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四卷-风卷残云-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由赣州经曲江、翁源、从化至广州及由南康经龙南。和平、河源至广州之两条公路干线,由4 、15兵团工兵部队分工抢修,以利交通。
  (四)建议叶飞兵团攻占厦门后,指挥一部出汕头、梅南作战,最好同时动作,并向东佯动,以资配合。
  8 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对赣州会议及进军华南作出重要指示——叶(剑英)方(方)陈(度)邓(华)诸同志,并告林(彪)邓(子恢):(一)你们业已聚会于赣州,极为欣慰。你们会议内容应照中央迭次电示及面告剑英者扼要做出决定。
  (二)方方等同志领导的华南分局及华南各地党委和人民武装有很大的成绩,新的华南分局及即将进入华南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应对此种成绩有足够而适当的估计,使两方面的同志团结融洽,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以利争取伟大的胜利。
  (三)你们一面开会,一面即可命两兵团开始向南进军。第一步进至韶关。翁源之线,准备在该线休息若干天,然后夺取广州。我们认为不应分兵去惠州,待夺取广州再占惠州为适宜。因为四野主力于9 月中旬即可向芷江、宝庆、衡州之线前进。白崇禧必然不战而向广西撤退(他决不会在湖南境内和我决战,所布疑阵是为迟滞我军前进之目的)。我陈邓两兵团应争取于10月下半月占领广州。陈兵团预计11月进玉梧州区域。四野主力则于同时进至柳州、桂林区域。12月即可深入广西,寻找白部作战。刘邓率二野主力,11月可入贵州境内,12月可入重庆。如此,则我各路军可以互相配合。
  9 月11日至19日,叶剑英又在赣州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会议,着重研究了华南地区党政军统一协调、解放广东的作战计划、接管城市政策及农村政策、各级领导机关的组成及干部配备、支前工作以及防止帝国主义干涉等问题。
  9 月21日至24日,华南分局举行高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分局扩大会议精神,叶剑英、方方、陈赓分别作了报告。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研究了具体部署。
  赣州会议,卓有成效地解决了广东作战的指导方针、作战计划、干部配备、支前工作和城市接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加快广东的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及赣州会议的决定,9 月28日叶剑英、陈赓签发了广州外围作战命令。次日,陈赓将进攻广州的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及四野首长:(一)以四兵团为右路军,于9 月30日起,先后自桂东。上犹、南雄、始兴地区分路出发,顺路扫歼汝城、乐昌、仁化之敌。如敌扼守曲江、英德、翁源地区,除14军主力沿北江西岸,经英德、清远地区直插三水,截断广州敌西退道路外,兵团主力于10月9 日拂晓开始从东、西、南三面攻歼曲江之敌,然后迅速南下,协同15兵团(缺48军)歼灭英、翁地区之敌,尔后直迫广州。如敌不守曲、英、翁地区,则迅速协同15兵团,于10月20日进至三水、高塘圩、归龙市之线,形成对广州西北面之包围。
  (二)以15兵团为左路军,于10月1 日自南康、信丰地区出发,10月8 日进至翁源以东地区,依情况出英德南北之线。如英德敌坚守,则协同右路军合歼之。如故南撤,则协同右路军迅速南下,于10月20日进至龙眼洞、车腴之线,形成对广州东北及东面之包围。
  (三)以两广纵队、粤赣湖边纵队、粤中纵队组成南路军,由曾、雷、林(平)统一指挥。两广纵队于10月10日自和平地区出发,粤赣湘边纵队自龙川和粤中纵队自高明地区出发,于10月20日前进至东莞,冲破顺德、佛山之线,截断广州敌南退道路,等待主力部队歼灭之。
  上述部署,是针对余汉谋集团在曲江至广州一线层层设防的特点而制定的,先夺取曲江、翁源,尔后攻占广州,力求在广东境内歼灭余汉谋集团。毛泽东为中央军委于10月1 日复电陈赓并告林彪、邓子恢、叶剑英、方方:“同意你们向广州进攻之部署。”
  9 月中旬,参战部队结束休整,开始向湘粤赣边预定地区集结。
  右路军第4 兵团经大赓向汝城、仁化开进。其先遣第45师在北江第二支队协同下袭占南雄,解放始兴,为右路军从东北侧进击曲江扫清了道路。左路军第15兵团在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指挥下,由赣州向南康、信丰开进。南路军两广纵队由赣州附近向和平开进。
  30日前,各路大军全部到达战役集结地域,并积极进行攻击准备。
  10月2 日,第4 、15兵团等部按照预定部署向余汉谋集团发起攻击,广东战役即告开始。
  右路军第4 兵团首攻目标直指曲江。
  曲江,古称韶州(今韶关市),雄踞粤北;是广东的北大门,也是岭南与内地交通的枢纽,位于北江两大支流侦江和武江的汇合处,三面环水,城市依江而建,凭江而守,自古以来就视为天险。整个城市及临近地区被北江分割成三大块,江河之间又夹以深山峡谷。因此,曲江几十年来都未能形成一般城镇所具有的环城路网,四郊往来只能通过市区。曲江复杂险峻的地形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
  蒋介石指示白崇禧余汉谋部署“湘粤联防”,就是企图以曲江的有利地形作为阻止共军南下、防护广州的重要屏障。他在做当年陈炯明在曲江大败北伐军的梦。
