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小龙的功夫人生-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更厉害?”李小龙答道:“我不认识王羽,王羽主演的影片,我在美国也看过,是好是坏,我不便批评。空手道是一种普遍的武术,当然有它厉害的地方,说到截拳道与它的比较,我认为大家一定看过王羽在影片里的武打身手,将来《唐山大兄》上映时,各位不妨看看我李小龙在影片里的武打身手,互相比较一下,由各位公平判断,那不是更好吗?”李小龙机智的回答获得在场记者的热烈鼓掌。   
  红遍唐山的大兄(2)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与香港观众见面后获得了社会各界更加热烈的反响。李小龙似乎都有点意想不到,他说:“一开始我就知道这部电影会成功,但我必须承认,我没想到竟会是这样的成功。”《唐山大兄》上映后不到三周便打破了香港以往电影票房的记录,总票房竟高达350万港币。而且在亚洲其他国家,《唐山大兄》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般的票房。李小龙迅速成为了最走红的明星,被媒体炒得炙手可热。当时有评论家说:“所发生的事情真让人难以用笔墨来形容。”一位美国记者也说:“这部影片是李小龙从影来最好的一部动作片。这是人类出现在胶卷上最卓越的一次。” 
  在《唐山大兄》中,李小龙真正把截拳道的功夫体现在了影片中,这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中国的传统功夫,讲求速度快,实用。导演罗维一开始很不接受这种功夫,认为在电影中应该加入大量的表演性的动作,否则观众会觉得不精彩。李小龙坚持了自己的做法,虽然甚至为此和罗维导演争吵起来。事实证明,李小龙这种真功夫得到了观众的全面认可。但是李小龙在影片拍摄中也做出了一些妥协,比如用弹簧床协助完成跳跃动作。 
  李小龙从《唐山大兄》开始,便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他不但功夫出众,演技也非常出色。他饰演的郑潮安一开始似乎是个乡巴佬,涉世未深,什么都不懂,但是在最后为工友复仇的打斗中,却虎虎生风,目光凛然。影片中的李小龙有一身结实的肌肉,目光有股让恶人胆寒的杀气;他的打斗动作简洁干脆,伴随着李小龙式的吼叫。这已经成为李小龙在后来的电影中的经典形象。 
  《唐山大兄》获得的巨大成功,让处于起步阶段的嘉禾电影公司迅速成长起来。而李小龙,虽然仍有美国的电影公司在继续和他联系,但是《唐山大兄》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在香港发展美好前景,于是便有了和嘉禾电影公司的继续合作。   
  精武英雄本色(1)   
  嘉禾电影公司为了延续《唐山大兄》带来的良好势头,他们赶紧为李小龙量身打造了第二部影片——《精武门》。剧本仍由倪匡和导演罗维合作完成,这次他们选择了一个民族英雄来由李小龙主演。迷踪拳创始人武学大师霍元甲离奇逝世,他的大徒弟陈真不相信师父是病死的,仔细追查后果然发现疑点。原来日本人早就想铲除霍元甲这颗眼中钉,便使出卑鄙手段,收买精武门的厨师,在食物中下毒。霍元甲死后,他们便没有了顾忌,在上海武术界横行,甚至到精武门来踢场子,送来“东亚病夫”的耻辱匾牌。陈真于是大战虹口道场,打败所有的日本人,并让他们吞下了“东亚病夫”的纸! 
  《精武门》的情节虽然简单,但是经过李小龙的精彩演绎,特别是其中体现的民族气节和痛快淋漓的打斗场面,30多年后重看这个片子,仍然使人血脉喷张! 
  1972年6月13日,《精武门》在香港首映。影片刚上映就刷新了《唐山大兄》的票房记录,总票房高达443万港元。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李小龙连续刷新了两次香港电影票房。在香港,每当《精武门》放映时,场内的观众几乎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激动地叫好,有些影迷喜爱这个影片达到了疯狂的程度,一遍又一遍地看。影片在新加坡公映时,电影票价居然在黄牛党手中被炒得翻了倍,看电影的观众甚至引起了当地的交通堵塞。而在菲律宾,《精武门》被观众要求连映半年,掀起了港片的热潮。最后菲律宾政府都采取了行动,限制国外电影进口的量,以保护本国的电影。更有意思的反应是在日本,《精武门》有强烈的反日情绪,李小龙扮演的陈真在影片中痛揍日本人,要他们自己吞下“东亚病夫”的纸,剧中的日本人也几乎全部是反面角色,但该片在日本受到的狂热追捧,丝毫不亚于其他国家,日本影迷对李小龙也非常崇拜。 
  《精武门》获得更加巨大的成功,和李小龙的在影片中独具个性的表演是分不开的。 
  首先,李小龙在影片中表现的民族气节令所有的华人无不感到振奋。作家罗龙治说:“李小龙一身布衣布鞋,土气十足,却一脚把番邦一个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恶狗拦路的招牌,踢得碎片纷飞。这一脚的威力,其他自诩为王牌的武侠明星能够踢得出来么?李小龙独自去找日本人一个武术馆的馆长,说要还他一份‘礼物’。说完就举起他手上一块大字招牌,上面写的赫然是‘东亚病夫’四个字。这四个字的耻辱,就像火焰般地在中国观众的心中燃起,接着李小龙就在长啸声中,把日本恶霸打得东倒西歪。这一声长啸,表现了埋藏多久的悲愤与耻辱,其他武侠明星能够吼得出来吗?” 
