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求配合。11月下旬,卢汉令其第93军集结昆明,第74军由滇西撤至楚雄、禄丰一带,基本完成军事部署。12月2 日,卢汉下令昆明戒严,基本控制了整个昆明的形势。
12月5 日,卢汉派周体仁取道香港前往广州,就起义问题同中共中央华南局进行最后的联系。
6 日晚11时,卢汉在自己的公馆里召开紧急会议,商量起义的具体步骤。参加会议的有:第93军军长龙泽汇、昆明警备司令解晓清、省政府秘书长杨适生等。会议上,卢汉正式宣布了起义的决定。
卢汉颇有些激动地说:“目前,云南和我们的前途命运都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我决心已下,不惜一切宣布起义,救三迤父老于水火之中。现在,时机紧急,解放大军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如果等解放军进至威宁。盘县一带再起义,恐怕就没有价值了。”
几位心腹干员听了卢汉的肺腑之言后,心情都十分激动。眼下,虽然还有一定的困难,大家都决心义无反顾地干!当夜,卢汉等人紧急磋商,决心采用一切手段将驻扎在滇西保山大理一带的部队调往昆明。
9 日,蒋介石再次派张群赴昆明部署将其国防部、陆军总部等首脑机关迁人昆明事宜。卢汉决定立即起义,乘机将张群软禁,并借张群召开军政首脑会议名义,通知国民党军第8 军长李弥、第26军军长余程万、宪兵副司令兼西南区指挥官李楚藩、空军第5 路军副司令沈延世、师长石补天及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到卢公馆开会。
晚9 时整,余程万、李弥、沈醉等人均按时到会。直等到9 时半,仍不见卢汉到会。与会者等得不耐烦了,都不断地看看手表,又看看门,始终未见召集人的影子。石补天站起来正想到外面看看动静。警卫营长龙云青大踏步地走了进来,只听他一声吼叫:“举起手来,不准动!”
在十几只手枪的威胁下,这一干人大都吓得目瞪口呆,手足失措,举起手来,服从缴械。
只有李弥不甘屈服,质问:“这是搞什么名堂?”
龙云青反问他:“你还不知道?今晚云南宣布起义!”
就这样,“客人们”被分批押上汽车,押解到五华山光复楼。
此时,张群正在卢公馆向成都打长途电话,但电话线早被切断了,摇不通。焦急之时,两个警卫突然闯进门来,对他进行了搜查,并告诉他云南已经起义了。这个消息使张群惊慌失态,顿时软瘫在沙发上。
与此同时,卢汉命令其部队占领了蒋系控制的据点、机场和交通要道。
晚10时,卢汉率其第74、93军、云南宪兵、警察及地方团队4 万余人正式宣布起义。
10日,卢汉致电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听候中央人民政府命令。
11日,朱德、周恩来复电卢汉:“佳电诵悉,甚为欣慰。云南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服从中央人民政府,加速西南解放之进展,必为全国人民所欢迎。现我第二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治委员已进驻重庆,为便于具体解决云南问题,即盼速与重庆直接联络,接受刘邓两将军指挥。”“为向云南与全国人民正式宣布此次起义并取得各方谅解计,似以另发一通电,对过去作进一步检讨,再由我方电复并于互相同意后发表,较为妥当。”
同日,中共中央致电二野前委:卢汉及云南事宜,由刘伯承、邓小平直接处理,无需再经南方局转接。二野前委接到中央指示后,迅速电令陈赓率第4 兵团经独山、贵阳或取道百色、册享。安龙、兴仁入滇。
22日,新华社播发了卢汉起义通电和朱德、周恩来欢迎卢汉起义的复电。
(7)
49.彭县起义,川康变色。邓小平说:西南作战取得辉煌胜利,卢汉、刘文辉、邓锡侯、彭文华诸将军的起义,“起了良好的配合作用”
1949年12月9 日,四川彭县隆兴寺。
在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于昆明宣布云南起义的同一天,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侯。潘文华联名发表通电,宣布起义。通电全文如下:北京毛主席、朱总司令并转各野战军司令暨全国人民公鉴:蒋贼介石盗窃国柄二十载于兹,罪恶昭彰,国人共见。自抗战胜利而还,措施益形乖谬,如破坏政协决议各案,发动空前国内战争,紊乱金融财政,促国民经济破产,嗽使贪污金壬横行,贻笑邻邦,降低国际地位,种种罪行,变本加厉,徒见国计民生枯萎,国家元气渐绝。而蒋贼惟利是图。在士无斗志、人尽离心的今天,尚欲以一隅抗天下,把川康两省八年抗战所残留生命财产,作孤注之一掷。我两省民众,岂能忍与终古。文辉、锡侯、文华等于过去数年间,虽未能及时团结军民,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然亡羊补牢,古有明训,昨非今是,贤者所谅。兹为适应人民要求,决自即日起率领所属宣布与蒋、李、阎、白反动集团断绝关系,竭诚服从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朱总司令,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刘司令员、邓政治委员之领导。所望川、康全体军政人员,一律尽忠职守,保护社会秩序与公共财产,听候人民解放军与人民政府之接收,并努力配合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之残余,以期川、康全境早日解放。坦白陈词,敬请维垂。
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叩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三位西南地方实力派率部起义,给做“割据西南梦”的蒋介石以沉重的打击。
