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不,你们都错了!”
“战败并不可耻!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天下,没有常胜的将军,也不是每一仗,都会取得胜利!面对失败,只要咬紧了牙,不屈从于失败,那就是胜利!”
很多士兵不理解,他们低声询问着,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你们,身处异乡数年,能在高句丽人的重压之下,像泰山一样屹立不倒,光是这份勇气,已经足够让朕十分欣赏!告诉朕,支持你们生存下来的信念是什么?”杨侑高声。
“是回家!”不少人说道。
“不错,中原人讲究落叶归根。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你们生存!可是,你们知道吗,如今要回家,要经历那些磨难?”杨侑继续说道。
士兵们摇摇头,表示不知道,他们被关押了数年,于外部几乎隔绝,高句丽又远在东北,消息不便,因此很多人不知道。稍微机灵一点的,也就知道中原的局势复杂,多处反贼并起罢了。
“朕告诉你们,要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击败高句丽!”杨侑略略沉默之后,说道。
“高句丽非我族内,他们不仅狡猾,而且残忍,就像草原上的野狼,在你不注意你的时候,就会咬你一口,甚至会直接咬掉你的喉咙,要了你的性命!”
杨侑的话让士兵们点头,这些年来,他们看到了多少人死在高句丽人的手上?
“野狼咬了朕一口,朕虽然不能咬会去,可是可以将它打死,用他的肉来煨汤,用他的皮来制造温暖的褥子。朕在这里发誓,一定会带着你们攻破国内城,一雪前耻!”
士兵们顿时激动了,击败高句丽,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可是,有这个机会吗?
“击败高句丽,只是一个开始,并不能一劳永逸!朕不妨告诉你们,在回家的路上,依旧危机四伏!如今的大隋,已经是风雨飘摇!北方,有李渊、罗艺、刘黑闼等人为首的反贼,而在中原,也有王世充、李密这等枭雄的存在,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窥视着大隋的江山!”
士兵们虽然不明白刘黑闼是何人,但对于李渊、罗艺、王世充以及李密这些旧隋的王公大臣还是知道的,听到杨侑的话,他们都愣住了,大隋的天下,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吗?
当年杨玄感造反,看来不过是一个开头啊。
“不错,大隋已经风雨飘摇,天下已经板荡。可是朕,仍然在努力,仍然在奋斗。面对逆境,只有挺起胸膛,勇敢地去面对,方为英雄本色啊!”
“朕知道你们之中,有的是关中人,有的是河南人,有的是河北人,又或者是吴越、荆襄之人。朕也不瞒你们,如今长江之北,多是反贼的势力范围,你们的家人,或许就效忠于李渊,效忠于王世充,效忠于李密!”
“要你们手足相残,朕做不到,朕可以在此许诺,你们若是不愿意继续为大隋效力,为朕效力,朕绝对不会去勉强,只要你们开口,等朕消灭了高句丽,打通了通往幽州的路,朕就赠给你们足够的钱帛、粮食,让你们回家,和亲人团聚!”
杨侑的声音虽然不足以覆盖宽阔的广场,可是前排的士兵听见了,就向后传递,在他们的转述下,所有的士兵都听懂了杨侑的意思。
第678章 撤退
杨侑说完话之后,静静地看着台下。这群来自于中原各地的士兵,在经历了数年的磨难之后,他们还会选择效忠大隋吗?尤其是他们的亲人,有可能在河北,在中原,在关中。如果他们选择继续效忠大隋,就有可能会手足相残。
若是不选择效忠大隋,杨侑也没有多大的损失,至少,他可以借这些人的嘴,向各地传达他的贤明。
士兵们在窃窃私语,是啊,大隋风雨飘摇,该不该为大隋效力呢?是人,就会有私心,谁也不想刚刚被人救出来,就又要面临死亡。人群中,一个干瘦的汉子突然站了起来,他挥舞着拳头,道:“陛下,我是关中人,可是,我依旧会选择为大隋效力!”
“诸位,诚如陛下所言,大隋处于风云飘摇之中,北方更是为群贼所占据,也就是说,如今的大隋国土与高句丽并不接壤!可是,面对如此的困难,陛下没有退缩,而是在积极寻求解救我们的办法!”
“陛下跨越了重重远洋,历经了多少磨难,才有可能抵达高句丽!陛下国事烦忧,可谓日理万机,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陛下仍然记得我等,依然为了解救我们而努力,兄弟们,光是陛下的这份情意,就难以舍弃啊!”
那人说着,一张干瘦的脸上带着无比的激动。
士兵们听了,都不由低下了头在沉思,不少士兵有的是水军,跟随来护儿等部进攻平壤的,知道跨越大海,的确是艰难重重,更何况当年大隋走水路的基地是在山东的高密郡,而此时高密不在大隋的手上,路程更加远,所经历的风险就更大了。
杨侑站在高台上,低声问着侯君集,道:“此人是谁?”
侯君集目力极好,一眼就看出离他不过二十步的那名汉子是谁,他低声道:“陛下,此人我和他聊过,他是关中人,名叫张靖,是张瑾的侄儿,曾经是左监门校尉。”
杨侑摸着下巴,渐渐有了主意。
此时,高台下,士兵们听见张靖的话,都激动了起来,是啊,身为臣子,不就希望有一个明君吗?陛下待我等不薄,正是良主啊。
“陛下,我等愿意为陛下效力,万死不辞!”有人高喊。
“陛下不远万里,搭救我等败军之人,此等恩情,生生世世亦难回报!”
“从今以后,我的这条命就是陛下的了,若有人对陛下的江山心怀不轨,我一定杀了他!”
“对,为了大隋,为了陛下,就算舍弃了这条命,又能如何?”
