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大唐-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出产的东西是肯定养活不了一个家族的。那么那些玉石店、酒楼、肉铺、绸缎庄、茶馆、盐行等等是谁的呢,毫无疑问,这些东西大多数就掌握在士族和庶族手中,只是他们自己不经营而已,而是委托给了善于经营的商人手中。士族和庶族提供官场和政策的优惠,商人付出的是智慧,而这也就造成了官商勾结。
  张氏米行毫无疑问背后肯定有背景,不然文水县也不会有这一家唯一的米行了。没有背景,早就被挤出文水了。
  “大家注意了,今儿个绝不赊账,杂粮三十五文,粟米五十文,麦子五十文、大米七十文。要买的排好队,不要乱挤,不然咱家手中的家伙可不是吃素的。”米行的伙计一边说着,一边举着一根儿臂粗的木棍。
  十多个难民脸色枯黄,眼神涣散,默默地离开了。而本地百姓则是吵嚷起来。
  “前天一斗才三十文,这才几天就涨到七十文了,这也太黑心了吧。”
  “谁说不是呢,我刚去看了,那杂粮,就是猪都不会吃!”
  “谁让人家张家有个当县令的族人。”
  “好了,都别说了,不然有你好果子吃。”
  于是百姓不再言语,武清却陷入了沉思,看样子,在文水县张家的势力是很大的,不然也不可能让这些世居在文水的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武清看了看自己的手臂,实在是太细了,忽然间,他想到了前段时间出现的那位游侠,可惜再也没遇到,武清去过悦来客栈,根本没有此人。要是有游侠儿在,抢了这张氏米行。
  其实武清找游侠的目的是想拜师,这个时代要是不会那么两下子,实在是混不走的,当年程咬金都学了三板斧,临到头还混了个国公当当呢。因为这是一个法律不健全的时代,这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个人武力也是一种自保的手段。
  造成这一切的缘由,就是那些贵族,那些做着官满嘴诗书礼乐、仁义道德的读书人。
  读书人,有时候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货色。
  武清盯着那张记米行看了半晌,眼中露出愤懑的目光,狠狠地甩了下袖子,而后转身离去,大声吟诵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武清虽然剽窃了明朝末年一副对联,可此刻他确实没有多想,只是忽然间那么有感而发。
  谁曾想,就是这么两句对联,却让他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被许多人称赞。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一个乞丐的眼中爆射出惊喜的目光,而后起身尾随武清而去。




 第十三章 施粥救民(各位大大,跪求一票)

  回到家中,武清倒头就睡,心中烦闷,只好暂时用睡觉来忘记,前世他就是这么干的。
  武大娘本来在作坊,当看到闷闷不乐的武清,便来到寝室,看到儿子躺在床上,便轻轻地坐了下来。
  “我儿今日为何闷闷不乐?”
  武清叹息一声,坐起身,眼中出现一抹不合年纪的忧伤,说道:“母亲有所不知,蜀中、关内大旱,来到这里逃难的百姓很多,那张记米行不说赈济百姓就算了,可他们竟然调高米价,前日我记得大米也不过三十文,今日我去米行,看到已经涨到七十文,如此下去,官府再不赈济,那些难民怕不是要饿死了。”
  武大娘还以为是什么事,原来是这么一件事情,这孩子从小就有爱心,而且那种爱心是很真切的,眼睛里时常流露出那种忧伤,让她都不忍拒绝,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对儿子是百依百顺。
  “我儿是一副菩萨心肠,咱家米也不多,我再去买些豆面,豆面可以做成豆饼,咱家的米可以熬成粥,让那些路过咱家的逃难百姓吃上一口,你说好不好?”
  武清是真心想为那些逃难的百姓做点什么,因为前世的他小时候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在那场地震中他亲眼目睹了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们是何等的绝望,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失去生命的孩子,也没有办法,曾经让他很伤感。
  爱,应该是一种无私的,纵使是为了赚取声望,但出发点也是好的。
  武家距离西城门口也就一条街而已,从门口路过的难民也是有那么些的。当武清母子支起了一个简易的篷子,在邻居和过路百姓驻足围观的时候,一大木桶米粥推出了门,放在了篷子下面,而后紧接着武大娘取出了一大箩筐豆饼,还有一个被白叠布包裹地严实的大木箱。
  大木箱里是冰棍,本来自开卖后,本应该每日都会去卖的,可是拿了那游侠的钱,只好专给他做了,没想到到如今人也寻不到,冰棍的名气也没有打开,施粥也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措施。这也是武清没办法的,刷声望要做,自己也得生活不是。
  武清看到几个小屁孩在玩耍,有几个甚至盯着自己的冰棍箱子,大声说道:“你们几个小子,听好了,你们现在出去大喊,就说武家门前有粥喝有饼吃,还有非常便宜的冰棍解渴消暑。等有人来了,我给你们一支冰棍。”
  几个小屁孩一哄而散,一路上像是唱儿歌一般,把那一句散播了出去。
  “武家门前有粥喝,有饼吃,还有那非常便宜的冰棍喽。”
  一时间整个城西的大街上,被这样一句貌似儿歌的内容给吸引了不少人,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有人施粥的。而且还貌似有那前几天出现过一次的新鲜玩意儿冰棍。
  不管是难民还是城西百姓,还是本着看热闹的人,都向着武家而来。
  武清从外表看也不过是一个六七岁孩童,但从他眼睛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孩童,他内敛含蓄,从不做出格的事情,但他又不失调皮,从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眸子里可以看出,他有很多孩童都难以企及的睿智。
  当第一个难民或者说是乞丐走近粥篷后,武清低声说道:“娘,今日要辛苦了。”
  武大娘慈爱地一笑,让人心中暖暖的,说道:“为娘曾经也经历过苦难,做这些是应该的,更何况有我儿作陪,为娘很是欣慰。”
  在前世,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孝心,为了做表率,当遇到乞讨者的时候,总要拿出一块钱让自己的孩子亲手放到那只破碗里。这个时代也一样,而且更甚,在科举之前,都有举孝廉为官。所以儒家经典里那句“百善孝为先”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考察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也是看看他是否有孝心。一般对父母至孝的人,都会在这个时代被人们夸赞。
  更何况是大唐帝国,大唐帝国之所以深入后世人们的内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唐的文明达到了世界的巅峰,无论军事还是文化,让世界望尘莫及,特别那种无与伦比的大气,那种大海一般包容万象的胸怀,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扯远了。
  武清取出一个豆饼,武大娘盛了一碗米粥,都递给了前来的难民,难民也不道谢,拿在手里直接走到一旁蹲下便吃。围观的百姓有些不岔,以为这人也太没礼貌了,人家施粥给你,你总得道声谢把。
  “这什么人啊,人家施粥,竟然连声道谢都不说。”
  武清一愣,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想想这些人背井离乡的,于是说道:“略微尽下绵薄之力,何足道哉,再说,都身为我大唐子民,理应相互帮助才对,今日我施粥,保不准哪天我和娘落难时,说不定也会有人施舍的。”
  围观的百姓见武清这黄口小儿竟然也能说出一番道理,也就不再说什么,毕竟那一句“身为大唐子民”让他们都有些汗颜。
  那一旁正吃喝的难民眼中更是爆发出夺人的目光。
  随着第一个难民的到来,其他难民也陆陆续续到来,依然是一碗米粥一张巴掌大的豆饼,这对于逃难的难民来说,不啻于给了一次活命的机会。
  看着这些千恩万谢的难民,武清丝毫没有因为赚取了声望而高兴,他眼中露出了忧伤,他在这个时代的能力真的很有限,没有庞大的财力,也没有强大的权利,他只能赈济几十个人。而那些高门大户能够赈济千人万人,却根本不会理会这些所谓的“贱民”。
  等到天色渐黑,三大木桶的粥也完了,三箩筐的豆饼也完了,可是还有将近几十个难民正在等待。
  当最后一碗粥送出后,武清敞开嘶哑的声音说道:“各位父老,各位姐妹,今日家中已无存米,还望诸位能够理解,在下与母亲已经尽力了,在下深感惭愧。”
  难民没有发出不满,也没有怒骂,只是唉声叹气,而后面无表情地蹲在了原地。围观的百姓也慢慢散去,他们为武清母子的仁义而感慨,他们是不会救济这些难民的,因为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就在武清和武大娘收拾家伙什的时候,背后传来了一个女童的声音。
  “武家哥哥。”




