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小地主-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泉水,泡了一杯菊花茶。清净淡雅的香气弥漫在考场之中,引来众人纷纷侧目。

赖瑾举着杯子淡然笑道:“菊花茶清热去火,亦有明目提神的功效。要来一杯吗?”

临号的举子有些赧然的红了脸面,说不清什么思绪的举起自己的陶瓷茶碗,开口谢道:“多谢兄台。”

赖瑾微微一笑,到了一杯花茶递给那举子。那举子低头看着热水中徐徐绽放的花苞,袅袅热气氤氲而生,心里的烦躁紧张竟也去了大半。于是真心笑道:“多谢兄台,我这下算是好多了。”

赖瑾含笑道不必,那举子又问道:“我是山东临淄人,姓赵名岑字长今。是乾元元年的举子,敢问兄台高姓大名?”

赖瑾微微笑道:“我是京城人士。姓赖名瑾,目下还未有字。也是乾元元年的举子。”

赵岑觉得赖瑾这名字有些耳熟,细细想了一回,悚然说道:“你便是传言中我朝年纪最小的举子赖瑾赖小三儿?”

赖瑾哑然失笑,摇头说道:“除我之外,京都再无别的赖瑾了。”

赵岑只觉得不可思议,不免又打量一回,只觉得赖瑾除了身量较之寻常男子略单薄之外,无论是气度风韵都不像是十三岁的孩童。不免摇头叹道:“今日可见什么叫神童了。”

赖瑾摇头笑道:“赵兄谬赞矣。”

说话间,巡考的侍卫们渐渐走了过来。赖瑾立刻闭口不谈。此届的考官们也鱼贯而入,长篇大论的说了些考场纪律之后,立刻分发考卷。

二月春风似剪刀,大抵是说春寒料峭,寒风刺骨。赖瑾端坐于考场内,身边的炭炉里烧着上等的银丝碳,炉上的沸水中住着菊花花苞,袅袅的微香弥漫扩散,就连周围的人都觉得精神一震,思虑越发清明起来。

几个考官似笑非笑的走过来,站了片刻,转身回去,口里还不断说道:“倒是挺会享受的。”

“长的倒也真好……”

“不知学问怎么样。单只凭他这副相貌,倘或过了会试,殿试面圣之后,一个探花郎也是少不得的……只不知是谁家儿郎?。”

“听说是京都赖家的……他父亲正是前科的探花赖尚荣,恍惚和前前科的探花林如海也有些关系……”

“如此说来,倒是一家子探花了。”

赖瑾耳边听着考官们的细碎八卦,莞尔一笑,将面前的考题慢慢展开。题目有三道,全部是四书里面的。为首的一道乃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句话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举凡进过学的书生便耳熟能详,并不是什么生僻的考题。意思是说在这世间百姓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百姓多了,才会需要国家,而只有一个国家建成了,才需要选出一个君主来治理国家。因此人民为本,君主为末,君主治国应当以民为本,休养生息,使民富裕。因为只有人民富裕了,国家才能富强。军队才能强盛,朝廷才有能力威加四海,泽披天下。

这句话从表面来看说得很对,可是在这种封建集权达到顶峰,君主甚至被誉为天子的情况下,你要认真相信这句话,你就输了。

比方说前朝有个很有名的大臣名叫于谦的,就是因为相信这句话,反而把自己折腾死了。

因此这种话也就是随便说说,随意听听,万万不能当真的。

至少,你心里也得明白,民为贵,君更贵,社稷可次之。因为你只有把君主糊弄好了,他才肯给你机会,让你去泽披百姓。

赖瑾思及此处,微微一笑,将草纸展开,沾墨挥笔,开始答题……

转眼九天过去,会试已毕。依旧神清气爽的赖瑾提着考箱跟着人群慢悠悠的走出了考场。彼时赖家的小厮车马依旧在贡院外头等着,瞧见赖瑾的身影,立刻迎上前来,伸手接过赖瑾手中的考箱,被考箱的重量坠的情不自禁弯下腰身的小子暗暗咋舌,心里暗道:“这么重的箱子,亏的少爷拿的这般轻巧。”