  香港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97年才回归中国,这种殖民地文化形成的压抑在陈真摇着指头坚决地说“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时,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让观众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民族尊严和快感。这种强大的共鸣使得影片在华人圈深受欢迎,经久不衰。 
  其次,李小龙在影片中除了继续发挥自己截拳道的表演风格外,又加入了新的内容。在《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使用了二截棍这种原来一直不被人知的武器。这种武器体积短小,携带方便,但是使用起来却威力惊人,可以将人的头盖骨直接击碎。李小龙在虹口道场以一敌数十空手道武士,便是依靠这种武器的,他挥洒自如地在背后身前打击敌人,令观众大开眼界。正是从这时候起,二截棍和李小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引发了全世界的龙迷和武术爱好者对这种兵器的钟爱。 
  再次,李小龙接受了邹文怀和导演罗维的建议,把原来快如闪电的截拳道招式做了一些表演上的技术改进,让动作变得更有观赏性。在邹文怀的建议下,李小龙更加突出在打斗中表情、声音、肢体语言等的运用。李小龙经典的怪叫声就是从这部影片开始,也成为了后人模仿李小龙的经典符号。另外,李小龙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他愤怒的眼神和杀气也令观众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精武英雄本色(2)   
  一位美国影迷在华文报纸上说:“真正能代表中国影片特色的数功夫片,有如日本的推理片,美国的西部片。我是个功夫片迷,凡台港的功夫片必看不可,对武打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精武门》,我发现原来的台港功夫片皆没意思,武打明星们皆幼稚可笑。一言以蔽之,台港功夫片是‘胡打’,武打明星则是‘假打’。只有李小龙的功夫片是‘认认真真’地打,‘实实在在’地打。”“李小龙力扭乾坤,向台港影业吹进一股新风,独树一帜。可惜,李小龙只有一个,不会有第二个。” 
  面对巨大的成功,李小龙始终是很清醒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小龙说:“我认为我在东南亚是负有使命的。观众需要教育,而一个教育者就必须承担责任。我们和群众打交道,我们得寻求和他们接近的途径。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教育他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便大功告成。这正是我现在所做的事,能否成功尚须拭目以待。” 
  李小龙并对自己饰演的角色有很客观的评价:“我从不演英雄,但观众希望我成为一个英雄。我也不会扮演相同的角色,尽管当我打斗的时候,都表现出像一头野兽的形态,但每个角色都是有所区别的。”“我也从不只依靠打架去完成我的电影角色,虽然东南亚的观众喜欢我这样做。我更注重自己的性格和形体的展示。我不是在演戏,只是在进行自我表现。所以,谁要是试图模仿我打斗时的叫喊和表情,那不过徒然使自己变得滑稽可笑罢了。” 
  关于暴力问题,李小龙也曾正面回答过记者:“我并不承认我在电影中的打斗暴力,我称之为武打。任何武打片都在某种程度上介乎真实与想像之间。如果我演得完全真实的话,观众就会说我是残暴而嗜血的人。我甚至可以把对手撕成碎片或者把他的内脏掏出来,但我不会表演得这么刺眼。对我的表演,我是有自信的,我做什么,观众就会信什么。”“我没有制造国语武打片那种满身血浆的场面,这在我之前就有了。至少我不宣扬暴力,我有实证说明这一点。一个杀了许多人的人总是要为此承担责任的。我一直试图证明的就是,只靠暴力生存的人会因暴力而死。”“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不应该以暴力为电影的噱头,以暴力作为娱乐的主要成分;但是电影里许多时候,依着剧情的发展,其所种下的‘因’和结下的‘果’不能没有暴力。比如《精武门》里的陈真,无法用法律来解决他的仇怨,以暴易暴;但是到头来,他不是还死于子弹之下吗?” 
  李小龙回到香港拍片后,对自己的电影和香港的电影都有一个非常全面而清晰的看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对电影的理解和责任担当,才使得李小龙的电影魅力经久不衰,他拍的四部半电影至今仍被人不断提起,成为了功夫片的经典。   
  猛龙完美过江(1)   
  《精武门》的最后一个镜头颇有意味:陈真冲出门外,高高跃起,面对他却是枪林弹雨。当年很多观众很不满意影片这样的结局,后来有很多有趣的解释:有人说陈真是真正的刀枪不入,他已经凭借高超的功夫脱离危险,从此隐姓埋名,继续和日本人斗争到底;也有人说那些枪声都是假的,巡捕房的人也是中国人,为了放走民族英雄陈真,他们都是对天鸣枪。年少的印象中似乎真的有《精武门》的续集就是从陈真于枪林弹雨中逃脱开始故事的。所有的人们都希望英雄获得新生,是的,我们的英雄永远不会死去,看!他又带着《猛龙过江》杀回来了! 
  李小龙拍完《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部影片,和嘉禾的合约也已经到期。这两部影片的大获成功,盛名之下,使得李小龙的外部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很大的变化。《唐山大兄》拍完后,李小龙就把妻子莲达和儿女都接到香港来一起生活。李小龙名声大振以后,媒体对他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 
  首先是对李小龙和嘉禾的合约到期后,将和哪家合作的各种猜测铺天盖地而来,各种片约和记者采访使得李小龙难以招架;李小龙作为一个成功演员的商业价值使得他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各种说李小龙“待价而沽”、“和嘉禾不和”的谣传也蔓延开来,李小龙原本还立志改革香港的拍片制度,宣称要组织香港演员工会等,但是被媒体一歪曲炒作都变成了别有用心。 
  其次就是李小龙经常要面对一些莫名其妙的挑战。经常有所谓的武林高手对他的截拳道大大不服,公然叫嚣要和李小龙比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