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赫鲁晓夫传-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要的措施以防止这类现象的蔓延。对所有这些领域都应进行整顿。”
    不久,官方正式的禁令便出台了。解冻潮流因苏共中央一纸禁令而被阻止了。但这一潮流并未在苏联消失,它由外
露转入地下,从此开始形成难以控制的持不同政见运动的潜流。
    第十五章
    问题成堆
    赫鲁晓夫在这一时期不仅同从事创作的知识分子失和,而且也同科技界知识分子发生龃龉。
    这天,赫鲁晓夫与苏联核科学家座谈。在座的有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氢弹之父”——萨哈罗夫。会上,赫鲁晓夫
向科学家们宣布:苏联准备进行新的一轮核试验,这些试验将会为苏联解决德国问题提供支持。萨哈罗夫对此很有看法。
从 1957 年起,萨哈罗夫就开始注意由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污染大气的问题,并因这一问题所负的责任而深感
不安。每一次核武器试验,无论是在美国、苏联、英国、还是法国进行,都要涉及几千万吨 TNT当量的核爆炸。若以每
百万吨 TNT当量核爆炸的放射性尘埃伤害数千条生命计算,那么每一次核试验至少要伤害近十万人的生命。萨哈罗夫在
会议期间向赫鲁晓夫写了个便条,其中写道:“经过三年暂停之后又恢复核试验,这将违背核禁试条约,也会妨碍裁军
的进程,而且还会引起新的一轮军备竞赛,特别是洲际导弹和反导弹防御方面的竞赛。”萨哈罗夫的字条沿着一个个座
位传过去,一直传到赫鲁晓夫手中。赫鲁晓夫拿着字条看了一下,随手放进上衣胸前的口袋中,然后邀请所有与会者同
他共进午餐。当大家围桌坐定以后,赫鲁晓夫发表了即席讲话。他在讲话中说:“萨哈罗夫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但他
应当把外交政策留给我们这些擅长于这门微妙艺术的专家来处理。实力可以使我们的敌人陷于混乱。我们不能大声说我
们的政策是以实力为后盾的,但实际上,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如果我听从萨哈罗夫这样的人们的意见,那我就不是什么
部长会议主席,而只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了。”赫鲁晓夫这种傲慢的态度,以及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择手段、一意孤行
的做法,令萨哈罗夫等一批科技知识分子深感失望。
    如果说赫鲁晓夫同从事创作的知识分子的冲突是有人精心策划和导演的,那么他与科技知识分子关系的疏远则完全
是由于他个人的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作风造成的。
    自此,赫鲁晓夫终于相信了苏共思想家苏斯洛夫和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伊利切夫的理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染源”
已经毒化了苏联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其中的年轻人的思想。必须挽救他们,否则他们就会毁掉自己,并给国家、给共产
主义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只要放松警惕,“资产阶级思想”就会无孔不入,就会发生匈牙利那样的反革命事件,
就会以绞刑架和枪杆子结束。
    赫鲁晓夫接受了这一理论,终于使他同过去那些最热烈的支持者闹翻了。现在,他们已经分属不同的阵营。
    麻烦不止于此。欧洲的风波刚刚平息,同美国的斗争刚刚告一段落,社会主义阵营内纷争又起。这次是同中国彻底
闹僵了。
    22大时,赫鲁晓夫没有邀请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南斯拉夫共产党。会上,赫鲁晓夫发动了对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攻
击,并号召推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现领导。对此,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致词中批评赫鲁晓夫说:“我们认
为,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如果不幸发生了争执和分歧,应该本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精神、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
耐心地加以解决,对任何一个兄弟党进行公开的片面指责,是无助团结,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周恩来还指出:“把
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的争执公开暴露在敌人面前,不能认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郑重态度。这种态度只能使亲者痛,
仇者快。”代表大会期间,苏中两党举行会谈,但由于双方都坚持已见,会谈毫无成效,周恩来遂率代表团在大会结束
前提前回国。赫鲁晓夫去机场送行。而在北京,毛泽东率全体党政高级领导在首都机场迎接了周恩来的归来。自此,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苏共和中共的关系全面恶化,后来两党公开分裂。
    11月 7日,即十月革命 44 周年纪念日,也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20 周年纪念日,霍查宣布与苏联公开分裂。12月
11日,苏联宣布撤回驻阿的苏联外交人员,并要求阿尔巴尼亚外交人员同时撤离苏联,断绝了两国外交关系。
    12月 15 —16日,中国《人民日报》公布了苏联和阿尔巴尼亚分歧的一批文件,支持阿尔巴尼亚抵制苏联的行动。
    这一年,苏联要求中国连本带息偿还所有的贷款,包括抗美援朝期间苏联给予中国的军事物资。这是苏联继前一年
突然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内全部撤走在中国的苏联专家,并撕毁几百个协议和合同之后的又一次要挟行动。
    随后,苏中两党的分歧和争论继续升级。
    1962年 4—5 月间,苏联当局通过驻中国新疆的苏联领事馆和苏侨协会在伊犁地区引诱、煽动数万名中国公民出走
苏联,并挑起暴乱事件。10月下旬,印度军队再次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向中国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苏联从军事上、政
治上、经济上支持印度反华。赫鲁晓夫公开为印度辩护,指责中国对印度进行自卫反击的正义行动。
    此外,赫鲁晓夫还接二连三地发表讲话,并授意苏联的报刊大量地发表文章攻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中国共产党。
在 1962 年 11 月到 1963 年 1月间,赫鲁晓夫利用保加利亚、匈牙利、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先后举行的
党代表大会,进行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活动。
    对于赫鲁晓夫的一系列反华活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被迫进行答辩,从 1962 年 12 月 15 日到 1963 年
