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特务连到了赵庄不远的地方。
在山顶上简单吃了点东西休息一下,天就要亮了,现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也是最冷的时候,满地的霜象是下了一场小雪。
战士们都抓紧时间休息,有的倚在树下打个瞌睡,有的检查手里的枪支弹药。
虽然这里的气候不是特别冷,但也要防止寒冷冻住枪机导致出现意外,虽然这种可能性特别小,但能预防还是要预防的。
李铁趁着这个时机,把两个班长和狙击手张洪雷、石头几个骨干集中在一起,然后简单布置了一下任务。
两个班长各自指挥自己的小队,无论冲锋还是防守的时候,每个小队里的战友再每两人分成一组,一人开枪,另一人换弹夹,换好弹夹的时候,如果同伴还没有打完子弹,就马上投手雷,先把腿上的手雷扔出去,这样一来即打击了敌人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当同伴打完子弹的时候,自己马上开枪接替,让同伴再换子弹投手雷,交替进行,正常状态下特务连只发挥一半的火力。
狙击手张洪雷的主要任务是打黑枪!李铁在临走的时候特意给张洪雷要了十几发普通穿甲弹,这些穿甲弹是为鬼子的掷弹筒兵准备的。张洪雷的第一目标是鬼子的指挥官和机枪手,如果鬼子的指挥官不好打,就重点照顾鬼子的掷弹筒和机枪,目标就是掷弹筒的手雷炮弹。
如果鬼子的装甲车或者汽车甚至是坦克来了,那就是石头的任务了,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当发现鬼子的重火力点的时候,也由石头处理,不过需要经过李铁的确认,没有命令不得浪费特种弹药。
趁着天还未亮,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下,由于不能生火,大家只能挤在一起取暖,这样一直等到天亮。
太阳终于从东方露出了一半张脸,把整个山区照出了一片金黄,照在霜上,反射出点点金光。
李铁正在打盹,忽然听到山下一阵乱糟糟的声音,中间夹着孩子哭,女人叫,还有男人的喊声。
难道是鬼子们来了?
马上把战士们叫起来,正要去看看,观察哨过来报告:“报告连长,山下发现了大批老乡。”
“有鬼子吗?”
“没有发现,估计是自己跑出来躲藏鬼子的。”
“走,去看看。”
带着大家,借着灌木丛的掩护,小心的向山下摸去。
山沟里,大约有五六百的群众,背着包袱,拉着孩子,赶着牲畜,推着手推车,甚至还有人挑着一些盆盆罐罐的,看样子是把全家的家当都弄出来了。
这些人慢腾腾的往山里走着,队列里不时响起孩子的哭声。
中间有三五个男人,背着一支三八大盖,不时的往来路看看,然后再催促大家加快速度,不时的扶一把那些老人和孩子。除此之外,整个队列里再也看不到一点武装!
看来确实是老乡们出来躲鬼子了,而且估计前面已经做好了打鬼子的准备。
李铁带着大家从灌木丛里站出来,然后高声喊到:“老乡们,走这边。”
老乡们一看从小灌木后面钻出一群“人不人鬼不鬼”的家伙,身穿奇怪的服装,浑身上下,除了枪就是枪,尤其是身上的衣服还一条一条的,花里糊哨的,顿时吓了一跳!俺的个娘来,这是什么人啊,会不会是鬼子啊。
一时间,整个山沟安静了,老乡们全都愣住了。甚至有的人已经打算要跑了,反正这么多人,四下里一跑,你也不一定能逮住俺。
三个民兵战士抬头一看,认识,这不是特务连吗。除了特务连,绝对不会有部队是这身打扮的,他们可是蝎子的尾巴——独一份,别无分号的。难道是八路军的大部队来了,那自己可就省事了,至少也可以回去打鬼子两枪过过瘾了。
三个民兵马上就扔下老乡们,自个向李铁他们跑过来。
由于特务连的打扮都一样,他们分不出谁是连长,只好对着人多的地方敬礼,三人大声喊着:“报告连长,赵庄民兵队战士赵刚赵春阳赵二蛋正在执行掩护乡亲们转移的任务,请指示!”