赖瑾眼眸微转,仿佛看出了那小厮心中所想,不免开口向一旁站着的书童赖安说道:“那箱子略有些重,你帮他抬上马车。”

赖安看够了笑话,这才乐呵呵的应了一声,走上前来,帮那小子将考箱抬上了马车。赖瑾微微一笑。撩起衣摆就要上车,陡然听到身后有人叫道:“瑾贤弟慢步。”

赖瑾回头,瞧见脚步略微急促的赵岑,他身旁还跟着几个同样来参加会试的举子,年少的约二十一二岁,年长的约三十五六岁,俱都是书生风流,意气风发。赖瑾展颜笑道:“原来是赵兄,此番会试,不知赵兄考的如何?”

“还好,还好。”赵岑说毕,又给赖瑾介绍道:“这几位都是我的同乡好友,王洞芝,张显,周若斌。俱都是此番参加会试的举子。”

赖瑾拱手作揖,与众人一一见过。举手投足间,露出一截皓白若羊脂玉的腕子,修长匀称,衬着竹青色的书生长衫,袖袍飞扬之间,一股子掩不住的水墨风流氤氲而出。

众人看的越发赞叹。这样的风流人物,先别说是否声名在外,只但看这副精致皮相,众人也是愿意亲近的。

赵岑看出众人心思,不免心中一动,开口邀请道:“十年寒窗,好容易过了会试,总算能清闲一二。如今天色正好,春光如许,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候。不知瑾贤弟意下如何?”

赖瑾不过略微沉吟片刻,瞧见人群中也走过来的几个身影,颔首说道:“多谢赵兄之美意,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赵岑听见赖瑾应下来,心中越发高兴,立刻说道:“择日不如撞日,不如我们相约明日,在城外十里亭相聚何如?”

一句话未尽,陡然听到身后有人问道:“去哪儿,不妨也带我们两个。”

赵岑回头,但见两个二十六七岁的弱冠青年站在身后,风度翩翩,君子如玉。不免开口问道:“敢问两位兄台是?”

陆子明哈哈朗笑,开口说道:“我是陆子明,他是秦牧,与瑾儿乃是同窗好友。敢问兄台是?”

赵岑立刻说道:“在下山东赵岑,见过两位兄台。”

于是众人相互厮见,约定了明日郊外踏青之后,各自散了不提。

陆子明拽着赖瑾的胳膊开口笑道:“总算是熬过了会试,不如大家去一品堂吃顿好的再说?”

赖瑾摇头笑道:“我如今只觉得身上疲乏,只想回家沐浴梳洗一番,哪里还有子明兄的好兴致。”

听赖瑾这么一说,陆子明和秦牧两个也觉得身上粘腻汗渍,难受的紧。立刻放开赖瑾的手笑道:“既如此,我们也该回家休息休息,明日再去城郊一道儿散淡也就是了。”

众人又说笑着闲话两句,也都散了家去不提,

且说赖瑾坐着马车归家,进了正堂的时候瞧见赖嬷嬷并赖大几个正在厅上唏嘘感叹,桌上还有几封包好的吊唁银子。不免好奇问道:“这是谁家出事了?”

赖嬷嬷叹息说道:“是塾中贾代儒家的孙子贾瑞,年纪轻轻也不过二十几岁,谁承想一个风寒就这么没了。可怜贾代儒白发人送黑发人,如今竟是一点儿念想都没有了。”

赖瑾听的一愣,脱口问道:“怎么竟死了?”

“还不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赖大轻叹一声,语焉不详的说道:“那二奶奶是何等厉害嚣张的人物,你不招惹她都变着法儿的作践你一回,何况……都是作孽啊!”