  1922年5 月,孙中山以曲江为大本营督师北伐。6 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电令北伐军回师靖难。陈炯明军固守曲江,北伐军分东、北两路夹击。北线北伐滇军直逼城垣,与陈军在北门外展开拉锯战。东线北伐粤军屡攻不进,在陈炯明调集援军的反击下,东线粤军全线瓦解。
  正是由于曲江复杂的地形条件的限制,使交通、通讯极为不畅。对东线粤军的大败,北线滇军竟一无所知,仍在继续攻城。如果陈炯明军回兵北上,北线滇军亦难逃失败结局。
  就在这危急时刻,滇军驻粤军联络官夜渡浈江,绕道仁化县境折向城北向滇军报信。联络官三次冒险经过叛军占领区,草鞋走烂了,就赤着脚走了190 公里,待到达曲江北郊时,便一头栽倒在地,抢救两小时才苏醒。滇军得知粤军大败后即迅速撤离战场,从而避免了北伐军全军覆没的命运。
  这个联络官叫罗炳辉,就是后来的新四军第二副军长。
  曲江之利于守而不利于攻由此可见一斑。
  但蒋介石的梦很快就破灭了。
  依据当面敌情和曲江的地形特点,第4 兵团分三路钳形合击曲江。
  第14军在湘南支队的配合下,由湘南汝城出发,奔袭乐昌。先头第40师及军侦察营以每日75公里的速度南进,一部进至曲江西南的下庙背,阻击余汉谋部第39。63军西逃。
  第13军在赣南支队的配合下,由大赓出发,经仁化直插曲江。
  第15军在北江第二支队的配合下,由始兴向曲江挺进。
  大军进逼,其势不可阻挡。更可怕的是,解放军在湘粤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
  林彪直接指挥四野主力在衡宝地区同时发动攻势,白崇禧已无暇东顾,急忙将其湘粤边境的第46、48、97军北调,“湘粤联合防线”即告瓦解,白崇禧、余汉谋两集团遂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
  李宗仁大为震惊,即于4 日同余汉谋、薛岳等进行紧急磋商,研究加强广州前哨阵地英德地区的防守力量。会议决定将第39军由曲江调至英德以南地区,留第63军守曲江。
  10月4 日,第15军侦察科长带领一个侦察排,从始兴向乌石、大坑口铁路一线进行战役侦察,途中遇到曲江游击队派去向地委汇报的同志,得知曲江守敌第39军已于当天乘坐火车南逃,剩下的敌第63军也准备撤退。
  第15军根据这一情报,当即决定除已出发进击曲江的第45、44师先头部队外,后续部队直接由始兴经翁源,斜出英德,加快向广州进军的速度。同时令第43师派出一支轻装部队,经始兴西南的老龙岭大山,迂回到曲江东南的枫湾、大塘、周田一线,包抄曲江之敌侧背。
  进击曲江的第45师先头第134 团于6 日突破敌周田预设防线,续向曲江攻击前进。同日,第14军袭占乐昌,第13军占领仁化。
  留守曲江之敌第63军军长刘栋才走到地图前一看,北面。东面共军离曲江只有六七十公里,心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即于6 日下令弃城南撤。
  第15军第134 团一昼夜急行军70公里,于7 日凌晨进至曲江市区东岸的东河坝。这时,敌第63军后卫正用汽油燃烧浈江上联接市区的曲江大桥。第134 团走在最前面的二营四连二排立即跑步赶到桥头,在地下党护桥人员的协助下,很快制止了火势蔓延,保证了后续部队顺利通过大桥,进占曲江。粤北大门洞开。
  曲江是解放军向华南进军中解放的第一座重要城市,解放军向华南人民展现了良好的军政素质。一位当年的年轻女护士回忆起曲江解放这一天的亲身经历:“10月6 日是农历中秋节,整个韶关都冷落得出奇,行人稀少,店铺关门。上半夜一直是沉寂的,下半夜后听得些疏疏落落的枪声,街上只有些少人往来巡查。我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天未亮就偷偷到临街的窗子往下望。哎呀,街上已有那么多军人在行进,可是他们与我想象中大不相同,并不是整齐威武、令人生畏的队伍,也不是甚气凌人、大呼小叫的踢门掠物的霸王。这些军人风尘仆仆。军衫汗污,悄悄地行进着,却没对居民有任何打扰!这时街上并没有行人,但我相信家家小楼的窗户里、门缝中都有千百双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这些举世无双的英雄们。解放军就是以自己秋毫无犯的实际行动,一下征服了老百姓的心。”
  鉴于粤北之敌一触即逃,陈赓在作战指导思想上强调快速前进,快速包围,快速歼敌,总之要快,尽量将余汉谋集团歼灭在广东境内,不使逃脱。
  因此,右路军各部冒着大雨,沿着通往广州的道路,奋勇追击。各部为加快行进速度,一律轻装前进。余汉谋部则利用北江及其支流和粤汉铁路上的要点节节抵抗,并以破路炸桥作为迟滞追兵的主要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共两军在粤北地区的争夺就是破路与护路、炸桥与保桥之争。
  曲江大桥就是第一次争夺。在这场争夺中,中共曲江地下党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次争夺就是英德车站南面的遥步墟大桥。该桥长达280 米,是粤汉铁路南段最大的铁路桥之一。
  10月9 日,第15军第45师攻占英德车站,经4 小时激战,歼灭守敌第39军第91师一部。这时,敌第91师后卫第372 团一个工兵排已在遥步墟铁桥上安装了炸药,准备在部队全部撤退后将桥炸毁。第45师迅速以一个连冲上桥头,击溃桥上的敌人,并剪断了导火索,成功地保护了遥步墟铁桥完整无损,保证了军主力的通道。
  10日,第45师攻占连江口车站,中午进抵琶江口。
  与右路军发起进攻的同时,左路军第15兵团分两路南进。
  第43军于9 月30日由南康出发,经大赓、梅岭关、南雄、始兴,10月6 日到达翁源。
  翁源也是粤北的一个重镇。9 月13日晚,第43军第429 团在游击队引导下向翁源挺进,14日下午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