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上,崔巍的伤已经好了七分,到了幽州后,宋易早已为他建好了一栋宅子,但却不能说独属于他一人,因为幽州这边天冷,宅子较大,可以几家人住在一个院内。只能说崔巍是第一个住进这宅子的人,忠叔相伴,而伍坚等人,早晚也将住进这样的大院内。
问起高丽那边的战斗情形,崔巍与忠叔一边喝着屠苏烈酒,一边详尽的解说了着那边的环境,以及辽军的战斗力。
虽然这一去,损失了差不多五千人,但是全歼辽军三千人,这在以往来说,也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胜仗,更何况除了远军之外,还斩杀了辽军的新南院大王与几名将领。
酒酣胸胆之余,宋易直接让崔巍领了万夫长之职,代替了那不知死在哪个角落的秦云之位。
崔巍当下半跪下去,捂着自己的心窝子领命,只觉得胸膛里的热血彻底被点燃,哪怕即刻战死,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万夫长。
一旁的忠叔倒是只嘿嘿笑个不停,面对宋易的封赏,他统统不受,只说自己已经老了,等到燕云稍微定下来一些,他还是要去寻到岳武一家人,给他们当奴仆说到动情处,年纪不轻的忠叔竟是眼眶泛红,只能借着灌酒的间隙掩饰自己的失态。
宋易只能顺从忠叔的意愿,但心中对他却充满了敬意。这样看似寻常的一名老人,但当真无愧于威武二字!
这支八千人的大军,本是京城那边来的兵,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砺,早已人心归附,对于崔巍的英勇善战,更是人人钦佩,而在崔巍等人有意的剔除了军中那些亲近京城之人后,剩下的八千人便顺其自然的成为了崔巍一手带出来的亲兵。
能够在高丽丛林中面对辽军三千人存下来,自然也不是什么弱辈,所以对于这八千人来说,远征归来自然也是一种荣耀。
唯独,场间一个人落寞寡欢,自始至终在一个角落一言不发,只是饮酒,目光如刀一般的死死盯在了宋易身上。
等到将士全都散去,她还在喝着酒。
崔巍等人也全都离去,宋易终于无奈的笑了笑,起身朝着王书行过去。
伸手抓住她的酒坛,却被她猛力的挣开,有些愤怒的冲着宋易喊道,“你个大骗子,混蛋!”
“你喝多了”
“我才没喝多!!你骗我说为我复国,却只是当作了你的一场争斗,你说过帮我复国的你说过的”
王书喊着喊着,就抱着酒坛失声痛哭起来。
她不像是一个找不到的家的孩子,而就是!高丽那边,也有过除夕的习惯的,可现在看来,她是绝对无法在自己的家过除夕了,她的亲人或许也全都死光了
所有的悲伤,在之前的千里辗转之中,一直被她压抑在内心,只因为她心存一线希望。但现在,就像是被戳破的泡沫儿全碎了!
宋易也不安慰她,只是坐在一旁,端起一杯茶,缓缓的饮,看着王书哭的死去活来,等待着她哭停的那一刻。
他必须让她知道,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她除了接受,还是只剩下接受。
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韬略,大奇迹!