刘文辉,字自乾,四川大邑县人。1908年考入成都陆军小学。1911年赴西安就读陆军中学。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在川军第2 军任参谋、营长、团长等职。1921年担任川军第1 混成旅旅长。其后,在军阀混战中不断打败对手,实力逐年扩大。1923年出任第9 师师长,1927年任第24军军长,1929年担任四川省主席、川康边防军总指挥。
30年代,刘文辉是四川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擅长纵横之术,四川诸多派系被他玩于股掌之间。他的队伍人数不断增多,地盘不断扩大,拥有军队十多万,据有大半个四川。为统一四川,问鼎中原,他不顾保定军校同学之谊,打垮了田颂尧,收拾了邓锡侯。之后他不惜亲情,同亲侄刘湘开战,上演了一幕四川军阀史上最残酷、最惊心动魄的“叔侄大战”。刘湘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打败了“么爹”,登上了“四川王”的宝座。刘文辉与蒋介石也由此结怨。刘文辉被侄儿打败后,逃到了地瘠人贫的西康。他在川康广袤的土地上广种鸦片,发了大财。川康地区年产鸦片六七万吨,大半产于他的防地。因鸦片大发其财的刘文辉,重新养起了一支很有实力的军队,蒋介石对他也无可奈何,不得不让他任西康省主席之职。
西康地处边睡,蒋介石鞭长莫及,虽然刘文辉长有反骨,但对蒋政权并无威胁。抗战开始后,蒋介石找到了收拾刘文辉的机会。但刘文辉心里清楚得很,让他打日本,是蒋借刀杀人之计。他不像还有民族正义感的侄子刘湘,不管蒋介石使出千百计法,他也不挪窝出西康。结果是:刘湘惨死,他还盘踞在西康。
三大战役之后,蒋介石便在考虑西南这块退避之地。
1949年1 月8 日,蒋介石电促刘文辉飞赴南京“共商国是”。
刘文辉到了南京,蒋介石在总统府直截了当地对他说:“四川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发祥地,也是中央赖以反共的基地。中央准备最近迁都四川在那里同中共决战。中央要借重自乾先生”
但是不久,蒋介石确实撤了邓锡侯的四川省主席之职,却没有给刘文辉,而是让时任江西省主席的王陵基接任。刘文辉从西康来成都后,蒋又在刘公馆的对门住了一连宪兵,四周布满便衣,甚至还想给刘家派佣人。这表明,蒋不信任刘文辉。
邓锡侯,字晋康,四川营山县人。同刘文辉一样,他也就读过成都陆军小学,也是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辛亥革命前夕,参加四川新军,先后在川军中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18年任独立第5 旅旅长。1920年任第3 师师长不久,被北洋政府委任为四川省省长,后改为四川清乡督办。1927年为第28军军长。与刘文辉不同的是,抗日战争中,他作为第22集团军总司令兼第45军军长,率部出川抗日,转战晋、鲁,对抗击日军作出了一定贡献。在山西抗击日军时,邓还数次邀请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去他的部队讲授游击战术,并送过枪支弹药给八路军,为蒋介石所不满。刘湘死后,蒋介石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即委邓锡侯回四川主持川康军务,先后出任委员长重庆行营副主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四川省主席、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8年3 月20日,蒋介石派粮食部长俞飞鹏到四川,向邓提出急调10万石粮食和12万名壮丁出川,被邓回绝:“四川的粮食四川人要吃。现在,有这么多中央军驻在四川,也要吃!还有啥子粮食可以调出去嘛?至于壮丁嘛,那就更不好办了。”
同年3 月,蒋介石让王陵基接替了他的四川省主席之职。
王陵基也是四川人,而且是川军中资格最老的将领之一。王陵基善于投机钻营,虽非黄埔嫡系,但深得蒋的信任。蒋在做“割据西南梦”时,军事上主要依赖胡宗南和宋希濂,地方上主要依靠张群和王陵基。
王陵基果然不辱“使命”,上任伊始,立刻派民工上万名组成“铁肩队”,昼夜穿行金牛道上,为胡宗南部赶运粮食。武器。1949年,四川大旱,王陵基却不顾川人死活,强征军粮900 万石,借粮900 万石,创四川省有史以来征粮最高数额。为维护蒋家残局,他残酷镇压学生运动。1948年4 月9 日,他下令让军警开枪镇压“要民主,要自由,争温饱”的游行学生队伍,造成了震惊全国的“四九惨案”
王陵基与刘文辉也有积怨。在30年代初,刘家“叔侄大斗”时,刘文辉花了20万块大洋从德国购进了20架新式飞机,在上海将机件拆散装箱,准备用船运入四川,组建一支空军。可是途经万县时,硬是被奉了刘湘密令的第21军第3 师师长王陵基给扣了。
前仇未报,又添新恨。王陵基从江西跑到四川,抢走了四川省主席的职位不说,还一个劲儿地在蒋介石跟前陷害川派。
对于王出任四川省主席,不仅刘文辉、邓锡侯不满,四川军政界要人多有不服。邓锡侯的副手、第95军副军长黄隐首先拍案而起:“不管哪个,要夺权,枪杆子上来取!”接着,四川省参议会立即响应,先后致电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行政院长张群,要求饬邓回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日:“西南政务重要,情势险恶,苟变更人事,难免不引起后果”
蒋介石指示张群回电云:“晋康主席年来心力交瘁,而措施多艰,深同情其处境之艰屯。主席将另有借重,川事继续委之川人。”
张澜当时不仅是刘文辉的座上常客,而且也深受邓锡侯的敬重。邓遂向张澜问计。
张澜诚恳地说:“要看清形势。丢了省主席不要紧,重要的是抓牢枪杆子。现在作好准备,解放大军压境时,你待机起义”
在国。民党政府退到重庆后,10月29日,邓同刘文辉等向在重庆的代总统李宗仁再提要求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