀,而是因为慧清肯出大量的香油钱,他这才允许慧清暂时在这里出家的。
    看来佛门中人,也并非是四大皆空,耳根清净之人。
    想到这里,花郎不由得暗笑,能够不为世俗所牵绊的人,这个世上恐怕没有一个吧,而那些所谓的出家之人,多半不过是逃避世俗罢了。
    慧清年纪甚轻,大概二十几岁,虽说身在佛堂,可看他的样子,仍旧浑身一股世俗之气,所以这就不由得让欧阳修他们怀疑,是不是这个慧清耐不住金蝉寺的清苦,与那李香云有了私通呢?
    两人年纪虽然相差甚大,可在情欲这方面,越来有年龄差越会让双方感觉到刺激,更何况,那李香云才四十岁左右,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对于慧清这样的小伙子,恐怕是喜欢的不得了吧,而且她与人私通,必定要在个隐蔽之所了,而慧清单独一个人住一间房,不可谓不隐蔽。
    在花郎等人问慧清话的时候,他虽然经常双手合十,频呼阿弥陀佛,可他的样子做这些动作,让人觉得很是滑稽,问他是否与李香云有过来往的话,他自然是摇头否认的。
    慧通三十多岁,虽然剃度,可仍旧可看出他是个英俊的男子,他在金蝉寺里的辈分很高,如果玄明不在金蝉寺里,那么便由慧通做为监寺掌管金蝉寺,因为他有这个身份,所以他在金蝉寺里也有自己单独的一间房。
    慧通有自己单独的一间房,那天晚上他又没有找人诵经聊天喝茶,自然也就没有人可以为他作证,所以他也是没有不在现场证明的。

第687章 有言想说

 
    如今知道玄明方丈、慧清、慧通三人没有不在现场证明,花郎他们所要做的,便是找出他们三人之中,那个是李香云的相好。
    若从这几个人的身份来分析的话,慧清的嫌疑最大,毕竟他本来就不是金蝉寺的和尚,来金蝉寺之前,家里颇有钱财,风花雪月的事情定然没少做,而一旦进了金蝉寺,因为寺院里的诸多规矩,他自然是难守清规了。
    当然,若从方便性来看的话,玄明方丈的嫌疑也很大,他是方丈,自己一个房间,而且单独一个庭院,那李香云若是找他苟合,必然是极其方便的。
    只是单从这些上考虑,并不能够找出那个与李香云苟合的是谁。
    询问完玄明方丈等三人之后,花郎他们没有一点线索,最后只得寄希望于那些衙役的调查。
    等衙役的调查结果是一件很苦闷的事情,所以大家在庭院坐下之后,欧阳修不由得便说到了诗词方面,而当他说到诗词方面的时候,包拯和公孙策两人便跟着连忙附和,毕竟在诗词方面,他们两人的造诣都不如欧阳修,如今欧阳修谈及诗词,他们自然是要跟着学一学的。
    倒是花郎,因为最怕与行家谈论诗词,所以欧阳修一说到诗词,花郎就假装沉思案子,那欧阳修虽然醉心诗词,可当前任务却是没忘的,他见花郎思索命案,也就不好让花郎参与讨论了。
    花郎见欧阳修如此识趣,心中顿时轻松不少。
    只是在花郎假装思索命案的时候,欧阳修与公孙策他们谈论的内容,花郎也是听的一清二楚的,比如他们谈论一番之后,公孙策便将诗词指向了欧阳修曾经作的一首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渐行渐远渐无书,此句妙然天成,给人一种无法言明的意境来,在下初读欧阳大人这首词的时候,便对这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