浑浑噩噩哭至不分醉醒,王书竟枕在宋易放在桌上的臂上睡着,袖长的睫毛上泪迹未干,楚楚可怜。
宋易淡笑着放下茶杯,见她酒坛中剩下一些酒,干脆单手拿起酒坛就喝光。
然后背起她往自家的方向行去。
她确实没了家,所以要接受宋易安排给她的家
距离除夕还有十四天的时候,有一群党项人一路奔逃到了幽州向宋易求助,其中虽然没有颇超氏的颇超沉,却有野利氏的人和颇超氏的一群人。
领头的却是一个容貌寻常的妇人,名叫野利芹川,是野利氏的族长,而颇超氏的这群人,却是她的家眷。因为她的男人颇超陵死在了拓跋氏的手中,所以来投奔燕云。
宋易自从上次之后,便详细的调查过党项族,知道此时党项族还不成国,也没有多少凝聚力,族人多不团结,分散在贫瘠之地里各自为营,最为强大的便是拓跋氏,而据传野利氏擅出聪慧美人,只是看到眼前的野利氏族长,稍微有些失望
“你们要来燕云,拓跋氏却不让,这是拓跋衍云说的?”宋易靠在椅中,向对面衣着不同的野利芹川说道。
野利芹川一脸凝重的回答道,“拓跋衍云结合了往利氏,细封氏,费听氏几族,想要让党项八部全都听从他的话,但却依旧不允许我们野利氏的人到他拓跋氏的地盘去打猎,这简直一点道理也没有,我们当然不同意而且之前就有人和我商量要来燕云,听说这边至少是公平的,所以闹着,便打了起来”
接下去的情况,就算野利芹川不说,也很显然了,部族之间的斗争很简单,谁的人多,拳头大,谁就是老大!
在大赵国这样有完整体系的国家或许还能靠阴谋手段窃国,但是无论是党项人,金人或者辽人,往往武力胜过阴谋多一些。
这也从另一个面说明这些人好战而短见的一面。
野利芹川想要投靠宋易,宋易笑着让人将他们先安置下来,却并没有安排什么具体的事情去做,因为他自己还需要考虑!
抛开宋易自己的观念来说,至少从目前收集到的情报来看,野利氏也好颇超氏也好,都还远远不是拓跋氏的对手。
几乎可以说拓跋氏在党项族之中一家独大,宋易想要收留这些人,那么势必就要与拓跋氏结上仇怨,这对于目前的燕云来说,绝对是一个昏庸的决定
恰好诸葛祁就在幽州,宋易找到他的地方,问他的看法。
诸葛祁虽然在儒州那一次等于是抛弃了一万威武军与宋易等人,但却是真切的为了大局着想,所以宋易认为在大局上的镇定,诸葛祁要远胜于自己,至少诸葛祁有时候会显得比自己狠心一些。
诸葛祁想了很久,还是叹了口气道,“野利氏这么点人,对我们的作用实在不太大,他们本本就是桀骜难驯,就算是放入军中,恐怕也难以和周围的人团结起来。又因此要与拓跋氏结怨以我们目前的处境,这殊为不智!”
“我也觉得不智,但若是拒绝他们,无疑也会寒了后来者的心,将来一些想要投靠燕云的人,难免会踌躇不定,甚至党项那边再不会有人来吧?”宋易皱着眉,一脸忧愁之色。
“我们现在的兵力不到十万,就连镇守已是不足,京城那边对我们这边的态度尚且不明朗,而我们要靠着自己防备卷土重来的辽金,若再是结怨党项族,那就是四面为敌了依我看,现在投靠燕云之人虽多,却还不能产生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就威武军在训练的那些新兵来说,素质甚至连南军都不如燕云此时的花费巨大,再这样下去,熬得到拨得云开见日出的那一天么?”诸葛祁面色忧虑的说道,将目前燕云的困境呈现在宋易面前。
他多少清楚燕云此时的大部分财力是靠着宋易和宋易和盐帮等一些宋易拉来的大富商在支撑着,但要过了这个冬天到明年收获的秋前,那还是一个无比漫长的时间,这中间任何一个对燕云不利的决定都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那一根稻草
宋易当然也知,所以他让崔巍等人必须得在除夕之前回到燕云。目的是为了安抚军心,让三军将士在燕云过上真正意义上一个充满人情味的除夕,其次便是要在除夕的时刻,让燕云的兵力达到最高,确保能度过万无一失的除夕。
相对起他的目的来说,高丽复国之事就显得太无足轻重了,所以王书复国这件事注定过程跌宕艰难
“想一个办法,能收留这批人,但是需要这批人发挥作用!总之,这种事情与做买卖其实没什么差异,如果想不出赚的法子,那就退而求其次,至少要让自己不亏”宋易面色严峻的说道。
诸葛祁面有难色,忽然试探着说道,“要不,我们就以彼对彼?”