“陛下,我等此生此世,生是大隋人,死是大隋魂!”
众人群情激奋,胡乱说着,但声音依旧清晰地传入了杨侑的耳中,随着众人的声音,逐渐变成了“大隋万岁,陛下万岁。”声音如雷,震得军营索索发抖,此时的杨侑,不由感慨使者的话。
十万人是何等声势,震得十余里外的国内城似乎也能听见。
良久,余震未消,杨侑摆摆手,又道:“诸位爱卿的心意,朕已经明了。不过,朕在这里,有一句话要说。”
“朕来此地,是为了解救大隋的子民,可是如今情况不同。朕允许你们不愿意加入大隋的百姓可以回家,并且提供必要的经费。朕也可以许诺,如果有一天,你们愿意来投靠大隋,朕也会张开双手,欢迎你们来。”
“可是,如果加入了大隋,就不能反悔,如果有人做了对不起大隋的事情,休怪朕手中的横刀不讲道理!”杨侑喝道,说道最后,笑容渐渐消失,转而一副威严的样子,整个人的山上,杀气腾腾。
“不错,若是有叛徒,必当人人而诛之!”有人高喝。
“陛下,我等是真心投靠大隋,此生此世永不后悔!”
大多数的士兵吼着,只有一小部分似乎在沉思。这个问题,杨侑能够理解,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安静,安静!”杨侑将手臂狠狠向下一压,在杨侑肢体的示意下,士兵们渐渐安静了下来。
“所有的士兵,愿意继续当兵的,跟着这位侯将军去登记,朕会发放武器给你们。至于不愿意当兵的,但是愿意去大隋的,以后朕会将你们安置,分给你们田地,让你们可以继续生存!至于那些想要回到家乡的,等到回到幽州,朕在赠送给你们钱帛吧!”
杨侑的给的条件足够宽松,士兵们可以有多种选择,所以,这些士兵们没有怨言。大多数的士兵选择了继续为大隋效力,经过两日艰辛盘点,有九万人选择了投靠大隋,另有两万不想当兵,选择了去大隋生活,剩下另有两五千人,选择了回到家乡。
等到诸事办好,时间已经是三日之后,第四日,第一批总计四万五千人开始转移。这一批多是想要回到家乡和想要在大隋定居的,杨侑先送走他们,自然有自己的含义。
第六日,第二批五万人的士兵再度开拔,朝着平壤前进,按照杨侑的计划,这批士兵是要留守平壤,所以这一批的士兵相对较为瘦弱。在平壤城,他们要尽快养好身子,才能为大隋效力。
隋军的两次开拔,大营里便只剩下了六万人左右,其中杨侑带来的精兵不到两万,综合战斗力不算很高。为了一举攻破国内城,杨侑再度施展了计谋,他派人进入了国内城,告诉渊太祚,大隋这一次的行动已经结束,大隋就要班师回朝了。
渊净土得到消息,心急如焚,如果隋军撤走,以前所有的努力,岂不是都化为了流水?他急忙去见父亲。
就在渊太祚的房间内,渊太祚的心腹正在商量着。
“莫离支,看来这一次我们是上当了呀!”渊季琉璃第一个开口。
“是啊,父亲!我们上当了!”渊净土脸上冒出大汗,他一直幻想着能让隋人落入圈套之中,等到隋人缺乏粮食,就可以趁虚而入,彻底击败隋人,一雪前耻,可是,隋军在救回了俘虏之后,竟然下令了撤退!这就好比渊净土憋足了力气,想要一拳击倒敌人的时候,却发现这一拳打在了水里,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父亲,我倒是觉得这是杨侑小儿的诡计。”渊盖苏文咬牙切齿,说到仇恨,他不比渊净土少,甚至更深。算起来,他总共给杨侑捉住三次,又放走了三次,这可是奇耻大辱啊!渊盖苏文恨不得报仇,可是他也知道,杨侑诡计多端,不能按照常理来度之,所以,他表示了反对。
“哼!”渊净土闻言,大怒。对于这位曾经被隋人捉住的大哥,他实在是一点好感也没有。而且他十分清楚,隋帝放大哥回来的用意,还不是为了想和自己争权嘛。虽然大哥一度被擒,可是在这个时候,父亲让他参加会议,证明对他还是有一丝幻想的。
“大哥,以你之见,隋人有什么诡计?”渊净土冷冷地问道。
“杨侑有什么诡计我并不清楚,可是此人行军打仗,设计害人,非常有一套。他远道而来,攻破平壤,还拿下了望波岭、霸王朝山地等地,兵锋直指国内城,为何他却突然撤退?难道这不值得怀疑吗?”渊盖苏文说着,转过头看着父亲,道:“父亲,你以为呢?”
渊太祚眯着浑浊的眼睛,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也吃了一惊。按照他的想法,杨侑在收编了军队之后,必然是要挥师攻打国内城的,因为从杨侑的种种表现来看,此人志在天下。可是此时,竟然撤退了?
渊太祚咳嗽一声,用苍老的声音道:“唉,我以为杨侑不过二十多岁,是个年轻人,应该十分冲动,可是如今看来,他的阅历和经验,显然比年纪老成了许多。”
“杨侑已经成功救回了十余万的士兵,按照这几日的消息来看,他应该是在收编俘虏,同时收买人心。”渊太祚缓缓说着,在隋军收编俘虏的时候,他也没有闲着,而是派出了斥候,探听到了不少的消息。
“收买了人心之后,这支部队就被他掌握在手中。可是,他并没有急着挥师攻城,这证明此人非常冷静!对形势的判断也十分清楚。如今隋人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劣势也非常明显。”
“他的优势就是兵力一下子突然暴涨十余万,而且士气高昂,战斗力应该不俗。可是相应的,他的粮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