 第十四章 神秘拜师

  武清一愣,这不是徐小樱的声音吗,三年来他的身后总有两个人,一个是徐小樱,一个就是那个庶出的王修。前段时间离开徐北村的时候,也嘱咐过他们,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他们了。
  “徐大娘,小樱,王修,你们怎么来呢?”武清问道。
  武大娘也露出了疲惫的笑容,整个下午,都是武大娘最累了。
  徐大娘对武大娘说道:“我是来投奔你们的,你们不会嫌弃我和小樱是累赘吗?”
  武大娘说道:“徐家嫂子,这些年你对我和清儿那么照顾,当初说好了的,等我们这边安顿下来,就叫你们来的,怎么说累赘呢,以后可千万别这么说。”
  徐大娘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在一年前得了风寒没几天就挂掉了,这个时代得了风寒基本上算是被判了死刑了。临走的时候武清便和母亲商量过,让徐家母女俩跟他们一起到县城生活。徐大娘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不过王修来了,却是让武清颇为奇怪,毕竟王修衣食无忧,尽管遭受了冷眼,但日子还是能够过下去的。
  武清眼神询问,王修便说道:“家母前几日去了,我便葬了母亲,在父亲那里讨了几贯钱,偷偷跑出来了,本来准备远走他乡,没想到半路上遇到徐大娘她们便跟着一起来了。”
  武清心中欢喜,伸出小手拍打了下王修的肩膀,说道:“来了便好,以后咱们又可以一起玩了。”
  当下,武清带着徐小樱和王修走进家门,武大娘和徐大娘则继续收拾残局。
  晚饭后,安顿好了徐大娘三人,武清便来到了武大娘的房间。
  武大娘正在给武清纳鞋,看到武清进门,露出慈祥的笑容,问道:“我儿看来有事了。”
  武清点头,说道:“娘,咱家的米还有多少?”
  武大娘想来想说道:“好像还有五斗的样子,够咱们吃一阵子了。”
  武清沉思片刻,说道:“娘,要不就把那三百两银子换了买成米吧,明日咱家再开一次粥篷。”
  这段时间武清知道花钱如流水,差不多花费了一百两银子,如今要让那三百两花出去,武大娘有些犹豫,苦日子过惯了,也心疼那么多银两,便问道:“我儿有善心,为娘的本应该支持,可往后咱家该如何过活,本来那三百两是准备给你将来说门亲事的彩礼,这也是你义父遗言。”
  武清继续沉思,眼中露出了难以言说忧伤,这种忧伤,让武大娘大为头疼,她从不曾见过这样的眼神,更从不曾见过这样一个孩童的眼神是那么让她心如刀绞。
  过了半晌,武大娘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