宋易疑惑的看着诸葛祁问道,“怎么个以彼对彼法?”
“野利氏和颇超氏看来与拓跋氏等部落是无法融合了,现在野利氏的族长投靠我们确实只是一个试探,我猜若是我们收留了他们,少不得会有更多的野利氏族人来投靠这部分人虽然不多,但是我们不如将这些人打入军中,拿他们去解高丽那边的围,然后,再以崔巍的人负责防备党项族拓跋氏等人的异动?”
诸葛祁深谙兵法之道,这样的做法看似寻常,但其实暗中的意思却是变了个法子让野利氏和颇超氏为燕云效命。
因为若是直接让野利氏与颇超氏的人再去和拓跋氏等部落开战,很显然是打不赢的,而且这些人虽然相对,但毕竟是同族,或许到最终的局面只能是对燕云不利。
但是若换个方向,让本就擅长丛林之战,这些不逊色于辽金的党项人去高丽那边作战,这样算是收留野利氏与颇超氏的的条件,他们也不会不服气!到时候只需要极少的一部分熟悉高丽的人率领,或者佐助这些人,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反过来,若是拓跋氏的人来问罪,燕云这边大可以推却,因为野利氏和颇超氏已远在高丽那边,暂时自然不会与拓跋氏等部族有冲突
这样,算是利用了野利氏和颇超氏的特长,也暂时避免了拓跋氏的寻衅,若是拓跋氏到时还是一意的要与燕云为难,那便说明早晚也是一战,不如让崔巍带出来的这八千虎狼先试试党项族的锋芒!
诸葛祁还特意说起来其中关键的一点便是周旋。
因为野利氏和颇超氏等人投靠燕云一是为了躲避,二肯定是为了待机复仇,至于生存环境问题倒只能在其次!所以,宋易要肯定是要答应除了庇护之外,还要为这些人提供复仇的帮助。
所以在这一点上,便是做文章的关键点。
按照诸葛祁的说法便是,答应野利氏和颇超氏固然可以,但先决条件便是希望野利氏和颇超氏的人先配合燕云大军破除高丽那边的困境,等到高丽那边的困境一接触,以威武军之力,要解决党项八部之间的纠纷,为野利氏复仇这件事必定会容易许多
这是诸葛祁的说法,也足以让人信服,但真正到时候解决了高丽的困境,再集中力量去对付拓跋氏,会不会轻松?那毕竟是后话。
而野利氏和颇超氏等前来投靠的人,无论答不答应宋易这边的条件,都再没有道理说是燕云拒绝了收留他们?
宋易觉得诸葛祁的这个法子听上去倒是可以,只是实施起来其中难度也多,首先便是时间上的跨度问题,所以宋易在与诸葛祁商量了许久还未完善之后,便将这件事先丢给了诸葛祁作为最重要的一件事去筹划
宋易回到府上的时候,发现小院隔墙的另一栋别院里传来热闹的动静,灯火通明。
好奇之下循声而去,却看见一群女人正围着掀起来的大棚喜不自禁的采摘着新鲜的果蔬,里面更是柳青瓷栽种的一些花朵鲜艳的绽放着,将此间衬托得犹如春季。
宋易也是微微有些恍然,马上就被兴奋的黄莺拉过去,叽叽喳喳的语无伦次的表达着她的喜悦
一时间,别院里看热闹的下人都围满了,全都来看这惊人的一幕。
当夜,幽州城的许多人都亲眼看到,只能在春夏开花结果的果实,却在这冰天雪地里出现了。
这,对于此时的燕云来说,无疑是除夕前最好的一个惊喜和奇迹。
当天,宋易将整座后院栽种的许多果蔬,除了自家备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