赖瑾只听的手脚冰凉,最后叹息一声,开口说道:“好歹也算是同窗一场,哪日送殡,也告诉我一声,我去送送他。”

赖嬷嬷唉声叹气的说道:“你刚过了会试,身上也正虚弱,还是别去了,免得冲撞了你。”

赖瑾勉强笑道:“哪里就这么娇弱了。还是去一趟的好,去一趟尽尽心意罢了。”

赖嬷嬷见赖瑾执意如此,心知他是很重情义的一个人,遂点头应道:“既如此,到了当天我告诉你也就是了。”

赖瑾默然点头,回房沐浴宽衣,然后静静躺在床榻上翻来覆去的。本来出考场的时候竟还觉得有些许疲乏,如今竟全都跑光了。满脑子想的都是贾瑞这个糊涂尿性的东西。浑浑噩噩直到半夜,方才轻叹一声,蒙头睡了。

至次日一早,因与赵岑等人商议妥当了,难免要前去赴会。赖瑾收拾齐整之后,便带着小厮赖安骑马出城了。

彼时阳春二月,杨柳抽枝,新嫩的柳条随风摆动,真是春光如许,天色烂漫,倒是一片好风光。

到了十里亭的时候,赵岑并几个同乡已经在饮酒赋诗了。赖瑾撩起衣摆走上阶矶,冲着几人见礼道:“见过几位兄台。”

话音未落,只听见一阵马蹄声响,秦牧和陆子明两个也都到了。进来便说道:“我和子野原是想去你家找你一起的,岂料到府上的时候你家人说你已经出来了。”

赖瑾开口笑道:“原也没想到你们会去找我,早知道再等片刻了。”

赵岑立刻接口说道:“或早或晚,大家都是要聚在一起的,又有什么相干。你们也太过拘泥了一些。”

一句话说的众人都笑了。略作了片刻,便相约上山。

正值风和日丽,草色新新。漫山遍野的杏花开的最好,叫人不免想起“杏花疏影里”这样的词句。赵岑开口笑道:“这样的好风光,倘或有个会吹笛的再吹上一支曲子,映衬着山花烂漫,春光和煦,那就再美不过了。”

一句未落,陆子明略带期盼的接口说道:“你们不知,当初学习君子六艺的时候,瑾儿就挑了琴和笛两样。那笛子吹的才叫一个好听。真真是个余音绕梁,天音仙乐才配得上。”

众人闻言,纷纷赞道:“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瑾贤弟果然是个风雅至极的人物。”

赖瑾听着众人的赞叹,不知怎么就想起来后世的一部电视剧,心中略起了两分恶寒,旋即开口说道:“本来是说登山野游,谁还能带笛子出来呢?”

众人听了,倒也深以为然。虽然心中暗自惋惜,口中却都纷纷附和道:“瑾贤弟说的也是。何况这山花烂漫,吟诗作对也是好的。”

于是竞相诵起唐诗宋词中关于杏花儿的诗词来,听的赖瑾暗暗好笑。

众人走走停停,不知何时便到了一方古刹之前。但见茂林深竹,粉墙碧瓦,偶尔响起一两声钟磬之乐,分外幽静。一时众人也觉得有些腿酸脚软,不免开口说道:“既然来了,不如进寺庙中上一炷香,祭拜佛祖也是好的。”

顺便还能歇歇脚。

这寺庙悠远僻静,倒也不像山前头的相国寺,水月庵等香火鼎盛。几个扫地的小沙弥也都腼腆安静,嘴很笨拙的样子。但心肠都好,给众人扫静了石桌和石凳上的浮灰,又给众人打了清凉的井水煮了茶送过来,听见众人道谢的时候还纷纷羞红了脸,摆手摇头的说不必。

一时又回了前门阶矶洒扫,众人纷纷叹道:“世风日下,即便是红尘之外也难掩利禄庸俗。像这样心胸平静的出家人也很少了。”

赖瑾开口说道:“昔陶渊明说心远地自偏,大抵说的都是圣贤之人。可对于普通人来说,便是地远心自安。因远离尘世喧嚣,光怪陆离,他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修行罢。”

“阿弥陀佛,施主这话倒是着像了。”众人回头,瞧见一个身穿麻衣僧袍的出尘和尚翩然走来,那和尚眉目俊朗,眼眸清亮,端的好相貌。只可惜头山长了一片癞痢,破了几分宝相庄严。走至跟前,施礼说道:“既是人心不稳,无论路途远近都是不稳。既是人心安宁,自然身处何地都是安宁的。所谓世事引诱,光怪陆离,不过是没能守住本心罢了。”

众人起身见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