正巧了,李铁就在这一堆里。
李铁回了个军礼,然后向前一步,把三名民兵的肩膀拍了拍:“同志们,你们的任务很重要,我代表八路军特务连谢谢你们。现在你告诉我,你们赵队长在什么地方?鬼子们的情况知道多少?”
“报告连长,赵队长正在后面埋地雷,准备给鬼子们来个土飞机,鬼子们现在已经出了城,离这里不到十里地了。”
“鬼子们有多少兵力?指挥官是谁?”
“这个,俺们不知道,只是听说鬼子和二鬼子有一千多人。”
“嗯,好吧,你们继续掩护乡亲们转移,我们去前面看看。”
听到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八路军特务连,老乡们大喜过望。纷纷涌上前来一见真人。
一位老大娘看着战士们身上的掩护服,条条布条上,一块块的霜化成了水又结了冰,直直的挂在战士们的身上,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唉,孩子们那,你们可受老罪了,看这衣服都被扯成碎条了,来,大娘给缝缝。”
战士们哭笑不得,只好耐着性子一边躲闪着一边向这位热心的大娘解释说,这是伪装服,故意弄成这样的。
可是大娘根本不信:我知道伪装,谁还故意把好好的衣服弄成一条条的啊,还固执的取出了针线,就要来个现场办公。
正在这时候,一声沉闷的响声响起,远处的观察哨过来报告:“报告连长,前方发现了敌人的踪影,估计民兵部队已经同他们接火。”
“立即出发!你们三人立即掩护乡亲们撤退!特务连,集合!出发!”
正文 第九十七节 赵庄之战
李铁带着大家迅速接近了战斗位置。
爬上最后一座山头,眼前是一块小小的盆地,东西大约有五六里地,南北大约有十来里,相对来说还比较平坦。从自己的脚下往后,翻过五个山头就是赵庄了,在这短短的距离里,分散着大约十几个自然村,大的几百户,小的几十户人家。大概是都知道了鬼子要来扫荡,所以都跑了,李铁这一路上虽然没有从一个村子里经过,但一路上碰到的几个村子都寂静的没有一点生气。
站在小山顶上的一块大石头旁边,李铁仔细打量着下面的战况。
几个小小的人影不时的在枯草丛里出没,向着山顶急急的跑来。
盆地里的几条小路上,一队队的鬼子正在向山下运动,远处路中间一块黑黑的地方,中间一个大坑,看来这就是刚才的倒霉鬼踩响地雷的地方了。
在这群鬼子的旁边,几个鬼子拿着望远镜,对准那几个人逃跑的地方看着。大概是发现了目标,只见白手套一挥,几个鬼子架起了一具掷弹筒,对着刚才几人跑过的地方轰击了起来。
一团团的黑烟不时的在山坡是冒起,山坡上留下了一个个的黑黑的坑,甚至爆炸引起了几处火苗来,但由于枯草比较稀,没有引起更大的火情。
由于这些人分散的比较远,所以掷弹筒并没有造成多少伤亡。
看到掷弹筒没有炸到这些土八路,鬼子军官有点生气,再次一挥手,几个鬼子扛来了机枪,在一片小土坡上,五六挺机枪对着刚才轰炸的地方就开始了扫射。
一串金属风暴刮过,枯草直接被削去了一大片,但是山坡上再也看不到半个人影。
鬼子军官正要要鬼子去看看情况,忽然,从山坡上面,一个二级山头上传来了猛烈的机枪声,那架式,至少也有三到五挺机枪的样子!子弹嗖嗖地在鬼子群中穿过,不过的有两个倒霉鬼被打中!这些子弹看样子都被做了手脚,打在腿上,除了皮开肉绽外,就连骨头也剩不下,打上就是粉碎,进去一个小洞,出来一个大洞,打在胳膊上,甚至能直接把胳膊打掉!