3 月 8日连续发表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反对我们的共同敌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分歧从何
而来》、《再论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等七篇重要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观点,从批判南斯拉夫扩大
为批判意共陶里亚蒂和法共多列士,以示回敬。
    1963年 2月,赫鲁晓夫提出停止论战,寻找两党之间克服分歧和相互谅解的途径,然而又声称在原则问题上不作让
步。从这种立场出发,2 月 21 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建议停止兄弟党之间的公开论战,但要求公布这一时期双方
的来往信件。经协议,双方在 3月 14 日同时公布上述两封信件。
    3 月 30 日,苏共中央致信中共中央,提出由于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要求制定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符合其现
阶段根本任务的总路线”。信中就苏共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看法,提出了一系列自己的观点。信中还提出举行
苏中两党双边会谈的一些具体建议。6 月 14 日,中共中央在给苏共中央 3月 30 日复信中,也提出了《关于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简称(25条》),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原则问题发表了系统的意
见,集中批判了赫鲁晓夫的以“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全民国家”、“全民党”为主要内容的
“修正主义路线”。尽管苏中两党会谈即将举行,但论战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相反,由于在苏联境内是否准许散发 6
月 14 日文件引起了外交纠纷,中苏两党的关系愈加紧张。
    为了消除分歧,1963年 7月 5—20日,中苏两党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谈。中共代表团由邓小平、彭真率领,苏共
代表团由苏斯洛夫率领。在会谈期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 7月 14 日发表了《给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公开信
》,公开信指责中共中央 6月 14 日信件对 1957 年莫斯科宣言和 1960 年莫斯科声明作了“随心所欲的解释”,并对
苏共 20 大、21大、22大的决议和苏联共产党纲领进行了“没有根据的、诽谤性的攻击”。公开信对苏中分歧和当代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系列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苏中两党会谈于 7月 20 日结束,大论战的帷幕终于
拉开了。
    这场大论战是有关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大论战,涉及的问题很多。7 月 20 日,中国《人民日报》和各大报
纸全文刊载了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此后,苏联的全国性报刊发表了近 300篇攻击中国的文章和材料。《人民日报》将其中一部分摘要发表。1963年 9
月 6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编辑部发表了《苏共领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的
文章,到 1964 年 7月 14 日,共发表了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简称“九评”,从“二评”起,题目分别为
《关于斯大林问题》、《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
线》、《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义者》、《无产阶段革命和赫鲁晓夫主义》、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文章开始公开指名批判“苏共领导修正主义”(或称“赫鲁
晓夫修正主义”),围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主题,批判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的观点。如二评《关于斯
大林问题》、三评《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和九评《关于赫鲁晓夫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主
要涉及已经取得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八评《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涉及尚未
取得无产阶级政权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四评《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五评《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和六
评《两种根本对立的和平共处政策》是论述各国党如何正确对待国际斗争的问题。七评《苏共领导是当代最大的分裂主
义者》则论及各国党应如何对待相互之间的意见分歧问题。
    针对中国共产党的观点,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报刊上发表了数以干计的文章和材料进行攻击。同时,
世界上 80 多个共产党通过各种方式围攻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共的党也采取各种方式批判苏共的观点,只有少数党持中
立态度,大论战发展到高潮。
    大论战中,中共和一些兄弟党批评了苏共老子党的错误做法,打破了各国党对苏联共产党的迷信,使它们认识到苏
联模式并不一定适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赫鲁晓夫固一时激动提出的口号,如 20 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纲领是不正确的。
这使越来越多的党解放了思想,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要求把马列主义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独立自
主地大胆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论战使中国最终离开了苏联的道路,摆脱了对苏联的依靠。
    新中国成立初的一段时间,中国强调“一边倒”。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不少做法是照搬苏联的。国民经济中强
调优先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