这个鬼子军官就是佐佐木,他一看顿时大怒!这还了得,自己还没看清一个土八路的样子就伤亡了好几十了。看样子不给这些土八路一点颜色看看,就不知道马王爷是三只眼的。
一招手,过来了一个鬼子军官,然后对着佐佐木一阵哈腰,下去布置了。
山顶上的李铁看得真切,刚才只顾看鬼子了,没顾得上看下面的山头,这个山头离自己也就百十米,比自己低了有几十米的落差。在山头的岩石后面,十来个人趴在那里,一挺歪把子机枪正向鬼子喷着火舌,旁边不远处就是几个铁皮桶,铁皮桶里的鞭炮炸得正响,几支三八式对着鬼子有一枪没一枪的开着火。
看那架式,就是赵庄发兵队那一伙人了。李铁正在纳闷儿,怎么没有看到自己那两名战士呢?难道这两人的伪装太好,以致于连自己都没有发现?再仔细一看,确实是没有看到。
正在这时,山下的鬼子们开始行动了,一群鬼子抱着掷弹筒向前运动。由于鬼子的掷弹筒使用的是89式掷弹筒,这种掷弹筒口径50毫米,射程仅有360米,使用弹药为91式手雷。这种掷弹筒实际上就是袖珍迫击炮,可以单兵操作。而91式手雷,俗称48瓣,自带发射药筒,说白了就是袖珍迫击炮弹,延时引信7秒,可以手掷也可以于掷弹筒内发射。
由于这个山头离鬼子至少也有五百米,所以鬼子的掷弹筒对他们构不成威胁。
显然鬼子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纷纷往向移动阵地。
大概是发现了山顶上虽然响声震天,但子弹实在是稀少的问题,佐佐木一想就想到了这些是土八路的把戏,肯定不是正规八路,要不然,绝对不会枪声猛烈,子弹稀少,也就是传说中的雷声大雨点小。
佐佐木打定主意,让这伙土八路看看自己的火力,狠狠的杀杀他们的威风,所以就很嚣张的命令,把所有的掷弹筒前移到能够打到八路的地方,准备给他们来一个地毯式轰炸,覆盖式射击。争取一炮定乾坤,一次成功,把八路全部干掉!
于是,一群群的鬼子上来了。
为了达到目的,一门掷弹筒跟了一个带着大量手雷的步兵,扛着一箱子手雷跟在后面。
然而,佐佐木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刚才他们用机枪扫射的地方,那些八路,他们根本就没有看到人,更没有看到尸体!在他们两下里打的热闹的时候,这些人悄悄的溜了。
鬼子们纷纷到达射程之后找合适的地方进行射击。
于是,一块小对平坦的地方就成了首选。如果找到一块够大,而又足够平坦的石头,那就更好了。
但如果这块石头被人为的安放在那里的,而且还是刚刚安放好的,那是不是需要考虑一下再用呢?
但鬼子们已经来不及考虑了。因为由于距离过近,八路的机枪已经比较有准头了,已经有好几个鬼子被打伤了。虽然还没死,但缺胳膊少腿的总是不好。
一个鬼子直接把掷弹筒竖在那块平坦的石头上,另一个鬼子往里放手雷,正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手雷还没落进掷弹筒里的时候,石头下面爆炸了,爆炸的余波直接把那两名鬼子炸成了两团乱肉,同时还帮鬼子把手雷全部给扔了出去!但很侥幸,扔出去的手雷竟然一个没响!
即使是这样,也把这些鬼子吓了个不轻,我的个妈呀,怎么到处是地雷啊,幸亏我没在那块石头旁边,要不然我也完了。
正当鬼子们暗自庆幸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
一个鬼子旁边的一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